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3章

    章正愣了一下,摇头:“没种完也无所谓,能有一半的土地种上粮食就好,余下的多种菜豆,也能裹腹。

    种粮最重要,服徭役的事可以暂缓。”

    他清楚县衙能拿出来的粮种有多少。

    筹来的粮种下放到各个回乡的流民手中,每户都只是少得可怜的一些高粱大豆之类的杂粮,根本就不够点种。

    就连自己亲自督促几个县城周边的镇村,也只在播种季里复耕七八成。

    现在江氏说徐家村全部完成,这恐怕是怕她这个村长被责罚,有夸口的嫌疑。

    江枝哪里知道章正心里在想什么,只听到章县令种一半粮食就好,还说服徭役可以暂缓,不由笑道:“县令大人放心,现在虽然是苦了些,只要缓过这一季,徐家村就能吃饱肚子。”

    章正不皱眉了,因为他发现眼前这个村妇是认真在说的。

    想到解除万千民众饥荒的青冈粉……章正也相信起江枝的话来:“县衙发放的粮种数量不足,哪怕自己买种,缺少耕牛、缺少人手也会误了时节,你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江枝道:“是村里自筹资金买粮,又结成互助组,全村一起干活,先行抢种,人撵人,工赶工,几十亩地用很短时间就播种结束。”

    章正再次沉默,起身在屋里走动几圈才道:“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他对江枝的话还是相信了。

    自筹,互助,这些都是他这个县令没有想到的。

    这话江枝认同,要是没有互助组,夏秀才他们就没办法种地,除去几家人手多的,其他人家恐怕也要拖延时间。

    而且,因为还是搓粪球,需要移苗种植,多一道工序,时间更长。

    一步迟,步步迟,到冬天还得饿肚子。

    不过,江枝来县衙,可不是为说种地的,她主要还是说制药:“章县令,上次向班头说你曾经服用过药片,效果不错?”

    章正回神:“的确,去冬本官冒雨着凉过,一时不方便买药。

    当时是向德金随差,他拿出药片让本官服用才缓解。听说,那药是出自你手?”

    第177章

    小满卖货(1)

    “是,那些药是民妇制的。这次进城也是为药!”

    江枝把自己跟霍家的交易说了:“霍家出钱买下配方,也同意代售药品。

    章县令,村里各家都需要修房安居,我这边一旦制药,他们就可以帮忙采药。

    等村民日子好过,就能多给官府交税赋。”

    现在没有多少原材料,但山野间蒲公英,地丁之类的草药正是当采之时。

    即便少量制药,让村民有些进账,就能在粮食成熟之前,平平安安度过几个月的饥荒。

    江枝说这些,也是想解释清楚自己暂时放弃县衙的原因。

    虽然章正只是让向德金传递过这意思,但并没有说到明面上,自己想怎么做无关紧要。

    可这是一个大靠山,也不能真正得罪了。

    对官员就要说些大义凛然的话:自己等得起,其他村民等不起,高举道德标杆的大帽子,一言不合就给扣上。

    果然,章正沉思片刻,点头:“这是一件利民之事!”

    他之前想过让县衙出面制药,可一项新事物的推广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药品、经营、管理、销售都是一个复杂过程。

    县衙缺少资金,尤其现在民心不稳,外乱未定,官府的重心还在维稳安民上。

    霍家本来就是药行,要销售药品经营就容易得多。

    章正年纪已经不小,这些时日操心劳神,比起江枝初次见他,明显的衰老了一截。

    可这时候提起民生,整个人却精神起来。

    章正道:“霍家跟你的契书道也算公道,你是村长,自然以村民为重。你刚才说霍家要来见本官……就让他们来吧!”

    江枝心里大石落地,霍家既然存着猜测之心,自己就拉虎皮扯大旗一番。

    比起药品经营,现在章正的心思还是在民众温饱上,他对江枝说的“搓粪球”“移栽”和“套种”很感兴趣。

    “江氏、徐二瑞,你们回去要多学识字,把这些农耕技术记录下来,等秋收交到县衙!”

    章正觉得这些农技很重要。

    “好!”江枝答应下来。

    旁边,一直沉默的徐二瑞突然被点名,顿时脸憋得通红,要自己写字……哎!回去得找夏秀才帮忙了。

    离开章正的书房,江枝感觉底气十足,自己跟霍家签下的契书虽然已经万全,但有县令的暗中支持,以后路子就更顺了。

    跟在后面的徐二瑞却是忧心忡忡,他现在已经在努力识字,可有了县尊的一句话,只感觉压力山大。

    书房外,吴洪茂等人还在探头探脑的等着,不知道江婶子找县令要问什么事。

    此时的县城米市巷里,人头攒动。

    这里名为米市,自然是粮店铺子集中在地方。

    各种农产品也在这里售卖。

    今天是县里赶集的时候,周边各村各镇都齐聚在以米市巷为中心的街道上。

    不愧是县城,可比梨花镇的集市热闹多了,买卖东西的人密密麻麻,挤得丈宽的街道连侧身都走不过。

    小满和李老实虽然晚上住在城里,到米市巷也早,可这些街巷里的位置有限,早就被老摊贩暗中瓜分干净,用各种竹篓箩筐占着。

    他们摆的摊子被人撵了好几次,才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落脚处。

    这里的生意也太好做了,东西还没有摆出来,就被人抓住背篓问:“小哥儿,卖啥东西?我看看!”说着就开始拿东西。

    那人是一个中年人,抓住背篓的力气不小,差点就把那些草鞋麻线从小满手中夺下来。

    李老实也是在街上晃过的,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来问货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城里二手贩子。

    他赶紧拉住自己的背篓,对那贩子连声道:“不卖、不卖!”

    所谓二手贩子,那就是低价从刚进城的农户手中买货,然后倒手拿到街上卖过坐摊贩,从中赚取差价。

    吃的就是农户刚来不知市价,被三言两语诓骗过去,等回过神来打探清楚价格,后悔已经晚了。

    现在小满只当是自己的东西被人看上,还没有来得及开心,却看见李老实扒拉开客人,还大力推开……

    啥意思?

    小满懵了!

    现在李叔是不想做生意了?

    在梨花镇都是拉着顾客,生怕别人不买,哪里见过把人往外推的。

    可那人仿佛是没觉得李老实的无礼,还是抓住背篓子不放:“你们卖谁都是一样的卖,看一下!”

    旁边,已经又有人上前来,抓住背篓问同样的话:“咋卖,咋卖?我买了!”

    东西不看,先说买。

    这样的场景不只在小满这一处,那些背着背篓挑着担的刚一出现,都会被一群人围住。

    讨价还价,稍微迟疑货品转眼就卖光,可落在兜里的钱却短了一大截。

    小满这边有李老实挡着,推几个围上来的贩子,才终于把自己的东西摆放在地上。

    李老实脚快,在街上跑一圈,就把价格听了个七七八八。

    “小满,我们这草鞋得卖二十文,喊高些。另外这些麻布……”李老实兴奋的低声交代着。

    他们之前在梨花镇卖草鞋,除去第一次江婶子喊着十五文,实际上以十文,八文的不同价格卖出去之后,第二次就只能卖五文钱一双。

    现在城里的钱就是不一样,李老实听到好些人喊着二十文,还是有人围着挑选。

    小满也激动起来,城里就是好啊,自己以后经常拿东西来卖。

    可就在他才以五十文卖出一卷麻布,还没有来得及高兴时,市场的税官到了。

    无论卖出多少货品,每个摊位都要交税。

    看着税官,李老实眨眨眼:“官爷,我们是第一次来摆摊,能不能少交些?”

    那小吏用手中的棒子在李老实头上敲了敲,没好气道:“以前你这一小半的东西都要交在税上时,你怎么不嚷着少一点,我现在收两文就多了?

    不收税,谁来给你们发粮种,你当你是只进不出貔貅,我就让人在这市场上供着你!”

    周围人一阵哄笑。

    貔貅是传说中的神兽,身体特殊,嘴巴大,吃的东西不能排泄。

    因为以金银财宝为食,只吃不泄,成为人们心中招财进宝的象征,被称作是招财神兽。

    李老实摸着敲疼的脑袋嘿嘿笑:“官爷,我也不知道只要两文钱。给,当然要给了!”

    小满毫不迟疑取出两文:这税也不高啊!

    第178章

    小满卖货(2)

    这边才完交税,两个巡街的壮班衙役顺着街巷边走边看的过来。

    于是刚才还成堆围堵农户的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溜溜达达散入人群中。

    拥挤时被人踩了脚后跟,正高声叫骂的闲汉闭上嘴。

    而那些想偷东西的摸哥儿也立即换了地方。

    章县令如今对城里管得极紧,只要在街面打闹,寻衅滋事者,必定会拉去县衙前面打板子。

    主要还是一年前乱民进城留下隐患,弄得如今人人如同惊弓之鸟,一有喧闹就会四处奔逃躲避。

    终于,两个壮班衙役停在小满的摊位前,瞅着正埋头整理货品的的人直乐:“小满,李老实!”

    小满闻声抬头看,顿时惊喜道:“陈大哥,是你们啊!”

    姓陈的衙役哈哈笑着:“还真是你来了,收拾收拾,别在这摆,我带你另外找一处摊位去!”

    小满立即将地上的东西收起来:“陈大哥,向大哥他们在干什么?”

    陈衙役笑着道:“卖完东西你就能见到他们,江婶子说你来摆摊,我还不相信呢!”

    几人说笑着,把地上七七八八的东西重新装回背篓,向着最热闹的巷子走去。

    却说江枝这边,吴洪茂几人问清楚霍家那处小院的位置,笑着道:“婶子,你还要住几天,我们哥几个就不在这耽搁时间,等下了差再来拜访!”

    能在城里找到熟人,江枝也很高兴:“好,那晚上来吃饭,我让小满给你们烤肉吃!”

    在老云崖,小满经常烤兔子给大家吃。

    吴洪茂摇头:“既然来城里,哪里能让婶子破费,你们只需要煮一锅稀饭,我们带些凉菜过来!”

    “好!”

    江枝也爽快,就霍家那灶房里什么调料都不齐,真要自己做些饭菜,还有些难为人。

    出了衙门,时间还早,徐二瑞看看刚升上头顶的日头,再看看满街来往的行人,感叹一句:“城里真是热闹啊!”

    要是梨花镇,不,要是按娘说的那样,等修好驿站,徐家村也这般热闹该多好。

    年轻人就没有几个人能抗拒这种欣欣向荣的气氛。

    比起上次到城里傍晚那冷清的情形,此时的县城才有了大县的气度。

    江枝也对街市有了兴趣:“走,我们也去米市巷找小满去,看他们卖了多少钱了!”

    在街上,江枝顺带把各处药铺都看过,等到米市巷,她心里对自己的事情也有了规划。

    可两人把米市巷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小满他们,顿时有些急了。

    徐二瑞四下张望:“他们不会是走丢了吧!”

    江枝想到吴洪茂之前有安排,心中倒是不慌:“再找一下,多半是去其他街巷了。”

    果然,没过多久,就看见背着空篓的小满和李老实说着话的出现在人潮中,一张脸笑成一朵花。

    徐二瑞蹦跳着冲着小满招手大喊,终于让那两个看见自己。

    小满挤过来:“婶子,我们东西都卖完了!”

    怀里揣着银子,他实在太开心了。

    江枝也想知道什么是什么情况,可这里不说话的地方,只得一挥手:“回去再说!”

    回到霍家借的小院,小满端起水咕咚咕咚喝了肚饱,这才一抹嘴角的水渍,取出一把碎银和几十枚铜钱道:“婶子,这是卖的钱,一共一两三钱银子。”

    李老实得意道:“我们这是去住户卖的,有老陈带着,那些人家没敢刁难,钱给得也足。”

    徐二瑞追问着,李老实才把自己卖货的事说清。

    陈衙役他们找到小满,见他这些东西杂乱,又都是寻常家里用的,就找到几户人家。

    小满的青冈木耳本就是上品,那些人家很是喜欢,还说以后有木耳干笋都可以送去,就连草鞋麻布也买了。

    江枝听得点头,这也是人家给那些衙役面子,倒是几方受益了。

    白天就这样过去,到晚上,吴洪茂带着七八个熟人都来了,手上提着烧鸡卤菜,还有最是稀罕的牛肉。

    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向德金,一见江枝就解释,他是在准备家什。

    原来向德金家里知道他在县衙有了差事,就在家给他定下婚事,并且在几天里就定婚成亲,没机会告诉徐家村。

    现在向德金用退伍得的饷金,再加上家里借凑来的钱,在城里寻了一处小院子,趁着低价买下,正准备安个小家。

    江枝诧异,这婚事也太快了点。

    不过向德金年纪不小,比徐大柱还长两岁。

    好不容易从战场上下来,家里急着成亲生子也是情理之中,忙道喜并取出一串钱:“成亲之事我们没赶上,这贺房一定要收。以后等有孩子,再给徐家村送个信,我们都要来吃酒的。”

    向德金收下贺金,他也知道自己的婚事匆忙,可经历过生死一场,家里最盼的还是他早些生下自己的孩子。

    在自然界,生物遇到生存危机时,第一时间就想到繁殖。

    就好像竹子,每当灾难性旱灾前夕,竹树便会大规模开花并枯萎。

    据说科学分析,是因为竹能够感应到土壤的一些变异,需要散播种子迁移到适合的新土地。

    不管怎么说,繁殖后代这是刻在每种生物基因里,始终贯穿整个生命,而且生存条件越艰苦,生育的欲望越强烈。

    几个人坐一起吃饭结束,单独找个机会,向德金才问起江枝跟霍家合同的事。

    他知道章县令也看中江婶子制的药片。

    江枝道:“跟霍家这也是先探个路子,以后等县令大人腾出手,自然可以另外制药。”

    向德金点头:“现在新军一直驻守马家堡,正全力攻打周边几个州府,其他封地的诸王也纷纷起兵,有不少流民进入巴郡,章县令还需要安排。”

    江枝豁然明白,原来城外流民并非巴郡人,而是巴郡以外的郡县。

    这可真是……唉!

    战争就是这样,所过之处,生灵涂炭,流民四散,之前巴郡内乱时,大家往外跑。

    现在巴郡初平,外面的流民又来了。

    到县城的第三日,霍家人终于是来了。

    看着药行的掌柜身边那个精明强干的霍家二小姐,江枝很是意外,霍家药行的主事是个女子。

    难怪霍彦杰和那个管事跟自己谈合同的时候,脸上毫无异色。

    自己在现代是习惯了一视同仁,都忘了这里还是封建制度,对女子多有限制。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