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95章

    他打破过规则,也尝到了打破规则的恶果,更是知道,把这些尚书、侍郎、郎中、御史……全部砍了的后果。

    不过,朱棣也不是毫无办法。

    以怠慢政务之罪,扣除了所有跪宫门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并表示:一日不去处理政务,扣除一个月的俸禄!

    你们不是说,国库没钱吗?

    那好,俸禄也别领了,看看谁先顶不住!

    第103章

    我有三计

    朱棣知道大多数官员,尤其是言官,都是收了好处拿钱办事,索性直接扣俸禄。

    反正调兵御令已经下达,我只需拖着就成,挨骂就挨骂吧,至少不用发俸禄了。

    他的这一招很绝,世家出身的官员是有钱,但也架不住给那么多官填补亏空,一天就一个月的俸禄,地主家也经不起这么造啊!

    不给钱,谁给你办事?

    给钱,又给不起。

    虽然言官的俸禄不算高,但人多啊!

    很快,内部就产生了分歧,幕后大佬就扛不住了。

    群臣只跪了三日,便老老实实回去干活了,不过弹劾朱棣的奏疏,却是一封接着一封。

    朱棣一律留中不发,同时,又以宣纸采购出了问题,把官员写奏疏的宣纸供应减半。

    娘的,想天天弹劾我?

    可以,自己花钱买宣纸去!

    这时代的宣纸可不便宜,有买宣纸的钱,买斤肉,包顿肉馅饺子不香嘛,没过几天,弹劾奏疏就少了大半。

    虽然仍有弹劾的,但已经形成不了舆论。

    这次朱棣没有打破规则,却也打赢了这场舆论战。

    群臣暂时老实了,朱棣也有了笑脸,不过,半个月后,他再次郁闷起来。

    鞑靼跑了,根本没来攻打大明。

    朱棣被虚晃一枪,气得直骂娘,群臣却是暗暗窃喜。

    ~

    御书房。

    “鞑靼有取死之道,这一仗,朕必须要打!”朱棣一上来就定了调子。

    蹇义、夏原吉对视一眼,默不作声。

    小胖也没吭气,他知道父皇一旦决定的事儿,根本劝不住,好在国库也不缺钱了。

    朱棣看向李青,“你有什么意见?”

    “臣没有意见。”李青问道,“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发兵?”

    “明年吧!”朱棣目光湛湛,“这一次,朕要一绝后患,彻底将他们打怕,打服!”

    听闻今年不发兵,夏原吉、蹇义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夏原吉拱手道,“皇上,玉米有了种植经验,现已开始在山河数省多地种植,永乐豆的种植技巧还未普及,恳请皇上拨一笔钱,让地方官府培养佃户,教授百姓种植技巧。”

    顿了顿,“百姓对新作物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臣建议,朝廷可以做出承诺,若收成达不到种植常规作物,损失的部分由朝廷弥补;

    这一来,百姓旱涝保收,自然也不会闹出乱子。”

    朱棣点头:“可以,你回头估算一下,递个折子上来。”

    “皇上圣明。”夏原吉神色欣喜。

    蹇义清了清嗓子,讪讪道:“皇上,臣也有本奏。”

    “说吧!”

    “一是关于宣纸,二是关于俸禄。”蹇义支支吾吾道,“官员清廉,没多余的钱来买宣纸,俸禄也……还望皇上明察。”

    朱棣冷笑一声:“宣纸可以照常供应,俸禄以后也照常发放,朕宅心仁厚,之前的事儿就不计较了。”

    蹇义:“……”

    这也就是说,罚的俸禄是真不给了。

    “皇上,其实……”

    “天子一言九鼎,岂可出尔反尔?”朱棣打断蹇义,他就是要让群臣长长记性。

    蹇义:-_-||“皇上圣明。”

    “没别的事儿,你们先退下吧!”朱棣摆了摆手,“李爱卿留一下。”

    ~

    “李青,朕总觉着,这次有些鞑靼寇边有蹊跷。”朱棣皱眉道,“太快了,朕刚准备揍他们,他们就跑了,会不会是朝中有人通敌?”

    “这个……应该不会。”被朱棣这么一说,李青也觉得有些快,从鞑靼寇边,到朱棣决定出征,再到鞑靼跑路,消息送回;

    前后不过二十天,确实有些不符常理。

    但李青还是认为,没有人会做出这样的事儿。

    “朕倒觉着很有可能。”朱棣哼道,“连三大殿他们都敢烧,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做的?”

    端起茶杯抿了口茶,他苦笑一声:“朕老了,权威大不如前,这些年太子辅国,把大明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日子逐渐好了起来,这其中,文臣确实出了大力;

    但同时,文官也得到了成长,只怕朕驾崩之日,就是他们反击之时。”

    李青默然。

    就目前这个情况,这几乎是必然的,而小胖……也确实压不住。

    文臣现在跟小胖一心,是因为有朱棣这个‘恶霸’在,一旦恶霸没了,他们则会成为恶霸。

    “其实朕倒是有一个办法,你看可不可行?”

    “皇上你说。”

    “直接传位于太孙。”

    李青摇头,“皇上,哪有这样的?”

    “那你觉得太子能顶得住文臣反扑?”朱棣哼道,“他有治国的本事,却没当皇帝的本事,若让他掌权,只怕是还要迁回去,甚至还会推翻朕的诸多政策。”

    李青无言以对,朱棣这话虽然偏激了点儿,但未必不会发生。

    沉吟半晌,李青道,“不如折个中吧!”

    “如何折中?”

    “皇上千秋万世之后,传位于太子,太子登基后,过渡一下再传位于太孙。”李青无奈道,“当年太祖传位于皇太孙,是因为懿文太子英年早逝,可哪有太子建在,直接传位给太孙的啊?”

    朱棣摇头:“一旦坐上这个位子,谁想再下去?

    你这建议看似不错,实则根本行不通。”

    “皇上你想多了,太子对皇位并不是很执着。”李青道,“他甚至不想当这个太子。”

    “朕不信!”

    “……”

    僵持了一会儿,朱棣最终同意了李青的建议。

    他自己也觉得直接传位太孙,多少有些不靠谱。

    “权力交接至关重要,也最是容易出问题的时候。”朱棣神色凝重道,“你一定要看好了。”

    李青严肃道:“皇上放心,臣竭尽全力。”

    朱棣凝视李青良久,神色缓缓放松,叹道:“有你看着,朕也就放心了,大明的江山啊……不知会延续多久。”

    “定能千秋万世的传承下去。”李青安慰。

    “呵呵……”朱棣摇头苦笑,刚登基那会儿,他的确是这么想的,但现在他不这么想了,皇帝也有太多的无奈。

    “陪朕喝两杯吧!”

    “好啊!”李青笑着点头。

    ……

    酒菜上齐,君臣二人谈笑风声。

    “李青,你在朝堂待了这么久,也对朝局有了深刻认知,可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朱棣问。

    “有一些,但……眼下不是施行的时候。”

    朱棣斜睨了他一眼,“听你这话的意思,得等朕死了才能施行?”

    “啊哈哈……”李青打了个哈哈,却也没有否认,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说来听听。”

    李青为难道:“我怕我说了,皇上你会迫不及待地施行,反而会起反效果,江南官绅的利益已经严重受损,若是……

    怕到时候反抗之猛烈,太子加太孙都未必稳得住。”

    “说,朕保证不施行。”

    你说话跟放屁一样,谁信啊……李青翻了个白眼儿。

    朱棣知道他的心思,无奈道,“朕也没几年好活了,你就当安安朕的心还不成吗?”

    “好吧!”李青点头,“我有三计!”

    “哦?”朱棣来了兴致,给李青斟了杯酒,“展开说说。”

    “第一计,对士绅施行推恩令,无论嫡庶长幼,都有平均继承的家产的权利;

    这一来,再有钱的士绅,传承几代人下去,影响力也会大大减小。”

    朱棣精神大振,目泛异彩,压了压情绪,继续道:“第二计呢?”

    “改科举制。”李青道,“南方有钱人多,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官员大多出自南方,洪武三十年太祖定南北榜,然,随着建文新政的推行,基本名存实亡。”

    “重新分南北考场?”

    “不,分省考场!每个省,录取的进士都保持一致,部分省份的人考不上进士,就退而求其次选用举人。”李青解释道:

    “拿江.西来说,一个省几乎占了大明三分之一的进士名额,这些人入仕途后,极大概率会形成一股势力,分省平均录取,便能极大程度的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

    朱棣喜色更甚,继续道:“第三计呢?”

    李青稍稍犹豫了下,“第三计有些无情。”

    “尽管说。”

    “北方人少,南方人多,让南方的人来北方。”李青道,“皇上知道洪武赶散吧?”

    第104章

    东苑练兵

    “洪武赶散……”朱棣沉吟良久,最后道,“这个就由朕来施行吧!”

    你果然说话跟放屁一样……李青欲阻止,朱棣却抢先道:“这个对江南富绅的影响不大,施行也不会激烈反对,

    但…会遭百姓唾骂!”

    朱棣轻笑道:“永乐谋权篡位的罪名,无论如何是洗刷不掉了,既如此,那就把恶名都担了吧!

    恶人我来做,儿孙做好人。”

    “修运河、建新都、征交趾、伐蒙古……劳民伤财,好大喜功……这是那些文官对朕的评价,只是不知后世人如何看我。”他笑得有些苦涩,但更多的是委屈,“我这辈子,几乎没为自己活过。”

    随即,又释然一笑,“算了,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我问心无愧!”

    李青怔了怔,旋即安慰道,“皇上定会千古流芳,相比过失,你的功绩更为耀眼。”

    朱棣呵呵笑道,“但愿吧!”

    ~

    喝完了酒,朱棣道,“赶散的事儿,你就不要参与了,省得被人针对。”

    “谢皇上关怀。”李青点头,“其实赶散也未必就会激起民怨,北方有广袤的土地,虽然大多都不适合种植稻谷,但稍加开垦,种永乐豆、永乐米还是没问题的;

    具体施行,皇上可以跟太子商议一下,他总有办法。”

    顿了顿,“不过,决定了后,还是由你亲自提出为好。”

    “你就知道维护他。”朱棣酸劲儿上来,哼道:“你俩可真亲啊!”

    “呃呵呵……”李青讪讪道,“不是皇上你自己说,你当恶人,让儿孙当好人嘛。”

    朱棣没好气地摆摆手:“滚吧!”

    这就是你对功臣的态度?李青鼻子差点气歪了。

    ……

    刚出御书房,迎面就碰上了朱瞻基。

    李青心情不好,全当没看见,朱瞻基上前打招呼:“皇爷爷在御书房吧?”

    “昂。”李青点点头,正欲离开,却又被拉住,“太孙有事儿?”

    “有一点儿。”朱瞻基道,“稍后我要去东苑练兵,你要没事儿,跟我一起吧!”

    “我有事儿。”

    “你先放放。”

    李青:-_-||“成吧,我带个人。”

    “带十个都没问题。”朱瞻基笑道,“你等我一下,我去跟皇爷爷问个好。”

    这孙子一如既往的舔狗……李青吐槽一句,轻轻点头。

    一刻钟后,朱瞻基春风满意地走了出来,仿佛女神答应和他约会一样。

    “你要带谁啊?”朱瞻基笑问。

    “兵部都给事中。”

    “就是那个于谦?”

    “嗯。”李青道,“此人颇具才能,你可引为心腹,稍加培养,以后大有作为。”

    朱瞻基点头答应,李青的眼光他信得过。

    ~

    “见过皇太孙,见过李尚书。”

    “无需多礼。”朱瞻基打量了一下于谦,笑道:“走吧,随我去趟东苑。”

    于谦诧异地望了李青一眼,拱手道:“下官遵命。”

    他知道太孙之所以带着他,定然是李尚书引荐的结果,但他就是想不通,为何李尚书对他这么栽培。

    他就是个二甲进士,一没关系,二没政绩,被如此特殊照顾,多少有些惶恐。

    出了宫门,朱瞻基便迫不及待地骑上马,朝李青道,“我先过去了,你也快点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