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5章

    朱瞻基满脸黑线:“我知道你牛,但……你这也太离谱了吧?”

    “不信回去看太祖实录。”

    虽然朱棣重修了太祖实录,但除了埋汰建文,拔高自己,其他的基本没动,毕竟是实录,大方向上基本都是如实记载。

    李青当年干的那些事迹,可谓是轰轰烈烈,自然而然记了进去。

    朱瞻基有些信了,实录就在那儿,随时能看,李青没有撒谎的必要。

    不过,他也更好奇了,“洪武朝杀了那么多官,你又那么冒尖儿,究竟是怎么过来的啊?”

    “你太爷爷会疼人。”

    “……”朱瞻基翻了个白眼,“我虽没见过太祖,但也听爷爷说过,太祖脾气可不好,一言不合就砍人,我爷爷那么凶,都怕他怕的要命,

    你这么欠,我就不信他没拔剑砍你。”

    “呃……他还真干过这事儿。”李青忆起过往,也不由脸上一热,“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次。”

    “那你是咋挺过来的?”朱瞻基揶揄道,“该不是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高呼:我再也不敢啦!?”

    李青嗤笑:“何须如此?子曾经曰过:小棒受、大棒走;

    为人臣者,不得陷君父于不义,这个道理你都不懂?”

    “啥意思?”

    “意思很简单,他砍他的,我跑我的。”李青好笑道,“他又撵不上我,我怕啥?”

    朱瞻基:(⊙o⊙)…

    这么牛逼的吗?

    不过,我才不相信你有这么牛呢,爷爷那么厉害,提起驾崩后的太祖都打哆嗦,你敢在活着的太祖面前撒野?

    笑话!

    大明只有一个高逼格的人,那个人只能是我……朱瞻基不想再给李青装逼的机会,于是岔开话题:

    “青伯,听你的意思,父皇如此,并不是歪打正着,而是有意为之?”

    “不然呢?”李青笑道,“早就跟你说过,你爹段位很高,你多学着点儿,你现在的道行,差他一大截子呢。”

    朱瞻基有些怀疑,但想起爷爷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又不禁信了几分。

    只是他有些不理解,“父皇为什么不对我明言呢,害我替他担心。”

    李青淡淡道:“什么都让别人教?

    你自己不会看,不会学吗?

    直白的告诉你,远没有让你代入进去,待到有朝一日明悟前因后果,来的深刻。”

    朱瞻基被他说的有些下不来台,脸上火辣辣的烫,有心发火,却无言以对。

    只得悻悻道:“青伯,你嘴真欠儿啊!”

    “急啦?”

    “……我回去了。”

    “嗯,回头别忘了把钱送来。”李青嘱咐。

    朱瞻基咬了咬牙:“忘不了。”

    你等着,回去我就去看太祖起居录,当面戳穿你,让你也体验一把下不来台的滋味儿。

    第10章

    土特产好啊

    李青伸了伸懒腰,起身准备去睡午觉,时间难以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但经历了太多,也令他沧桑了太多。

    生理可以不受岁月侵蚀,心理却不行。

    有些人,有些事,他忘不了。

    今日和朱瞻基闲聊,他才忽的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庙堂待这么久了。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蓝玉、朱棣……最初认识的人,几乎全都离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离去。

    他突然觉得好累,需要好好睡上一觉。

    李青拄着拐杖往后院走,背影迟暮……

    ……

    再次醒来,已是下午了。

    一睁眼,就见婉灵熟练地做女红,绣花针不时在发丝中撩拨一下,昔年那一头青丝,如今已夹杂了许多白发。

    玉颜有了皱纹,眼眸也不似当初那般灵动……

    时间过得真快啊!

    许是坐的久了,婉灵有些疲惫,换了个姿势,伸手在后腰捶了捶,这才发现李青已经醒了。

    “先生……”婉灵忙把针线放到一旁,支支吾吾道,“做完这个就不做了。”

    李青笑了笑,这妮子虽老了,但这副女儿姿态一如往前。

    他嗓音温和:“做的什么啊?”

    “鞋垫儿。”婉灵轻声说。

    “外面就有卖的,又不贵,何必劳心伤神?”李青拍了拍床边,“过来坐,先生给你熟络一下筋骨。”

    “嗯。”婉灵走到床边坐下,递上手给李青。

    李青轻握着,体内真气一点点渡给她,随着真气的滋润,婉灵的疲惫感大消,人也精神起来了。

    “先生,时常这样,对你不会有影响吗?”婉灵问。

    “不会。”李青笑着解释,“就跟体力一样,休息后就全回来了。”

    “这样呀。”婉灵放了心。

    李青没有责备她,只是道:“这些日子你一直忙女红,都做了什么啊?”

    最近权力交接,李青一直关注着朝局,对她们的关注少了很多。

    “也没什么啦,都是一些小物件儿,”婉灵笑着说,“鞋子、鞋垫儿、香囊什么的。”

    说着,她又有些遗憾,“衣服太难做了,妾做不好。”

    “家里啥都不缺,不用如此。”

    “不一样的。”婉灵微微摇头,轻声说。

    李青怔了下:是啊,不一样的。

    ……

    临近傍晚,天气已然燥热。

    红袖怜香坐在亭中椅上闲聊着,时不时地扇一下扇子,有种老太太拉家常的既视感,尽管有李青以真气为她们滋养身体,但终究是年龄到了。

    她们比同龄人看着要年轻许多,可终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哪能青春永驻。

    见二人过来,两女停下话题:“先生。”

    “嗯,坐。”李青也一屁股坐在椅上,笑问道:“聊什么呢?”

    “没什么啦,”红袖有些不好意思,怜香心直口快,笑道:“聊当年先生奇怪的癖好呢。”

    李青:“……”

    “先生现在还忙吗?”见先生尴尬,红袖岔开话题。

    “不忙。”李青笑道,“没看我连早朝都没上吗?”

    顿了下,“明儿带你们出去逛逛,都好久没出去玩儿了。”

    “先生和两位妹妹去吧,妾就不去了。”

    李青问:“是哪里不舒服吗?”

    “倒也不是,”红袖摇头,“现在不想着逛了,在家感觉挺好的,就像这样,聊聊天儿,喝喝茶,安逸且惬意。”

    怜香也点点头:“先生钓鱼,妾在一旁看着,吹着风,最舒服了,妾也不想出去逛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她们的心性也发生了改变。

    “你呢?”李青看向婉灵。

    “妾和两位姐姐一样。”婉灵笑着说。

    现在的她们,更喜欢的是陪伴。

    “那成吧。”李青也不勉强,其实他本身也不喜欢逛街,只是为了满足三女,才时常带她们出去游玩儿。

    ……

    连续几天,李青下棋钓鱼,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跟个大家闺秀似的。

    他双耳不闻窗外事,朝堂上却是斗的天昏地暗。

    六部、内阁彻底撕破了脸皮。

    双方手段频出,奈何六部实力浑厚,内阁完全不是对手,只数日功夫就全面崩溃。

    于是,内阁把目光汇集到了李青身上。

    六部之中,只有李青这个兵部尚书自成一派,放眼朝堂,除了李青,内阁再也找不出其他盟友。

    永青侯府。

    早朝一散,内阁成员便联袂而来。

    李青又怎会错过这个薅羊毛的机会,见这些人空着手,当即以身体不适为由,将他们拒之门外。

    都是人精,加上李青名声在外,阁臣又岂会领悟不到其中精髓——得出钱。

    正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同理,欲要消灾,也要拿出钱财。

    内阁成员除了杨士奇稍微穷点儿,其他人都不穷,家里条件相当殷实,他们倒不介意出钱,但问题是……李青的名声有目共睹。

    这厮拿钱不办事儿啊!

    他们不缺钱,但也不是冤大头。

    望着紧闭的侯府大门,几人面面相觑,简单商议了一下,最终决定再给李青最后一次机会。

    无他,升官的诱惑太大了。

    于是……一个时辰后。

    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再次汇集在侯府门口,敲响了大门。

    管家放几人进门,请到客堂后,前去找李青。

    ~

    客堂,杨士奇等人焦急地等待着,桌上的茶没一人动,他们没那个心情。

    一刻钟后,李青拄着镶金黄花梨拐杖,慢悠悠走来,笑道:“诸位今儿怎么有闲来我府上啊?”

    仿佛这是今日第一次见面。

    你这厮,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几人心中mmp,脸上笑眯眯,杨荣拱手道:

    “早就想来拜访李尚书了,只是皇上初登大宝,公务繁忙这才……李尚书身体无恙吧?”

    “唉……人上了岁数,这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李青轻咳两声,来到主座坐下,明知故问道:“几位这次来是……?”

    杨荣显然是几人中的外交代表,接言道:“李尚书几日不上朝,下官几人放心不下,特来看看。”

    老子经常不上朝,也不见你们来……李青腹诽,“呵呵……我这老头子有什么好看的啊?”

    “尚书大人切莫这么说。”杨荣正色道:“谁不知李尚书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六部尚书之中,也唯有您才能挑大梁啊!”

    还得是读书人,说话真好听……李青抿了口茶,打发下人离开。

    杨荣几人对视一眼,纷纷掏袖摸怀,取出布囊,“下官几人闻听李尚书身体不适,特意从弄了些家乡土特产,

    这些土特产很养人,希望能对李尚书的身体带来帮助。”

    “土特产好啊,”李青笑咪咪道,“我就喜欢吃土特产,几位喝茶,喝茶……”

    见状,几人稍稍放了心,满脸堆笑地送上土特产,回到座位品茗。

    抿了一口又一口,始终不见李青表态,刚放下去的心不禁又提了起来。

    放下茶杯,几人悄悄交换了个眼神,最后选定杨荣做发言人。

    “唉……!”只见杨荣重重一叹,满脸痛心疾首,“皇上心系百姓,心怀天下,腹有韬略,有君如此,实乃江山之幸,社稷之幸,百姓之幸啊……”

    说但是吧,赶紧的……李青放下茶杯,看向杨荣。

    “然而,总有些人,说着冠冕堂皇的话,来阻挠皇上的新政,下官几人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李青点头。

    杨荣继续道:“南民北迁是先帝的遗愿,也是当今皇上的主张,明明是个利国利民的国策,却有小人暗中使绊子,弄得国策进行缓慢,”

    说到这儿,他情绪上来了,一拍桌子,哼道:“其真实原因,不过是为给开海贸易做准备,其心可诛啊!”

    他一巴掌拍的很重,桌上的茶杯都抖了三抖。

    李青看他手掌通红,心说:你手不疼吗?

    疼啊,杨荣连忙放下手,以大袖遮掩,不停发抖。

    ————

    ps:回来晚了,后面还有一更,会长一点儿。

    第11章

    打起来了

    杨荣泪光莹然:

    “下官几人有心为江山社稷,天下万民,同时也为皇上出一把子力,可有人觉得权势受到威胁,明里暗里从中作梗,纠缠不放,当真是……唉!”

    说到这儿,杨荣不再说话。

    他说的已经够多了,接下来就看李青了。

    李青开口道:“其实这事儿也不难,他们不愿意办,你们愿意办,那你们就替他们办了呗。”

    杨荣先是一喜,后又一叹:“李尚书,我们也想啊,奈何我们没那个实力,朝堂之上,最终还是看权势地位。”

    “是啊!”杨士奇接话道,“阁臣虽有行事权,但只是皇帝的秘书,这个权力说大大,说小也小,平时没有分歧看着权力挺大,可一旦有了分歧,内阁在六部面前,啥也不是。”

    他这是实话,平时大家意见一致,显着内阁权势极大,但要是意见相左,那内阁就不够看了。

    内阁行事权看似很大,实则也就那么回事儿。

    阁臣服务的是皇帝,而六部却可以和皇帝叫板,两相对比,内阁真就是个渣渣。

    只是几人不知道,内阁之所以成为渣渣,是面前的这个李尚书当初多提了一嘴。

    他们要是知道这些,估计恨不得吃了李青。

    当然,李青相信,即使他不说,朱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内阁。

    金幼孜是个急性子,直接开门见山:“还望李尚书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