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6章

    “够了!”

    一向好脾气的朱允炆发了火,“江南减税的事,以后再议,诸位爱卿谁还有本启奏?”

    见小小朱发飙,刚还吵吵着治李青罪的官员立即闭了嘴,一时间,无人再出声。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正欲散朝,门口的站殿将军进来禀报:

    “燕王世子、二王子、三王子,请求面圣。”

    满朝文武一脸懵逼,心说:燕王这仨儿子昏头了不成,这个节骨眼儿还敢来朝堂面圣。

    但不管如何,人已经来了,见与不见都是皇上的事儿,他们自不会在这事儿上插嘴,毕竟这属于皇上的家事。

    朱允炆也没料到这哥仨会来,明明昨儿个已经面过了,怎么还来啊?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不好露怯,点头道,“让他们进来吧!”

    少顷,小胖三兄弟进入大殿,穿过文武长队来到御前下拜行礼。

    “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参见吾皇万岁!”

    “平身!”

    三兄弟执礼甚恭,朱允炆郁闷的心情消散不少,和颜悦色道,“怎么赶在这个时候来啊?”

    “回皇上,臣有本奏。”朱高炽道。

    百官面面相觑,一脸无语,一个藩王世子有本要奏,简直……离谱。

    朱允炆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点头道:“准奏!”

    “敢问皇上,燕王何罪?”

    “燕王……”朱允炆脸上一热,讪讪道,“朕何时说过燕王叔有罪啊?”

    朱高煦接言:“既然无罪,又为何将燕王禁足家中,甚至连用来戍边的兵权也给夺了?”

    “放肆!”晋升太常寺卿的黄子澄,满脸震怒,“尔等竟以如此口气跟皇上说话,简直岂有此理。”

    “狂妄!”朱高燧怒吼:“我们说的是家事,你算个什么东西,皇上的家事你也敢管,活得不耐烦了是吧?”

    黄子澄气得浑身直哆嗦:“有辱斯文,简直有辱斯文,燕王就是这么教导儿子的吗?”

    “孙贼,有能耐报上名字。”这会儿的朱高燧,狂妄劲儿已经上来了,“老子不揍无名之辈。”

    黄子澄一甩袍袖,傲然道:“太常寺卿,黄子澄!”

    “他娘的,你就是黄子澄啊!”朱高燧嗷的一嗓子就上去了,一拳将黄子澄打得鼻血长流。

    太突然了,从三兄弟上殿,到老黄流鼻血,前后不过一分钟的时间。

    朝堂之上,啥时候有过这情况。

    莫说没主见的朱允炆惊呆了,就是先前风头正盛的勋贵们,也没这般狂妄过。

    满朝文武,尽皆一脸呆滞。

    三兄弟这次,着实给满朝文武上了一课、

    原来,朝堂上不仅能吵架,还可以打架!

    第12章

    建文狂怒

    正所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老二见兄弟这么猛,哪里还会怠慢,立即跟上拳脚。

    黄子澄一文弱书生,根本就不会打架,瞬间就被揍趴窝了,连带着一旁的几位文官也遭了池鱼之殃。

    文臣们被这狂妄劲儿吓得不行,死命往后躲,武将勋贵们看得过瘾,自然不会拉架。

    唯一能拉架,且还能劝下来的只有一个人,朱允炆。

    可他已经懵了,就那么讷讷看着,满脸呆滞。

    朱高炽有些急了,他还是低估了三弟的狂妄,让你闹,没让你这么闹啊!

    眼看着再打去,就要出人命了,朱高炽连忙去拉俩兄弟。

    朱高燧打嗨了,忽觉有人扒拉他,想也不想,反手就是奋力一拳。

    小胖这一身膘看着唬人,其实他也不会打架,被一拳封眼,顿时眼冒金星,转了个身,一屁股蹲在地上。

    他也顾不上疼了,呵斥道:“二弟三弟,休要胡闹!”

    老二老三立即停了手,不是他们听话,而是他们打不着了。

    这时,朱高炽也察觉出了不对劲儿,这奉天殿的地板,怎么这么软啊!

    低头一看,好嘛,自己正坐在黄子澄肚子上,而黄子澄则是翻着白眼,舌头都吐了出来。

    老二老三打半天,抵不上老大一屁股的威力。

    卧槽,玩大发了!

    朱高炽头皮一麻,连忙起身道,“皇上,臣告退。”

    说着,连连跟兄弟打眼色。

    两兄弟见黄子澄一副活不成的样子,也有些发虚,当着皇帝杀官,这和造反有啥区别。

    天可怜见,要是装疯的朱棣,知道儿子提前一步造反,而且还是当着建文的面造反,非气得真疯不可。

    朱允炆还没回过神儿,直愣愣看着前方,双眼无神。

    三兄弟见机不可失,蹑手蹑脚就要开溜。

    但文臣不干了,当即一字排开堵住他们去路,齐泰愤声道,“皇上,燕王之子如此狂妄,恳请皇上依律论处!”

    “恳请皇上依律论处!”文臣齐声附和。

    勋贵一个不吭气,内心直呼过瘾。

    经文臣这么一闹,朱允炆总算是清醒过来,看到自己的心腹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舌头都吐了出来,顿时怒不可遏。

    “来人,将他们三个打入大牢!”

    很快,站殿将军冲进来,将哥仨押了下去。

    平静的朝堂再次嘈杂起来,比菜市口还热闹,吵得人脑瓜子嗡嗡的。

    朱允炆又是愤怒,又是心累,被文臣这么一吵,更是无名火起,拿起御案上的玉石纸镇奋力一摔。

    “砰——!”

    上好的极品玉石被砸的粉碎,玉屑横飞,溅落在地板上,弹出好远。

    这一招果然奏效,嘈杂的大殿立即安静下来。

    朱允炆咬牙道:“散朝!”

    朝会弄成这样,一向好脾气的朱允炆是真怒了,已经近乎失态。

    ……

    群臣退出大殿,李青却没有走,他得救下黄子澄。

    没有这厮,朱棣靖难的难度只会高,不会低。

    有他李青在,三个搅屎棍必须整整齐齐,少一个都不行。

    于是道:“皇上,当务之急,是先把黄大人救过来,不然……”

    “对对,李卿言之有理。”朱允炆忙走下玉阶,“先生,你可千万得把黄卿救过来啊!”

    瞧好吧你就……李青拱了拱手,走到黄子澄跟前,掰开他的嘴,将其吐出来的舌头塞进去,而后开始按压胸膛。

    好一会儿,黄子澄身子猛地一颤,渐渐有了细微的呼吸声。

    小胖那一屁股实在太狠了,好悬没把黄子澄给坐死,不过,虽然有了呼吸,但他仍处于昏迷之中。

    朱允炆见人有了气儿,稍稍放了些,“先生,黄卿他不会有事吧?”

    “让人抬他到床上躺着,问题不大。”

    “哦,好。”朱允炆当即令侍卫,把黄子澄抬去御书房,而后道,“先生,你也跟朕过去吧。”

    李青点头答应,不得不说,小小朱是个重感情的人,对下属是真够义气。

    ……

    御书房。

    李青给黄子澄针灸一番,彻底稳住了他的状态,而后劝道:

    “皇上,燕王的三个儿子不能杀,不然这皇上千秋万世,都难以洗刷残害血亲的恶名。”

    “朕明白。”朱允炆点头,“先生放心,这么浅显的道理,朕岂会不知,只是……燕王的家教未免太差劲儿了些。”

    他余怒未消,“简直岂有此理!”

    李青见小小朱没有被气昏头,拱手道,“黄大人已经无碍了,最迟傍晚便能清醒,臣告退。”

    “先生别走。”朱允炆拉住他,真诚道,“留下来陪朕说说话吧,朕这心里烦闷的紧。”

    “好。”

    李青点头,随朱允炆来到书桌前坐下。

    “朕越来越发现,当皇上一点也不快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操不完的心。”朱允炆苦涩道,“身居如此高位,一个处理不好,于百姓而言便是大祸。”

    “皇上如此感慨,足以可见有着一颗爱民之心。”李青由衷赞道。

    虽然朱允炆没干出什么政绩,但他是真想做个好皇帝。

    其实像朱允炆这样的皇帝,要是遇到贤臣辅佐,未尝不可让大明变得更好。

    但问题就出在,没能力的主君,恰好碰上没能力的大臣,这才导致如今局面。

    朱允炆笑了笑,不放心道:“先生,江南百姓生活真的很好吗?”

    “肯定达不到皇上以为的好。”李青笑道,“但比其他地方的百姓,生活要好的多。”

    朱允炆消化着他的话,轻轻点头,好一会儿,突然一把抓住李青的手。

    “先生,帮帮朕吧,我们君臣一心,让大明变得更好,好吗?”

    你别这样,我怕老四误会……李青莫名有种偷人的感觉,讪讪道:“皇上这是哪里话,臣吃的是大明的俸禄,自然会为大明做事。”

    “那先生为何自削藩开始,就不帮朕处理政务了?”朱允炆幽怨道,“朕知道,你根本就没病。”

    李青有些心虚,毕竟小小朱待他是真心不错,保证道:“那臣以后常来御书房,为皇上解忧。”

    “天天都要来!”朱允炆道,“朕知道你比三位先生本事大,但其实他们也还不错,你莫要看不起他们;

    你在家养病的时候,他们也帮着施行了国策呢。”

    李青心中一紧,“他们施行国策了?”

    “是啊!”

    “什么国策?”李青有些激动,这三个搅屎棍施行好国策的可能性,比中头彩的概率还低。

    见他如此,朱允炆还道是他吃醋了,安慰道,“自然比不上先生的大策。”

    顿了顿,“方先生提出的国策是:改科举制为保举制,五品及以上官员、地方县令举荐贤才,由朕来酌情任用;

    八股文不知把多少能人拒之门外,朕也觉得,公认的人才,远比一张试卷有用!”

    李青都听傻了,好半晌才道:“这不就是宋时的荐举制吗?”

    “嗯,差不多吧!”

    李青都给气笑了,“皇上,宋朝就是被文臣士大夫给糟蹋没的,一旦如此,用不多久,大明就会被士绅控制!”

    他不禁暗骂:“方孝孺那厮,绝逼是因为自己没考上功名,才会如此。”

    诚然,八股文有诸多缺点,但最起码相对公平,可举荐制就不一样了,那靠的是钱砸。

    一旦这么搞下去,用不了几十年,天下便是士绅的天下!

    想到之处,他赶紧问道:“已经施行了吗?”

    “嗯,已有半年多了。”朱允炆讷讷道,“有那么严重吗?”

    李青扶额,连忙又道:“齐泰、黄子澄的国策是什么?”

    “齐泰的国策是让六部的尚书,晋升为正一品,布政使正二品,增设佥都御史,左右侍中……”

    朱允炆解释道,“毕竟天下已经打下来了,治理天下需要文臣,人多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国事。”

    李青忍着怒气,“还有吗?”

    “没了。”朱允炆道,“不过就是多了些官员,涨了些俸禄,不碍事吧?”

    李青苦笑,“皇上你若信臣,就赶紧把这两项法令废了,凭空弄出这么多官职,发展了数十年,武将哪还有话语权啊?”

    老朱的以武制文,到了小小朱这儿,直接反过来了。

    文臣一旦放飞自我,那可是天大的祸事,宋朝的例子明明就在眼前……

    李青服了,他是真服了。

    此三人,完全就是要把文官集团直线拔高,拔高到武将只能仰望的存在。

    他们或许忠心,但他们也有私心!

    朱允炆眉头紧皱,似乎衡量利弊。

    但他还没理出个所以然来,小桂子就着急忙慌地跑了进来,颤声道:“皇上,大事不好了,燕王世子及两位王子,吃了牢饭后,中毒昏迷,已经不省人事了!”

    “啊?”朱允炆回过神来,一下就慌了,狂怒道:“谁,是谁下的毒?”

    第13章

    王爷醒醒,王妃她已经造反了

    朱允炆惊怒交加,于公于私他都不想三兄弟出事,要是哥仨真死在京师,那他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咳咳……”黄子澄从昏迷中清醒过来,虚弱道,“发生什么事儿了?”

    朱允炆暂时顾不上搭理他,急吼吼道,“快去请御医医治,救不过来世子三兄弟,他们也不用活了,另外,严查牢饭,快去!”

    “是是是,奴婢遵旨。”

    小桂子连连点头,提起袍子匆匆退了出去。

    这一刻,小小朱真有那么一点儿老朱风范。

    “皇上,谁…谁中毒了啊?”

    朱允炆压了压火气,阴沉着脸回道:“燕王世子三兄弟。”

    “啊?”黄子澄大惊,“皇上您怎可如此?”

    “不是朕干的。”朱允炆恨声道,“朕岂会做出下毒之事。”

    接着,他想起嘱咐御医给燕王下毒的事,脸上有些发烫。

    “一定不能让他们死了。”黄子澄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随即腹痛难忍,又躺了下来,焦急道,“当务之急,是赶紧把他们救醒,然后送回去;

    皇上,要麻痹…麻痹……”

    “朕明白。”朱允炆来到床边坐下,很是感动黄先生为了大局,丝毫不顾个人恩怨,“先生你好好休息,朕需要你。”

    “臣…臣无恙。”黄子澄脸色通红,皇上如此重视他,令他感动莫名,心道:君臣一心,何愁大事不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