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翌日,大军班师回朝,一路上,将士们的脸色都不好看。来时十万大军,现在不到四万,折了六万有余,斩敌却只有近三万,尽管烧了鞑靼大营,但仍是无法弥补损失。
王聪、李远最是难过,要不是他们这一路军的轻敌冒进,结局定不会如此。
同时,他们也见识到了梁国公的实力。
——靖难功臣,真比不上开国功臣!
上来折了四万多人,还能打成这样,着实牛逼。
若是抛开他们那一路军,单看蓝玉这一路,明军绝对是占优的一方。
但一平均,就不行了。
士兵们还好,他们奉命行事,打了败仗也追究不到他们头上,可主将们就不同了,本来他们这一路军是有功的,但被这么一平均,弄不好还得受罚,这找谁说理去。
丘福也就是死了,不然这些大将都能喷死他。
……
九月初。
朱棣收到军情奏报,待看清战报内容之后,气得桌子都掀了。
仰天大吼:“丘福无能……!”
十万大军还没开打,就折了四万多,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朱棣这个气呀,当场剥夺了丘福的爵位,这样还不解气,于是又要把丘福一家流放,却被徐妙云劝住了。
最终,只是驱离金陵,把他们赶回了老家。
朱棣心疼的厉害,与此同时,他也升起一股庆幸,若非听了李青建议,启用蓝玉,弄不好这十万大军都得搭进去。
念及于此,他莫名好受了一些。
“蓝玉打仗确实厉害。”朱棣自语道,“在那种情况下,还能打成这样,即便换了我,也不过如此了,但……就算不考虑朱允熥,就他那岁数……唉。”
朱棣陷入纠结,举目四望,他发现能挑大梁的竟一个没有。
唯一能勉强担得起帅才的,也就张辅了。
但经历丘福之事后,他觉得张辅也够呛,思来想去,只剩一个人选了。
——他自己。
朱棣重重的叹了口气,不由羡慕起他老子来了。
当年老朱那会儿,可真是将星云集,尤其是洪武前期,闭着眼挑一个,都不会差,个顶个的厉害。
每逢出征,老朱都犯愁该让谁去。
而朱棣呢,他倒是不愁该让谁去,因为一个能用的都没有。
朱棣吁了口气,自语道,“待把手头上事儿处理好,我亲自带兵北伐。”
~
十月初,大军返回。
李青、蓝玉以及众将进宫复命。
朱棣倒没大动肝火,反而摆宴款待众将。
这让众将长长松了口气,个个感恩戴德。
朱棣是个明白人,并未把丘福的过失平均到他们头上,加上欲来年北伐,少不得这些用这些将领,自然不好苛刻。
除了王聪、李远受到了惩罚,象征性地罚了一年俸禄,其他人都获得了些赏赐。
武将最是感性,皇上如此明察秋毫,厚待武将,让他们感动莫名,恨不能立即为皇上抛头颅,洒热血。
……
酒席散后,朱棣单独叫来李青,皱眉道,“你怎么伤得这么重?”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嘛。”李青无所谓笑笑。
笑容牵动伤口,显得异常狰狞,再无往日一丝英俊。
接着,又道:“朝堂有不成文的规定,长的丑的不能上朝,我现在这模样,以后就不用上朝了吧?”
“你……唉。”朱棣苦笑,“你倒看的挺开。”
在这时代,一个人的长相很重要,长得歪瓜裂枣的人,纵有才华,也做不了官。
尤其是朝堂之上,放眼望去,就没一个难看的。
“想当初,你也是个有名的俊后生啊!”朱棣有些心疼,“你是医生,没办法恢复吗?”
李青苦笑:“伤的这么深,里面的肉都翻出来了,怎么可能恢复?”
“那真是太遗憾了。”
“皇上你也不用太为臣伤心……”
“你以后上朝……戴面具吧!”朱棣一句大拐弯儿,着实闪了李青的腰,虽然他的确是这么想的。
“皇上,你良心不会痛吗?”
朱棣点头:“会痛,但没事儿,为了大明,朕痛就痛了,你也不用为了朕心痛,而感到心痛。”
李青:-_-||
“回去好好歇歇。”朱棣画饼道,“这次你的功劳咱都记着呢……”
李青打断他的巴拉巴拉,直接道:“皇上,你就说赏我啥吧?”
“想要什么赏赐,朕无有不允。”朱棣豪爽道。
李青知道,这话就相当于放屁,无所谓道,“看着赏吧!”
朱棣想了想,“赏金千两如何?”
“不会是一千贯宝钞吧?”李青狐疑道。
“你个财迷。”朱棣没好气道,“真真儿的黄金。”
“得嘞,谢皇上隆恩。”李青笑呵呵地拱了拱手,“臣先回去了。”
说罢,转身往外走。
“李青。”
“嗯?”李青回头,“皇上还有事儿?”
朱棣认真道:“你在朕心里,还是以前那么英俊潇洒,其实,男人外表并不重要,不要太在意。”
李青好笑点头:“谢皇上安慰,臣真的不在意。”
“那就好。”朱棣笑了笑,“回去好好歇养,去吧。”
~
回到家,三女见到他如此模样,大颗大颗的眼泪扑簌簌地掉。
“好了,别哭了。”李青打趣道,“是不是觉得先生不帅了?”
“才不是,是心疼。”婉灵带着哭腔道,“先生,你怎么伤成这个样子呀,一定很疼吧?”
“早就不疼了。”李青拉着三女进屋,拴上门,这才道出实情,“都别难过了,先生故意这样的。”
长生的秘密,她们都知道了,李青也没有隐瞒的必要,“先生要想恢复,过不几日就好了,这样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真的吗?”三女有些不信。
“那还有假?”李青笑道,“婉灵你手巧,给我做个好看面具。”
“面具怕不是不行。”红袖道,“面具能遮面,却遮不住先生这一头长发,还是一步到位,做个头套吧!”
“……也是哈~”李青苦笑道,“你们好好设计一下。”
三女点头。
这时,丫鬟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老爷,有客人来了。”
“好,我知道了。”李青扬声回了一句,“我先去见客了,晚上我们再叙。”
“嗯,好。”三女乖巧答应。
——
前院,李景隆站在果树下,手拿折扇,风度翩翩。
这是他的标配,一年四季不离手。
“李老弟来啦。”李青笑道,“走,去客堂聊,来人,准备酒菜。”
“还是不喝了吧,影响伤口愈合。”李景隆道,“听蓝玉说你伤着了,我过来看看。”
看着李青那狰狞的伤口,他有些伤感,“你一个监军,又不是先锋,瞎鸡儿冲个啥呀?”
“当时情况危急啊!”李青不在意笑笑,“又不是什么大事儿,伤已经固定了,没必要忌酒,大半年没见,咱们得好好喝一杯。”
“那……固所愿不敢请耳。”李景隆拽了句文,扇子一展轻轻扇着,风姿绰约。
突然,他意识到这样会伤到李青,连忙将扇子丢了,干笑道,“快立冬了,天都凉了哈~”
李青笑着点头,有被感动到。
两人落座,不多时,酒菜上桌。
正准备开喝,小胖来了。
二人起身寒暄几句,三人落座吃喝。
期间,小胖和李景隆话里话外的安慰,李青表现得很受用,让两人也安心不少。
第38章
碾压,碾压,还是他*的碾压
小胖公务繁忙,吃喝一通后便告辞离开了,二人继续。
李青为李景隆添了杯酒,笑问:“现在和蓝玉不吵啦?”
“他都那岁数了,我还和他吵个什么劲儿。”李景隆撇嘴道,“我不跟老人一般见识。”
李青好笑点头。
傍晚,两人兴尽而散。
临走前,李景隆道,“凡事想开些,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很多事都非个人能够改变,你也不年轻了,好好享受生活没什么不好。”
“这个我当然明白。”李青打趣道,“倒是你,整日一副郁郁不得志模样。”
“哦?哈哈……”李景隆大笑,笑容充满无奈,“走了,改日再叙。”
……
李青在家过了几天清闲日子,期间,红袖构思,怜香画图,婉灵动手,给他做了个精美的头套。
头套很精致,既不显得臃肿,戴上也不觉得憋闷。
她们很用心,想的也很周到,戴着一点都不影响吃喝,李青很是满意。
又闲了两天,李青正常上午朝。
朝会上,李青这模样,引得群臣侧目,不过,他们隐约也听到风声,知道这位中年美男子破了相。
都是场面人,谁也不会在公开场合揭人伤疤,李青的头套首秀并未引起轰动。
其实他自己也很满意,以后不用再化妆了,省了许多麻烦。
午朝散后,李青受召来到乾清宫,见道衍也在,笑着和他打了招呼:“老和尚,你还活着……身体还好吗?”
道衍满脸黑线,没好气道,“再活几年不成问题。”
“都坐吧。”朱棣指了指一旁的椅子,“今儿叫你们来,是想和你们商讨一下,北伐的战略部署。”
顿了顿,“朕准备同时对鞑靼、瓦剌、兀良哈全面用兵。”
“皇上三思。”两人同时摇头。
朱棣并不意外,道:“说说理由。”
“永青侯先说吧。”道衍矜持道。
李青也不客气,开口道:“皇上,臣以为只打鞑靼、瓦剌便是,兀良哈势力太弱,根本没必要大费周章的对付他们。”
“不妥。”道衍摇头道,“以臣之见,只打鞑靼便可;
鞑靼是北元正统,在草原上的号召力很大,打他们是必须的,但瓦剌就没必要了,因为他们势力比不上鞑靼;
而且,鞑靼一受挫,他们势必反攻鞑靼,可以无形中替我们出力,何况他们已经愿意称臣纳贡,我们不宜对他们动手。”
道衍劝道:“让草原达到势力平衡,使其内乱不断才是上策。”
“瓦剌不可小觑。”李青正色道,“皇上,一旦他们势大,势必也会反攻大明。”
“哪又如何?”道衍笑道,“鞑靼强打鞑靼,瓦剌强再打瓦剌。”
顿了顿,“永青侯想毕全功于一役,根本不现实,且那样会逼得鞑靼瓦剌联合,岂不是帮助他们统一吗?”
“我……”李青哑口无言,沉吟片刻,“那就先攻鞑靼吧,不过,我还是认为瓦剌也要打。”
朱棣想了想,“朕倒觉得让他们一起上,也省得费事儿了。”
“皇上三思。”道衍满脸严肃,“皇上一旦那样做,势必会让他们加速统一,实乃下下之策。”
李青沉默。
朱棣也陷入沉思,他还是想来个一劳永逸,但仔细斟酌了一下,觉得道衍的建议,也不无道理。
“那就一个一个来吧!”
朱棣吁了口气,又道,“朕已经在关外几处地方建立了临时粮仓,这样可以让大军的行军速度再快一些,但……朕觉得还不够;
一直以来,大明北伐人数不超过十五万,都是补给拖后腿,而且,光是行军就要花费数月,大大浪费了时间,给了元人从容准备、甚至撤退的时间;
正所谓兵贵神速,你们俩脑瓜子好使,可有办法?”
道衍摇头,“臣帮着出个主意还行,但对打仗本身并不在行,永青侯应该有办法。”
李青斜睨了道衍一眼,沉吟片刻,道,“皇上,一直以来,运送补给都是大车集中运输,到了最后关头,才交由大军,不如直接从头到尾,给养都让给养兵负责;
另外,把大车改成小车,这一来,遇到不好走路,也不会因为给养耽误行军路程,但……这样的花费也会更大。”
“钱不是问题。”朱棣道,“三个月前三宝回来了一趟,给国库带了很大收益,他现在已经再次出发,过两年还能再带回来一大笔钱,不差这点儿小钱。”
顿了顿,“不过,朕还是觉得慢,你有没有办法更快?”
李青苦笑:“这已经是人力的极限,再想快,就只能用战马了,可那是打仗用的,大批量……嘶,还真可以。”
“什么办法?”朱棣问。
“驴!”
“皇上可以征用……不,直接购买毛驴,买它个几万头,用毛驴代替人工,速度肯定比人快上一大截。”李青道,“另外,这玩意儿还能当给养物资,驴肉火烧那叫美……咳咳,扯远了。”
李青正色道,“毛驴既能用,还能吃,简直太适合做苦力了。”
“毛驴……”朱棣一拍大腿,“成,就它了。”
他自信的一笑,振奋道:“明年北伐,朕要的是碾压,碾压,还是他娘的碾压!”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