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若无强大武装保护,过度的富裕就成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待几人反驳,李青又道:“你们口口声声海外蛮夷,可人家真就样样不如大明?威武大将军炮就是个典型例子!”
“不错!!”朱厚照沉声道:“军队必须要改革,必须改!”
内阁几人微微变色,忙伏地拜倒,“皇上,切不可操之过急啊!”
李青一惊,不禁生出几分悔意:不是,你别上头,我只是打击一下他们反对的气焰而已……
“那个皇上……”
“谁都不用说了!”朱厚照断然道:“朕意已决,你们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去想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子来。”
顿了下,“此事先莫要声张,待有了谱,再搬到台面上。”
朱厚照笑道:“你们都是朕倚重的大臣,朕也知道你们都是为大明好,个人情绪都收一收,多费费心,军改若能成功,朕给你们都封爵!”
几人:“……”
“去吧去吧。”朱厚照赶人,准备一会儿去父皇那儿显摆一波。
“……臣告退。”
~
王宅门口。
李雪儿一身男子装扮,裹了束胸,唇上还粘了假胡子,一副奶油小生模样。
“小公子找谁?”
“咳咳,本公子找伯安兄,劳烦通禀一下。”李雪儿粗着嗓子说。
小厮不疑有他,说了句“稍等”,便折身去了。
少顷,王守仁走来。
“你是……是你?”
“伯安兄,借一步说话。”
“……”王守仁好笑点头,走了一段距离后,才问:“李小姐这番……为何啊?”
“伯安兄有远大抱负,亦才具非凡,小女子以为你的理想终会实现……”
“直接说事吧。”王守仁打断她,道:“你来找我,先生不知道吧?”
不愧是他看上的人,果真不一般……李雪儿讪讪点头:“是一件互相成就的功德之事,此处不是说话地方,我们找个酒楼雅间一叙可好?”
“这……”王守仁抬头望了眼太阳,才申时时分,夏季天黑的晚,时间倒是充裕,“好吧。”
~
雅间。
李雪儿点了几样小菜,要了壶茶,打发伙计离开,这才道:
“小女子在金陵谋划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想与伯安兄共举。”
她把在做的事,捡重要的一一说与王守仁听……
王守仁肃然起敬,作揖道:“巾帼不让须眉,小姐所行之事,实令无数男子……不,朝堂衮衮诸公亦是汗颜呐。”
李雪儿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刚欲谦虚两句,随即又想起所谋之事,便实实在在接下了,问:
“伯安兄以为,如此当得圣贤之道?”
“当得!”王守仁认真点头。
李雪儿心下一喜,忙追问道:“伯安兄可愿助小女子?”
她叹道:“小女子能力有限,不及伯安兄万一,这条路太难了,若能得伯安兄相助,我想会更容易成功。”
李雪儿真诚道:“伯安兄,随我去金陵吧,京师有他,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他在庙堂,我们在民间,皆存菩萨心肠,行菩萨手段,解民于倒悬,富民强国……”
巴拉巴拉……
饶是王守仁心志坚定,这一刻,也怦然心动。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王守仁血液沸腾,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找到了可为之奋斗的方向……
‘搞定了,终于搞定了……’
李雪儿心下欢喜:待我把你的小云拐走,就不信你不回金陵!
酝酿了一下情绪,李雪儿诚挚道:“伯安兄可愿施以援手?”
“自然!”
“太好了!”李雪儿一击掌,道:“伯安兄有圣贤之资!”
顿了顿,“再有十余日,小女子就要回金陵了,伯安可先准备,可带上尊夫人,孩子也可带上,小女子会为你们安排。”
王守仁微微摇头。
“不带?那也行,等你啥时候想……”
“不,小姐误会了。”王守仁微笑道,“我不去金陵。”
李雪儿:(⊙o⊙)…
第28章
好胆
“不是……你什么意思?”李雪儿急了,“是不是出尔反尔?”
“李小姐你先别急……”
“你这人……好,你说说为啥不去?”
王守仁深吸一口气,道:“百姓贫穷的真正本质还是认知的问题,亦或说行为逻辑有问题,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李小姐再如何拼尽全力,也无法大获成功!”
“这个我不否认,我问的是你为啥说话不算话?”李雪儿气道,“你方才还愿意帮我来着,你,你怎么这样?”
“……”王守仁一脸黑线,苦笑道:“小姐还真是善变啊?”
“请正面回答!”李雪儿黑着脸,再无方才客气,咄咄逼人。
她巴拉巴拉一大堆,换来的却是拒绝,这不……纯纯浪费感情嘛!
“金陵有李小姐,我去也只是锦上添花,并无大用。”王守仁沉吟道,“我有我的打算。”
“你……你什么打算?”
“眼下还……还是先不说了。”王守仁摇摇头,拱手道,“今日小姐一言,实令守仁醍醐灌顶,多谢!”
说罢,又是一揖,折身出了雅间儿。
李雪儿:(⊙_⊙)?
——
李东阳府邸。
客堂。
几人一字坐开,东道主李东阳说了些场面话,待上茶下人走后,这才道:
“皇上欲有番作为,然,性子却操切了些,且不说军制改与不改,即便改,也得慢慢来,李太师以为然否?”
李青点头。
李东阳这才放松一些,把‘战场’交给其他人发挥。
杨廷和刚入阁,急欲征得前辈好感,当下扛过大旗,道:“府兵制万不能改,这点没商量。”
“不错!”
“说的好!”
刘健、谢迁先后表态,火药味十足地望向李青。
——内阁就这么个态度,你看着办!
李青也撂了脸子,淡淡道:“几位若是这个态度,那也没必要谈下去了!”
难办,那就别办了!
别真把自己当宰辅了,至少眼下的内阁还不够格……李青可不惯着,哄小孩子也罢了,还得哄老头子?
“李大人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李东阳忙起身相劝,“呵呵……夏季到来,天干物燥,人难免都有些火气,议事嘛,得心平气和……”
说话间,盯了刘健三人一眼。
三人稍稍收了些盛气凌人,他们深知这位太师在小皇帝面前的话语权,更是了解小皇帝的脾气。
一个敢说,一个敢干!
真若豁出去,指不定会闹出多大阵仗呢。
那可是军队啊!
杨廷和深吸一口气,道:“本官从没避讳过募兵制的优点,可李太师却绝口不提募兵制的缺点,转而盯着府兵制的弊端猛烈抨击,这又是何道理?”
“既然要公允,那便公允到底!”谢迁抿了口茶,道,“还请李太师好好说说,改为募兵制会面临的问题。”
“募兵制确有弊端。”李青点头。
“?”
就这?
一句话就完了?
好好好,这么玩儿是吧……刘健有些愠怒,转而也不讲武德,开始对府兵制的优点大谈特谈:
“在府兵制度下,军户免除一切赋税徭役,朝廷给予耕地,既保障了士卒的生活,又减轻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另,军籍不可更改,更不可买卖,他们的一切都是皇帝赋予的,所以,他们忠诚于皇帝,说难听点儿……便是武将想造反,士卒们也不会答应!”
顿了下,转而抨击募兵制,道:
“可若换成了募兵制,武将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一切以金钱为基础,皇帝掌控士卒的枢纽则不复存在,士卒只听武将的……
唐晚期藩镇割据,究其原因,就是募兵制造成的,这点,李太师可承认?”
李青颔首:“我不否认。”
“那你为何还如此推崇募兵制?”
“刘大学士的意思是……因噎废食?”李青反问。
刘健皱了下眉,道:“募兵制的弊端显而易见,府兵制虽也有缺点,却并非不能接受。”
顿了下,“不止我朝太祖,历代帝王皆推崇府兵制,莫非,在李太师看来,都是昏庸之举。”
这一波,不仅带上了朱元璋,还捎带手把众多帝王牵扯进来,换一般人谁敢否定?
政治正确,永远是说话做事的第一标准!
刘健不信这么明显的陷阱,李青会傻傻地往里跳。
然,李青真就跳了:“太祖就一定是英明的吗?”
此言一出,几人色变。
就连李东阳也面露骇然,满脸失惊,沉声道:“李太师还请慎言!”
李青笑笑,道:“时代在变,所谓的金科玉律终究难逃时间侵蚀,眼下的大明不是太祖时的大明了,就连圣人的治国之言,放之今日也大多行不通,不是吗?”
此番言论着实大胆,不仅说了太祖,还把圣人捎带进去了,若是让言官、翰林们知道,绝逼‘网..暴’李青。
几人亦是惊怒。
好胆!
这般说话,实在大逆不道!
不过,却都缄口不言,他们当然知道这是事实,只是不敢说出来。
同时,也拉不下脸昧着良心反驳。
“扯远了,皇上让我等议的是军改。”谢迁淡淡道,“对于军改,本官仍持原有态度,不改!”
“本官亦然。”刘健说。
杨廷和附和点头。
李青看向李东阳。
李东阳道:“若是军改是改为募兵制,本官亦觉不妥。”
“嗯…。”李青抿了口茶,道:“贸然全面改募兵制确为不妥,若是募兵制,府兵制同时进行呢?”
李青原本也没想着一下子改了。
那样太冒险了,会打破稳定的格局,万一出现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李青没想到,他刚虚晃一枪,朱厚照就跳大跟了。
“同时进行?”李东阳惊诧。
“不错!”李青道,“先前在宫里,谢大学士说我大明有百万雄兵,事实嘛……大家心里都有数。”
谢迁脸上一热,悻悻道:“这话本官承认有失偏颇,可李太师有无想过,若施行两套政策……会给士卒带来强烈落差。”
李青摇头:“若运作得当,并不会。”
“如何运作?”
“结合士卒现有的待遇,在稍稍提高的基础上,作为募兵制的待遇。”李青说。
刘健果断摇头:“这行不通,且不说这为财政带来的负担,就算提高一部分怕是也没人愿意……”
他突然不说了。
李、谢、杨三人,也不禁老脸一红。
士卒的待遇太差了!
李青叹道:“所以啊……明军战力才会下滑,若不及时补救,未来会持续下滑。”
杨廷和讪讪提醒:“现在议的是可行性。”
“可行的。”李青道,“待遇提高后,定会有人愿意参军。”
“这么绝对?”
“当然!”李青笑道,“事实上,大明人口如此庞大,只要待遇说得过去,岂会没人愿意参军?
奈何在府兵制的限制下,导致许多人想参军却没有条件,若是放开……则就不然了。”
“财政开支怎么说?”刘健皱眉,“诚然,如今大明府库殷实,本官也不反对在军事上多花费一些,可总要有个限度,大明有无雄师百万且不谈,可大明供养的士卒,可不低于这个数字多少,再加上募兵制度的花费……一年两年倒是无妨,十年、百年呢?”
“这确是个问题啊!”李东阳也道,“有好就有坏,一旦财政紧张……李太师须知,军队不比其他,官员俸禄可以欠着,军饷却不行,除非到了王朝山穷水尽之时,不然,没有哪朝敢欠士兵军饷。”
杨廷和道:“在募兵制度下,军队对皇帝本人的忠诚度并不算高,若是欠饷严重,他们就算不敢造反,也难免不会化兵为匪,祸害百姓,一旦失控……后果难料。”
李青默了下,道:“清理冗员。”
‘嘶!’
好胆!
几人惊骇,动容,心肝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