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哈哈!哈哈哈!”他看着这有些荒唐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五百两银子,这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挣不来的钱,这个村妇还真敢想啊!
平川县最大的药行就是霍家。
全行上下几十号人手,普通伙计月俸几百文钱到一两,自己这个大管事每月薪水也就五两,普通掌柜的薪水三两。
之所以愿意用百两银子买下冲剂技术,还是看到此药以后的前途,才重金求购。
徐二瑞有点慌,一张脸涨得通红,恨不得马上把那张纸夺回来撕得稀烂。
他知道这钱喊得太高。
昨天娘说出来时,他就被震惊到无法想象,还是被娘逼着写下的。
此时果然被人嘲笑了。
江枝却是镇定,霍家想用一百两银子买断,自己用五百两回应。
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就地还钱,正常啊!总得互相探个底。
霍彦杰在旁边有些尴尬:“江婶子,你这价有些高,药行不会出这样的价格购买的。”
江枝淡淡道:“我这是高了,但你们的价格也太低,而且还想买断,还是说点靠谱的事吧!”
于是,两方开始对契书上的内容开始“讨论”。
因为契书内容不算复杂,一个时辰后,新契完成。
变更处就是出售板蓝根冲剂生产技术纹银一百五十两,另外霍家拿到江氏制药的代售权,不再是独家。
拿着一百五十两银票回山,徐二瑞感觉自己脑子是嗡嗡的,腿是软软的。
眼看四下无人,他忍不住问:“娘,你怎么不要五、五百两银子,只要求以后能制药?我们真的要去县城卖药吗?”
在谈判时,娘愿意对银钱让步,却始终不肯丢下制药,说霍家只能二选一。
最后,霍管事为了压下几百两银子,就答应了可以随便制药,也愿意以霍家药铺里的同等价格代售。
娘说的是那啥:要一个柜台,立一个专柜!
以后做的药不是卖给药铺,而是要放在药铺卖,挂的也是江氏制药!
徐二瑞使劲抓住自己的头发,他感觉自己就要飘了!
江枝没有笑,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比喻:“霍家不仅想把我们炖的肉连锅端,还想挖灶不许我们再炖汤,当然就要拿大钱来买了。”
她是故意用高价吸引霍家的关注点,最主要的还是要回自己制药的权力,以后二瑞小满就能多一个养家的营生。
其实,能让霍家代售药品,这可比拿那一百五十两银子还高兴。
虽然霍家在代售之前会验药,有偷学技术的风险。
但能进入县内最大,而且还是跟其他省份有药材交易的药行销售,只要药好,真是一步躺赢。
当然,霍家作出这样让步也是有条件的,一是现场教授霍家的药工。
二是要江枝带霍家人去一趟县衙,跟章县令见面。
这也是在验证江枝跟章县令的关系。
若是真有关系,这契书的执行力和配合度上肯定不同。
对这要求,江枝欣然接受,教药工是理应做的。
而且她也想去看看向德金他们,还有章县令说的制药可以提前了。
两人走出一段路翻过山头,前面山林边又是野猪佩奇的身影……
第175章
进城
回到山上,江枝卖出配方,而且还要去县城待几天,教人制药的事小满家也知道了。
“春凤,家里有需要卖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木耳在县城里肯定比梨花镇好卖。”江枝兴致勃勃的安排着。
春凤也是欢喜,小半年过去,窖里的木耳收了几斤干货,以前担心梨花镇不好卖,就一直存在家里。
除了木耳还有笋干、菌子、自家做的萝卜干和青冈粉条,因为担心被村里人知道惹来麻烦,这些东西一直都没有拿出来过。
另外还有小满在梨花镇没有卖掉的草鞋麻线。
小满把所有东西装满一大背篓,还加上一根绳子从背篓顶上固定住:“婶子,这些东西还是要摆摊买呀?”
他对摆摊有些发怵,自己站在路边跟二傻子一样让人看,还要被人问东问西。
其实小满会错意了,在梨花镇这个小地方,经过一年的风波,人人憔悴,谁家都过得不好。
可就他这个穿着干净利索,身量高、长得匀称,脸上毫无菜色的小年轻实在是惹眼,一看就知道家景好,没有受什么损失的。
人家多看多问很正常,甚至有人每次赶集都来,要打听这是哪家孩子,想结个缘说个亲,可几次后再找不到人。
江枝道:“还是摆摊,不过让李老实去摆,你就跟我身边。”
李老实是个不愿意干活的。
前期让他监管别人干活,那是因为全村人都要下地干活,人多面积大,得催着盯着。
现在服徭役本就是白做事,人不多大家做得就懒散,他还老在旁边偷懒耍滑已经惹了众怒,还是躲几天。
要是让他去卖货,肯定会开心可以出去溜达一圈。
“好勒!”不让自己守摊,小满瞬间就开心了。
旁边小满爷什么都没有说,点起最心爱的烟杆,脸上都是笑容。
霍家没有约定什么时候去县城,只说尽快,甚至还先付出银票。
江枝也没有拖延,她在上山前就找张军头帮忙,想在路上搭便车。
徐家村靠着官道,每天不说是络绎不绝,总会有三五辆车经过。
江枝就托张军头他们在巡检时,找一辆顺风车。
还问张军头有什么要带去县衙的东西没有,自己顺便可以带去。
这是小事一件,张军头答应下来,倒是没有带文书,只让她中午前下山,那时候最容易找到车。
第三天,江枝就带着二瑞小满进城,因为要离家几天,春凤晚上会上崖陪伴巧云住宿。
担心佩奇晚上再赶人,它现在的力气不小,犯起横来谁都按不住。
江枝特意带着春凤到家里躺一下,再扯了佩奇耳朵耐心沟通一番。
“五花肉,我走了你也要听话,晚上不许赶人!”
“嗯!”
“不许偷吃草药!”之前种的草药就在野猪厕所边,佩奇每次去拉屎就会偷吃几株。
“嗯!”
“白天记得去麦地搜兔子洞!”
现在麦子快成熟了,育好的玉米,棉花红薯,都是嫩叶,小满忙着山下的事,兔子也猖狂起来。
于是江枝让野猪去搜,找到兔子洞就拱塌填了。
“嗯!”
“记住你都答应了,只要你做得好,我买大麻花回来给你吃!”
“嗯嗯!”
交易完成,双方协议结果,野猪是自愿同意的。
第三天,安排好家里事务,江枝一行人就到官道边等车了。
这次去城里,江枝没有再带药材去卖,可四个人一个大背篓还是很占地方的,张军头帮忙拦两次,强行着才坐上车。
这是一家商贩的骡车队,有几个伙计押送。
商贩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被巡检逼着带人是敢怒不敢言。
他说自己从经商以来还没有在路上带人的。
尤其是现在,若不是巡检司出面,肯定不会让陌生人上车。
江枝笑着道:“以后这种事肯定会多的,徐家村有驿站后,欢迎你们常来村里歇脚喝茶。”
见上车这个妇人还算和气,现在还邀请自己以后入村休息,商贩刚刚还有些不悦的心情渐渐消散。
小满是个活跃性子,难得见到这些走南闯北的商队,话也多起来,不停打听外面的事情。
说起外面的事,大家就有说不尽的话了,尤其是徐家村遇到流匪烧村的遭遇。
从伙计七嘴八舌的话语中,江枝知道靠路的村子都遭了殃,还被抢了几个镇。
这些事其实都是那些乱兵干的。
新军起事,各处府县朝廷所派的官员逃跑,府兵也失了约束。
这些府兵寻常惯是敲诈勒索商队百姓,弄得怨声载道,知道一旦被捉就要砍头。
于是府兵相互纠结在一起,成群结队对沿途的村子和乡镇抢劫一空。
现在一些乱兵被新军抓住投降,一些改装换面混进流民藏在民间,还有一些就当山大王去了。
当然像徐家村这样满村被烧的还是第一个,像徐家村这样快恢复人气的也是第一个。
“其他村住的人到现在还躲躲藏藏的不敢在外面行走,地也荒着。
我看你们村不光是地全部耕种起来,还能服徭役,你们村长应该是一个有能耐的。”一个伙计夸道。
他们常年在外,眼力劲是有的,徐家村虽然还是简陋的窝棚,但人的精神头明显的不同。
这就好像一群惶惶不安,不知所措的羊群,和一群有头羊,知道自己可以去那里吃草的羊群差不多。
同样的顶风冒雨,一方散乱无章,一方有规模有组织。
小满嘿嘿笑:“我们村以后会好的!”
若在镇上村里,他少不得要把婶子当村长的事夸一次,可现在出门路上,他也收敛起来。
路上还不太平。
按商队伙计说,有几段路还有土匪劫道,他们走过也需要带够人手。
这样的事对他们生意影响很大,不过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跑一趟,赚回来的钱也多。
江枝静静听着:乱世并没有远去。
几百里路穿行山林,像张军头他们几十个人能起到作用有限,就好像索马里护航一样,震慑大过剿灭。
一路摇摇晃晃到平川县,江枝再一次感觉乱世并没有过去。
在城门外,上次已经遣散的流民又多了,在以前那些林子里搭着棚子居住。
江枝微蹙眉头:“章县令让流民返乡,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第175章
见章正
城外流民跟江枝无关,她在城卫兵那里验过户本就进城。
进城后跟商贩分道时,江枝对他道:“以后在路上有什么难事可以来徐家村,直接找村长就是!”
商队也很开心,他们行走外面,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多个朋友多条路,能在村里歇脚也安全。
进入城里江枝先找到霍家药行,掌柜应该是早得了消息,立即将几人带去一处院子:“江嫂子,这里是霍家的产业,以前是租出去的,现在空着正合适你们住,若东西不全还请担待。”
院子很小,看得出来被流民破坏过,房上都是新瓦的。
霍家也有准备,家什齐整,锅碗瓢盆都有,只需要自己买菜就能做饭。
江枝对带自己来的掌柜道过谢,就问什么时候能见到药工,自己是来教授技术的,这才是正事。
那掌柜道:“江嫂子不急,现在天色已晚,你们赶路也累,先休息一天,我们东家后天才有空过来。”
“好!”
江枝也不急,明天正好让小满和李老实摆摊卖东西,自己也有时间去找向德金他们。
第二日一早,等李老实和小满去卖东西,江枝就带着二瑞到县衙。
她没有冒失见章县令,先打听吴洪茂和向德金。
之前向德金说他们是壮班,又说跟随章县令在外督农,几个月不见,也不知道具体职位有无变动。
在衙门的门房报上名字,听说是找衙役,那杂工态度明显变好,赶紧往里传了话。
很快,吴洪茂出来了,没有见向德金。
年前吴洪茂几人养好伤就离开,过节时并没有回徐家村。
此时小半年过去,公服在身的吴洪茂蓄上胡子成了体面人。
一见江枝,吴洪茂很是惊讶:“江婶子,什么时候进城的?住在什么地方?可有吃过早饭?
向大哥今天休假不在衙里,是村里有什么事?你跟我说是一样!”
虽然吃惊江婶子怎么这样早就在县衙门口,吴洪茂还是非常热络。
江枝也不跟他客气:“我也没什么事,昨天晚上就进城的,有住处,我就是来看看你们过得怎样。
哦,小满和李老实这时在米市卖些东西,能不能方便照看一下,那孩子还是第一次来!”
“啊,小满也来了!好的,我马上让今天去米市巡视的兄弟留意些!”
吴洪茂听到小满在摆摊,顿时笑起来,马上回衙班对巡街的人吩咐几句。
门房上,江枝还等着,她跟杂工闲聊起来,问向德金他们是什么差事。
杂工此时已经非常客气,说吴洪茂几人也是壮班的人,做的是街道治安和城门、库房的防卫。
这几人很得县令大人的信任,还问江枝跟他们是什么关系。
江枝笑笑:“亲如一家人!”
她没说具体关系,向德金以前说过要把小满当兄弟,过年时还专门送了粮食来,说亲如一家不过份。
那杂工顿时变得有些谄媚,他做杂事在县衙也是服徭役的一种,不过是需要花钱才找得上的。
随着吴洪茂一回衙班,再出来时后面呼啦啦跟着七八个衙役,纷纷对江枝问好。
其中有两个是在老云崖养过伤,其他的江枝却不认识。
一问才知道,这几人都是医棚出来的伤兵,自然见过江枝。
一通寒暄,虽然向德金不在,药的事还得提,江枝就说能不能见一下章县令。
这事好办,吴洪茂亲自去县令书房通禀,现在虽然才开衙,他相信章县令已经在书房开始办公。
果然,章正听到徐家村献过“救命粮”的江氏来了,立即道:“让江氏进来,本官也有话要问!”
他辖下的第一个女村长来找自己,定是有处理不了的难题。
等江枝一进书房,章正二话不说,先就问起村里事务:“江氏,张兴说徐家村的村长一职缺失,让你负责,你可有难处?”
江枝眨眨眼:“没有,都挺好的!”
章正蹙眉:“民众刚经历过灾难,误了两季庄稼,需要耐心安抚,督促大家复耕,无论怎样都要重新生活。”
江枝点头:“县令大人说的是,徐家村现在全部耕地都已经播种上粮食,现在正挤出时间服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