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0章

    “民间海上贸易,给百姓带来的好处很大,许多百姓都得到了好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于谦叹道:“下官每次清缴贼寇,都有种……掐断了人家生计的罪恶感。”

    李青沉默,他在衡量这其中的利弊得失。

    于谦继续道:“给下官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抓了个贼寇,那人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才出海走私,结果被东厂的番子得悉,人赃并获……唉。”

    叹了口气,于谦苦涩道,“七十多岁的老人家,给我磕头,求我不要再查走私了,说她儿子不偷不抢,只是帮人家做买卖养活家小,

    还说,那些走私的富绅都是大善人,给了他们活路……当时,那种心情…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每次剿寇,都会让很多人生计艰难,不仅是出海走私的百姓,家具、丝绸、胭脂水粉、香料、瓷窑……各个作坊的工人,也因此少了活计,甚至没了活计……”

    于谦叹道:“下官这次回来,就是想进言皇上,尽快全面开海,谁料,皇上他……”

    “民间开海势在必行!”李青开口,“之所以暂时不开,是为了兼顾南民北迁的国策。”

    “可再这么下去,朝廷就失了民心了啊!”于谦语气中透着焦急和痛心,“甚至……现在都已经失了民心。”

    李青眉头紧锁:“这事过些天再说吧,目前正是权力交接的重要节点,最好不要生事,待皇上下葬后,新皇登基再提。”

    于谦点点头,那长时间都等了,不差这点时间。

    “李尚书,不会出事吧?”

    “哦?”李青诧异道,“怎么这么说?”

    于谦讪讪道:“哭丧期间,下官在后面,总觉得一些同僚……咳咳,气氛有些不对头,但又说不上来。”

    连你都察觉出不对头了,能不出事吗……李青暗叹:暴风雨即将来袭,这些被朱棣压制许久的文官集团要出手了。

    按照惯例,依旧是小鱼小虾前面冲锋,大佬在幕后谋划。

    李青笑道:“不用管别人如何,做好你自己就行,在其位,谋其政,真出了事也有本官在前面顶着。”

    “下官明白了。”于谦点头。

    ……

    翌日,清早。

    天未亮,李青就起了床,今儿的早朝他必须得上。

    来到奉天殿时,群臣几乎到齐,个个腰缠白绫,神色悲痛。

    李青扫了眼群臣,走到自己的位置站下,眼观鼻,鼻观口,口关心,不动如山。

    一刻钟后,腰缠白绫,顶着俩熊猫眼儿的朱高炽走进大殿。

    群臣下拜行礼,“微臣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卿平身。”朱高炽轻声说。

    “谢殿下。”

    群臣起身,看向朱高炽。

    小胖站在龙椅旁边,并未坐下。

    从法理上来说,朱棣死的那一刻,他自动衔接了皇位,成为了大明皇帝。

    事实也确实如此,皇帝一死,太子自动即位,皇帝的权利,现在小胖都具备。

    但……即位和登基并不是一码事。

    即位代表着小胖可以行驶帝王权力,而登基才代表他真正成为大明的皇帝。

    穿龙袍、坐龙椅、称朕、立皇后……这些都是登基以后才能做的。

    小胖自然懂得这些,所以即便他守了一夜灵堂,即便他累的不行,但仍没有坐在那龙椅之上。

    “众卿可有本奏?”他挺了挺腰杆,尽量站得板正些,做好了群臣‘反扑’的准备。

    洪亮的声音在大殿回荡,许久,没人说话。

    见状,小胖稍稍放松:还好,这群人还守规矩,父皇尸骨未寒,都还比较克制。

    “既然无要事,那便留折待阅,散……”

    “启禀太子殿下,臣有本奏。”

    殿门口,一个都给事中扬声道。

    小胖皱了皱眉,沉吟片刻,“准奏。”

    礼部都给事中上前,从怀里取出一封奏疏,双手呈上:“太子殿下,臣所奏之事,皆在这奏疏里。”

    “不用那么麻烦。”小胖现在没有心情,“直言便是。”

    礼部都给事中深吸一口气,道:“臣之所奏……建文的忠臣也是忠臣。”

    刷——!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礼部给事中身上。

    李青眼睛一眯:果然……老四看的真透啊!

    第2章

    你是不是看不起本尚书?

    建文的忠臣也是忠臣,可建文忠臣干的都是什么事儿,大家心知肚明。

    现如今,朱棣刚死,就有人不安分起来,打着建文忠臣的名义,欲行三人曾所行之事。

    ——壮大文官集团!

    “好笑。”李青跨前一步,出班道,“齐泰、方孝孺、黄子澄,三个搅屎棍一通…呃……”

    意识到话中语病,李青改口,“他们祸乱朝纲,致使天下大乱,也配得上忠臣?”

    “永青侯此言差矣。”礼部郎中出班,“致使天下大乱的不是齐方黄三人,而是建文,是他的无能才让社稷动荡,但三人的忠君之心有目共睹。”

    “呵呵,”李青鄙夷道,“他们忠心?”

    “难道不是吗?”礼部郎中反问。

    李青没搭理他,这种低段位玩家,跟他说一句话已经够意思了,多说无益,非但解决不了事情,反而拉低自己的身份。

    他在朝堂上混了这么久,又岂是白给的?

    官场之上,永远不要顺着政敌的话说,不然最多也就只能保持不输,根本赢不了。

    想赢,就得反输出。

    李青没回答这个郎中,继而抛出了一个新问题,直指实权最大的两个尚书:

    “夏尚书、蹇尚书,你们说齐方黄是不是忠臣?”

    这俩人都是建文臣子,而且在当时就身居高位,结果朱棣进京后,他们几乎没任何犹豫,直接投靠了朱棣。

    二人要是敢说齐方黄是忠臣,那就等同于承认自己是奸臣。

    李青这一招不可谓不损,给俩人都干无语了。

    夏原吉老脸通红,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这么无语。

    “夏尚书?”李青贱兮兮的追问,“夏尚书为何不说话?

    你是不是看不起本尚书?”

    “……非也。”夏原吉斟酌着说,“那三人空有一颗忠君的心,却无……”

    “哦?”李青语气不善:“这么说来,夏尚书也认为他们三人也是忠臣啦?”

    “本官,本官不是那个意思。”夏原吉有些局促。

    他自认一辈子积德行善,没少做善事,真不知是做了什么孽,遇到李青这么个祸害。

    “那你是什么意思?”李青咄咄逼人。

    “本官的意思是……他们不算忠臣。”后半句话,夏原吉细如蚊蝇,但大殿寂静,大多数人都听的分明。

    不少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说好的壮哉我文官呢?

    李青呵呵一笑,继而将矛头指向蹇义:“蹇尚书以为如何?”

    蹇义哼道:“齐方黄三人,激进改革,致使天下大乱,不是什么好人。”

    李青大感诧异,这和稀泥的老手,今儿怎么不甩锅了?

    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老家伙还是在和稀泥,一句‘激进改革、不是好人’就糊弄过去了,压根不提忠奸之事。”

    到底是不粘锅的老手,吏部天官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李青明白蹇义没有夏原吉好糊弄,于是也不再追问,直接‘断案’,“太子殿下,微臣和夏尚书、蹇尚书意见一致,齐方黄三人就是彻头彻尾的奸臣。”

    李青你@#¥%……蹇义暗骂:老子啥时候跟你意见一致了?

    蹇义到底还是被李青阴了。

    “三位尚书言之有理。”小胖借坡下驴,淡淡道:“此事休要再提,众卿可还有本奏?”

    群臣面面相觑,尽皆无言。

    精心编排的剧本还未开演,就被人拆了台子,这是他们万万没预料到的。

    小胖当机立断:“散朝。”

    ……

    乾清宫殿前。

    换上孝服的群臣先后赶来,嚎啕痛哭。

    李青腹诽:老四若知道你们在早朝上干的事儿,非气活过来不可。

    结束了一上午哭丧,李青身心俱疲,回去补了个午觉,下午又进了宫。

    ~

    “太子,齐泰、方孝孺、黄子澄三人已经盖棺定论,万不可让其翻案。”李青正色道,“一旦让其得逞,后续将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是啊爹,我可是答应过皇爷爷,不让三人翻身。”朱瞻基附和道,“你可莫要心慈手软,他们这是假借为齐方黄翻案,继而推翻爷爷新政,为恢复三人之前的荒唐事做准备。”

    在这件事上,朱瞻基和李青目标一致。

    小胖点了点头:“道理我都懂,我……尽量。”

    他有些无力,“今儿午朝的折子,有半数都是在说齐方黄的事儿,这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官员都提议,给方孝孺一个‘文正’谥号。”

    “文正?”朱瞻基气笑了,“那混账也配?”

    “不是配不配的事儿,”李青敏锐的发现其中猫腻,冷笑道,“之所以着重为方孝孺翻案,是因为他改了洪武祖制,别忘了,保举制就是那厮提出来的,官员相互举荐做官,他们这是恢复宋朝制度贼心不死啊!”

    “这个交给我!”朱瞻基难掩怒气,“我倒要看看谁能反得了这案子!”

    “瞻基,你还是年轻……”

    “年轻好啊。”李青打断道,“年轻人有冲进儿,太子你就是顾虑太多,平白徒增烦恼,别看那群人叫得欢,一旦动真格,他们比谁都会审时度势。”

    顿了顿,“皇上刚驾崩,他们就出来挑事,其本质不过是为了试探你的底线,你若妥协,后续还有更多的妥协。”

    “李青说的不错。”朱瞻基点头:“一步不能让,爹,你交给我,我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

    小胖苦笑,可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行吧,不过你可得悠着点,不要太过霸道,还有好多国策要执行,不能把人得罪死。”

    “嗯,好。”

    朱瞻基点头答应,“对了爹,二叔他们什么时候走啊?”

    “最起码也得守孝期过了吧?”小胖斜睨了他一眼,“你别对他抱有太大偏见,他封地就在乐安,离京师这么近,藩地无城,手中无兵,即便真有些想法,也只是想法罢了,成不了事。”

    “可是……”

    “瞻基。”小胖严肃道:“他是我的亲弟弟,你的亲二叔,以后莫要再有这种心理。”

    朱瞻基耷拉下脑袋,闷声道:“孩儿记住了。”

    小胖叹了口气,“我去看看你二叔他们,过些时日各地藩王就来了,到时候又是一堆事,唉……”

    “你要多注意身体。”李青道,“那群人还没开始作妖呢,你可不能提前累垮了。”

    “我知道,放心吧。”小胖笑了笑,“一会儿我就补一觉。”

    朱瞻基也很心疼父亲,“爹你放心睡,有我和李青呢。”

    莫挨老子……李青很不爽:你这慷他人之慨可真行。

    他全然忘了早朝上,他摆蹇义一道的事儿了,那行为和朱瞻基没啥区别。

    ……

    小胖走后,朱瞻基拉着李青,亲热道:“青伯,皇爷爷对你期望甚深,如今正是局势不稳之际,你可得多上上心。”

    “……”李青忍不住吐槽:“你画饼的技术都是我教的,就别用这招了行不?”

    “我可是一番真心啊。”

    “少来。”李青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该做的事不用你说,我也会出力,不该做的你说破天,我也不会出手。”

    “……”朱瞻基不爽道:“岂不闻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我少读书。”

    “岂不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朱瞻基又道。

    “没听说过。”

    李青一副‘我是文盲我怕谁’的模样,弄得朱瞻基满脸黑线。

    朱瞻基又气又无语:“洪武一朝,太祖剁了那么多官员,你是怎么活过来的呢?”

    “大概是因为我人品好,长得帅,会来事,能力强……”

    巴拉巴拉……

    第3章

    大孝孙

    朱瞻基讷讷道:“青伯,我算是看出来了,你能活到现在,全靠不要脸。”

    “去你的,我说的都是大实话,不信你出去打听打听,当年谁不知咱老李的风采?”李青傲然道,“那时的李景隆都不是我对手。”

    “得了吧,李景隆也就那样,我又不是没见过他。”朱瞻基撇了撇嘴,“他也就那把扇子好看。”

    “那是你出生时,他的巅峰期已经过了。”

    李青这是实话,当年的李景隆颜值这方面,除了他之外,无人可压制。

    “他能有我现在英俊吗?”朱瞻基不服。

    “呃……比你英俊的不是一点两点。”

    “我才不信。”

    “不信问你爹,”李青懒得跟他掰扯,“你到底有事儿没事儿,没事儿我走了。”

    “有。”朱瞻基正经起来,“关于齐方黄,我有些对策,想让你参谋参谋。”

    李青好笑道:“合着刚才你是在吹牛啊?”

    朱瞻基脸一红,强行挽尊:“我本来就有把握,只是想确保万无一失。”

    “行了,说吧。”

    “我想拿皇爷爷说事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