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中殿。伯颜帖木儿简短节说了事情经过,并奉上阿鲁台的头颅。
小太监上前接过木盒,为防止有暗器之类的存在,先打开瞅了一眼,尽管有所准备,还是差点儿没把盒子丢了。
太尼玛吓人了,都风干了。
“皇上,请过目。”
朱瞻基往木盒里看了一眼,便挥了挥手,“拿出宫去找个地方埋了吧。”
小太监恭声应是,捧着木盒急急去了。
伯颜帖木儿巴巴的看着朱瞻基,然,朱瞻基却蹙眉沉默。
朱瞻基在衡量。
他见过阿鲁台,但时间太久远了,加上头颅早已干枯,根本无法辨认,但他相信瓦剌没胆子在这种事上骗他;
不过,对于瓦剌部伤亡严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士兵安然回大本营,他是不信的。
理由很简单,阿鲁台都死了,鞑靼却表现出超越以往的战斗力、凝聚力,这不符合常理。
而瓦剌想借助大明,彻底消灭鞑靼,成为草原霸主才更有可能。
他援助瓦剌,是因为鞑靼更强,并不是因为他偏爱瓦剌。
如果现在瓦剌更强,那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援助鞑靼。
没有永远的朋友,亦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朱瞻基不说话,伯颜帖木儿是真急了。
“皇帝陛下,小臣父王也战死了,要是失去大明支持,瓦剌甚至不用鞑靼进攻,便会崩溃。”伯颜帖木儿迫切道,“现在父王刚死,内部争斗还未开始;
鞑靼伤了些元气,加上太师战死,也在整顿;
但要是拖下去,几乎不用想,瓦剌必将被鞑靼吞噬殆尽,请皇帝陛下早下决断啊!”
“什么,脱欢也死了?!”朱瞻基瞳孔一缩。
于谦也大感惊诧,这个伯颜帖木儿并未跟他说。
君臣二人对视一眼,皆从二人眼中看到了震惊,暗喜。
草原上的这次血拼,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的多得多。
但同时,也觉得有些梦幻。
一场大战,最强的两大部落首脑都死了?
饶是朱瞻基智近乎妖,一时间也无法判断真伪,尽管知道瓦剌敢骗他的可能性很低,但还是无法深信不疑。
朱瞻基心思电转,片刻后,开口道:“伯颜帖木儿听封!、
朕任命你为瓦剌新首领,统领瓦剌部,抵抗鞑靼。”
“小臣遵旨。”伯颜帖木儿心中欢喜,有了大明承认,回去后,他稳定内部就容易多了。
然而,光是如此还不够!
没有大明的援助支持,瓦剌不可能是鞑靼对手。
“皇帝陛下……”伯颜帖木儿眼巴巴的看着朱瞻基。
朱瞻基却笑呵呵道:“你先休息一日,朕还有国家大事要办,明日再议。”
“……是,小臣遵旨。”伯颜帖木儿无奈,却又不好说让朱瞻基先紧着瓦剌的事儿办,只得提醒道,“那就明日?”
“嗯,明日。”朱瞻基温声道:“来人,送小王子去休息。”
待人走远,朱瞻基温和神色敛去,皱眉道:“于谦,这事儿你怎么看?”
“臣以为……”于谦皱着眉拱手,想了想,道:“阿鲁台,脱欢之死应该是真的,但双方的战损…有些过于离奇,尤其瓦剌;
他们彼此争斗这么久了,突然一下子搞这么大,有些不合理;
不过,臣认为这次双方损失确实不小,不然这位小王子不会这么急迫。”
朱瞻基点点头,于谦的看法与他不谋而合。
沉吟良久,朱瞻基拍板道:“与其在这里猜来猜去,倒不如去草原亲眼看上一看。”
于谦一惊:“皇上,您要御驾亲征?”
“怎么,你觉得朕没那个本事?”朱瞻基反问。
于谦摇头:“内阁,六部,会集体反对,而且,大明要处理的事也多,皇上不宜出征。”
“无妨。”朱瞻基摆摆手,“朕这次不带文臣去了,让他们安心处理政务,至于你…”
顿了下,“你也留下,帮朕看这些,朕赐你尚方宝剑,你该莽就莽,有朕给你撑腰,你无须担心。”
于谦苦笑:“这不是皇上撑不撑腰的事,有没有尚方宝剑,臣都会坚持本心,问题是现在大明确实离不开皇上。”
“我会尽快回来。”
“多快?”于谦问。
朱瞻基翻了个白眼儿,骂道:“别啥都跟李青学,你这毛病得改改了,不然迟早会吃大亏。”
于谦无奈道:“臣不是诚心让皇上不痛快,只是不想皇上误了国事。”
“唉……”朱瞻基叹了口气,“这样吧,朕先将近期紧要公务处理完,顺便再做些部署。”
“那六部,内阁呢?”
“朕要亲征,他们拦得住?”朱瞻基嗤笑道,“真以为给他们几天好脸色,他们就支棱起来啦?”
于谦摸了摸鼻子,不再言语。
朱瞻基吁了口气:“这段时间朕要忙了,太子就交给你了,务必好好教导。”
“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于谦郑重保证。
“嗯。”朱瞻基点点头,沉吟少顷,补充道:“晚上你就住东宫吧,让太子和皇后少些接触。”
“是……啊?”于谦怀疑是自己听错了,讷讷道:“让太子和皇后娘娘……”
朱瞻基点头:“慈母多败儿,他现在就如树苗,若是不规范管理,即便养分再充足,也无法成栋梁之才。”
于谦叹服:“皇上英明!”
朱瞻基笑望着他,“朕还以为你会犹豫呢。”
“为何要犹豫?”于谦不解。
“你不怕得罪皇后?”朱瞻基托着下巴,玩味道:“旨意虽是朕下的,但…朕不在日子,你能扛得住?”
于谦不敢打包票,只是语气坚定的说:“尽全力扛!”
朱瞻基忽的笑了,“不得不说,李青在看人这方面,真是高瞻远瞩,于今时今日,朕才真正看清你;
也明白了为何当初李青说,可以给你个高位,但不要太高。”
“你呀,”朱瞻基笑着说,“真给你个高位,只怕你难以善终。”
于谦也笑了:“永青侯懂我。”
……
次日,憨厚的伯颜帖木儿拿着敕封诏书,稀里糊涂地回去了。
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承诺。
朱瞻基一边忙着抽调精兵,一边忙着处理政务,忙得脚不沾地。
于谦倒是颇为清闲,整日教导太子,一日三餐颇为丰盛。
吃得好,喝的好,除了无聊哪哪都好。
但小朱祁镇却很不好,学业一下从小学,蹦到高考前夕,他哪里遭得住。
“老师,我想和大伴玩一会儿。”
“太子若累了,休息一下便是。”
“我不累,”天真的小朱祁镇摇摇头,耿直道:“我就是想玩会儿。”
于谦说:“既然不累,那就再学会儿,来,我们讲资治通鉴。”
半个时辰后,小朱祁镇生无可恋道:“老师,我累了。”
“那就休息一会儿。”
“我能在外面休息吗?”
“要不…咱再学会儿?”
“我这就休息。”小朱祁镇怏怏走去隔壁房间。
第64章
烽火戏诸侯
于谦为小朱祁镇盖上好被褥,待其睡着,才走出房间。
庭院里。
一太监探头探脑,东张西望。
于谦走上前,直言道:“近期不用陪太子做游戏了,你是内书堂讲师,去忙你的事吧。”
太监满脸失望,却也不敢跟于谦刚,讪讪道:“咱家这就去。”
顿了顿,“太子跟咱家玩习惯了,要是太子醒后闹起来……”
“本官自有办法。”于谦说。
太监无奈,只好悻悻离去。
于谦并不迂腐,之前给太子讲课时,特意留了些课余时间,让小太子放松。
李青经常说劳逸结合,于谦觉得很有道理,太子虽是储君,却也不是神子,抛开皇家这层光环,不过是个孩童罢了。
他这个老师虽严格,却不严厉。
不过,今日皇上的话让他醍醐灌顶,太子年幼,却也正因年幼,才正是认知、品性树立的关键时期,才更要重视。
不是说只能一个劲儿的学习,不能玩些游戏放松,而是不能玩些无意义的游戏。
于谦暗暗盘算着,等小太子醒了,跟他讲些有寓意的小故事,既能让其放松,又不至于出现厌学情绪。
他自己就有儿子,身为过来人,对小孩子教育很有经验。
正盘算着呢,一美貌妇人款款走来,于谦连忙起身行礼,“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于卿家不必多礼。”孙皇后虚扶了下,和颜悦色道:“太子呢?”
“太子在休息。”
孙皇后点点头:“本宫去看看。”
“娘娘且慢。”于谦不着痕迹地挡在前面,“太子累了,还是不打搅他的好。”
孙皇后皱了皱眉:“本宫看看自己儿子都不成吗?让开!”
“微臣奉旨行事,还望娘娘谅解。”于谦不卑不亢,也不让。
皇上还没御驾亲征呢,现成的挡箭牌不用白不用。
果然,这一招很管用。
孙皇后虽气愤,却也不敢公然和于谦抬杠,谁让他奉的是皇上的旨意呢。
她恨恨地看着于谦,给了个‘你等着’的眼神,拂袖离去。
……
御书房。
朱瞻基正在和一众阁臣处理国家大事,听到皇后求见,起身道:“你们继续。”
杨士奇等人苦着脸点头,没挡住皇帝出征不说,还来个连续加班,这叫什么事儿啊?
朱瞻基走到大殿,看到委屈的孙皇后,诧异道:“你这是怎么了?”
“还不是……”孙皇后气苦道,“皇上,我想看看自己儿子都不成吗?”
“他现在正是学习的年纪,你要为他好,就不要打扰他学习。”朱瞻基说。
孙皇后胸脯剧烈起伏,泫然欲泣:“皇上你变了。”
朱瞻基说:“朕也是为了你好。”
“不让母亲看儿子也是为了我好?”
“当然。”朱瞻基淡淡道:“岂不闻钩弋夫人乎?”
孙皇后脸色大变,她不是农家妇人,史书也是熟读的,自然知道钩弋夫人为何人也。
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典故,她岂会不知。
“皇上,你……”
“好了,吓唬你的。”朱瞻基笑了笑,“不过储君的教育很重要,你还是不要打搅他为好,慈母多败儿的道理你应该明白。”
“皇上,臣妾不是那样的人。”
朱瞻基瞥了她一眼,“好了,朕要忙公务,你没别的事儿就回后宫去吧。”
“……臣妾知道了。”孙皇后一脸受伤,“皇上还在生上次臣妾没让内侍叫醒你上朝的气吗?”
朱瞻基没否认:“你逾矩了。”
~
……
九月九,重阳节。
朱瞻基御驾亲征,太后、皇后、文武百官送出皇城。
一番场面礼节过后,朱瞻基特意嘱咐了孙皇后,这才踏上征程。
然后,送行的一行人,回宫的回宫,回家的回家,该干嘛干嘛。
于谦回家匆匆看望了下妻儿,嘱咐一番便又住进了东宫。
日常教导太子,尽职尽责。
小朱祁镇觉得没以前快乐了,却也不是很抗拒,在于谦的潜移默化下,他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这天,课程结束后,于谦讲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小朱祁镇歪着脑袋听着,听到有趣处开心大笑:“那诸侯也太傻了吧?”
于谦没有笑,也没立即纠正,而是继续讲着。
直到故事结束,于谦才问:“太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emmm……”小朱祁镇说:“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骗人。”
于谦点点头,“太子说的很对,除了这个还有吗?”
“还有吗?”
“再想想。”于谦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