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等小满和二瑞得空,就把二瑞那间房子重新砌一下。”在山上住一年多,二瑞住的房间还是刚上山时,为了尽快住人,直接在炭棚基础上改建的。
当时的墙是用黄土加石片砌成,虽然抹了黄泥,但没有加草筋,现在开裂了。
江枝想着等村里修房,自己家也要修一套,然后运些材料上山再把这里的房重新翻修。
没想的徐大柱早就在准备了。
“这……你们每天挖坑都够累的,哪里有空做砖,长庚伯,你家也需要修房。”
江枝忙拒绝,只要驿站开工,自己可以花钱让骡队从山下送材料。
她还真的是没想的,徐大柱什么时候做的砖。
巧云也懵了,她看见那些砖,只当是春凤嫂子家的。
小满爷现在很少出头说话了,他总是默默做事,笑眯眯听着几个年轻人交流。
现在被江枝点到人头上,才道:“二瑞娘,这些砖是大柱抽空做的,每天做一阵,也不占时间。
我们在山上本来就做得不多,帮忙做些蚊香你还给工价。
小满要安家需要钱,我们不好不收,但做的这些土砖你一定要收下。”
春凤也道:“婶子,我家房子现在已经改了很多,住着也方便,这些砖你就留着。”
她家有两个闲不住的能干人,从决定定居开始,家里一切都在变好。
无论天晴下雨,小满爷有空就把捡来的石片敲成规矩的石砖,晚上都要忙上半夜才睡。
几个月过去徐大柱住的房间墙壁已经又换了。
第255章
秦氏骂子
秋天就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忙碌的季节。
大家都在割红薯带叶的嫩藤,背回去架在树上晒干,等到需要时再摘下干叶煮水喂煮。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鲜藤砍成小段,然后装进能盛水的石缸中,踩紧压实,最后再灌满水,压上石板,让鲜藤浸泡在水中。
等到需要喂猪时再拿开石板,除最上面一层红薯藤因为接触空气而变黑之外,水下的都已经变成金黄色。
捞出来直接就可以喂猪,比起晒过的干叶,猪更喜欢泡出来的猪草。
只不过石缸能装的数量毕竟有限,徐家村的石缸也被之前聚集的流民毁坏了部分。
完好的石缸每户人家能分到的不足一口,都用着盛饮水,大多数还是得晒干。
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割猪草、晒干猪草,其中徐根庆最忙,不仅忙着割藤子,还忙着应付他娘秦氏。
秦氏已经骂了他三天,现在母子俩在地里干活还在骂:“你好好的放牛就放,怎么就不用心,恁大的人了,放牛还让牛跑。”
徐根庆支支吾吾:“牛长了腿,谁还没有打晃眼的时候,再说我喂饱的,又在村里丢不了!”
秦氏还是骂:“什么活要两个人干,莲花也在,她怎么没看着牛,是眼瞎了还是耳朵聋了?”
莲花在旁边低头割藤,装着没听见自己被骂,可嘴角已经微微上扬。
徐根庆被他娘骂得恼了,回嘴道:“反正你闲着,以后你就放牛,我跟莲花有活干。”
秦氏一听要自己放牛,顿时炸了,丢下镰刀就蹦:“什么活非得两人干,你们就是想偷懒。
徐根庆,是我生你养你,现在活了半辈子,一天福没享到,还得当放牛娃,你就死了这心。”
说着,她又看见低着头的莲花好像在笑,立即转移火力,对着莲花又开始骂:“莲花,你这个死女娃子还有心思笑。
那天牛跑了被根生娃那个碎嘴子抓住,揪住我念了半天经。
说要扣我们以后的用牛天数,若不是我求情,以后翻地犁地你就自己干。
你们真是没用的东西,牛跑了不说,还糟蹋了半地藤子。”
听到婆婆碎碎骂,莲花终于忍不住自己的笑,捂着脸跑了。
这边地里的叫骂,引得村里人干活的人都在听热闹。
放牛时跑了牛不是什么稀罕事,谁都有发生过,只需要找回牛,赔了损失就行。
可秦氏让找上门的徐根生折磨够了。
她被堵在家里听了半天的养牛经,直到徐根庆和莲花两人背着红薯藤回来才得解脱。
不仅需要赔别人的青菜,还受这委屈,她一腔怒火无处发泄,盯着犯错的儿子儿媳骂了三天还没有完。
李老实牵着老骡子也在搬运地里的红薯藤,听到秦氏骂完儿子骂儿媳,顺手捡起一个土坷垃对着旁边山林打去,高喊一句:“哪里来的野斑鸠叫得烦人!知道的还说是找食,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叫春!”
秦氏是一个寡妇,还是年轻就守寡的,哪里会听不出李老实是在骂自己叫春,顿时气得捡起一根扁担就去追打。
李老实见势不妙,丢下老骡子就往半人高的地坎下跳。
秦氏打他不着,只能在上面拍着大腿骂:“李老实你敢上来,老娘活劈了你!”
李老实在下面嘿嘿笑:“我傻呀,你这个老娘要劈我我还上来,除非你下来,我就让你劈!”
秦氏要气死了,找路要下去打李老实。
可这段地坎没路,秦氏只好坐在地上开始向下滑。
李老实拍着手的大笑:“秦氏,这一地的刺藤子,你那屁股就不知道疼啊!”
徐根庆实在受不了自家娘被李老实逗乐,他又不可能去跟李老实打骂,那样闹起来更让自己和莲花难堪。
只能跑过去将正溜坡的秦氏拉起来:“娘,你又不是不知道李叔没个正经,跟他计较干啥。”
正进退两难的秦氏顺势起来:“对,这是个泼皮无赖,谁跟他一般见识都丢人。”
她拍拍屁股上的泥土,看也不看李老实,装着若无其事的走了。
不过也没有再骂莲花和徐根庆。
徐家村的人割完红薯藤,就开始挖红薯,用徐家村的话就是起红薯,非常形象。
这一次不是人挖,而是用上小黄牛。
夏天买牛时小黄牛八个月,养到现在也满岁了,虽然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长大,还不能拉犁,但也是上笼驯化耕地的年纪了。
于是,两头牛并辕,再加上前面有人辅助牵拉,后面有人扶犁,开始耕地起红薯。
小黄牛一垄一垄的走过,经验丰富的扶犁人一边跟着牛走,一边左右摇动犁铧,让犁起来的泥土翻到侧边,里面的红薯就显露出来。
这牛是江枝的,自然是她先用。
此时二瑞和小满跟在犁铧后面,快速把露出来的红薯拨到旁边,避免被松软的土块重新盖住。
江枝和几个妇人在用筐子捡红薯,抹干净红薯上粘着的泥土,顺便把大小不同,有破损的红薯几类分开放置。
皮氏一边分拣着红薯,一边对江枝兴奋道:“婶子,这些红薯你又要送去县衙吗?又能换啥?”
她们已经知道上次湿粮送去县衙能换砖石木料。
虽然那些粮是江婶子的,但婶子说过,凡是之前借粮尽数归还的,可以再借用湿粮份额换木料砖石。
那也就是在用低价,从江婶子这里买东西了。
这一消息让全村人都沸腾了。
之前大家都有保质保量还粮。
从饥民口中夺粮,本来该是一件难事,至少会有人哭哭啼啼赖账,或者说几句道德绑架的话。
可全徐家村人完全没有推脱之意,几乎是一提到还粮,就全部自觉把自己刚收的稻谷和苞米粒送到仓房前验收。
不是徐家村人觉悟有多高,实在是八人小组惹不起。
一个徐根生就可以让人耳朵不安宁,若是想暴力反抗,小满武阳几人就要暴力执法!
夏秀才也已经讲过一段时间课了,子乎者也,礼义廉耻一套说词下来,顿时让人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听话的人会有好处,现在大家又可以借换到自己急需的东西,甚至对接下来的日子有了更多期望。
他们觉得跟着江村长混,以后一定可以一天吃三顿。
第255章
收红薯
红薯能换什么?
江枝看着一地的红薯也陷入沉思。
二十多亩的红薯自己是吃不完的,还是换一个对自己性价比更高的物品吧。
心里想要的东西太多,此时想不到什么最合适,暂时还是堆放到仓房里去。
“根生媳妇,你说你想要什么?”
皮氏一听要什么,立即道:“想要大房子,想要钱、想好吃好穿的,不要什么了!”
她满心都想要过上好日子,只感觉什么都缺,可真正要说出来,才发现自己只知道吃和穿,想要的也是吃和穿,舒服过一辈子。
可这话她不敢说出来,因为会被人骂。
另一边,徐根有手中抓住牛鼻绳,肩膀上套着粗绳,躬身拉犁,带着小黄牛们走在以后永远没有尽头的犁沟中。
小黄牛们还在极力反抗着自己的命运,昂着头瞪着眼使劲想甩掉肩膀上的沉重木枷担。
可每当它们站着不走时,用竹节做的鼻环就会死死牵拉住鼻子,身后还有鞭子抽来,疼痛和束缚逼着它们继续向前。
要训练小牛,扶犁的田贵同样的累,口中喊着寻常人听不懂的单音,手中通过鼻绳跟牛交流着。
而前面带牛的徐根有,则默契的带牛适应这个信号,告诉它们什么时候该用力拉,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转弯。
他们在教的不止两头小黄牛,还有跟在后面捡红薯的二瑞和小满。
怎么控牛,怎么控犁,这两个缺失父辈传授经验的农家娃,现在就跟着一点一点的学习。
起完红薯,村里人把以前各户的红薯窖打扫干净,就把自己的红薯存进去,除去主人,一切都没有变。
江枝也把属于自家的那口窖装满,剩下的堆放在仓房里。
人的行动少了,对自然界就是一个难得的休养生息。
肥水足,又休养一年的土地种出的红薯个大又多,让全村人都喜笑颜开。
今年不用交税,这些粮食都会留下自己吃,彻底摆脱饥饿威胁,每个人都轻松起来。
很快向德金又带着县粮库的小吏来了,轻车熟路的拿出有章县令官印的县衙收据,把所有红薯装进车。
村里有人也跟着江枝学,把家里多出来的部分红薯卖给县衙换钱添置东西。
红薯比不得苞米稻谷好存放,放在地窖里容易烂,最长也就存放半年。
还有人家盘算着赶紧也抓一个猪仔,村里之前养的那几头猪都长大了一圈,再养到翻年开春,就有百多斤了。
江枝把山下的粮食换钱换物,全部流转起来,而山上所产的棉花、小麦、黄豆、稻谷、红薯那才是两家人真正的家底。
卖完红薯,江枝就带着小满随粮车进城。
一到城里,小满喜滋滋跟着向德金办库粮交接,一会再跟吴洪茂几个当衙役的大哥们团聚,江枝则去帮秀才娘子卖团扇。
两柄团扇耗时三个月,卖钱后,秀才娘子也要换钱准备入冬请人修房子。
再次来到巧针坊,生意兴隆的女掌柜差点快记不得江枝。
江枝拿出两柄红梅团扇:“上次你说绣的帕子差在布料上,这次应该没问题了吧!”
看着精美绣品,女掌柜立即就想起来了,直接道:“哎呀果然这绣工不错,上次给你说过三两银子一扇,现在就拿。”
江枝却道:“你之前是这样说的,可我没有答应。这次拿着绣样看过,也问过绣娘,人家说了,绣扇面不容易,没四两银子不卖的。”
女掌柜可不愿意给四两,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还是三两成交,不过需要另外送两幅扇骨和白绢布,还有各色丝线。
江枝也满意这样的结果,秀才娘子有这些东西又可以绣。
等江枝一走,女掌柜迫不及待就把红梅扇面摆放在展架上。
在平川县,有这样的绣工的不多见,这些扇面又是卖出一笔钱。
那个杜家姑娘最是喜欢漂亮,虽然家里是继室二娘执掌中馈,可这个原配生的反而最宠溺。
听说杜金樱早已经定亲,这次回来是专门为从老宅出嫁的,二娘正替她准备嫁妆,这扇面定能入眼。
离开巧针坊,江枝又急忙到霍家商量麦冬种植的事。
穿行在日渐恢复热闹的街道上,她这个朴素的农妇平平无奇,可从身边走过一顶遮盖严实的小轿撩起一条缝,一双惊讶又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她,直到双方消失在彼此的视线里。
轿帘轻轻落下,里面杜家继室微合上眼,旋即喃喃自语:“那女人好像是江泼妇,难道她们没有逃走?不行,等金樱成亲我就必须离开平川,这里不能待。”
想想自己如今呼奴唤婢,穿金戴银的生活来之不易,不能被人破坏,继室夫人就心里发紧,一个劲的催轿夫快快回去。
身处闹市,江枝并没有觉察到那一双窥视的目光,只急匆匆进了霍家药行,她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
随着油菜和冬小麦的播种,麦冬也种进事先选好的地块,时间很快也进入初冬。
天气渐渐冷了,每个人身上都穿了薄袄。
已经出月子,养胖一圈的桃儿娘还裹着头巾,她抱着小儿子坐在窝棚里喂奶。
田桃抱着几棵嫩嫩的萝卜蹦跳着从田间回来,外面的雾气润湿了她的头发。
“娘,用这些萝卜煮点油稀饭吃吧!小泉小溪都馋肉了!”
田桃儿虽然才十二岁,可田贵要忙里忙外,除偶尔几个婶子嫂子们来家看看,基本上是她独自照顾娘坐月子,俨然成了一个当家人。
桃儿娘看看女儿手中的萝卜,点头道:“家里那片肉切一半,还有两个蛋,你煮了,和小泉小溪分着吃吧!”
她知道自己坐月苦着女儿了,不仅煮饭洗碗,还要洗尿布,就连半夜小孩子哭还要起哄着,怕吵醒累了一天的爹。
田桃儿取出一块巴掌大的腊肉,拿刀在上面上上下下比划了很久,终于还是舍不得,只切下二指宽的一条肥边。
把肥肉洗干净切丁,再放锅里煎出油,最后放些豆瓣酱炒香,再放水放米,放菜,熬粥就是油稀饭。
腊肉的香味飘散,秦氏在隔壁翘着鼻子闻,转头对正蹙眉忍酸水的莲花道:“你想吃就找你男人要,别摆脸子给我看。”
第257章
新农村建设第一步
莲花有喜了,不过她没有说出来。
虽然没有郎中把脉,但被婆婆念了这样久,她又从其他媳妇那里听过怀孕之初的反应,就知道自己推迟半个月没来的月事是有喜,这两天出现的犯酸更是让她笃定。
如此大的惊喜却让她惶恐不安,因为婆婆说过,自己跟徐根庆碰没碰她门清。
这一个多月她跟徐根庆频频在外面“干活”,婆婆根本就不知道的。
要是听到自己有孕,还不知道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必须马上告诉徐根庆,让他去跟婆婆说。
莲花在家焦急等着徐根庆回来,而此时的徐根庆和田贵都不在家。
仓房的晾棚下,村里男人们或蹲或站,把正说话的江枝围在中间。
也有妇人对这些村里事感兴趣,不远不近的旁听着,每个人都很激动。
江枝手中捏着一本册子,对众人道:“县衙第一批徭役的名单已经下来了,我们村因为年初已经服过,所以不用再管。”
徐根有点头:“嗯,我们砍树,垒了几道堡坎,是把驿站位置清理出来的。”
之前徐家村就服过徭役,在外面官道清理干净树子,整理出一片空地。
本来是要做驿站的,但被张军头占做巡检站了。
江枝继续道:“听张巡检说,这次来服徭役第一批是抽调梨花镇下,人数有百个,要我们自己看好门户,别惹事非,我准备把村里安排一下守村守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