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得知徐家村的江村长来了,两个熟悉的衙役过来招呼,并让杂役送上粗茶,又往后衙递消息,看县尊什么时候有空。江枝两人是吃饱肚子来的,倒也不急,只坐着跟那些衙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说一些城里新近趣事。
很快,章县令就在凉厅见了两人。
一见面,江枝刚行礼还没有开口,章县令就道:“你那药坊如今可能制药了?”
江枝道:“已经开业半月,今天来城里,就是把第一批冲剂送到霍家药行。”
章县令点点头:“如此正好,那就多做些,那你的税是不是可以交了?”
果然,钱才是章县令最关心的。
江枝道:“章县令,民妇知道县衙财务吃紧,已经在加班加点的制药,只是现在还是第一批药,各种药材需要筹备,制药的人也还不熟练!想赶工也赶不起来,半年后应该有税金。”
这不能太急。
青泉湾药坊才建好,现在冲剂也才制,哪里来的生产线。
果然,听到江枝说药坊还在调整中,章县令只是随意点头:“是我太心急了些!制药这种事急不得!
不过,你赶不了工就增加人手,人不够就再领几户流民回去。
现在流民很多,领走就是给他们活路,你把徐家村打理得就很好。”
流民当然多了,江枝进城时都看见城外有拖家带口在走动。
战事不停,流民不止,江枝来这里可不是要收流民的。
她赶紧摇头:“没钱,徐家村修房看着好看,穷,村里人修房欠款不少,现在还等着钱买粮吃。”
会哭穷的官才是好官。
村民现在还喝着菜糊糊充饥。
自己的冲剂才刚刚上道,蚊香也才在制作中。
兜比脸干净,还是先挣钱再讲情怀大义。
章县令鼓励道:“本官准备把徐家村立为楷模!”
江枝不为所动:“民妇现在自身难保,县尊若是立起这个榜样,也是个千疮百孔的草人。
我丢脸只是小事,若辜负县尊信任,丢的可是县尊你的口碑。”
职场那点事,江枝心里可清楚了。
作为老油条,在工作中,既要让领导感觉这个人是能用,有这本事有这资本。
但又不是能随便用的,不拿加班费就使唤不动。
徐家村好不好,老官油子的章县令心里自然清楚,自己为了那点虚荣卖命,划不来!
眼看章县令又想画大饼,继续用他的话术搞乾坤大挪移,江枝赶紧道:“章县令,民妇前来是有难事请教!”
“说吧!缺人手?”章县令还没有忘记推销流民。
江枝道:“去年徐家村卖青粮差点犯错,还是县尊体恤民情小惩大诫,我们村里人可都感激你的恩德,想过一段时间给你送些嫩苞米来。”
旁边,伺候茶水的杂役惊得瞪大眼睛,这农妇胆子也太大了,敢摘青粮!
章县令皱眉敲敲桌子:“早有明文规定,不许毁坏青粮!”
江枝转身对旁边二瑞道:“你记录的农耕册子带来了吗?拿出来给县尊看看!”
去年卖嫩苞米时,章县令就让二瑞记录一下各季庄稼的栽培。
这次要进城来,徐二瑞觉得自己的字实在不好看,而且还写不了小作文。
只能请夏秀才代笔,把搓肥球育苗和早茬两季苞米的过程,洋洋洒洒写了百字文,专门放在袋子里。
听到娘提醒,早被章县令一句“不许毁青粮”急得额角冒汗的二瑞忽的想起自己还带有宝贝。
他赶紧把那一页纸拿出来:“章县令,我们的春茬苞米是专门抢时间种的,不影响二茬苞米,去年我们就这样做。”
“这上面就写着种植方法,若是其他地方这样种,一样可以收两茬。”
“收两茬!”章县令记起这事来,自己的确还让这个农家娃记录下来。
他接过纸,展开一看,先是觉得这字赏心悦目,接着里面的内容也是细致入微。
什么预留“行距”“窝距”,育苗园……所有农活比其他地方多出一倍。
江枝道:“徐家村的村民多付出劳动,也想有多的收成。
还在倒春寒时他们就进地,把粪水泡出的湿泥搓成泥团按入种子,再精心照顾着一日冷暖。”
“冻伤手,着了寒,只为多卖三五文,多收三五斗,能给家里老小添一口吃食。”
“收完早茬还需要抢种二茬,每一天的日子都是计划好的。
我们地不空,人不闲,凭劳力赚钱,跟土地抢饭吃,还希望县尊能支持通融。”
江枝把徐家村人抢种早粮的辛苦细细道来,这些东西都是该得的。
要是一口不许毁,多劳不能多得,人家就躺平回家睡觉了。
若说没有徐家村去年卖青粮,没有江枝提前一年交上来的粮税
,也没有看见徐家村那一片齐刷刷冒出来的房子,章县令可能会认为江枝这夸大其词。
事实胜于雄辩。
看到昔日流民村已经安居乐业,章县令也需要好好考虑江枝说的话,想一下这禁令是否真有弊端。
人无十全十美,事也无尽善尽美,所有规定都有不合人意的时候。
如果徐家村不影响正常收成,能用硬挤出来的粮食给自己换钱,这也不失为生财有道。
第45章
特例
章县令陷入沉思!
其实,江枝也可以像去年一样,找商贩偷偷摸摸就把青粮卖了!
但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全村一齐卖粮。
比不得以前,梨花镇还有些混乱,旁边又是张军头他们的巡检营,卖了也没有人来问。
现在杵着驿站,有这样大的动静就是想捂也捂不住。
徐家村现在已经落人眼睛,万一哪天再被人举报,就要陷入两难境地,还不如现在先想一个对策。
江枝说完就等着章县令的意思,以她对这个不是执拗性子的县令大人的观察,应该可以批准。
可二瑞还有些不放心,本来只坐了半个屁股,此时又往前挪了挪道:“县尊大人,我们村里干活很是团结,同工同力,这些需要抢时的庄稼不会耽搁后季。
若是你觉得有错,可以另外找一个村子也试一试。
再说了,县尊刚才还说想立我们村当典范,总不能还用别村的能力来限制我们村的人!”
随时跟着江枝当旁听生,时不时还要跟着夏秀才听讲的徐二瑞,已经不是那个说话都结巴的乡下仔,一句话算戳中章县令的心窝子了。
沉默的县令大人露出一丝苦笑,他何尝没有尝试过。
从正月时见过徐家村那一栋栋整齐漂亮的小院,他就让其他被毁过的村子也互助修房。
可还没有说材料的事怎么解决,那些村长就先叫起来:“章县令,这可是为难我们了,我们当村长可没办法帮全村人修房。
平时闲着,一说出工就各家有事。
那些做活的见到别人闲,也跟着撂挑子,除非修房抵徭役,这事也能干。”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人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不平等,除非有官府强权压着,才能把人聚在一起白做活。
团结一致是不成的。
徐二瑞的另外一句话也让章县令怦然心动:既然要立典范,再用其他村的规矩来管束徐家村的确不合适。
如今徐家村出了女村长,又能团结修房,不如再给他们一项放松些,看是不是真能折腾出花样来!
“好,你们徐家村可以售卖青粮,不过需要在城外处理,不得进城,更不许兴师动众。”章县令终于是点头同意。
江枝大喜,这就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了,不进城就不进城,自己另外想办法。
从章县令这里讨到尚方宝剑,江枝和二瑞这才退出县衙。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两人也不急着回家,先是去了向德金的院子。
德金媳妇一人在家,看见江枝母子很是高兴:“婶子今天可要住一宿再走,上几次都来去匆匆,德金还怨我怠慢了你们!”
江枝笑着道:“今天不走,我还想找你陪我买些东西呢!”
马上就要进入夏天,山上几个女人都需要添置衣物,尤其是贴身内衣,还要给两个小女娃做漂亮新裙子。
以前就用自己纺的棉布做衣,现在江枝想要买些软化的细布。
“哦,对了,这里还有一些冲剂,上次见你来月事不舒服,喝些这个就好。”江枝把自己准备的礼物拿出来。
德金媳妇接过药包,有些惊讶:“婶子真是想得周全,连这点小事都记住了!”
“婶子这一天累着了就先歇着,买布的事我们明天一早再去。”
这个小媳妇很是会体贴人,知道江枝是早上从徐家村来的。
这一天下来,又是谈契约,又是谈青粮,江枝人不累只心累,休息正好。
等到向德金下职回来,二瑞早已经去街角买回熏豆干和怪味胡豆,再配上小半只酱鸭,就着自家的一小段煮香肠,两人晚上喝一盅。
第二日,江枝就跟德金媳妇去布庄挑选细棉布。
在城里时间长了,德金媳妇也成了店铺老熟人。
尤其是因为有一个当衙役的丈夫,走哪都有人点头打招呼。
她才进布店,就有伙计过来迎接:“大嫂子今天又要买些什么布,小的帮你选?”
“你看看,这是刚到的錦城织造坊今年新品,竹枝暗纹的绸布,鲜亮又大气!”
伙计一边话说个不停,一边把一匹匹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细棉布摆了出来,供她们挑选。
江枝看着这些漂亮的布匹,心中十分欢喜。
她仔细地挑选着,最终选了一匹淡蓝色的细棉布,准备用来给自己做一件新衣服。
又给春凤巧云两个选了鲜亮的花色,还有就是两个小孩子的粉红,小满奶的靛青。
德金媳妇也选了布匹,准备给向德金添件夏衫。
另外山上几个男士的布料也需要选。
虽然小满奶可以自己织布,可这种官造的作坊布料花型繁多,适合出门穿,小满和二瑞也需要几身好料子。
就在两人让伙计再取几匹布过来时,两个妇人一同踏步进来。
江枝跟德金媳妇只管着挑选,并没有抬头张望,就听伙计道:“这位婶子,这是别人已经挑好的布料,还是这边看吧!”
那妇人闻言丢开布,一脸不耐烦的走开。
跟她一起来的妇人道:“嫂子,这好端端的出门,又在闹哪出了?不想陪我就直说。”
那嫂子压着性子道:“我这浑身没劲,肚子也隐隐的不舒服,看什么都不顺眼。”
跟她一同来的妇人不高兴起来:“你肯定又是要来月事了,还是找郎中瞧瞧吧!每次都不舒服,每次都是我干活。”
挑布的妇人道:“我这又不是什么病,过几天就好了,找郎中医治又是苦汤子,还是拖着吧!”
这是痛经。
江枝终于抬眼看去,见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跟她一起的也是年纪相差不多妇人。
姑嫂两人衣着光鲜,应该不是缺钱的主。
旁边,德金媳妇还在兴致勃勃的选布。
江枝稍微大一点声音,正好能让那对姑嫂听着道:“素青,你这次再来月事,只要不舒服就提前喝冲剂。”
德金媳妇点头:“行,也是以前没办法管着生冷,每次要来之前,都腰酸腹胀的折腾好几天,那我就冲泡一碗,甜的好喝。”
姑嫂二人听到这边说痛经那回事,瞬间就找到共同话题,于是插话进来:“谁说不是呢,洗洗刷刷什么都要做,每次都要痛死。
第
313章
石家的柴
于是几个人就这布庄攀谈起来,江枝顺水推舟谈到益母草冲剂,想做一个市场调查。
她先说益母草冲剂的效果和价格。
那妇人听到这样方便的药包霍家药行有卖,立即道:“霍家药行的药都不错,我家就经常在他那里买正气散和六神丸,什么时候出了冲剂都不知道?
既然有这好东西,价格也便宜,比看郎中方便,我得试试去。”
有霍家药行的招牌在,妇人丝毫没有怀疑江枝的话,立即就要买药,对价格也没有嫌弃的意思。
江枝暗暗点头,霍家口碑在平川县的确不错,都不用宣传推销,看来这也是霍二小姐提价的底气。
选好布,江枝就跟德金媳妇抱着几匹布出了店铺。
德金媳妇招手叫来路边揽客的两个滑竿,供江枝和自己坐:“婶子,天气热了,抱着布不好走,我们还是坐滑杆回去!”
滑竿是巴郡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两根竹杆绑一把竹椅抬人,只要有劳力就可以挣钱。
客人坐在上面可以纳凉观景,不似轿子那般密不透风,花上几文钱连人带货一起走,价格实惠。
于是,江枝坐上晃晃悠悠的滑竿,在街上人流中招摇过市。
人群里,又有一双眼睛盯着她!
街檐下的竹帘后,“二娘”脸色苍白,紧紧捏着手中的帕子,死死盯着那滑竿上的妇人。
这一次,她不再怀疑自己的眼睛,没错,的确是娘家嫂子。
还是那张脸,还是那带着厉气的面容,还是那有些薄的嘴唇,还是那个泼妇!
她可以预测到,自己要是被嫂子抓住,肯定要被痛骂一顿,然后讨要这些年养孩子的花销。
她不怕花钱,但这事不能宣扬出去!
想到这,“二娘”染着丹蔻的红指甲差点掐断,看着江枝的滑竿远去,她赶紧招手唤来旁边伙计,掏出一把铜钱塞过去:“你跟着那滑竿,看她是哪家人!”
伙计点头:“好嘞!夫人等着!”然后就跑进人群追着滑竿过去。
“二娘”抬手用帕子擦擦额角根本不存在的汗,赶紧回身进店。
这是一个刚刚盘下来的杂货铺,也是给女儿添置的嫁妆。
“二娘”在店后也坐不住,她想起这几天隔壁人家弹棉花的工匠夫妻就是梨花镇的人。
之前她一直避着那方的事,没有去过问,现在想来,还是要打听一下徐家村了。
江枝在街上买好东西,又在城里吃过午饭,这才跟二瑞坐着向德金找好的车回徐家村。
时间一天天过去,青泉湾药坊的冲剂生产进入全力赚钱中。
田贵和徐根生一起,把石家堆放在外面的柴拉去药坊。
石家人傻,但家里还是有一个聪明的。
在一天夜校时,石猴子跟小泉说,请桃儿问一下江村长,能不能把自家的柴卖去药坊。
小泉就把话带给自己姐姐,桃儿又告诉小满,等江枝知道,已经是转了几个弯。
石猴子不敢问村长,知道村里人都不喜欢自家人,好几个婶子见到自己还会吐口水小声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