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这一招,直逼敌人要害,叫:直捣黄龙!”……
一刻钟后,李青给所有招式都命了名。
整套枪法共有十三招,李青给这套枪法起了个响亮又好记的名字。
——夺命十三枪!
“牛哇牛哇!”朱瞻基一脸惊叹,当即又耍了起来,配合喊着招式名字,显得更神勇了呢。
直到午夜时分,小瞻基实在是累了,这才躺下休息。
人刚一沾地,就进入睡眠状态,紧跟着呼噜响起。
李青轻叹道,“还是年轻好啊!”
趁着小瞻基睡熟,他以真气为其舒络一番筋骨,然后一人饮酒醉。
……
翌日,清晨。
朱瞻基从沉睡中醒来,伸了个懒腰,全身骨骼劈啪作响,浑身舒泰,精气神前所未有的好。
“青伯醒醒,天亮了,咱们得尽快追上爷爷。”
李青幽幽醒来,无奈坐起身,“走吧!”
两人走出营帐,骑兵们早已准备就绪,一行人立即出发。
十几万大军的行军痕迹很好辨认,李青等人没费多大劲儿,只大半日的光景便和朱棣汇合。
“昨儿遇到瓦剌军了吗?”朱棣问。
“遇到了。”朱瞻基点头,“不过人数太少,只有千余人,被我们斩杀大半,灰溜溜地逃了。”
“有没有追击?”
“呃……”朱瞻基讪讪摇头,“没有。”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胜而不骄,难能可贵。”
“啊?这……”朱瞻基讪笑,“谢皇上夸奖。”
说着,心虚的看了李青一眼。
李青也没拆台,这个年纪的少年,想在长辈面前表现很正常,他自不会计较。
“皇上,臣愿为大军先锋,为大军开路。”朱瞻基再次请战。
朱棣想了想,点头答应,“嗯,很好,年轻人就得敢打敢拼。”
他呵呵笑道,“你这股子冲劲儿,真像爷爷年轻时候啊!”
朱瞻基备受鼓舞,矜持道,“爷爷神勇,孙儿不及万一。”
“哈哈……”朱棣开怀畅笑,“朕再给你一路军,李远。”
“末将在。”
“你率三千骑兵,协助皇太孙!”
“末将遵命。”李远恭声应道。
朱棣笑容一敛,正色道:“瞻基,你要是打不好,朕可要治你的罪。”
“皇上放心。”朱瞻基认真道,“臣必当奋勇作战,谨慎用兵。”
“嗯,去和李远调兵吧!”
“末将(臣)告退。”朱瞻基、李远抱了抱拳,转身离去。
朱棣吁了口气,看向李青,“皇太孙表现如何?”
李青道:“虽尚显稚嫩,但已显露帅才之资,假以时日,不弱汉王,甚有过之。”
“瞻基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朱棣笑的开心。
“……”李青好笑道,“太孙不在,皇上你就别画饼了。”
朱棣一瞪眼,“朕这是真心话。”
顿了顿,严肃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你可得看着点儿,老大就那样儿了,他是朕最后希望,也是大明的希望,千万不能有事。”
李青点头,“皇上放心,臣定护得太孙周全。”
~
两刻钟后,李青再次跟着小瞻基出发。
这次队伍壮大不少,近五千骑兵精锐,朱瞻基更是雄心壮志。
半日后,遇上瓦剌军,朱瞻基秉承着能动手,就不逼逼的原则,立即挥师杀去。
这数千人都是三千营的精英,实力不是一般强悍,加上主帅是皇太孙,个个都想表现,作战更是神勇。
在明军的冲刺下,瓦剌军简直不堪一击,一冲即溃,接着望风而逃。
朱瞻基越战越勇,立即就要乘胜追击,李青不允,李远却道,“大军就在后方,无需担忧。”
“不错。”朱瞻基道,“李监军,谨慎是优点,可要是太过谨慎,反而不美,十数万大军就在后面,瓦剌根本无法对我们形成包围之势。”
李青无言以对。
事实也确实如此,明军一路所向睥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路杀出百余里,斩敌超三千。
“不能再追了,有问题。”李青皱眉道,“瓦剌军肯定在酝酿着什么阴谋。”
李远也似有所感,点头道,“是有些不对劲儿,瓦剌几乎和鞑靼齐名,尤其是这几年,实力更是远超鞑靼,不应该如此弱。”
“回去,立即回去和大军汇合。”李青果断道,“我们在被瓦剌牵着鼻子走,不能按照瓦剌的设想,进行战斗。”
朱瞻基第一次上战场,对瓦剌元人并不了解,“我们都是精锐,瓦剌不敌也属正常啊!”
“皇太孙有所不知,元人的战力不容小觑。”李远解释道,“其精锐战力,比起三千营毫不逊色,绝不会如此轻易被击溃。”
听二人都这么说,朱瞻基也没坚持,下令撤军。
却在此时,一路瓦剌骑兵疾驰而来。
李远面色一变,“不好,中计了!”
“莫慌。”李青倒是十分镇定,“我们只有这么点儿人,即便马哈木真有酝酿着阴谋,也不会冲着我们。”
李远急了,“别管什么阴谋不阴谋了,永青侯,赶紧带着皇太孙和皇上汇合,我率军挡住他们,快啊!”
“我是皇太孙,却也是大明主将。”朱瞻基毫不畏惧,“两军交战,主将岂能先退。”
李青吃不透马哈木搞什么名堂,但也不敢冒险,当即掏出令牌,在朱瞻基面前晃了晃,“跟我走。”
说着,也不管小瞻基愿不愿意,一把将他拽过来,策马狂奔。
迄今为止,明军虽屡战屡胜,却一场像样的大仗还没打,太诡异了。
李青知道,马哈木绝对在搞事情!
……
ps:好吧,青红承认,今儿更的有些少,但很长~
第53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青带着朱瞻基一路疾驰,马屁股都快抽烂了,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赶回了大营。
“遇到埋伏了?”朱棣问。
“也不算是埋伏吧。”李青喘了口气,微微摇头,“皇上,事情有些不对劲儿。”
他把一路战绩,以及心中的疑虑说了一下。
朱棣听后眉头紧皱,“确实有问题。”
沉吟半晌,朱棣笃定道:“肯定是马哈木故意引我军深入,然后来个突袭。”
“那我们怎么办?”朱瞻基问。
朱棣冷笑道:“一切阴谋阳谋,在绝对实力面前都将不堪一击,不管他有什么计谋,朕统统接下,总有图穷匕见之时。”
“皇上,马哈木敢这么干,必定有所依仗,我们何必要被他牵着鼻子走?”李青虽然军事才能一般,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
——不做敌人希望你做的事!
朱棣却持不同意见,“一力降十会,若我们不让对方得逞,他们绝不会跟我们展开决战;
很明显,瓦剌正在有序撤退,再这样下去,很可能演变成漫长的追逐战,那样的话,仗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
李青叹了口气,轻轻点头。
数十万大军的消耗,简直恐怖,多待一天都是巨大耗费。
瓦剌耗得起,但明军耗不起,十石粮草运到草原,能有三石就不错了,此外还有军饷、肉食等各种必要花费,打仗就是在烧钱。
尤其是这种规模的战争。
“传令,大军休整一日,全速挺进!”朱棣下达军令,“让将士们吃顿好的,到了战场奋力杀敌。”
很快,大营炊烟袅袅,饭香夹杂着肉香,闻着很有食欲。
两刻钟后,断后的李远率军赶回,近五千骑兵只剩三千五,显然经受了一场恶战。
帅营里。
李远说着战斗经过,“瓦剌骑兵人数大概在八千左右,都是精壮的壮年男子,个个龙精虎猛,绝对是瓦剌精锐。”
“八千?”朱瞻基疑惑道,“这个数未免太少了吧?”
朱棣淡淡道,“瓦剌这是故意露出部分实力,好让我们按照他们预定的路线进军。”
“皇上英明!”李远拱手道。
朱瞻基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朱棣冷哼道,“朕还是那句话,不管瓦剌打着什么主意,在绝对实力面前,都将不堪一击,都去准备吧,明日一早大军挺进。”
众将对视一眼,拱手应是。
~
朱棣、朱瞻基相对而坐,李青打横作陪,帅营除了还有个起居官在,再无他人。
“瞻基,战场上的感觉如何?”朱棣饮了口酒,考教道,“有什么收获?”
“热血沸腾、酣畅淋漓!”朱瞻基神色向往,接着,讪讪道,“暂时还未有太大收获,虽然屡战屡胜,却未让敌军伤筋动骨。”
“朕不是问你这个……算了。”朱棣摇头失笑,“好好感悟,好好学。”
头一次上战场,朱棣也不想太苛刻,大道理别人讲一万句,也不及自己悟一句。
正所谓,鸡汤还得自己熬!
朱棣转而看向李青,“你出征这么多次,对马哈木的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
“元人善骑射,他们在草原上讨生活,几乎个个都是天然骑兵,其精锐也必然是骑兵。”李青沉吟道,“目前来看,马哈木绝对在憋大招!
臣以为,他们十有八九是让我军引入一处险地,从而以骑兵来进行突击,欲以这种打法取得胜利。”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朱棣点头,“不过他们还是太乐观了,只知己,却不知彼,我大明军队又岂是他们以为的那般?”
顿了顿,“瞻基,若假设成立,你以为我军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爷爷的考教,朱瞻基十分重视,认真思考片刻,道:“孙儿以为,应当以火器应对,骑兵冲势虽强,但仍无法和犀利的火铳、火炮相比。”
朱棣哈哈一笑,显然对这个答案很满意。
“还有呢?”
“呃……孙儿愚钝,只能想到这么多了。”朱瞻基讪讪道。
“李青你呢?”朱棣又问。
李青苦笑道,“皇上就不用考教我了吧?”
“你参加了那么多战役,就算是条狗,也有长进了。”朱棣板着脸道,“朕的话不好使了是吧?”
“……臣有一计!”
“说来听听。”
李青吁了口气,认真道,“元人的骑兵与我们明军不同,他们不喜欢用长矛,反而对弯刀情有独钟;
所以,想对抗元人骑兵,首先得想办法对付他们的弯刀。”
“比如呢?”
“狼牙棒!”李青道,“据臣所知,我们至少有近万士兵使用的这种兵器,狼牙棒虽造价低廉,却是对抗元人弯刀的不二法门;
蒙古弯刀只有一面开刃,而狼牙棒却是浑身是刺,一旦抡起来,任何角度都能有效杀伤敌人。”
顿了顿,“最后的主战场,瓦剌必定会采取侧翼进攻的手段,我们需让手持狼牙棒的士兵,分散在左右翼,同时,收缩阵营……”
巴拉巴拉……
朱棣频频点头,“嗯,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
李青无语,他觉得老四这就在剽窃他的创意。
讨论了近一个时辰的应敌之策,最终朱棣道,“先做好遭受突击的准备,不过,具体战法还得等到时候再做打算;
毕竟,瓦剌到底会用什么战法还不确定,到决战战场在再说。”
“皇上英明。”李青说了句套话,便回营了。
傍晚,朱瞻基拎着酒肉过来,邀李青吃喝,顺便讨教夺命十三枪。
……
翌日,大军再次挺进。
十数万作战部队在草原行进,目标太大了,根本无法掩人耳目,朱棣也没想着隐藏,他就是要强势碾压。
你马哈木不是想诱敌深入吗?
好,我就入给你看!
明军犹如压路机,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瓦剌军一退再退,被杀的溃不成军。
大军屡战屡胜,屡胜屡战,所向睥睨。
在这样战斗下,明军进军神速,仅数日功夫便前行了百余里,瓦剌根本挡不住。
~
另一边。
屡战屡败的马哈木非但不愁,反而在得知明军进军路线后,显得异常欢喜。
“诸位,明军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在一步步落入我们设下的圈套。”马哈木信心满满,“这一次,我们一定能赢!”
众将也是兴奋异常,对取得胜利充满信心。
齐声应和:“一定能赢!”
马哈木意气风发,看向儿子,“都准备好了吧?”
“父亲放心,所有精锐都已聚集在预定战场。”脱欢神情振奋道,“只要明军一到,必给他们迎头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