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9章

    “好啊!”赵惊鸿点头,跟着墨锤走过去。

    一众人也纷纷跟上去,好奇这火炉做出来是什么样的。

    跟着墨锤走到另外一个房间。

    很多工匠正在锻造炉子。

    经过这几天的商议和研究测试,最后他们敲定,并不一定非要用铁炉。

    毕竟现在虽然工艺得到了突破,但是锻造铁器的成本还是很高的。

    并且,将铁器传播出去,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他们可以用石涅锻造铁器,有心之人不会这么做?

    万一他们真的想做,直接高价收购火炉,然后锻造铁器,还是很危险的。

    再加上,他们煅烧出来了内胆,内胆有很好的隔热功效,所以就没必要使用铁制作火炉,所以全部换成了青铜材质。

    整个火炉看起来很简单,没有任何花纹,只是在上面用钢印砸上了‘上郡制’三个字。

    炉口上,则是一个铁质的薄盖片,上面有孔,可以用钩子勾起来。

    他们可不会为他们打造太厚的铁片。

    后面是一个烟囱,上面则套上了一层很薄的青铜管,几个青铜管套起来,呈一个直角结构。

    这样,就可以让烟气排放到外面去。

    其实最难制作的,就是这个青铜管。

    灌注吧,很容易厚。

    锻造吧,又很费人力。

    最后还是墨锤用特殊的灌注工艺搞定的,具体是什么赵惊鸿也看不明白,反正这些都是顶级工匠,交给他们肯定没错。

    看完火炉,赵惊鸿当即让林瑾等人一个人抱了一个回去。

    这大冷天的,有个火炉子才暖和。

    他们拿了炉子都赶紧回去,今天晚上他们就想要将炉子给安装上。

    扶苏房间。

    林瑾正撅着屁股摆弄着管子,赵惊鸿和扶苏还有张良三人蹲在火盆旁烤着火,刺鼻的气味呛的难受。

    “老四,你行不行啊,快点冻死了!”赵惊鸿催促道。

    “行了行了!”林瑾安装好管子,将点燃的石涅放入炉子里,这才好了许多。

    兄弟四个立即蹲在火炉边上,围在一起。

    扶苏问:“这也不热啊?”

    “别急,等一会温度就上来了。”赵惊鸿撮了撮手,端来扶苏的洗脸盆放在了上面,“烧点水,热得快!”

    第208章

    战犯刑徒只是站错了队随着水沸,屋内的温度也开始热了起来。

    三个人脸上立即露出笑意来。

    “搞个水壶来,每天烧热水,这样就不愁有热水喝了,随时都有热水。”赵惊鸿道。

    扶苏闻言点头,“如此,百姓也能时常喝上热水了。”

    在古代,烧热水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每日洗澡,那更奢侈。

    就算宫中的妃子,也不一定可以每日洗澡。

    大秦时期,王公贵族们,也顶多三五日一次而已。

    礼记中记载: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也就是五日洗一次澡,三日洗一次头。

    对于普通人来说,喝个热水都奢侈,更别说洗澡了。

    扶苏这话倒是提醒了赵惊鸿,现在人们取水,多数还都是从江河湖泊之中取水,挖井使用地下水还是较少的。

    所以,水中多寄生虫和细菌,这也是影响人均寿命的重要一点。

    所以烧热水就很重要。

    有了这火炉子,以后可以提倡百姓们喝热水了。

    三人坐在火炕上。

    其实说是火炕,倒不如是火座,算是火炕最早的雏形之一了。

    张良沉声道:“大哥,二哥,蒙恬将军似乎想要为大哥请功,如此一来,始皇便知道我们所作所为,怕是会有所顾忌。”

    扶苏也微微点头,看向赵惊鸿道:“这些本身就是大哥的功劳,倒不是不让蒙恬将军请功,而是若是被我父皇得知,怕是会引来麻烦。”

    赵惊鸿闻言乐了,看着扶苏道:“你担心我拿不到功劳不开心啊?”

    扶苏尴尬一笑,“自然不是,只是这些确实应该是大哥的功劳,封侯加爵不在话下。”

    赵惊鸿摆手道:“我对那些不感兴趣,我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并非是想要功劳,而是想要让咱们快速发展起来。”

    “扶苏,蒙恬那边你去解决,不能让他写请功奏折,而且咱们这里发生的事情,一件也不能说。就让他说,最近有胡人侵扰,准备派出骑兵驱赶,别的别说。”

    “好!我明白!”扶苏认真点头。

    他们四个人开始商议接下来计划实施的问题。

    林瑾也提出了意见,他觉得应该继续扩建匠造处,收纳更多的工匠,毕竟工匠太少了。

    他们有三十万大军等着装备,单凭这点工匠,不知道要干到猴年马月去了。

    而且,还要有人负责洗煤和筛选精煤等各种事情。

    煤矿挖出来可不是小块,现在也没有什么粉碎机之类的,完全依靠刑徒们拿着锤子砸。

    并且,还有人去跟着墨灵去开采铁矿。

    有人负责制造煅烧炉,提炼铁矿。

    还需要有人锻造马蹄铁等物。

    也需要有人锻造环首刀和铠甲等物。

    并且,为了发展经济,他们还需要不断锻造火炉外出售卖。

    这所需要的工匠都是巨大的。

    目前来说,不够,甚至可以说,严重缺少工匠。

    赵惊鸿微微点头,询问道:“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张良道:“我觉得,应该张贴公告,大量招收工匠,让这些工匠进入军营锻造。”

    扶苏点头,“可以!”

    他也有这个想法。

    赵惊鸿微微点头,询问:“那些刑徒之中,是否有会锻造的?亦或者是,找一些有天赋的刑徒,培养一番,也能快速上手?”

    张良微微点头,“倒也可行。”

    扶苏蹙眉:“刑徒多囚犯,怕是不行。”

    赵惊鸿问:“那六国战犯呢?”

    “战犯?”扶苏蹙眉。

    赵惊鸿点头道:“战犯并没有错,他们只是生错了国家,因为国家失败了,所以就成了战犯。”

    “他们只是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只是输了,并不是他们做人有问题,你们觉得呢?”

    扶苏心善,觉得赵惊鸿说的有道理。

    张良却说道:“我觉得有些不妥,大哥你也说了,他们本身是为了自己国家而战,现在战败了,被当做刑徒对待,身边的战友不断因为劳作而死去,生活凄惨无比,如今只是苟活。”

    “他们心中的恨,恐怕难以磨灭!”

    赵惊鸿却摇头,“我不这么认为,刑徒也是人,他们如今是苟活,为何苟活?因为不想死,因为还有生的希望,因为家中应该还有妻儿老小,希望可以建造好长城早日被放。”

    “熬着,日子总能熬出头的。”

    “若是,我们给他们更好的生活,给他们希望,他们愿意为谁而战呢?”

    “人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希望,仅此而已。”

    他觉得,章邯能够率领三十万骊山刑徒作战,且战无不胜,就足以说明问题。

    这些战犯刑徒们,并非没有能力,只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导致他们成为了刑徒而已。

    给他们希望,他们就可以更好的活下去,他们就为谁而战。

    张良疑惑地看着赵惊鸿,“如此吗?”

    赵惊鸿笑道:“又非异族统治,又非真正地屠杀他们同胞,灭他们传承根基,哪有什么真正的大恨?如今一统,也不过是恢复周朝那般统治,又有什么呢?”

    “就如同赵灭燕,燕灭赵,其实始终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要可以给百姓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在乎是被谁统治,只要不是不把他们当人看的异族就行。”

    张良微微点头,“那若如此,刑徒中,倒是有不少会锻造之人,待我整理一番,拿出名册来。”

    “可以,但是那些囚犯,因作奸犯科而被判刑徒之人,绝不使用。”赵惊鸿道。

    战犯是因为站错了队伍,并非做错了事情。

    但是囚犯不同,他们触犯了法律,就要有该有的惩罚,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张良和扶苏微微点头。

    “另外,我建议扶苏张贴招贤令!不仅招纳工匠,招聘各种贤良之才,贤良之士,得他们相助,上郡的发展,必然如虎添翼。”赵惊鸿道。

    扶苏蹙眉,“若是招收工匠还好说,给予他们更高的酬劳即可。但上郡毕竟是苦寒之地,若招收贤良之士,恐怕他们不愿前往。”

    赵惊鸿摆手道:“不必担心这个,能来者,皆为上宾,不能来者,也不强求。我们只需要雪中送炭之人,不需要日后锦上添花。”

    扶苏点头,“好!不过上郡之中,怕是少了,上次与咱们同来者,有几十人,我已安排妥当。”

    第209章

    军功制的问题很大赵惊鸿并不担心扶苏的才能。

    人家从小就是按照储君来培养的。

    各种名师教导。

    对于朝堂权力,也是耳濡目染,对于这些极为了解。

    甚至,在这方面,赵惊鸿和张良都不如扶苏。

    对于这些人员的安排,赵惊鸿从未问过。

    “还有一事。”赵惊鸿道。

    “大哥请讲。”扶苏恭敬道。

    赵惊鸿沉声道:“我想动军功制。”

    “嘶!”扶苏不由得猛地倒吸一口冷气。

    就连张良和林瑾都惊讶地看着赵惊鸿。

    谁不知道,军功制乃是大秦之根本。

    动军功制,就是动摇大秦之根本!

    扶苏声音微颤,“大哥,莫要说笑,军功制动不得!”

    “有何动不得?”赵惊鸿蹙眉看向扶苏。

    扶苏道:“军功制乃大秦之根本,若动军功制,则犹如动摇大秦之根基,影响甚大!”

    “自商鞅君变法以后,完善了军功制,大秦军队愈强,则才有今日。若动军功制,大秦军制必然崩塌。”

    “若无军队支撑,国也将难!”

    “大哥,军功制动不得!”

    赵惊鸿点头,“你所说没错,军功制确实是让大秦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是,如今已经不再适用了。且,大秦军功制,已经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你且不知,如今老秦人,老秦兵们,对大秦微词颇多,不满颇多,便皆是因为军功制导致的!”

    大秦军功制实行二十等爵制,并且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士、比大夫、卿、侯。

    士则包括: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如今蒙犽便是士级,乃不更爵。

    比大夫则包括: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卿则包括: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

    侯则包括:关内侯、彻侯。

    比如王翦、王贲、蒙恬,就皆为彻侯,为最高等级的爵位。

    随着六国征战,士兵们积攒的军功越来越多。

    士级爵位数不胜数。

    比大夫更是比比皆是。

    卿级也有不少。

    按照大秦军功制的奖罚来说,获得爵位以后,不仅给分配土地、房屋、仆人等等奖励,还具有累积在家族当中的功效,甚至达到三级以上的爵位,后代都可以继承。

    然而,一统六国以后,这些东西并没有完全落实。

    所以在后来刘邦攻入咸阳之时,只是喊了一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就让城门大开了。

    其实,他们害怕的并非秦法,也非秦律,秦律虽然严苛,但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苛,实施起来其实很有人情味,不是一味地严苛执行。

    其实秦律最关键的是被下层滥用而导致的。

    打开城门的老秦人,也并非是畏惧秦法,而是厌恶秦政,更是不满他们的辛苦付出不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还继续被压迫。

    既然如此,他们就要迎接新的‘王’。

    如果真的按照军功制来执行,那么秦人人人皆勋贵了。

    需要将六国土地给老秦人都分出去才行。

    但是始皇没有那么做,依然保留了六国旧有的土地,保留了原有的百姓。

    扶苏道:“确实已经不适合如今一统的状态了,毕竟战事减少,军功制也形同虚设,但已经开始做出改变了。”

    “我知道,如果按照军功制,需要将六国的土地分配给士兵。”

    “但是,我父皇察觉到了,如果将土地分封给士兵,将会引来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土地争夺,农民起义等等。”

    “所以我父皇选择用其他形式赏赐,以爵位、金钱、财物等,代替所需要分封的土地。”

    赵惊鸿笑了。

    倒不是说始皇小气,关键是所谓的爵位之类的,不过就是一个虚名,没有土地一切如同虚设。

    最关键的是,他们是华夏族群啊。

    华夏族群的特点是什么?

    种地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