第83章
这个时候,才是他更应该留在他父皇身边的时候。扶苏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将军,孝道应当遵守,但父皇之令,我亦要遵守。且,我有意以我心中之报复理想,在上郡施展,还请将军莫要再阻拦!”
蒙恬闻言,不由得深深叹息一声。
赵惊鸿见状笑道:“蒙将军,何故叹息呢?若扶苏在上郡做出功绩来,将上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始皇见了,会有何想?而诸位公子,都在咸阳,恕我直言,在咸阳那种地方勾心斗角,施展阴谋诡计,倒不如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地做出功绩,证明谁才是真正适合继承皇位的皇子!”
“将军只看到了我等劣势,未曾看到扶苏的优势,此番争夺储君之战看,优势在扶苏!”
蒙恬诧异地看向赵惊鸿。
按照赵惊鸿所说,这倒也是不错。
只不过,上郡乃苦寒之地,又有修建长城的重任,如何能做出功绩?
如此,只是异想天开罢了。
赵惊鸿如此自信,应该是对自己才能颇有信心。
始终是年轻气盛啊!
一旁的张良推开林瑾递来的茶水,一挥衣袖,傲然道:“汝等不知赵先生的才学,尔等不知!先生之才,直冲星汉,天地色变,无人能及!莫说这小小的上郡,就算先生说要征战收复匈奴等地,吾亦信之,呕……”
张良吐了一地,晕乎乎地趴在了地上,口中喃喃道:“匡扶大业,若有先生相助,吾必成之……”
蒙恬闻言,面色微变。
赵惊鸿见状,立即道:“今日暂且如此吧,我带子房去休息。”
林瑾撇嘴嘀咕道:“酒量不行就少喝点,还喝了这么多。”
“人菜瘾大。”赵惊鸿吐槽一句,将张良扶了起来。
别说,张良这小腰,还真细。
当即,赵惊鸿和林瑾搀扶着张良离开。
扶苏和蒙恬留下,继续交谈。
直至深夜,扶苏才推门离开。
次日。
扶苏一早就找到了赵惊鸿,约赵惊鸿一起,去上郡街道上逛一逛。
赵惊鸿应下,之后又喊了张良、林瑾、刘仁、刘锤、章邯、鲁辙等人。
张良面色惨白,显然还没从宿醉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一行人来到街道上。
虽然刚到卯时,但街道上已然有了许多人。
人来人往,非常忙碌。
有人急着去上工。
有的则赶早集售卖一些东西。
有人则出来购置物品。
街道上到处都是叫卖声,还有热气腾腾的早食铺子。
赵惊鸿选了一家人挺多的铺子,找了两张桌子坐下来,喊来老板,点了一些面饼和粟米粥。
不多时,伙计就将面饼和热腾腾的粟米粥送了上来。
众人吃着面饼,喝着粟米粥,看着四周。
单凭商业上这一点,赵惊鸿觉得,上郡的商业规模和自由度,远超咸阳。
咸阳乃是天子脚下,律法严格,规定也多,有专门的街道经商。
而上郡则是距离咸阳最远的城池之一,且为边疆,对于秦律的执行力度就差了一些,自由度也就高了一些,管理并没有那么严格。
而且上郡人多,人一多,各种各样的需求就出来了,有需求,自然就有生意,也就自然有人经营。
在前方不远处,赵惊鸿还看到了一个厕筹的,吆喝声中,表示自己制作的厕筹,各种材质都有,有木质的有竹制的,还有石头的,甚至有玉石,保证光滑,不拉屁股。
关键是,竟然还真的有人在那边选厕筹,甚至还摆出刮屁股的姿势,看看用着顺不顺手。
简直让赵惊鸿大开眼界。
“大哥想要一个?”扶苏问。
赵惊鸿赶紧摆手。
他简直不忍直视这些。
想到那个画面,就一阵反胃。
毕竟他两世为人,前世可是一个很注意卫生的人,到了这个时代,他已经够能忍的了,只要不提起来什么都好,现在提起来,只觉得浑身难受,坐立不安。
他们吃完早食,都看向刘锤。
刘锤还在大口吃着,面饼都吃了几十个了,引得四周的人纷纷看过来。
等刘锤吃完,他们才继续在街上游逛。
他们看到,有些三五岁的孩童,跟着一些七八岁十几岁的孩童一起,出来售卖干柴。
这些孩子身上的衣服很单薄,小手小脸冻得通红,眼中满是楚楚可怜,让人心生不忍。
特别是看着他们光溜溜的脚丫子,连个鞋都没有,赵惊鸿只觉得心中堵得慌。
倒不是他有圣母心,当初打杀陈氏,挖坑给陈氏跳,给陈氏斩首的时候,也有许多孩童,他眼睛都没眨一下。
他知道,那是该有的牺牲。
而且陈氏那些人,死得不冤。
但是,看着这些孩子,他心中就是难受。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从一出生,就是衣不裹体,食不果腹。
按照前世而言,这个时间段的孩子,都还是父母怀中的宝宝,百般宠爱着。
可这些呢?
两三岁的年纪,走路还不太稳,就要跟着去山中捡柴,走那么远的路,来上郡售卖。
赵惊鸿看扶苏一直咬着嘴唇,眼眶微红的模样,不由得叹息一声。
扶苏比他心善,心中应该更难受。
赵惊鸿对扶苏道:“扶苏,其实看孩子的生存状态,最能展现百姓的生存状态。”
“为何?”扶苏看向赵惊鸿,发现赵惊鸿的脸色也不好看,应该也是心疼这些孩子吧。
此刻,扶苏心中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不愧是自己的大哥,跟自己能够感同身受。
第157章
我的土地更为重要“保护弱小,乃人之本性。”赵惊鸿沉声道:“在人族的成长历程之中,一切本能都是有原因的。”
“或许你们不太了解,但我很清楚。”
“比如,孩童在哭闹的时候,你只需要抱起来晃一晃,基本上孩子就会停止哭闹。”
“那是因为在远古时期,我们人族还不能如现在这般抵御凶兽的袭击,我们人族依然是他们的狩猎目标之一。”
“而在那个时期,孩童的哭啼声会引来凶兽,而成人就会携带孩童逃走。”
“逐渐地,这个本能就印刻在了传承之中,只要晃一晃孩子,他们就知道停止哭泣。”
“比如,孩童的哭啼声,会引发人的焦躁不安,那就是因为孩童还很弱小,没有别的能力,只有用哭啼声吸引人的注意力,让他们来保护自己。”
“这就是人的本能。”
“所以,如果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会如何待他们?”
林瑾立即道:“当然是要孩子过上好的生活,百般疼爱。”
赵惊鸿看了一眼林瑾,沉声道:“这些孩子的父母也是这样想的,若不是生活所迫,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还躲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又怎会忍受这样的寒冷,起这么早,在街道上售卖柴木?”
扶苏闻言,微微点头,同时也不由得重重地叹息一声。
张良看了看孩子,又看了看赵惊鸿,叹息道:“在大秦的统治下,百姓依然生活如此,大秦的功德又在何处呢?”
赵惊鸿瞪了张良一眼,冷声道:“子房,看事莫要只看片面!”
“你可知晋文公重耳,在成为晋国国君之前,经历了长达十九年的逃亡生涯,他曾经路过五鹿,因为饥饿难耐,看到一个小村子,便赶了过去,发现村中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户人家。”
“他走到一户人家前,向一位老农讨要食物。”
“老农并未跟他们想象那般热情招待他们,而是嘲讽:看这位先生怎么也比我们这等乡下人过的富裕,我甚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如何给你食物?”
“重耳听了这话,很是不悦,但还是耐心解释,希望可以得到一些食物,事后必然相报。”
“老农不以为然,重耳说:看年龄,你就当我是你的孩子,怎么也不愿意你的孩子忍受饥饿吧?”
“老农说,我的儿子自然不会忍受饥饿。”
“重耳大喜,以为老农要将给他食物。”
“但老农却说:因为我的儿子,早就埋在这地下了!”
“老农对重耳言:我的土地和你的许愿,哪个更有份量?你还是去别处寻找食物去吧!”
“重耳无奈离去,成为国君以后,重耳故地重游,去寻那老者,却只看到两位孩童,询问之下,却得知两位老农被征兵,上了战场。”
“重耳询问何时回来。”
“孩童说:已经回来了,就埋在这土地下面。”
赵惊鸿看着张良问:“你觉得,哪种生活状态要好一些?”
张良沉默了。
这个典故他是知道的。
在战争之下,十岁的孩童,六七旬的老人,都是要上战场的。
那个时代,显然比现在更苦。
“没了战乱,百姓过得苦了些,至少不会死在战场上!而且,只要君主用心治理,总有一天,百姓会好过一些。”赵惊鸿道。
张良拱手道:“谢先生教诲!”
赵惊鸿跟众人继续行走。
离开主街,他们来到一处小街,一进入这里,就能够闻到一股弥漫在空气中的骚臭味。
大秦时期的街道是有下水道的结构的,称之为窦,也称石渠。
但是,这些石渠之中,充满了粪便,所以臭气弥漫。
并且,街道两侧,依靠着墙壁,有许多面色蜡黄的乞讨者。
其中,也有不少的孩童。
继续往前走,赵惊鸿他们发现,在一座大宅院的后门处,聚集着很多乞讨者。
他们驻足观看,见没多久,后门打开,一名下人端着一个盆子,往墙角倾倒一些丢弃的食物。
随后,那些乞讨者一拥而上,为了一点残羹剩菜,不惜大打出手。
赵惊鸿和扶苏面色微动。
刘锤忍不住道:“哥,我也想吃。”
“闭嘴!忍住!”刘仁忍不住训斥道:“咱们现在已经用不着去吃别人的剩饭了,跟着扶苏公子,缺你吃的了吗?别丢人!”
赵惊鸿闻言,立即转身,看向刘锤,问:“你们也经历过这样的生活?”
刘锤点头。
刘仁尴尬道:“先生,以前我们没钱吃饭,就曾经去大户人家的后门,讨要过剩菜……”
他不愿意回忆这些经历。
他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些下人瞧着自己鄙夷的眼神。
曾经有一次碰见了主家,竟然直接将他们赶走,觉得他们在家门口晦气。
赵惊鸿深深地看了一眼刘仁,伸手拍了拍刘仁的肩膀,沉声道:“继续走吧!先了解这里的情况,也好为以后做出改变。”
众人点头,继续在城池中行走,观察民情。
正午时分。
他们也逛得差不多了,对于上郡城有了一定的了解。
上郡城跟其他城池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人员多了一些,所以多了很多乞讨者,入城的百姓售卖食物或者织布以及木柴等。
城外也有许多流民,比其他城池要多的多。
甚至还有一些胡人百姓掺杂其中,售卖一些牛羊肉之类的,换取一些粮食。
回去的路上,赵惊鸿问:“过几日,便是立冬了吧?”
“立冬?”扶苏疑惑地看向赵惊鸿。
赵惊鸿这才想起来,秦朝时期还没有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才由邓平制作《太初历》,正式将二十七节气纳入历法之中。
虽然秦朝时期已经开始有相关的记载,但并未完全成型。
当即,赵惊鸿换了一个说法,“是仲冬。”
目前四个节气的概念,还处于: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上。
扶苏闻言,点头道:“还有三日,便是仲冬了。”
仲冬便是正式进入寒冬了。
接下来的时间,会越来越冷,应该很快气温就会降低到零下了。
当即,赵惊鸿道:“咱们骑马出城,去长城那边去看看。”
“好!”扶苏立即同意。
第158章
过冬无粮了当即,一行人回到了郡守府。
赵惊鸿本来想要带上侠医的,却没找见,询问之下,发现侠医出去了。
赵惊鸿估摸着侠医又去行侠仗义,治病救人去了,也就没在意,跟众人骑马准备出城。
蒙恬得知以后,派了一百士兵跟随,对扶苏进行保护。
当即,一行人骑马出城。
行至傍晚,终于来到富平。
此处,便是修建长城的地方。
始皇下令,将燕长城和赵长城联合起来,修建属于大秦的万里长城。
以此抵御胡人。
此处再往南,便是陇西郡,那边是羌族的部落。
而富平外,便是月氏部落。
再往北,这是楼烦国,属于北狄的一支,实力强大。
到了此处,赵惊鸿和扶苏等人,见到了浩浩荡荡的工人下工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