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8章

    杨荣接言道,“向皇上认错。”

    ~

    蹇义府邸。

    一群人脸色快意,他们只是略微出手,便已达到内阁的极限,小小内阁不足道尔。

    不过,蹇义和夏原吉却是眉头紧锁。

    “诸位别大意,大局还未定下呢。”夏原吉道,“百姓迁徙的国策,没执行完,孰胜孰败尚且未知,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再者,瞅我们毛病的可不只内阁,别忘了,还有个都察院虎视眈眈呢。”

    蹇义点头:“都察院想压六部一头之心,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先帝在位时,他们就明里暗里的尝试过,只是不敢过分罢了;

    如今新皇刚登基,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可见其早有预谋。”

    “我们现在怎么办?”工部尚书问。

    “先向皇上认错,而后拉拢李青。”蹇义道。

    工部尚书百思不得姐:

    “向皇上认错是应该的,但……拉拢李青就算了吧?”他无奈苦笑,“那厮就是个无底洞,根本填不满,而且他拿钱不办事,不值得相宜。”

    “他办事了。”夏原吉道,“今日早朝,他可是打断了皇上钦定侍郎去南京,你们都忘了?”

    工部尚书一怔,随即道:“即便他不打断,我们也能争辩啊!”

    “不一样,一旦争辩,结果就尚未可知了。”蹇义道:“他是兵部尚书,到底和我们是一路人,且从他第一个跳出来,提议加大百姓迁徙的行为来看,他也不想内阁做大。”

    “嗯…蹇尚书言之有理。”

    夏原吉起身道:“赶早不赶晚,我们去跟皇上赔不是吧,内阁离皇上可比我们近,少不得他们会在皇上面前嚼我们舌根子,皇上耳根子又软,不能拖。”

    “走着。”

    ……

    “爹,不去御书房吗?”朱瞻基见老爹往后宫走,拉住他道,“还有好多国事需要处理呢。”

    “不用,等他们人齐了,我再过去。”

    “人齐?”

    小胖一笑:“他们不赔礼道歉行吗?我不要面子的啊?”

    “原来如此。”朱瞻基恍然,忽的想起皇爷爷、李青说过的话:别看你爹一副好欺负模样,其实段位高着呢。

    这一刻,朱瞻基真心觉得之前太小看父亲了。

    “爹,我们去中殿吧。”朱瞻基拦住父亲去后宫的步伐,笑道,“咱爷俩好久没喝一场了,不如喝两杯吧,儿臣有些事儿跟您说。”

    “嗯…也好。”

    自打登基后,他整日忙,难得有机会和儿子独处,小胖便打消了奖励自己一下的念头。

    中殿。

    酒菜上齐,爷俩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儿。

    “爹,李青建议儿臣执掌兵权。”朱瞻基试探道,“他说这样可以替您减轻一部分压力,也能更好的压制群臣,于江山社稷而言,有利无害……”

    “当然,儿臣没那个心。”朱瞻基解释道,“这些都是李青的看法。”

    皇帝这个位置太过特殊,特殊到父杀子,子弑父的例子都出现过。

    虽说他们父子感情深厚,但在这种事上,朱瞻基也不敢提前表露野心,毕竟,老爹儿子多了。

    太子掌军权,对皇帝的威胁太大了!

    “咱们父子不用这么见外。”小胖笑笑,“这九五至尊的宝座,为父看得并没你想的那般重。”

    顿了顿,“你之前随你爷爷多次出征,在军中也积累了不小的声望,提前接管军队也好,你不说,我也打算说这事儿。”

    小胖饮了口酒,笑道:“眼下正是个好机会,若之前让你接管军队,势必会遭六部、内阁的集体反对,

    但如今不同了,他们斗得正凶,多半顾不上这事儿。”

    朱瞻基提起酒壶,给父亲添上酒,“那要是他们顾得上呢?”

    “好说,六部顾得上我用内阁,内阁顾得上我用六部。”小胖笑着说,“他们不会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大概率不会挑事儿。”

    “父皇英明。”朱瞻基举杯和他碰了一下,一口饮尽杯中酒,讪讪道:“其实儿臣也没这个想法,都是李青……”

    “行了。”小胖笑骂道:“都说不用解释了,反正迟早都是你的。”

    这话甚至有种鼓励儿子造反的意味,但同时,也证明了老子有多信任儿子。

    朱瞻基备受感动,“爹……”

    “好啦,喝酒。”

    “哎,好。”朱瞻基吸了吸鼻子,“儿臣敬您。”

    ……

    御书房。

    内阁、六部,分两队站好,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不过,这次谁也不敢再闹了。

    一群人等了半个时辰,小胖和朱瞻基才姗姗迟来。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太子千岁……!”

    小胖面沉似水,哼了一声,走到御案前坐下,也不让起身。

    朱瞻基暗赞:明明进殿前,还有说有笑,这一转眼就愤怒不已,我要学的太多了。

    “臣有罪!”蹇义叩首,语气充满惭愧自责,“微臣君前无礼,请皇上圣裁。”

    “臣也有罪。”黄淮紧随其后,似是为了攀比,直接道:“请皇上降重罪。”

    麻蛋,这也能卷?

    蹇义快要裂开了,改口道:“请皇上治罪。”

    “呵呵,何罪之有?”小胖冷哼道,“不过是逼宫罢了。”

    “啊?”蹇义连连叩首,“臣绝无此意。”

    “一个百姓迁徙的国策,朕反复强调了几日,愣是一点动静没有,还说无此意?”小胖冷笑连连。

    内阁暗暗得意,跪在地上侧脸看向对面。

    蹇义连忙解释:“政令下达,需要一个过程,皇上放心,这次南民北迁的力度,定然空前大,六部不会让您失望。”

    “内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黄淮紧跟着道。

    朱瞻基心下大喜:内卷好,内卷真好啊,太喜欢他们内卷了……!

    第15章

    大明的福运

    永青侯府。

    蹇义、夏原吉等人再次来访,一众大佬济济一堂。

    “李尚书,这次南民北迁,内阁也要参与其中,”蹇义问:“对于内阁,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李青翻了个白眼儿,“圣意很明确,谁做的好,谁占据主动权,只要六部干得漂亮,他们支棱不起来。”

    夏原吉苦笑,直言道:“蹇尚书的意思是,你可有具体应对之策。”

    “李尚书大才,想来已然有了腹案,还望不吝赐教。”众人奉承。

    他们心里虽然讨厌李青,但也认可李青的本事,尤其是对皇上的影响力,简直无与伦比。

    李青扫了眼众人,道:“腹案没有,不过有一个忠告,诸位要不要听?”

    “请李尚书明言。”蹇义说。

    “说白了,这次百姓迁徙就是竞争,既然是竞争,就有良性、恶性之分。”李青道:“若想内阁支棱不起来,首先得把屁股擦干净;

    别忘了,还有个都察院看着呢,言官一张嘴可是能说死人,关键时刻奏上一本狠的,不仅当事人难受,还会影响大局,甚至因此输掉也不稀奇。”

    李青抿了口茶,淡淡道:“诸位也不想成为内阁、都察院的垫脚石吧?”

    一群人默然。

    在这个位置上待了这么久,谁还没点儿见不得人的腌臜事儿?

    李青起身,一脸光伟正:“我今儿就表个态,不管你们如何,我兵部,这次将全力推动南民北迁的国策,不遗余力;

    我不能保证六部如何,但我能保证我兵部的侍郎,绝不会流放南京。”

    他扫视了自家两位侍郎一眼,霸气道:“你二人放心,有我在,内阁无人能取代你们。”

    尚书威武……兵部左右侍郎都快感动哭了。

    其他人则是一脸希冀的看着自家尚书,蹇义、夏原吉等几位尚书,连忙做出承诺。

    李青见局势明朗,正色道:“今时不同往日,这次容不得半分马虎,诸位若不想被淘汰,就拿出十二分精神对待。”

    顿了顿,“非李某说话难听,这次要是谁还打着浑水摸鱼的心理,那干脆也不用干了,直接卷铺盖去南京上任得了。”

    蹇义深吸一口气,起身道:“李尚书言之有理,这次不同以往,诸位莫要再抱有侥幸心理了。”

    ……

    一群人离去没多久,朱瞻基就来了。

    “青伯,父皇让我掌军了。”朱瞻基喜滋滋地说。

    “恭喜。”李青淡淡说了句,便没了下文。

    “……”朱瞻基问,“你说我从哪里入手更为合适?”

    “随便。”李青无语道,“你又不是小孩儿了,对大明军队也相当了解,这么大的人怎么一点主见都没有?”

    朱瞻基不仅没装到,反而被李青数落一通,不禁满脸黑线。

    见李青皱着眉,好奇问道:“青伯你想什么呢?”

    “既然皇上同意,那你尽快掌军。”李青严肃道,“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乱子。”

    “乱子?”朱瞻基怔了一下,“你是说二叔要造反?”

    李青反问:“你就那么笃定你二叔会造反?”

    “呃……”朱瞻基讪讪道,“二叔的事儿,我也有所耳闻,坦白说,他是被爷爷坑了,以他的性子心里肯定咽不下这口气。”

    “他不会造反。”李青摇头,“乐安不过一个县城,他没有护卫,也没有城池,距离京师不过千里,凭什么反?”

    “这个……万一呢?”

    李青问:“万一有朝一日他真反了,你打算如何应对?”

    “我……”朱瞻基想了想,“若他识时务,我会让他在京师汉王府度过晚年。”

    “他若不识时务呢?”

    朱瞻基默然片刻,“杀!”

    李青暗叹:不愧是朱棣最看好的继承人,果真杀伐决断,对自己的亲叔叔都不手软。

    坦白说,从个人的角度上,李青并不是很喜欢朱瞻基,但从一国之君的角度出发,朱瞻基满足了他对皇帝的所有期望。

    朱瞻基具备明君该有的品质,也相当有能力,虽然还不足够老练,但各方各面都已然很出色。

    朱瞻基有他爷爷的狠辣,也有他父亲的才能,心狠手辣,做事果决,丝毫不拖泥带水,同时也有一颗治国安邦的心。

    这样的人做皇帝,是大明的福运。

    “不说这个了,我让你尽快掌军,不是因为你二叔。”

    “那是……?”

    “我说的乱子是指南方。”

    朱瞻基不解道:“市禁则转商为寇,市通寇转为商,海运一开,市舶司一建,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富绅地主,都能在其中分一杯羹,之前走私的贼寇定然弃暗从明,能出什么乱子?”

    “不是贼寇,而是…官绅、勋贵,亦或藩王。”

    “这……你是说,他们有会异心?”

    “不一定,但防患于未然总没错。”李青叹了口气,“海上贸易的利润太大了,可以快速让许多家族崛起,乃至上升到一个极高的高度,

    但凡有些权势的,没人不想从中分羹,便是藩王也是一样;

    在此过程中,他们频繁接触,或形成产业链,或相互合作,总之,最后肯定是利益捆绑。”

    朱瞻基瞬间get到点,凝重道:“官绅和藩王若捆绑在一起,那后果就严重了。”

    “哎?倒也不至于翻天。”李青摇头:“目前的大明正是国力最强盛的时候,他们反不了,也不敢反,但会让大明陷入内耗。”

    “另外,还有一点才是重中之重。”李青严肃道,“一旦江南出了乱子,朝堂上的那群人势必借题发挥,嚷嚷迁都回南京;

    甚至为了回南京,他们会暗中帮助作乱之人,让乱子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迁回去。”

    朱瞻基倒吸一口凉气,神色也严肃起来:“你的意思是……我去驻守南京?”

    李青点头:“你是太子,又掌着兵权,只要你去了南京,无论是南方的官绅,还是京师的官员,都不敢有所异动;

    不过你也不用太急,开海没那么快落地,至少也得半年时间。”

    朱瞻基皱了皱眉:“半年初步掌军权我可以做到,去南京我个人也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

    他苦笑道:“太子掌军本就有些犯忌讳,要是再大老远地跑去南京,只怕会给人一种一朝两帝的感觉,届时必定流言四起。”

    “你爹不是那样的人。”李青笑道,“流言止于智者。”

    “不一样的。”朱瞻基摇头道,“岂不闻: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你都说了,那群人希望乱子闹大,又岂会同意让我去南京?

    流言说上一千遍,可就成真的了,我可不想父子猜忌,离心离德。”

    李青无言,只好退而求其次:“那你先接管军队,至于后续……视情况而定吧。”

    “嗯,成。”朱瞻基答应。

    “对了,还有一件事。”李青说道,“这次南民北迁力度定会空前强大,尚书侍郎不下乡,主力应该是郎中之类的京官,于谦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对江南也比较熟悉,一直待在都给事中这个位置,着实有些屈才,你引荐一下。”

    朱瞻基好笑道:“这种小事,你跟父皇说一下就成,干嘛非要我……”

    “事不大,但当事人很大。”李青打断他,叮嘱道,“于谦非常人,他日你当了皇帝,可为你的股肱之臣。”

    “他真有这么厉害?”

    “相信我,没错的。”李青淡淡道,“我的眼光何时差了?”

    朱瞻基一想也是,“没问题,还有吗?”

    “嗯……”李青想了想,补充道:“到时候可以他一个高位,但也不要太高了。”

    第16章

    打人打脸,骂人揭短

    “给高位,又不能太高?”朱瞻基纳闷儿道,“这又是为何?你不是说他很厉害吗?”

    李青叹道:“他太…特立独行了。”

    “你不也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