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章

    老人的心思

    天边泛起鱼肚儿,一丝光亮从云中探出头,悄悄落在宫殿的红墙金瓦上。

    寝宫中的檀香还在徐徐燃烧,伴随着若有若无的风,香气四散飘零。

    兴许是困了,疲惫了,朱允熥就那样随意的趴在朱元璋的病床前睡了,睡梦中似乎梦到了什么,时而面带微笑时而眉头轻皱。

    他睡着了,朱元璋却缓缓张开眼。

    老人的觉总是很少,也总是很轻,朱元璋睁开眼睛,心口那堵着的气已经顺畅,可还是有些头昏脑胀。

    刚想动,发现自己的手正被朱允熥轻轻的握着。

    睡梦中的朱允熥正梦到了前世的父母亲人,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喃喃自语,“爸爸,妈妈.......”随后,声音忽然变大,“爷爷,奶奶!”

    刹那间,朱元璋想抽出来的手,定住了。

    他没听清爸妈两字,爷爷奶奶却听得清清楚楚,顿时他的心中满酸楚。

    这个守在他床前一夜的嫡孙,自小没了祖母,没了娘,后来又没了爹,现在只剩下自己这个祖父。

    在这诺大的宫城之中,这孩子可以说是无依无靠,说不上受了多少委屈。

    听着朱允熥悠长的呼吸,朱元璋的心中顿时满是往事。

    老闺女,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当年第一个嫡孙出生时,自己和马皇后高兴的合不拢嘴。后来孙子的身子不好,马皇后和儿媳妇一心扑在孩子身上。

    后来,为了能再给朱家诞下一个嫡孙,常氏拼了性命不要,艰难的生下朱允熥。从这孩子生下来,马皇后就不许宫人照看,而是养在皇后宫中,亲自照看。

    谁知几年之后,常氏,马皇后也都撒手人寰。

    从那以后,这孩子就被抱到后娘身边。

    “命苦的孩子!”朱元璋嘴里发出一声叹息。

    叹息过后,是满脸的杀气。

    他虽然病了,可是心里比任何时候的清醒。

    就在他被痰堵住心窍,喘不上气的最关键时刻,他清晰的感到了死亡的威胁。他老了,年轻时就算是面对敌人的长枪铁斧眉头都没皱一下,也根本没时间去考虑生死。

    可是这次的急病,他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衰老,还有生命的脆弱。

    如果不是朱允熥当机立断,帮他吸出了痰,可能他就真的憋死了。

    死,他并不怕。

    他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皇帝,他知道人怕的不是死,而是等死。

    让他心中最愤怒的是,在他危险的时候,竟然还有人暗中算计他。

    吕氏,那个刻薄的,一直以来装得贤惠的儿媳妇。

    “她竟然敢阻止咱说话?”

    她为什么要阻止,朱元璋一清二楚。

    就在朱元璋感到生命危及的时候,他拉着朱允熥的手想说,吴王可为大明储君,那吕氏竟然打断了他。

    还有那朱允炆的表情,朱元璋也看在眼里,伤在心里。

    他们都以为,自己肯定活不过去了。

    但同时,他心里因为朱允熥,也有了深深的温暖。

    在他的病床前,朱允熥没有苦苦追问自己要说什么,也没有和庶母庶兄去争什么。从头到尾都在关注着自己的病,他的心思都在自己这个老头身上。

    储君之位已经有了人选,之所以在度过危急关头关头之后,改口让朱允熥监国,是为了要保护他。毕竟,现在自己还病着。

    等病好了,要在大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同时昭告天下人。届时,大明储君的位置才牢固。

    同时,朱元璋的心中又生出些无力。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他这一生从未在任何事上犹豫过,杀人他从未手软。

    为了家族江山,他不惜人头滚滚,哪怕血流成河。

    他是帝王,他根本不在乎天下人怎么看怎么想,他是皇帝,唯我独尊的帝王。

    但是今天让他恨到了极点的那个儿媳妇,却还一时杀不得。

    她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是三个皇孙的娘,其中两个皇孙还是孩子。

    朱元璋一生杀过很多人,唯独没沾过自己亲人的血。

    ”她好自为之吧!“朱元璋心里叹息一声,”让她做个富贵闲人,咱也算对得起死去的儿子了!“

    心中种种复杂的情绪让朱元璋忍不住抽出手,轻轻抚摸着朱允熥的头顶。

    感到头上有只大手在缓缓动手,朱允熥瞬间从梦中醒来,惊喜的抬头,”皇爷爷,您醒了?“

    看着朱允熥脸上还清晰的泪痕,满是血丝的眼球,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嗯,醒了!“

    ”太医!“朱允熥对外面喊。

    顷刻之间,几个太医慌忙进来。

    围在朱元璋身边,先是把脉,后来看看舌苔,然后小心的取出连夜配置的参丸,小心的放在朱元璋的嘴里。

    ”皇爷爷怎么样?“朱允熥关切的问道。

    ”回殿下,陛下无大碍,但最近要好好调养。不能吃太咸的,太甜,禁酒,禁海味.......“

    太医说着,朱允熥记着。

    随后,朱允熥笑着对朱元璋说道,”皇爷爷,孙儿就说了,您老呀,一定没事!“

    朱元璋也笑起来,揶揄地问道,”昨晚上,咱听见你喊,说找了算命的给咱算过,咱长命百岁?“

    ”是呀!“朱允熥随口扯谎,”那天孙儿出宫,路上遇到一个算命的老头,白胡子这么长!“说着,朱允熥在自己胸口比量一下,”孙儿看他好像有点学问,就把皇爷爷的生辰告诉了他。“

    私下拿皇帝的生辰算命,放在别人的身上肯定是抄家砍头的罪过。但是在朱允熥这个嫡孙身上发生,不过是对祖父的关爱罢了。

    ”他咋说?“朱元璋笑道。

    ”他说!“朱允熥学着算命老头,眯着眼睛,哆嗦着,”呀,小老儿算了一辈子命,没见过这个贵重的命格。这位少爷您放心,您家中这位长辈,一定是个长命百岁之人!“

    ”呵呵!“朱元璋笑出声,”净他妈扯淡!“

    老头知道骂人了,知道骂人就是真没事了。

    朱允熥心里悬着那个口,也慢慢放下。

    随后,宫人们鱼贯而入,拿走檀香,吹灭烛火,拉开窗帘让清晨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来。

    ”守了咱一夜,累了吧!“朱元璋看看朱允熥脸上的倦意,”去歇着吧,咱既然挺过来了,老天爷就不会收了咱去!“

    ”孙儿不累!“朱允熥坐在床边,又对黄狗儿说道,”去在外面给我搭张床,这些天我在这伺候皇爷爷!“

    ”啧!“朱元璋皱眉,”胡闹呢!这么多人还用你伺候?“

    ”这么多人也都是外人!“朱允熥笑道,”你孙子伺候您,还不是天经地义!外人哪有自己孙子尽心?“

    朱元璋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那也不中,你是监国,有朝会有奏折,还要接见大臣!“

    ”就在外屋看,遇到不懂的孙儿还可以随时请教皇爷爷!“朱允熥笑道,”再说啥监国不监国的,跟皇爷爷比,啥都算不上!“

    老人都爱听儿孙的好话,都喜欢让儿孙惦记他们。

    而且朱元璋也知道朱允熥说的是实话,昨夜宣布他是监国之后,朱允熥没有任何骄纵,每一项的布置,都是为了大明的平稳,没有任何私人的企图。

    ”皇爷爷,饿不饿,给您熬一碗粥吧!“

    ”好!“朱元璋点头笑道,”咱孙子说吃啥,咱就是吃啥!“说着,又是一笑,”人老了,儿孙做主,哈哈!“

    第43章

    大怒

    (感谢大家支持,惶恐之至,会努力的用作品回报大家)

    (很多书友搞不懂朱允熥这个人物,我顺便科普一下。朱允熥是朱标的嫡次子,生母是常遇春的女儿。朱允炆是朱标的庶子,排行二,在朱标嫡长子去世后,成为庶长子,生母是吕氏。)

    ~~~~~~~~

    “皇爷爷,喝碗粥吧!“

    寝宫之中,朱允熥捧着一碗喷香粘稠,泛着光泽的粥笑道。

    又是几天过去了,朱元璋的气色越发的好起来,老头不但彻底不咳嗽了,面色也红润了,还能时常出门走几圈。

    这些天中,朱允熥直接就睡在了朱元璋的寝宫外面,衣不解带的照看。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朱元璋那些后宫的妃子们,都是交口赞叹。

    白天,朱允熥外寝宫外接见臣子,处理政务,朱元璋不时的出言提点。

    晚上,爷俩说会笑话,再各自睡下。

    朱元璋嫌弃的看看粥,在龙床上皱眉道,”天天都是这玩意,能不能换换?“

    ”您现在身子还没好利索呢,太医说了不能吃太油,要清淡!“朱允熥吹了口气,喂朱元璋。

    ”不吃,一点味儿都没有!“朱元璋扭头,”起码给点咸菜呀!“

    老小孩老小孩,朱元璋此刻就跟普通人家闹情绪的老人家没啥两样。

    朱允熥无奈,对外面道,”拿进来吧!“

    外面的宫人低着头,小心的把咸菜送进来,然后再低头出去。

    这些宫人对朱允熥心中都是感激,皇帝脾气不好,尤其这几年更加暴躁。寝宫之中,不知多少宫人因为侍奉不力,直接被杖死。

    这些天有吴王在这里,老皇爷心情高兴,宫人们也不用提心吊胆。

    ”普天之下,就没听说过哪个皇帝喜欢吃咸菜的!“朱允熥笑着,把切成细丝,用香油芝麻醋酱油拌过的芥菜丝,放在水里泡泡。

    ”普天之下,哪个皇帝像你爷爷我出身这么低,咸菜咋了?咸菜是好东西!“说着,朱元璋忽然大声叫道,”大孙,你干啥呢?那咸菜泡水里,香油都泡下去了,味道都没啦!“

    朱元璋这样,不禁让朱允熥想起上一世,自己那个在病床上闹着要喝酒的爷爷。

    把咸菜在粥里拌了拌,用勺子送过去,”香油太油腻,现在也要少吃。老爷子,您听话,吃吧!“

    朱元璋皱眉把食物咽下,随后又笑起来,”他娘的,咱这一辈子没人敢管咱,到老了被孙子管上啦,哈哈!“

    ”再过些年,就是孙儿和您的重孙子,重孙女一块管你!“朱允熥继续喂着,笑道。

    朱元璋微微一怔,随后大笑,”你小子现在媳妇都没有了,还说给咱生重孙子?“说着,上下看了朱允熥两眼,”是个爷们了,胡茬子都出来了。爷爷呀,该给你说媳妇喽!“

    ”那您给孙儿好好挑挑!“朱允熥笑道。

    ”你说,想要啥样的?“一说孙儿的婚事,朱元璋来了精神,笑道。

    “娶妻娶贤!”朱允熥继续喂着他,“孙儿不想要啥国色天香,就想要一个心性像祖母和母亲那样的,会过日子,性子和善,大大方方的。”

    朱元璋点点头,这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后宫不少好看的嫔妃,可是在他眼里,媳妇必须是会过日子,会疼人,里里外外一把好手的女人。

    就此时,黄狗儿过来禀报,”陛下,户部尚书傅友文,侍郎吴之玉等求见!“

    ”传!“朱元璋摆摆手。

    顷刻之后,掌管大明财政的尚书和侍郎,还有度支司郎中等官员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

    ”臣等参见吴王殿下!“

    ”起来吧!“朱允熥放下碗,笑道,”给他们赐座!”

    “谢殿下!”

    随后宫人搬来小圆凳,大臣们挨着半边屁股坐下。

    此时的君臣,似乎没有几百年后的大清那样,动辄万万岁,再不就臣该死之类的。

    “启禀陛下........”

    户部尚书傅友文刚开口,朱元璋就打断他,一指朱允熥,“他是监国,跟他说。咱现在病着,不舒坦!”

    傅友文讪笑一下,“启禀吴王殿下,第一批邮票已经印出来了,请您过目!”他话音落下,身后的户部侍郎微微躬身,递过一个奏折的硬本。

    直接翻开,里面贴在硬纸壳上的大明第一代邮票,还带着油墨的香味。

    邮票烟盒一般大小,一张邮票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大明邮政。字不好看,但是苍劲有力,是以朱元璋的手书为范本印刷出来的。

    “皇爷爷您看!”朱允熥笑着说道。

    朱元璋也微微侧身,只见邮票印刷的很是精美。

    半个巴掌大,四周都是锯齿边儿,大明邮政四个金色大字之下,是若隐若现的五爪金龙,边上还隐隐盖着红色的印记。同时为了防止造假,邮票上还刻了一些,大明户部的标记,以及年号。

    这个时代的邮票能够制作成这样,已经足够精美了。

    朱允熥由衷的赞叹着,这枚邮票上,传统山水画层层渲染的画法和印刷装裱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好看!”朱元璋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咱写字这个,制一张多少钱?”

    “回陛下,您御笔为范本的邮票,第一批只印了一千张,每张耗费七钱银子.....”

    “啥?”朱元璋差点从床上跳下来,怒道,“老百姓一斗米才多少钱,你们制一个纸片片要七钱?”

    “皇爷爷息怒!”朱允熥赶紧劝住。

    “这是您的御笔邮票印刷要精美,当然耗费钱财!”朱允熥笑着说道,“不过,虽然成本是七钱银子,可是卖的价也高呀!”

    “这一张多少?”朱元璋盯着傅友文问道。

    后者低下头,小声道,“三十.....三两?”

    “小家子气了!”朱允熥开口道,“这是大明开国皇帝的御笔范本邮票,买回去是当成传家宝的玩意,三十两怎么行,一百两!”

    “一百两?”朱元璋也吓一跳,“大孙,太多了吧!二品大员的一年的俸禄,也才一百多两!”

    “不多不多!”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咱们卖一百两都亏了!”

    这样的邮票谁舍得用来寄信,皇帝手书买回去恨不得供起来,和古玩字画一样代代相传。

    随后,又翻着那个贴满邮票的奏折,后面是当代书法家,刘三吾手书为范本邮票,蓝底上长城,上书天下驿站四个大字。

    ”这是刘学士的手书,定价就二十两!“朱允熥拍板,笑道。

    接下来,是那些卖两个钱的普通邮票,印刷的就相对粗糙。其他的还有商票,货票等等票据,林林种种几十张。

    驿站改为官民两用邮政,已经昭告天下,而且率先在应天府即将实行。这些日子朱允熥虽然没出宫,但也知道这事在民间可以说是引起了轰动。

    应天府城外的驿站中,每天都有商贾和百姓去问询。

    ”什么时候发卖?“朱允熥合上满上邮票的本子,问道。

    ”臣来,就是请陛下和吴王殿下定夺的!“傅友文回道。

    ”皇爷爷,这开天辟地第一回,您老定个日子吧!“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想想,”今天是七月二十八,就选八月初一吧,吉利!“

    ”臣等遵旨!“

    臣子们,正说着,寝宫门口,黄狗儿捧着用黄布包裹着的东西进来。

    ”啥东西?“朱元璋问道。

    ”回陛下,这些日子您身有恙,太子妃和淮王在佛堂日夜诵经,亲手写的孝经。“说着,黄狗儿慢慢上前,递了过来。

    ”呵呵!这两人还真是不死心!“朱允熥心里暗道,”只怕适得其反!“

    听到是孝经,朱元璋脸色柔和几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