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1章

    “是啊!吾常听闻扶苏公子之名,如今见招贤令,方知公子之名,果不虚传!”

    “吾决定了,明日早,我便奔赴浑怀障,去寻公子。天下之人众多,唯有是扶苏公子可为吾等主公!”

    “吾亦前往,天下虽大,唯扶苏公子可追随也!”

    “如今秦虽暴政,但扶苏公子自来仁德,若他上位,必然以仁德治天下,吾愿前往!”

    “吾等,皆愿助扶苏公子一臂之力。”

    一个个读书之人,纷纷挥舞着拳头,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骑马去浑怀障。

    这时候,几辆马车行驶进入城内。

    他们掀开窗帘,就看到外面聚集着众人,正在呐喊着什么。

    岳景春仔细倾听,似乎听到有人在喊扶苏公子的名字。

    当即,岳景春立即喊道:“停车!”

    岳景春直接跳下马车。

    其他人也纷纷下来。

    顿时,四五十人便聚集在一起。

    岳景春走在最前面,来到城墙边上。

    此时,他也听清楚了那些人的呼喊之声。

    皆是在赞美扶苏公子。

    还有百姓跪在地上磕头。

    岳景春拉住一位读书人,拱手行礼,“敢问这位仁兄,这是发生何事?”

    那人傲然道:“扶苏公子下了招贤令,我等欲前往相助!扶苏公子如此大义,我等读书人亦不能敝帚自珍,应当献自己一份力才行!”

    那人看着岳景春,也说道:“看你穿着长衫,似儒家之人,更应当为扶苏公子助力,解决上郡百姓于冰寒之中!”

    岳景春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本来就是来投奔扶苏的,结果竟然被人劝说投奔扶苏。

    这突然的反差,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岳兄,你快看!”另外一人对岳景春喊道。

    岳景春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赫然就看到了张贴在城墙之上的一份告示,上面赫然是醒目的三个大字:招贤令!

    岳景春赶紧看向内容。

    看完这些内容以后,岳景春激动不已,身子都在颤抖。

    他猛地抬头,让原本就要涌出来的泪水不至于掉出来。

    “苍天呐!感谢苍天,赐予我们一个扶苏公子!吾等此生,值也!”岳景春感叹道。

    一名儒家学子询问:“岳兄,我们当如何?”

    岳景春目光坚定,手掌握在了腰间的佩剑之上,沉声道:“吾等,出城!”

    第212章

    读圣贤书是为了争权夺利吗?“连夜出城?”刚才被岳景春询问的男子惊讶地看向岳景春,拱手道:“如今天寒,夜晚更是难捱,先生确定要夜晚出城?”

    岳景春看向那人,沉声道:“吾见扶苏公子之心,犹如烈火烧眉,急不可耐,必须前行!”

    那人闻言,后退一步,拱手道:“先生大义!吾乃白亦非,也曾拜师大儒,读过几年圣贤书,深知圣贤乃解救苍生,解决天下人,扶苏公子有此之心,吾等定要助之!吾,愿意与尔等前往!”

    “哈哈!好!”岳景春拉住了白亦非的手,询问道:“白兄且去整理衣物,吾等一同前往!”

    白亦非立即摆手,“吾乃孑然一身,何须整理衣物,速速前行吧!”

    岳景春深深地看了白亦非一眼,沉声道:“好!白兄,请!”

    “岳兄!请!”

    两人上了马车,车夫调转马头,直接出城去了。

    ……

    浑怀障。

    军营内。

    赵惊鸿兄弟四人来到账务。

    扶苏看到裹在百里无名身上的裘衣,不由得微微蹙眉,看向赵惊鸿,“大哥……”

    他已经注意到了,赵惊鸿身上两天都没穿送他的裘衣了,他还以为是脏了,赵惊鸿拿去洗了。

    没想到,如今在百里无名身上看到了。

    赵惊鸿尴尬一笑,“小孩子不经冻……”

    “我明白!”扶苏沉声道:“我让人再做一件。”

    赵惊鸿微微点头,也没拒绝。

    对于扶苏这样的富贵皇子来说,一件裘衣算不得什么。

    “咳咳咳咳!”百里无名一阵咳嗽,原本瘦小的身子趴在桌子上,显得更加瘦小。

    因为灯光灰暗,他几乎都要贴在竹简上了。

    赵惊鸿见状,立即上前,给百里无名又点上一盏灯,“以后晚上就不要看账目了,时间长了,眼睛就要看瞎了!”

    百里无名摇头道:“没事的大师父,我看得见。”

    赵惊鸿看了看身边厚厚一堆竹简,不由得蹙眉。

    张良道:“如今正当行的年纪,多磨炼磨炼也好!”

    说着,张良已经开始抽取几份竹简。

    “我记得都在这里。”张良道。

    赵惊鸿拿起一份竹简看了看,不由得笑了,“子房,你还说你事先没有准备?”

    张良笑了笑,道:“如此皆为我上郡人才储备,分批记录,有备无患,若要用,皆有之。”

    扶苏不由得感叹道:“子房心思细腻,佩服!”

    三个人开始翻看竹简,从中筛选出可用之人。

    林瑾也没闲着,将他们遴选出来的人员,全部都记录下来。

    这一忙,便是到了深夜。

    突然,门外来报。

    “报!扶苏公子,营外有人求见!”

    扶苏闻言,推开房门,询问士兵,“何事?”

    “扶苏公子,营外有人求见。”士兵再报。

    扶苏蹙眉,“军营之中,喊我督军!”

    “是!督军大人,营外有人求见!”

    扶苏问:“何人?”

    “不知,乃是一群儒生。”士兵道。

    儒生?

    扶苏更加纳闷了。

    赵惊鸿闻言,立即站了起来,走到门口,询问道:“儒生?多少人?”

    “大概五十余人。”士兵回答。

    赵惊鸿眉头紧蹙。

    “大哥……”扶苏询问赵惊鸿意见。

    他们之前就提防过这件事情。

    他们生怕咸阳城的儒生们找上门来。

    如今看来,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张良也走了出来,询问了情况。

    当即,张良建议道:“如此,二哥应当前往,更应当以礼待之,我怀疑他们应是见了招贤令,连夜赶来!如此心切,奔赴二哥,不可寒了他们的心。”

    赵惊鸿也点头,“确实如此。”

    扶苏道:“那便一同前往!”

    “一同!”

    四人立即裹了衣服,一同朝外走去。

    他们一路快行,很快就来到了营外。

    外面一群人,站在寒风之中,静静等待着。

    风虽寒,但却难凉热血。

    夜虽黑,但难掩心中光明。

    待他们看到扶苏等人出来的时候,一个个便激动了起来。

    扶苏走到近前,在人群中搜索,却发现这些面孔很是陌生。

    站在最前方一人,率先冲上来,对扶苏立即跪下,“扶苏公子,吾等拜见扶苏公子!”

    此时,扶苏才对面前之人有了一些印象。

    此人,乃淳于越之徒,平日不显眼,他们二人未曾说过几次话,但好在扶苏记忆颇好,记得此人。

    当即,扶苏赶紧上前搀扶起岳景春,“岳兄快快请起!”

    岳景春听到扶苏的称呼,更是激动得难以自已。

    他没想到,扶苏竟然记得他!

    将岳景春搀扶起来,扶苏看向众人,后退一步,拱手道:“请受扶苏一拜!”

    众人急忙制止。

    “公子!使不得啊!”

    “公子莫拜!”

    “使不得!”

    ……

    扶苏硬生生拱手拜下,而后起身,看向众人,“诸位能前来相助,乃扶苏之幸,乃上郡百姓之幸!”

    白亦非拱手道:“吾乃上郡之人,见扶苏公子招贤令,知扶苏公子心系天下百姓,但凡心中有热血,有所学之人,皆应当辅佐扶苏工作,此乃我等之幸!”

    众人纷纷道:“此乃我等之幸!”

    扶苏立即做出邀请的手势,“诸位,请入营中!”

    众人纷纷跟着扶苏进入营中。

    没多久,众人便齐聚殿中。

    扶苏看着岳景春询问,“淳于博士如何?”

    岳景春回答,“家师如今需在翰林院撰书,不能前来,遂派吾等前来协助扶苏公子。”

    扶苏微微点头,看了一眼赵惊鸿,缓缓道:“吾对翰林院一事,也有所知,此乃天下大事,淳于博士在翰林院应当更能发挥作用。”

    岳景春沉声道:“吾等前来,便是想要协助扶苏公子,待请扶苏公子回咸阳!”

    “如今,吾等在上郡,看到了扶苏公子的招贤令,更看到了扶苏公子立下之宏愿,吾等羞愧!”

    “熟读圣贤之书,且满脑子都是功利权益,未曾给天下百姓苍生留下一寸余地,吾等惭愧!”

    扶苏也沉声道:“吾等生于天地间,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皆是尔尔,不值一顾!”

    第213章

    此物甚好横渠四句一出,赵惊鸿眼睛都亮了。

    不得不说,古人说这些话的时候,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并且那种使命感和信念,心中的正义感和欲要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感觉,不是那种照本宣科念出来可以与之相比的。

    仿佛这句话就是为扶苏量身打造的一般。

    赵惊鸿不由得酸了。

    这句话让扶苏利用到了极致,装逼到了极致。

    且看,有几名儒家学子已经跪着在听了。

    岳景春和白亦非满脸的震惊和崇拜。

    “公子!”岳景春拱手颤声道:“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是公子之大愿?”

    仅仅是将这四句话说出来,岳景春就觉得心脏砰砰直跳,血管中的血液在疯狂涌动,浑身的汗毛都立了起来。

    扶苏点头,“是我之大愿,亦是兄长之大愿。”

    张良心中也不由得撼动。

    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心中是多么宏伟和辽阔啊!

    他佩服的人不多。

    但单凭这四句话,就足以他佩服一辈子了。

    “兄长?”岳景春一愣,他不知道扶苏还有什么兄长?

    扶苏对赵惊鸿拱手,“吾之兄长,赵惊鸿是也!刚才那四句圣言,乃兄长教诲于我。”

    岳景春等人立即对着赵惊鸿拱手,“见过赵先生!”

    赵惊鸿不由得苦笑。

    自己明明不想装逼,奈何扶苏非要拉着他一起装逼。

    无奈,赵惊鸿只能对着众人拱手回礼。

    这一下,赵惊鸿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已经拔高到了极点。

    岳景春沉声道:“公子所言极是,所谓争权夺利,与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相比,不过尔尔!”

    白亦非拱手询问:“敢问公子,我等前来,可为先生作何?”

    扶苏看向赵惊鸿。

    赵惊鸿起身,看向众人,“尔等乃儒家之人,熟读圣贤之书,吾想要在上郡城中,开一所学堂,凡上郡孩童,皆可入学,不知谁愿前往?”

    “这……”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并且,法不可轻传。

    孔子收徒,尚且需要束脩六礼,普通人家,哪里拿的出来这些。

    这些学识,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学来的,可不愿就如此教了出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