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4章

    小朱祁镇想了半天,怏怏地摇头,“我想不出来。”

    于谦引导道:“比如为博宠妃一笑,不顾国家安危,戏耍诸侯,结果酿成悲剧,这样做对吗?”

    思考题一下变成了选择题,难度急转直下,小家伙立即选出正确答案:“不对。”

    “还有吗?”于谦继续问。

    “还有啊?”

    于谦耐着性子,鼓励道:“再想想。”

    以前于谦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是这样,他很严厉。

    后来李青对他说,鼓励远比苛责管用,他将信将疑的尝试了下,发现儿子的学习成绩果然变好了,于是,他向李青虚心请教。

    李青也没藏私,悉数奉献出来,比如益智游戏啦,培养学习兴趣啦,引导孩子发散思维啦……

    李青没当过爹,但理论却是一套一套的。

    于谦将这套理论用在培养儿子身上,发现比以前好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于是,教导小朱祁镇也用了这套模板。

    事实证明,这套理论相当可行。

    即便换了对象,依旧行得通,小家伙的思维比以往开阔多了。

    这时,孙皇后的声音响起:“镇儿,娘来看你了。”

    小朱祁镇一听母后来了,立即放弃思考起身往外跑,于谦有些生气,心说:慈母多败儿,皇上说得对啊!

    一出门,就见孙皇后递给太子一盒蜜饯,于谦更气,直言道:“娘娘,太子殿下正在长身体,岂能吃这些?”

    “于谦,你管的也太宽了吧?”孙皇后也撂了脸子,“太子偶尔吃些零食,有何打紧?”

    接着,望向儿子,宠溺道:“镇儿长高了呢。”

    “嗯嗯。”小朱祁镇点头,吃得很开心。

    孙皇后又道:“吃完母后带你去后宫玩儿,读死书可不行,对了,王大伴也在呢。”

    “皇后娘娘……!”于谦怒目圆睁,“皇上临行前的话,您都忘了吗?”

    “于谦你放肆!”孙皇后气得不行,“你眼里还有本宫吗?”

    小朱祁镇看到母后和老师吵起来了,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放下蜜饯,“我不吃了,你们别吵。”

    突然,他眼睛一亮,喜滋滋道:“老师,我想到了。”

    “镇儿想到了什么?”孙皇后抢先问。

    “母后你这是在烽火戏诸侯。”

    孙皇后脸色微变,“镇儿你胡说什么呢?”

    “就是呀。”小朱祁镇认真道,“周幽王为了博宠妃一笑不顾国家安危,烽火戏诸侯,最后酿成悲剧;

    母后为了哄孩儿开心,不顾孩儿学业,不就是和周幽王一样吗?”

    说完,他开心地看向于谦,“老师,我说的对不对?”

    对,太对了……于谦刚才有多生气,现在就有多解气。

    不过,考虑到孙皇后的脸面,他强忍着没表扬小家伙。

    孙皇后听完彻底傻了,旋即,被愤怒代替。

    “于谦……!”她浑身直哆嗦,手指颤抖,“你好胆,竟敢离间我们母子感情?”

    “……”于谦拱手道:“娘娘恕罪,臣并未离间。”

    顿了顿,“太子所言虽不贴切,却也有一定道理,太子能有如此见识,娘娘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孙皇后都要气疯了,“你好胆!”

    ……

    ——

    ps:知道宝子们急,青红在赶进度了,但故事要有逻辑性、连贯性,再快就有割裂感了。

    李青刚下野,转眼就入朝,未免太过突兀;给青红一点耐心好不好呀?拜托拜托(*^▽^*)

    第65章

    实诚的孩子

    关外草原。

    朱瞻基望着蓝天白云,回头看了眼冗长的大军,满脸欣然。

    他十分享受这种带兵出塞的感觉,也对这广袤的草原有着浓厚的兴趣。

    “人生还是太短。”朱瞻基轻声感叹,“若给我百年时间,我定能不动刀兵,逐步将整个草原划归到大明疆域,关内关外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家,不分彼此。”

    草原人口仅有大明十分之一,但面积却异常广阔,它没有城镇,草原部落也不集中生活。

    他们分散的太厉害了,随时能搬迁,单靠武力征服,根本行不通。

    张辅听到他的感叹,拨转马头靠近了些,拱手道:“皇上胸怀大志,臣愿效犬马之劳。”

    昔年汉王谋反,张辅也受到了攻讦,称他和汉王勾结。

    不过朱瞻基并未上套,张辅已是位极人臣,即便汉王上位,又能给他什么?

    所以他依旧重用于张辅,并为其加岁禄,恩遇更胜往昔。

    这也让张辅倍受感动,更加忠心追随。

    朱瞻基笑了笑,“国公今年六十了吧?”

    “过完年才六十。”张辅认真说,“臣还干得动。”

    “嗯…六十岁也不算老。”朱瞻基笑道,“想不想重新掌兵?”

    张辅心中激动,随即又是一凛:“臣并不是那个意思……”

    “哎?无需如此,”朱瞻基笑着说,“朕对老国公从未怀疑过,咱们是一家人嘛。”

    加了一个‘老’字,意思不言而喻,张辅混了这么多年,可不是单纯的莽夫,当即不再多嘴。

    朱瞻基不是不信任张辅,而是后者现在的名头已经大得吓人了。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光禄大夫、左柱国,这一系列头衔,足以震慑百官,朱瞻基自不会再给其权势。

    朱瞻基拉家常似的说着:“先帝曾言,国公虽武臣,然,知礼过六卿;国公以亲以贤,忠存社稷……”

    朱瞻基夸着,张辅谦虚着,一路向北。

    ……

    瓦剌部。

    伯颜帖木儿以大明皇帝的敕封诏书,顺利接管了瓦剌,有人不服,但明面上还是承认的。

    因为这是大明皇帝封的!

    谁也不敢跟大明对着干,且不说大明的武力,单是给断了贸易,就能让他们万分难受。

    不过,伯颜帖木儿终究是太年轻,没有雄才大略,不善谋划,且没有耀眼战绩。

    他能坐上这个位置,靠的是瓦剌前首领脱欢之子这个身份,以及大明皇帝的敕封,仅此而已。

    而草原上的部落,最讲究的是个人能力。

    他们没有中原王朝那一套,什么天潢贵胄,顺位继承,他们要的是能带他们生存下去的强者。

    除了称汗。

    伯颜帖木儿是瓦剌名义上的首领,但实际上,却无法号令部族。

    他自己也明白这些,可他没有办法。

    昔日那个淳朴憨厚的少年,此刻满脸的愁容,再没了以前的无忧无虑。

    “父王你说的对,还是得靠大明!”伯颜帖木儿灌了口酒,苦涩道:“可大明皇帝不愿相助孩儿啊!”

    正在这时,帐帘一挑,亲卫上前禀报:“王,大明皇帝来草原了!”

    “什么?”伯颜帖木儿精神大振,疾步上前抓着亲卫肩膀,声音颤抖,“当真?”

    那亲卫被抓的生疼,连忙言简意赅,“已经距离我们不足两百里。”

    “好,太好了。”伯颜帖木儿大喜,“快去传令各部大将,随本王一起去迎大明皇帝。”

    他的腰杆顿时就硬了,撑腰的终于来了。

    ~

    三日后。

    伯颜帖木儿带着部族大将,来到明军阵前拜见。

    朱瞻基听闻带队的是伯颜帖木儿,对之前信息的准确性,又多信了一分。

    待来到阵前,看到伯颜帖木儿的狂喜,以及各部将领神色各异后,基本断定之前伯颜帖木儿所言非虚。

    草原真的出现了大变故,这是一个好消息。

    朱瞻基经过短暂思考,表示要去瓦剌大本营看看。

    他要先进一步了解详情,再做决断。

    要放之前,瓦剌各部还会有所顾虑,但现在没有了,他们已经够弱了,没有大明的支持,被鞑靼吃掉是必然的,正好可以让大明皇帝看看自己有多惨。

    他们也不傻,知道大明援助瓦剌是为了对抗鞑靼,更是知道大明不会让瓦剌灭亡。

    双方一路来到瓦剌大本营,朱瞻基察言观色,通过所见所闻,彻底相信了瓦剌折损严重的事实。

    一两人演戏倒还可能,但一两千人,且个个毫无破绽就难了,何况朱瞻基还是没有固定目标的随意查看。

    经过短暂思考,朱瞻基当机立断:大明和瓦剌联手,一起攻鞑靼。

    听闻这个消息,瓦剌简直幸福得要晕过去了。

    这就好比两个小孩打架,一个将另一个打得鼻青脸肿,却在这时,挨打孩子的家长来了,那还不得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瓦剌帅营。

    朱瞻基坐于首座,张辅坐下首位,伯颜帖木儿次之。

    “这次攻鞑靼,瓦剌能出多少兵?”朱瞻基问。

    “回皇帝陛下,能出……”伯颜帖木儿一咬牙,“两万。”

    是个实诚的孩子……朱瞻基点点头,根据他的分析,这已是目前瓦剌的极限。

    略一沉吟,他朗声道:“不用这么多,一万就好。”

    接着,又补充道:“这次明军主力,你们看着就成,这场仗由大明来打。”

    震惊,狂喜,不敢置信……在瓦剌各部将领的脸上闪过,这种情况他们想都不敢想。

    伯颜帖木儿脸孔涨红,瓮声道:“皇帝陛下,瓦剌能战。”

    各部将领:你他娘傻呀!

    他们紧张的看着朱瞻基,朱瞻基却笑着表示,“不用!”

    闻言,这些人才真正放松下来。

    同时,对伯颜帖木儿的仗义之举,心存不满,摊上这么个货,真是倒了血霉。

    朱瞻基将这些人的神色尽收眼中,笑呵呵道:“伯颜帖木儿是朕敕封的顺宁王,你们要忠心于他。”

    顿了顿,语气陡然转冷:“谁若不服从于他,那就是在反抗朕。”

    “小臣遵旨。”各部将心中一凛,连忙拱手称是。

    朱瞻基这才重新露出笑意,起身道:“大明将士一路奔波,需歇养几日,你们也准备一下,七日后进攻鞑靼。”

    “是!”

    …

    回到明军帅营,张辅忍不住道:“皇上此举…有些欠妥当啊!”

    “怎么说?”

    张辅分析道:“瓦剌折损严重不假,鞑靼实力更强也应该不假,可我大明要是直接帮着瓦剌攻鞑靼,那鞑靼必然不是对手;

    一旦鞑靼折损超过瓦剌,那平衡就会打破,而且……”张辅肉疼地说,“臣心疼。”

    “哈哈……”朱瞻基笑了。

    “皇上…笑什么,可是臣说错了什么。”

    “没错,你说的很对。”朱瞻基止住笑,“你能想到,朕又岂会想不到?

    可你有想过鞑靼吗?”

    张辅茫然摇头:“臣…不懂。”

    朱瞻基解释:“我们这么多人来草原,根本瞒不了人,大张旗鼓地来瓦剌部同样瞒不了,

    且从鞑靼和瓦剌那一仗看,阿鲁台绝不是鞑靼的灵魂人物,至少不是唯一一个,所以这一仗,根本打不起来。”

    “既如此,那皇上为何还要……哦,我明白了。”张辅叹服道:“皇上是要让鞑靼明白,大明不仅会在物资上援助,还会在兵力上援助瓦剌;

    好让他们不敢妄动瓦剌,给瓦剌喘息的时间,同时,还能获得瓦剌的忠诚。”

    朱瞻基点头,“不错,不过这些都还不是主要的,朕的真正目的是帮伯颜帖木儿,让他坐稳这个瓦剌首领位置。”

    “皇上为何如此偏爱他?”张辅有些不解。

    “因为他忠厚无大志,且不太聪明。”

    张辅:“……”

    第66章

    塌天

    “王,牛羊已经转移了七成。”脱脱孛罗满脸叹服,“多靠您高瞻远瞩,在得知明军来草原的第一时刻,就做了决断。”

    穆卓儿苦涩摇头:“高瞻远瞩有什么用,一样无法吃下瓦剌,吃不下瓦剌我们永远没有机会。”

    多少次了,每当瓦剌濒临灭亡,鞑靼即将一统之际,大明就会横插一脚,始终不让她如愿。

    这次也不例外。

    亏吃多了,穆卓儿也习惯了。

    尤其是永乐二十二年那次,大本营遭到污染,鞑靼损失空前严重。

    自那以后,穆卓儿便开辟了第二个大本营,以备不时之需,眼下正好用上。

    脱脱孛罗默了下,担忧道:“现在大明已和瓦剌联手,万一大明动真格的,一路追杀不放,恐怕咱们的第二大营也会暴露。“

    “这倒不会。”穆卓儿笃定道,“大明皇帝不傻,真灭了我们,瓦剌就统一草原了,放心吧,大明不会痛下杀手的,但我们要按照他的意思做。”

    “他的意思……?”

    “不吃掉瓦剌。”穆卓儿说。

    脱脱孛罗迟疑道,“那我们现在……?”

    “跑啊。”穆卓儿自嘲道,“人家都给机会了,不跑就不能怪人家无情了,走吧,趁着明军还没过来,赶紧走吧。”

    “就这么走?”脱脱孛罗有些不甘心,“如果我们……”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