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09章

    “嗯,现在粮食够吃了,喝酒的人也多了。”于谦笑道,“这地瓜烧虽然苦辣,却也别有一番滋味,且很便宜,在民间最是畅销。”

    李青欣然道:“看来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了许多啊!”

    “嗯,只是吃好吃差的区别,总体来说,基本摆脱了饥饿。”于谦说,“多亏了那些作物,以及南民北迁后,多开垦出的耕地,尤其是辽东,这才十余年的光景,就开垦了近千万亩,贡献不可谓不大。”

    接着,又叹道:“不过,朝局却不容乐观,虽废除了保举制度,但其根本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说到这儿,于谦突然问:“先生对未来的改制革新,可有腹案?”

    “哪方面?”

    “抑制官绅。”于谦说。

    “有一些,不过眼下还不是时候,巩固皇权才是重中之重。”李青轻叹:“不然只是空谈理想罢了;

    对了,皇上有没有找你?”

    “找了。”于谦点头,“皇上要抽调边军拱卫京师。”

    顿了下,又说,“这和先生之前的计划刚好吻合,不过…单是如此,成效很慢啊!”

    能不吻合吗?就是我提的……李青翻了个白眼儿,好笑道:“你在朝堂待了这么久,怎么还是一副急性子?”

    “能不急吗?”于谦苦笑,“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衰落迹象日益加重,如何不急?

    照这个态势发展,再过些年,定会作用的到百姓身上。”

    “欲速则不达,越是急事,越要稳妥着来。”李青正色道,“问题集中解决固然好,可那样做,问题也会集中爆发,现在的皇上可没多大威慑力,慢慢来吧!”

    “对了,现在大明的各地土司如何?”李青问,“有没有闹乱子?”

    于谦没想到李青突然问这个,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大乱子倒没闹出,不过摩擦常有,朝廷给予了土司特权,本意是感化他们,却事与愿违,助长了他们气焰;

    土司大多野蛮,不习教化,经常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杀人放火尚且不敢,但欺负周边汉人的事时常发生;

    地方官儿摄于土司武力,大多拉偏架,导致汉人和土司之间矛盾日益加剧。”

    “呼~”于谦呼出一口浊气,中肯的说:“目前,大明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一是因为这些年休养生息,二是因为新作物的引进,还有开海通商带动了各行业发展;

    但这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现阶段之所以在民间看不到,是因为优点盖过了缺点。”

    李青颔首,笑道:“你也不用整日犯愁,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

    于谦心中一动,“先生的意思是……整顿土司?”

    第25章

    你人还怪好嘞

    李青没有否认:“不急这一时,对外用兵尚且要师出有名,更何况是对内呢?”

    “倒也是。”于谦点头,“这事的确不能硬来,土司那么多,一个不慎多半会引起连锁反应,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随即想到李青的性格,于谦又问:“听先生这话意思,莫非很快就能师出有名了?”

    李青诧异道:“行啊,这你都能看出来?”

    我可没有看出来,只是根据你性格猜的……于谦笑了笑,问:“目标是谁啊?”

    “麓川。”李青说,“这次征战暹罗、缅甸,距离麓川并不算远,后续的物资运输,也经过那里。”

    “先生是说,他们很会起觊觎之心?”于谦问。

    “不是,他们不敢明着打劫。”李青摇头,接着又道,“但我们可以说,被他们打劫了啊!”

    “啊?这……”于谦讷讷道,“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李青正色道:“不能这么说,事实上,出海的商船被劫,他们肯定参与其中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和缅甸走的很近,受影响也颇大;

    一直放任不管,他们终有一天会融合,进而将矛头对向大明。”李青道,“东南亚…咳咳,那个方向是朝廷以后出海贸易的重要路线,不能让他们统一,做大。”

    于谦点头,“确实是这样,不过,这借口会不会太牵强了些?”

    “是牵强了点儿,但能用不是吗?”李青笑道,“当然,这是预备方案,大概率用不到,朝廷这次征伐暹罗、缅甸,麓川八成会借势乱起来,以达到脱离大明的目的。”

    于谦咂了咂嘴,“别说,这真有可能。”

    顿了下,“这事得立即禀明皇上。”

    “先别急。”李青拦住他,“现在京师空虚,不能再出兵了,等京军得到补充再说,那么久都等了,不差这点儿时间。”

    “嗯…行吧。”于谦重新坐下,皱眉道,“不过,即便调军回来,也难以达到出兵的需求,京师是国本,为保万一,不能一次性调太多军队过来。”

    “我知道。”李青笑道,“调军的目的是为了让皇上向军队示好,待笼络了军队,直接从边军、卫所兵抽调士兵,出征麓川就可以了。”

    于谦挠了挠头,颓然道:“先生真是思虑周全,我这脑子都可以不用了。”

    “哦?哈哈……”李青大乐,“我不过是年轻,脑子转得快罢了。”

    于谦:“……”

    ~

    吃好喝好,天都黑了。

    于谦起身道:“这件事还是得禀明皇上才是,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嗯…成,明儿你去说吧。”

    “你明儿还不上朝?”于谦一脸古怪。

    李青干咳两声,道:“那什么,我一喝酒就嗜睡,明儿多半起不来。”

    “没事儿,明儿我叫你。”于谦是个热心肠。

    李青:-_-||“你人还怪好嘞。”

    “捎带的事儿,不值一提。”

    “……”

    …

    次日,早朝。

    李青站在末尾打着哈欠,浑水摸鱼,直到散朝都没说上一句话。

    于谦倒是想说,但又觉得那样是在跟李青争功,便也强忍着没有说出来。

    一出奉天殿,于谦就忍不住了,拉着李青走到一边,低声道:“先生,你怎么不说啊?”

    “说什么?”

    “你……”于谦无奈,“自然是昨日我们说的事啊!”

    李青摇头:“这事儿不能贸然在朝堂说,文官的神经都敏感,直接说出来少不得又要扯皮。”

    “那你总得跟皇上说一下吧。”于谦叹道。

    “瞧把你急的。”李青竖起三根手指。

    于谦诧异道,“什么意思?”

    “三。”

    “?”

    “二。”

    “李大人……”站班太监迈着小碎步,气喘吁吁赶来,“皇上要你去乾清宫见驾呢。”

    李青点头,朝于谦道,“明白了吧?”

    于谦:“……”

    看着李青离去的背影,于谦纳闷儿自语:“莫非先生真能掐会算?”

    转念一想,又释然了。

    李青已经好久不上朝了,如今好不容易上了朝,却全程不发一言,皇帝可不得找他吗?

    “他这一来,我这脑子倒是可以歇歇了。”于谦自嘲笑笑,心情愉悦地出了宫。

    ~

    乾清宫。

    朱祁镇无奈道:“先生,你别这么消极好不,你怕什么啊,你咋就不敢在朝堂发言呢?”

    “……”李青好笑道,“知道了,下次注意。”

    “昂。”朱祁镇见他一副嬉皮笑脸模样,心中倍感苦闷,却又不好说狠话,只好道,“说话要算数,不然罚你俸禄。”

    可真行……李青无奈点头:“知道了,不过,我这儿倒还真有件事要上奏皇上。”

    “是什么?”朱祁镇精神一振。

    “这次英国公征战暹罗、缅甸不太顺利,麓川土司少不得会趁乱取利。”李青说,“大明的土司问题,始终没得到解决,或许眼下是个契机。”

    朱祁镇一呆,“你要说的是这个?”

    “这个难道不重要吗?”李青反问。

    “重要。”朱祁镇点点头,嘀咕道,“我还倒是巩固皇权方面的事儿呢。”

    李青正色道:“很多事都是相通的,若能解决土司的问题,一样能达到巩固皇权的效果,再者,征战暹罗、缅甸,不就是为了掌军权吗?”

    “呃……也是哈。”朱祁镇转过来了弯儿,大呼可行。

    他兴奋道:“若是朕能彻底解决土司问题,那岂不是比太祖、太宗、宣宗他们,还要厉害?”

    李青皱了皱眉:“为何不提仁宗?”

    朱祁镇:“?”

    “算了,没什么。”李青道,“这只是个提议,眼下还达不到施行的条件,待边军过来,皇上你先和军队建立好关系。”

    “成,没问题。”朱祁镇欣然道:“先生你总有办法,朕都怀疑,先生你不上朝并不是因为谋划,就是单纯的懒。”

    李青心中一惊:“怎么说?”

    “以你的聪明才智,何须用这么久?”朱祁镇笑着说。

    原来是在拍我马屁啊,我还当是被看出来了呢……李青谦虚道,“哪里哪里,皇上你太高看我了。”

    “对了皇上,为稳妥起见,你还是先让锦衣卫、东厂前去麓川暗中查探为好。”李青补充道,“届时若真开战,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嗯,好。”朱祁镇欣然同意。

    李青每次献策,都简单明了,却超级实用,从不搞华而不实那一套。

    朱祁镇甚至觉得,自己只要照本宣科就成。

    父皇真的高瞻远瞩,目光独到,慧眼识人啊……朱祁镇不禁感叹:和父皇相比,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先生请坐。”朱祁镇亲热道,“刚采摘的秋茶龙井,昨儿下午进的京,先生尝尝鲜。”

    西湖龙井春茶口感最优,秋茶略逊些,但也远比陈茶好。

    后世的龙井排不上号,这时代龙井可是独一档存在,倒不是口感独步天下,而是西湖滤镜加持。

    很快,小黄门送上两杯热腾腾的龙井茶,绿意盈盈,茶香四溢。

    李青嗅了嗅,赞道:“还是新茶好啊!”

    “先生若是喜欢,回头朕让人给你送些。”

    “那多麻烦啊。”李青笑眯眯地抿了口茶,“不如,我直接带回去好了。”

    “……也好。”朱祁镇对小太监道,“去装两斤新茶来。”

    小黄门应是,匆匆去了。

    朱祁镇心情极好,抿着茶,嘴角一直翘着,心中盘算着一步步拿回权力,越想越是开心。

    真好啊~!

    朱祁镇望着李青,一脸真诚,“先生,你人还怪好嘞。”

    李青:-_-||

    第26章

    瞅媳妇

    随着这些日子的相处,两人的关系越发亲近,朱祁镇对李青也愈发信任。

    不再是单纯因为朱瞻基的遗嘱,而是李青自己征服了小家伙儿。

    朱祁镇年岁不大,心智却很成熟,更知好歹。

    他看得出,李青虽有些吊儿郎当,却是真心为了他好,为了大明好。

    ~

    饮完茶,李青提着茶叶哼着曲儿,愉快地出了宫。

    朱祁镇也满心愉快地去了后宫。

    坤宁宫。

    孝子贤孙朱祁镇,给皇奶奶捶着肩,一如当初朱允炆对朱元璋。

    区别是一个对奶奶亲,一个对爷爷亲。

    区别更大的是,朱祁镇目的不纯,他是怕皇奶奶真把权柄要回去。

    “皇奶奶,力道还行吗?”

    “嗯,刚好。”张氏笑得开心,脸上写满了慈祥,“镇儿今天特别高兴啊?”

    “有吗?”朱祁镇收起语气中的欢快,深深掩藏起来。

    张氏脸上浮现一抹复杂:“你跟你爹可真像,他跟你这么大时也是这样。”

    “是嘛?”朱祁镇立在张氏背后,看不到她复杂神情,继续帮她按肩,“皇奶奶,父皇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是不是都上阵杀敌啦?”

    “那倒没有,他是十六岁才随太宗去漠北草原。”张氏道,“不过他像你这么大时,经常和武将泡在一起。”

    “孙儿也能。”朱祁镇信心十足,“年前驻守宣府的军队会调来一些,届时,孙儿先从演武做起,总有一天会赶上父亲步伐。”

    “有志气!”张氏欣慰笑笑,“想不想超过你父皇?”

    “皇奶奶是指哪方面?”

    “你父皇十六岁以后才大婚,你可以比他更早。”张氏笑着说。

    朱祁镇满脸黑线,“孙儿暂时没这个打算。”

    “可以先挑着嘛。”张氏道,“等你什么时候想娶媳妇儿了,直接娶现成的多好。”

    “呃……孙儿还小。”朱祁镇不禁红了脸。

    “可奶奶老了呀。”张氏说,“奶奶想替你把把关,给自己挑个孙媳妇儿。”

    朱祁镇有些悸动,沉默少顷,点头道:“好,那就劳烦皇奶奶了。”

    “不劳烦,这是奶奶应该做的。”张氏眉开眼笑。

    老人家对儿孙的婚事最是上心,何况朱祁镇还是天子。

    张氏作为太皇太后,自然更是重视。

    李青来了,孙子也长大了,再给孙子找个贤妻,那她真就无憾了,以后到了地下也有了交代。

    “那就这么说定了,奶奶先帮你瞅着。”

    “嗯,好。”朱祁镇答应。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