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这就是江枝想换钱的东西。之前用地锦草做的抗炎片虽然有章县令赏识,还说要多做些,以官府之名开发。
江枝不是不相信章正和向德金的话,只是这种牵扯到公家官府的事,个人说了不上算,没有几年“调研和考察”是做不成的。
再说章正公务繁琐,急事急办,缓事缓办,制药肯定排在最后。
但商家不一样,商人逐利如苍蝇逐臭,一旦发现就会想方设法办到。
从梨花镇回来,江枝就想到先跟百草堂做生意。
第一种就是可以称为“神药”的板蓝根冲剂。
这种本土咖啡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头疼喝一包,发热喝一包,心情不好也可以喝一包,甚至嘴馋了再喝一包。
包治百病,功效已经超出药物范围。
虽然口中说是“神药”,多少带着调侃的意思,但不得不承认板蓝根消炎杀菌抗病毒的效果,更无法否认此药在流行性疾病中起的作用。
现在,江枝就准备把这“神药”做出来。
配方:板蓝根、淀粉、糖粉、菠萝香精
江枝没有调味的香精,但有红糖,只有娇生惯养的现代人,生病才会挑药的口味。
从梨花镇回来后,她就开始做药。
挖来的板蓝根晒干碾碎,再用热浸法反复熬煮提取药汁,浓缩成膏放入淀粉和糖粉,搅拌过筛。
紧接着经验丰富的“团筛达人”小满奶,用小簸箕将这些半干的粉末摇成颗粒,再平摊在铺有棉布的筛子里晾干。
还有徐大柱用漂亮的竹管分装,保证使用起来方便。
小作坊的工艺流程虽然落后,卫生条件也不达标,但真材实料。
就好像家里老母亲做的饭,没有健康证也没有卫生证,有虫子有头发都是常事,可吃了不拉肚子,还能把家里人养得健健康康。
只要板蓝根冲剂有销路,那紧接着就是益母草冲剂、夏枯草冲剂、枇杷叶冲剂……
看着一箱小巧精致的竹管,每个人都充满期待。
在见过之前的药片,现在这些药粉已经不让他们惊奇了,况且还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
这药粉大家都喝过,只是一小撮,开水一冲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药水,就连妮妮都能喝。
要是真如二瑞娘说的那样卖成钱,不就成了满山长银子?
江枝也不再多说,一切还得看后天去镇上才能确定。
“后天还是小满二瑞跟着我去,你们要卖的草鞋,麻线也都带上!”
第154章
另类考核
又是梨花镇赶集的时间到了!
惯例是要在场镇口检查外地人,这次宽松了一些,外地人可以担保进入。
于是徐家村一行人带着田贵和武阳就进了镇子。
三月是春播的季节,所有农人都会忙着种地种菜。
场镇上,沿街摆着钉耙,扁担,竹筐、箩兜等农用工具,还有咯咯叫的鸡鸭。
乱兵已经过去整整一年,梨花镇明显多了生机。
有前一次经验,今天赶集就来得早,小满和李老实找一个好位置摆摊。
卖草鞋和两卷染过的粗麻布,这是徐大柱和小满奶做的。
田贵跟武阳、徐根有三人去粮食店里买种子,虽然只有四百多文钱,能买多少买多少。
江枝则带着二瑞,背着一个背篓到百草堂。
今天的百草堂有四五个抓药的人在,虽然跟外面喧闹的集市是两种氛围,但顾客比上次好多了。
还有不同的是,今天小掌柜霍彦杰没有处理药材,而是坐在柜台后,埋头拨打着算盘。
“霍小掌柜!我今天又来卖药!”江枝走过来轻声道。
霍彦杰抬头迷瞪了一会才认出人来:“是江婶子,好久没见你来卖药。”
不是他记性好,只因为这段时间卖药的人少,那一大捆灯芯草很特别。
“对,有一个月没来,今天我带的是不一样的药!”江枝让徐二瑞把背篓子放下。
在百草堂后面的小院里,到处摆放着簸箕,竹帘子,上面晾晒着各种根、茎、叶、皮和草药。
霍彦杰手拿着竹管,对上面的图案和字反复打量,在他的旁边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
江枝把一支竹管打开,从中倒出褐色粉末在细瓷碗里。
老头伸手捻起,先是细看,再闻,最后舔了一点在舌尖细细品味。
江枝默不作声,这个老头就是百草堂的老掌柜,也是跟药物接触几十年的老行家。
霍老掌柜大年三十回城受凉病了很久,现在又来梨花镇管理药铺。
尝过药粉,老掌柜不说话,只用旁边清水漱过口,再将小炉上已经沸腾的白水也倒入细瓷碗里。
闻香,观色,验汤……最后才轻抿了一口再次细细品味!
这是在验药!
江枝此时仿佛又回到曾经的考试中,免不了神情紧张。
之前自己给向德金等人做的药片,他们毫不犹豫的接受还服下,靠的是自己的人品。
人家能信任你了,给什么吃什么。
现在不同,现在是专业上的考核,内行只认药不认你是何人。
最后老掌柜将药水一饮而尽,这才开口:“成药一般分:膏、丹、丸、散、胶、酒、露、茶、锭。你这药……”
经验丰富的老掌柜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形容,药材的确是板蓝根,可这不知道归为哪一类。
江枝赶紧道:“冲剂,冲泡后的汤剂!”
她知道,在古法制药里是没有“冲剂”这个词的,就是现代也改为“颗粒”。
现代的片剂、浓缩丸,合剂、糖浆剂、冲剂、酊剂、橡胶硬膏都是在传统制药上的改变创新。
老掌柜想说的大概是“散”。
可古法里的“散”是一种或者数种药物细粉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不是熬煮后的浓缩颗粒。
“冲剂?”
老掌柜想想刚才那一碗药水……的确是冲兑出来的药汤。
“你这板蓝根冲剂的确不错,药香浓厚,药味纯正,里面的红糖也能中和一部分苦味,可这效果比不上熬煮过的汤剂。”
霍老掌柜一针见血的挑出成药短板。
江枝点头:“的确是这样的,一方一人,郎中开药也随时需要调整药方。
而我这药单用,想治病的效果肯定会差一些。
但方便携带一条,就可以弥补效果减弱的缺点,小病时就能自行处理,不用把身体熬到病重。”
古人煎药治病是很有讲究的,一方面是药材的要求,三碗水煎一碗药,药也分先下后下。
另一方面也是调整情绪,能自己亲自煎,就最好亲自动手,不假手于人。
比如说治疗“失眠”药,临睡前服药。
煎药之时所需要的耐心,可以让人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再把药喝下去,也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换成一包粉,一冲一兑再咕咚两口,方便是方便了,却少了灵魂。
不过,也正因为中药的复杂性,也限制了中医发展。
听到江枝的解释,霍老掌柜认同的点点头:“这对行者来说,携带方便,不失救急之法!”
虽然认同了“板蓝根冲剂”,但老掌柜并没有点头,而是跟江枝聊起家常来。
先是问江枝住在何处,家有几口人,家中是什么情况。
这是对合作伙伴的摸底。
徐家村就在旁边,自己现在还是村长,去年给医棚送药人尽皆知,不怕来调查,只怕不调查。
江枝一一回答,只是在问这制药的法子从何而来时,江枝笑笑:“这是我偶尔得来的秘方,章县令也尝过药。”
霍老掌柜神情凝重起来:“章县令也知道?”
“是!”
她把药混淆了一下,一个药片,一个冲剂,不担心霍老掌柜去县衙调查。
霍老掌柜说到这就不再追问药方来源,而是说起药:“你这板蓝根是取自何处?”
板蓝根虽是一个药名,却有南北之分,就连植物也是完全不同。
江枝知道这又是药物考核。
药是治病救人的,不是什么人拿来说是药,就可以入口。
“我这用的是本地马蓝,根为板蓝根,叶片可以取染膏和药物青黛。
药铺里的板蓝根一般为北板蓝根,根也是板蓝根,叶片为大青叶。”
霍老掌柜点点头,南板蓝根产青黛,北板蓝根产大青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物。
也只有行内人才知道的,看来这个江氏的确对药材很有认知。
接下来又问了几种药。
“好,不过你这板蓝根冲剂我还需要送回城里查验一下,三个场集之后给你答复!”
药箱留下,可以走人了。
江枝心里顿时大松一口气:“好!那就静候佳音!告辞!”
她感觉自己已经汗流浃背,再待下去就要汗流满面,早迫不及待的想走。
走出百草堂,一直老实跟在身边的二瑞才不解道:“娘,你怎么没有卖药?我们买粮买种子还没有钱!”
江枝轻声道:“出现新药,百草堂需要跟族中报备,还要去章县令那里探听底细,不会随便买药的。”
“至于买粮的钱……”
她从腰间掏出一个钱袋:“里面有三两银子,就说是卖药的钱!”
徐二瑞点点头,刚才娘在里面说的话,他也听愣了。
下图为北板蓝根,产地西北、华北,一年生草本,十字花科菘蓝。
第855章
买粮种
江枝在百草堂耽搁的这段时间里,小满在李老实的帮助下,才卖去一半草鞋和一卷麻布。
眼看只有半天的集市就要散场,小满着急了。
上次有江婶子在,草鞋卖的价高还卖得快。
今天自己俩人也这样喊,怎么就不吸引人了?连围过来看的人也少。
等看见江枝和徐二瑞回来,小满迫不及待的就抱怨起来:“唉!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些人都不过来买东西,我跟李叔喊也喊了,就连价也降了,还是不好卖!”
旁边,李老实讪讪的站着,他已经尽力了,可不知道怎么就比不过上次。
江枝看着这两人,只感觉好笑:“这才是正常的吧!谁说东西一定拿多少就卖光,你看旁边那些摆摊的不都一样还堆着。”
上次好卖是因为有王小菊在这闹事耍了一阵猴,聚了人气才卖出去。
今天没人闹,平平无奇自然就这样了。
在那些直播间里,只要人气够,只要主播会吆喝,只要一声“家人们,不要999,只要99、现在9块9……”
气氛烘托到位,就是一坨屎也会被人抢着买,还生怕别人抢了,自己抢不着。
大生意靠守,小生意靠吼,没办法,小满和李老实还得继续叫卖。
江枝和二瑞又去找买粮种的田贵徐根有他们。
此时的粮铺前依然有人,大多都是买上一小斗粮食应急。
田贵已经选好种子,正站在旁边跟武阳说着话,看见江枝到来,忙扯过背篓:“江村长,这就是买的种子,有四十斤,我们正商量再买些菜种豆种。”
米粮不够,小菜来凑,瓜豆也是半年粮。
江枝打开袋子看了看,微微蹙眉:里面都是玉米。
这点种子根本不够全村人种,而且还没有红薯和稻子,这都是现在急需要的。
另外自己山上有豆种和菜种,不需要另外花钱。
“没有稻子可不行,村里难得有十几亩水田,不能浪费。红薯也该育苗,几十斤总该有的。”
田贵为难的挠头:“那些钱……只能买到这些了!”
江枝取出三两银子:“这是我刚才到百草堂卖药,又借来了些钱。”
田贵和武阳看着银子眼睛放光:“这、这银子……”
他们想接,又不好意思伸手,还是徐二瑞拿过银子:“田贵叔,武阳哥,先选种再给大家买些粮吧!
我娘说这钱不是白给的,要记在公账上。
等以后收了粮食,各家都是要还钱的!”
“好,好!借钱肯定是要还的!”
田贵见钱有了出处,以后也是一起还,他心中顿时就稳了。
自己等人刚到这里立足,事事都欠着人家的,欠多了,那就是一笔还不起的账。
这边几人欢天喜地忙忙碌碌的称种买粮,江枝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好像还差着一人。
徐根有怎么不见人?
等到田贵他们把粮食和种子买好出来,江枝才问:“徐根有到哪里去了?”
武阳道:“我们买种的钱不够,根有叔就说他去找在镇上做手艺的兄弟借一点,先把村里要用的粮种买够,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徐根有的兄弟就是徐根宝,那就是王木匠家,借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江枝细一琢磨,不好,恐怕是又跟王家起冲突了。
王家可不是善茬。
不仅王小菊恨着徐家,说什么在徐家被欺负,还跟自己还有着仇。
就这情况,徐根有去借钱能借到才有鬼。
“二瑞,你去让李老实和小满别卖草鞋了,赶紧过来!”
一声招呼,小满和李老实立即收拾好小摊过来。
这一阵,他们依然没有卖出去,早就不耐烦了。
“婶子,啥事?”小满兴冲冲道,他其实已经听二瑞说了徐根有去借钱的事。
“小满,二瑞,你们和武阳带这些粮种先去镇口等着。”江枝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