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很好。”马哈木道,“击溃明军主力后,你带着两万大军,去截断他们粮草供给,然后从后方反攻。”这一刻,他野心空前膨胀,“全歼明军之日,就是我们反攻大明之时,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众将个个脸孔涨红,终于,不用再过这种风刮日晒的日子,可以返回中原了。
一想到中原的富庶,他们就激动的想要发狂。
……
这边,明军在击溃瓦剌小股部队后,再次进军。
这一路,经历了十数战,每一战都是碾压式大胜,不过建树却不大,因为瓦剌军的规模实在太少了。
大军又连续前行数十里,一场像样的仗也没打上,仅遇到几支数十人的瓦剌小队,似乎在特意为明军指路。
帅营里。
朱棣展开地图,仔细观察良久,笃定道:“决战即将到来!”
“战场在哪儿?”朱瞻基问。
朱棣指着地图一角的多山区域,“前方五十里,忽兰忽失温!”
……
第54章
决战忽兰忽失温
一昼夜的休整,明军将士再次龙精虎猛。
天蒙蒙亮,朱棣便令斥候兵前去打探消息,同时,下达作战指示,做战阵部署。
……
晨曦洒在草地上,熠熠生辉;洒在甲胄兵刃上,寒光深深。
十余万大军开启了新征程,奔袭数千里,终于迎来了决战,打完这一仗就可以回去,将士们士气高涨。
朱棣神采奕奕,尽管一把年纪了,但在这种时刻,仍是无法保持平常心。
朱瞻基更是满心激动,期待着最终决战。
唯有李青一脸淡然,十分平静,他明白此战不会有任何意外。
因为在朱棣的缜密安排下,马哈木的计谋再如何诡谲,也无济于事。
这一次,朱棣将明军所有潜力,都彻底激发了出来,在这种作战方式下,不惧一切阴谋。
大军一路前行,皇帝亲征,对士气的正向影响,不是一般的大,连各路主将也是如此,都想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一把。
同样的军事才能,皇帝亲征和大帅带兵,有着云泥之别。
三十里,二十里,十里……
距离目标战场越来越近,大军仍在有序不紊的前进。
斥候兵没有赶回来,但不回来,也相当于是一种反馈。
大军继续前行,进入忽兰忽失温地带,此处多山脉,最适合大军掩藏,同时,也是骑兵冲锋的最佳场地。
朱棣目视前方,冷冷一笑,“马哈木,但愿你别让朕失望。”
~
马哈木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在发现明军到来,尤其是步兵在前的阵形后,他整个人都激动得浑身颤抖。
这真是瞌睡送枕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啊!
没有过多犹豫,马哈木当即下达进攻命令。
一刻钟后,隐藏的瓦剌骑兵,从掩体后杀将出来,喊杀声震天响。
马蹄踏踏,万马奔腾的场面再现,瓦剌大军挥舞着弯刀,自明军左右翼杀来,但更多的骑兵是从正面冲向明军。
这一次,马哈木把压箱底儿都拿了出来,一点儿也没藏着掖着。
全部精锐齐出!
颤抖吧明军,属于我马哈木的时代到来了……马哈木居高临下,嘴角泛起得意笑容,“大明的皇帝啊,你太小瞧我马哈……嘶~不对啊!”
马哈木脸上的笑容逐渐被诧异代替,他发现面对己方突击,明军一点也不慌张,大到将领,小到士兵,十数万大军竟无一人出现慌乱之色。
明军只是快速收缩阵型,行动十分有序,一点也没有遭遇埋伏时,应有表现。
随即,他又笑了。
无所谓了,自己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骑兵冲势已起,大局已定!
瓦剌的突击并未引起明军骚乱,相反,让明军信心更增。
因为皇上早已说过,会在这里决战,如今瓦剌如约而至,更让他们觉得皇上神通广大,算无遗策。
几乎是在瓦剌军出现的同时,明军便开始执行事先预定的阵型。
“一切尽在掌握。”朱棣露出轻松笑意,终于要动真格的了。
马哈木也是得意至极,“优势在我!”
“嗒嗒嗒……!”
骑兵速度极快,半刻钟的时间,双方最前方大军的距离便仅有一里上下。
当此时也,最前方的明军迅速回撤,与此同时,后面的士兵上前,个个手持木棍,一字排开、指向瓦剌骑兵。
“那是……”马哈木有些摸不着头脑。
距离太远,明军手里的东西是啥,他也不确定,但很快他就知道,明军手里拿着的是什么玩意儿了。
因为木棍冒烟儿了。
“火铳,是火铳!”马哈木咬牙切齿,“明军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火铳部队?”
明军采用的是三段式射击,火力十分强悍,且没有真空期,在铅弹的激射下,大量瓦剌骑兵落于马下,被踩成肉泥。
马哈木的心都在滴血,但别无他法,骑兵冲势已起,根本叫不回来,而且一旦就此罢手,那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不要紧,待骑兵冲至近前,明军的火器就成了烧火棍……马哈木自我安慰。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他便听到一阵轰鸣声。
这么远的距离,还能听得如此真切,不用想马哈木也知道是什么了。
火炮!
“轰轰轰……”
此起彼伏的轰鸣声不断,每一声炮响都像是击打在马哈木的心上。
声音传播有一定的滞后性,这边马哈木听到炮声,那边明军都放好几轮了。
说来话长,实则快如闪电,明军的火铳、火炮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进行,在密集的火力下,瓦剌死伤惨重。
一颗颗炮弹,在空中划过道道优美抛物线,落在瓦剌阵营轰然爆炸。
“唏律律……”
“@#¥……”
一时间人仰马翻,极大限度地拖缓了骑兵冲势。
马哈木恨极,在他看来,明军这就是在耍赖,哪有这样打仗的啊?
朱棣对热武器的运用、开发,超越历朝历代,便是朱元璋时期,也远远不如。
明军三大营,火器占其一,可见一斑。
明军最前面的战士,并不是什么步兵,而是三大营中最精锐的神机营。
清膛、装药、填弹、点火……每个步骤都有专门负责的士兵,战士们各司其职,发射效率奇高无比。
盏口炮、将军炮、手把铳、神枪、快枪、单飞神火箭……各种火器齐上阵,神机营大发神威!
这极短的距离,平时骑兵撑死两分钟便能赶到,而此刻,却成了瓦剌大军不可逾越的天堑。
主要是此处多山,地势狭窄之下,瓦剌军比较集中,基本不用怎么瞄准,就能有效射杀敌人。
各种火器呼啸着飞向瓦剌大军,杀伤力喜人。
在这种火力下,不仅是人,就连战马也都受了惊吓,迟疑着不敢上前,几乎都在原地踏步,甚至有部分瓦剌骑兵,不受控制后退。
蒙古马没遇过大炮,都被吓着了。
最初的猛虎下山之势,早已荡然无存,偷袭全然没了效果。
不一样,这和马哈木事先设想的根本不一样。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寄期望于左右翼的突击取得成效,但很快,他再次傻眼。
这次,瓦剌军确实杀向了明军阵营,不过在明军的狼牙方阵的抵御下,根本没能冲进明军内部,就停止了冲势。
接着,明军盾牌兵、长矛兵上前,与瓦剌军混战在一起。
盾牌兵一边持盾防护,一边砍马腿,而长矛兵则是举着丈余长矛,一阵乱戳。
瓦剌骑兵的优势,一点也没发挥出来!
马哈木很悲愤,他无法接受,蓄谋已久的一仗,会打成这样。
明明明军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一切尽在掌握,为什么会如此呢。
马哈木百思不得姐,但他现在没时间总结原因了,必须得尽快扭转颓势。
可不等他下达作战指示,明军就先一步行动了。
最前方的神机营,分向两旁,居中的三千营杀将出来,正面冲向瓦剌大军。
“杀……!”
明军气势如虹,一往无前,他们的第一要素就是冲锋,至于杀敌多少,反而是次要的。
朱棣给他们下达的命令只有一个:冲!
三千营犹如一把锋锐的锥子,在瓦剌大军阵前横冲直撞,勇往直前。
紧接着,后续大军跟随步伐,中军、左军、左掖军、右军、右哨军,五军齐上阵,将战场给搅浑了。
根本不给马哈木指挥战斗的机会。
马哈木又急又气,很快又被惊惧代替,他发现战场虽乱,但乱的是瓦剌军,明军是乱中有序。
同时,一个可怕的事实,摆在他面前。
他的瓦剌大军,被分割了!
……
第55章
斩杀马哈木
战场分割意味着什么,马哈木再清楚不过,尽管战斗进行到现在,瓦剌军的损失并不算太大,可这一仗的结果已经显而易见。
败了,机关算尽仍是败了。
马哈木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父亲,我们不能再打下去了,得抓紧时间撤军啊!”脱欢焦急道,“我们的大军发挥不出战力,人数又不及明军,强行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
仗打成这样,他也很伤心,太子梦破碎了,能不伤心吗?
马哈木叹了口气,“快速收拢残军,而后撤离,你往西南,我往西北,一个月后汇合。”
“那大本营呢,那里还有大量的牛不要了。”马哈木果断摇头,脸上情不自禁地浮现一抹肉疼,“尽可能的保存实力,带上家小就成,牛羊以后可以抢别的部落,快去。”
“是,父亲。”脱欢答应一声,匆匆去了。
马哈木咬了咬牙,带上数千亲卫军奔赴战场。
……
瞭望台上,朱棣居高临下地看着战场,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大势已定!
战场已经完全分割,瓦剌军无法相互配合,各自为战之下,战力一半都发挥不出来。
接下来,就属于明军的猎杀时刻了。
朱瞻基请命:“皇上,臣愿带一路军,血战沙场,为国尽忠。”
“好,朕给你三千骑兵。”朱棣点头,“稳扎稳打,不可轻敌冒进!”
“是。”朱瞻基拱了拱手,看向李青,仿佛在说:监军,跟我走吧!
李青没搭理他,指向正前方战场,“皇上,那处战场的瓦剌军,在有序不紊的收拢;
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将,在积极指挥,且身边始终围绕着大量精壮士兵,会不会就是马哈木?”
“哪呢?”
“就那儿!”李青指给他看。
不过,朱棣没有李青那么好的视力,战场之上人头攒动,根本就无法确定目标。
加上距离太远,他也不知道李青指的是哪个。
朱棣瞪得眼睛疼,也没分辨出李青指的那人,不过,瓦剌在收拢士兵,意欲撤退他倒是看出来了,当即道,“你带上三千骑兵去支援,条件允许,把你认为的那个马哈木剁了。”
“得嘞。”李青点头答应。
朱瞻基见自己的监军跑了,叹了口气,“皇上,臣也去战场了。”
“嗯,小心点儿。”朱棣朝内侍道,“李谦,你随皇太孙一起。”
“是,皇上。”李谦激动不已。
受三宝影响,他也想干一番事业出来,眼下有了立功机会,自然欣喜。
李谦虽是太监,但生的极为魁梧,一身腱子肉,也有不俗的武艺,这才混成了朱棣内侍。
……
李青在拱卫皇帝的三万大军中,挑选了三千骑兵,而后一路疾驰,奔赴战场。
由于正前方是友军,李青唯恐误伤,特意绕了个半圈儿,从侧翼杀向瓦剌军。
三千骑兵的队伍不需要什么高明指挥,冲就完了,因此,李青冲在最前面。
三个千户唯恐他有个闪失,紧跟其后,千户的亲兵护卫见老大玩命,也不敢怠慢,闷头直冲。
大明军律,长官战死亲兵无恙者,斩!
在李青的带动下,三千骑兵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刺入敌军腹部。
“杀……!”
李青轻喝,声音传的老远,战场混乱之下,后面的士兵仍听得清楚。
枪出如龙,迅如疾风。
李青挥舞长矛,每每刺出必有人丧命,杀伤力骇人。
几个千户备受鼓舞,士气高涨。
李青一路疾驰,直指此处战场的瓦剌中军。
在无匹的冲势下,瓦剌军很快被撕开一条口子,李青见缝插针,一头钻进瓦剌核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