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6章

    闻言,其他人也不再兜圈子,眼巴巴的看着李青。

    李青眉头微皱,沉吟片刻,直言道:“这个忙我不会帮。”

    金幼孜:(╯‵□′)╯︵┻━┻“你什么意思?”

    桌子掀到一半,被杨士奇硬生生按住了。

    不过,杨士奇也气得不轻,他本就不富裕,这次为了拉拢李青,把余钱全都贡献了出来,到头来却只换来这么一句话。

    尽管本就做好了打水漂的准备,但真到了这一刻,他们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简直……欺人太甚!

    “李尚书,”杨士奇压了压火气,“您是先帝留给皇上的托孤大臣,如今新皇登基,六部官员当皇上可欺,阳奉阴违,你若袖手旁观,对得起先帝的信任吗?”

    “我自会以我的方式,为皇上排忧解难。”李青淡淡道,“别忘了,我也是六部尚书,这次部阁之争,我不落井下石已经很给面子了。”

    “你……”

    这下,杨士奇也忍不住了了:不办事是吧?行,还钱!

    他要回‘土特产’的念头刚升起,就见李青把布囊全扒拉进了怀里,顿时更气了。

    不仅是他,其他几人也是气得直冒烟儿:你不办事,你别收钱啊!

    眼瞅着三秒之内,几人就要掀桌,李青又道:“明面上我不帮你们,但可以给你们指条明路。”

    杨荣涵养最好,“请李尚书赐教。”

    “我还是那句话,其实这事儿不难,只是你们没找对地方。”李青笑道:“朝堂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自然是话语权。”

    “不错,”李青道,“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别的本事没有,但话语权比谁都大。”

    杨士奇眼睛一亮:“言官?!”

    “对喽。”李青咪咪道,“当官的最珍惜自身羽毛,这些个言官却都是泼脏水的好手,只要你们能拉拢言官,面对那些喷子,哪怕是尚书,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这倒是个好主意。”杨士奇冷静下来,仔细一品,觉得很有可行性,旋即又皱眉道,“但…言官的数量那么多,我们都是哪里有那么多……土特产?”

    李青抿了口茶,道:“世人皆有所求,有人求名,有人求利,你说言官对哪个更热衷?”

    “名誉!”杨士奇不假思索,“不过……往六部尚书身上泼脏水,怎么就和名誉捆绑在起来了呢?”

    李青真是服了,没好气道:“你们刚才不是说,有小人暗中使坏,为了做海洋贸易,暗中在百姓迁徙的国策上使绊子吗?

    这一盆脏水直接泼出来,谁敢出头,谁淋一身!

    至于如何捆绑,这就更简单了,把你们刚才道德绑架我的那一招用上不就是了?”

    李青道:“言官好名远胜好利,只要你们运作得当,这一招定然能见奇效。”

    接着,职业病发作,又道:“你们在皇上做太子时,就追随了他,如今皇上登基,也想对你们这些心腹提拔,

    但你们也得争气啊,不能啥事都让皇帝冲在前面不是?

    焉知这不是皇上对你们的考验?

    你们也不想让皇上失望吧?

    ……”

    巴拉巴拉……

    一席话上来,几人听得是个心怀激荡,面孔潮红。

    金幼孜性子急,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尚书一番金玉良言,令下官茅塞顿开,诸位,我们还等什么?

    干吧!”

    杨荣也起身朝李青拱了拱手,接着又朝同僚一揖:

    “诸位,不能再让那些身居高位,却不办事的人猖狂下去了,我们走。”

    黄淮一拍桌子:“哼!他们干不了的事儿我们干,他们不改变,那我们就改变他们。”

    只有杨士奇暗暗苦笑,他发现李青什么都没做,只是动了动嘴皮子,一点实质性的帮助都没给,依旧是妥妥的拿钱不办事。

    这厮,人设立得真稳!

    而且,提的建议乍一听很美好,但真能按预想的发展吗?

    当然不能,就算真按我说的发展,你们也一样不是六部的对手……李青心说:不过,你们这一内卷,那群人为了保持现有地位,就不敢再打马虎眼了。

    从一开始,李青就没打算扶持内阁,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利用内阁让六部乖乖听话。

    让那些人明白:你们不干,有的是人干!

    ~

    一行人离去后,李青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一席话,让内阁给我花了二百两,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现在已经开海,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迁徙的国策将会越来越难落实。

    想要加快进度,只有闹上一场,让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在官位上。

    李青靠在椅上,轻声自语:“闹吧,卷吧,你们越闹越卷,国策执行的进度越快。”

    ……

    次日。

    李青还是没上朝,不过,朝中发生的事儿,他是一清二楚。

    因为有个大嘴巴滔滔不绝,想不知道都不行。

    “青伯,你是不知道,当时那场面……都打起来了。”朱瞻基眉飞色舞,“你别看那群人细皮嫩肉,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但打起架来,嘿!他不比武将差,观赏性更佳……”

    “真打架啦?”李青有些诧异,他知道自己一挑拨,会闹得很凶,但没想到会这么凶。

    “可不咋地。”

    “走,去凉亭说。”李青扬声道:“来人,准备冰镇西瓜,再来盘瓜子儿。”

    ……

    朱瞻基兴致勃勃的复原当时情况:“早朝,父皇说了内阁兼职的事儿,话一落音,礼部侍郎就先站出来反对,

    接着,金幼孜反怼,然后工部侍郎声援礼部侍郎,再然后,杨荣为金幼孜站台……”

    “跳过前戏。”李青咬了口西瓜,“直接讲高潮部分。”

    朱瞻基吃了颗葡萄,继续道:“刚开始是吵,吵着吵着就骂起来了,金幼孜骂那叫一个难听,礼部侍郎遭不出,甩了他一巴掌;

    这一打,出事了!

    黄淮立即跳出来帮忙,你别看他快六十了,打起架来不比年轻人差,一巴掌就把礼部侍郎的官帽扇飞了,

    内阁二打一,礼部侍郎瞬间被放翻,然后,吏部尚书蹇义上前和稀泥,结果把自己也和进去了,没能劝住不说,还挨了俩大逼兜儿;

    吏部天官被打,彻底拉开战斗销售模式……”

    李青一边吃瓜,一边吃瓜,直呼:牛哇牛哇!

    两刻钟后,朝堂的瓜吃完了,冰桶的瓜也吃完了,“最后谁占了便宜?”

    “这还用说吗?”朱瞻基道,“六部多少人?内阁才几个人?”

    说到这儿,他啧啧称奇:“你别看蹇义平时见谁都和和气气,但也是个狠人,把给他大逼兜的黄淮好一通揍,胡子都揪掉一大半;

    不愧是吏部天官,战斗力甩开他人一大截儿。”

    李青突然发现盲点:“他们打这么凶,你父皇就没拦着?”

    “没有,他当时都惊呆了。”朱瞻基摇头,“但这也不怪他,我也惊呆了。”

    小胖八成不是惊呆,而是故意的……李青问:“最后如何收的场?”

    “朝堂之上,皇帝面前,他们如此放肆,岂能轻饶?”朱瞻基哼道:“父皇震怒,各打二十大板。”

    接着,又补充道:“由于是六部的人先动的手,所以,父皇对他们责备更重,还罚了半个月俸禄,对了,还有个事儿。”

    西瓜已经吃完,李青抓了把瓜子儿磕着:“你说。”

    “今儿早朝,蹇义、夏原吉等一众尚书、侍郎,全被弹劾了。”朱瞻基说道,“都察院左都御史都下场了,朝堂打架,六部遭弹劾也是诱因;

    看这样子,是和内阁联手了!”

    “不然,”李青摇头:“都察院的职责是监督官员,他们没有实权,却把握着官员命脉;

    选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下场,多半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慑力,以此,争夺话语权和影响力,间接提高都察院的地位权势。”

    朱瞻基想了想,觉得李青的观点更贴合实际,不由竖了竖大拇指:“青伯,我是真服你了。”

    “别呀,我还是更喜欢你以前桀骜不驯的样子。”李青揶揄道,“你恢复一下。”

    “……”朱瞻基也伸手抓了把瓜子儿磕着,“太祖起居录,太祖实录,我昨天看了半宿,青伯,你是真牛逼啊!”

    “咋还骂人呢。”李青翻了个白眼儿。

    “我这是在夸你呢。”朱瞻基嘿嘿笑道,“不过我真是好奇,为啥太祖对你这么好?”

    李青‘呵’了一声,淡淡道:“我的好,他知道。”

    “展开说说。”

    “不是有太祖实录,太祖起居录吗?”李青好笑道,“你回去看就是了,上面应该都有记。”

    “太长太多了,看起来太麻烦。”朱瞻基心痒难挠,“你直接给我说吧,这次多离谱我都信。”

    李青刚吃了朱瞻基带来的瓜,作为还礼,给其讲了下驸马都尉,欧阳伦的那些事儿。

    这回换朱瞻基:牛哇牛哇!

    ……

    侃了会儿大山,两人重新说起正事儿。

    朱瞻基有些担忧:“青伯,再闹下去,不会出事吧?”

    “无妨,他们闹得越凶,对局势越有利。”李青道,“不怕他们闹得凶,就怕他们闹得长,所以……

    是时候加把火了!”

    第12章

    失了圣心

    这时代消息滞后,开海解禁的国策虽已下达,不过,从江南数省百姓人尽皆知,再到扩建市舶司,至少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但,百姓迁徙同样需要大量时间,经不起浪费。

    “必须加快他们内卷程度!”李青沉吟道,“你父皇之前允诺了内阁什么?”

    朱瞻基道:“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之类的官职。”

    “加码!”李青断然道,“直接上侍郎,让他们掐得更凶些。”

    “啊?这……会不会太大了啊?”朱瞻基有些犹豫,“我父皇刚登基,一下弄这么大阵仗,容易局势不稳啊!”

    李青摇头:“你这担心完全是多余,只要军队的利益不受影响,文臣内部争斗,根本影响不了大局,武将巴不得文臣窝里斗呢,

    至于文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斗得越凶,越利于你父皇管理,要是他们不斗,抱起团来跟你父皇唱反调,那才会局势不稳呢。”

    “有道理。”朱瞻基点头,“适当的党争的确有助于皇帝统治,不过……若党争太凶,则会影响到国家施政。”

    朱瞻基从小就被当做继承人培养,帝王心术这块相当擅长。

    “所以要快,要激烈。”李青补充道。

    “那最后如何收场呢?”朱瞻基问。

    李青笑笑,“简单,还是老办法,折中!”

    “嗯…成。”朱瞻基短暂思索后,痛快点头,“对了青伯,这次你要不要下场?”

    “下是肯定要下的,只不过……我不喜欢主动。”

    ……

    下午。

    蹇义、夏原吉等一众尚书、侍郎,来到李青府邸。

    圈子就这么大,哪里有些风吹草动,几乎立即就会传得人尽皆知,难以瞒人耳目。

    昨日内阁来了永青侯府,今儿就在朝堂上硬刚六部,连都察院都下了场,这很难不让人多想。

    前院客堂。

    一众大佬汇集于此。

    这一次,一向和稀泥的蹇义一改往日风格,不仅主动打头阵,而且开门见山,极其主动。

    “李尚书,咱们同为尚书,都是同僚,本官也就不兜圈子了。”蹇义红肿的脸颊未消,看起来有些滑稽,“本官就问一句,你哪边儿的?”

    闻言,一众大佬全都看向李青,目光灼灼。

    李青抿了口茶,不疾不徐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本官自然是皇上那一边的。”

    “……”蹇义和稀泥习惯了,这猛的被别人和稀泥,他有些不习惯。

    我这次冒着人设崩坏,简明扼要,点明主题,你就不能痛快点儿吗……蹇义压了压火气,“那本官换个问法,六部和内阁,李尚书选谁?”

    李青笑笑,继续和稀泥:“自然是谁跟皇上一心,本官选谁!”

    蹇义是真服了,他这才体会到被人和稀泥的痛苦。

    夏原吉接过话,凝重道:“李尚书,你要知道百官所有奏疏,都要经过他们,且他们还有批注建议权,内阁的权重已经超级大了,一旦让其做大,六部恐怕形同虚设,甚至沦为附庸;

    太祖高瞻远瞩,为防宰相专权,废除了沿袭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太宗设立内阁,也只是为让他们为君主分忧,因此,定下铁律,内阁阁臣只能是五品官,不得更改,此为祖制,可如今呢?”

    夏原吉痛心疾首:“先帝刚殡天不久,他们就开始不安分了,皇上被谗言蒙蔽,即将铸成大错,当此时也,你我岂能坐视不理?”

    “不错!”蹇义附和:“内阁不过是御书房秘书而已,他们做好分内之事便可,国家大事岂容得他们插手?

    他们行吗?”

    蹇义拿出天官做派:“李尚书,你好好掂量掂量这其中的利害;

    还有,你别忘了,你也是兵部的尚书!”

    “这个我自然知道。”李青点头,蹙眉沉思片刻,“其实这事儿也不难办,别看内阁闹得凶,其实是利用了圣心,他们本身没多大能耐。”

    蹇义摇头:“李尚书此言差矣,如今连都察院都下场帮他们了,足见内阁不可小觑,我们还好,但我们下面的人,就不一样了;

    都察院有监察百官之权,他们风闻奏事,隐形权势极大,谁也不敢保证,下面的人会不会受其威胁,一旦他们反水,我们这些个侍郎、尚书,可就成了光杆啊!”

    “这话有理,但不全对。”李青反驳:“都察院之所以下场,并不是为了帮内阁,而是要浑水摸鱼,借机崛起。”

    蹇义怔了一下,轻轻点头:“即便如此,他们现在目标一致,仍是十分棘手;

    李尚书,你是最有能力压制内阁的,这事儿你不能袖手旁观,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是啊李尚书,大局当前,我们共进退啊!”众人纷纷附和。

    李青一脸为难,“这个…李某年纪大了,这身子骨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只怕是有心无力……”

    蹇义、夏原吉等人交换了下眼神,都是一脸无奈,他们听懂了潜台词。

    得出钱!

    李青的德性他们都知道,来之前就准备好了,求人办事,自然要取出钱财,这个道理他们当然明白。

    但问题是……这厮老是拿钱不办事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