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也幸亏他是太孙,若是个普通人,今日赵思礼的老拳就要挥上来了。而且世人都还要说,打得好。转身回到殿中,还没说话,惹祸的朴无用已经跪下,连连叩头。
“殿下,奴婢该死,奴婢不知殿下在里面..........”
“闭嘴!”朱允熥淡淡一声,朴无用顿时停住。
越是看他朱允熥越是来气,早上刚处置了王八耻,下午这厮又弄出祸端来。莫非是自己现在看起来太过随和,这些奴婢失去了心怀敬畏。
“来呀!”朱允熥对门外喊道。
“殿下!”王八耻一瘸一拐的飘来,“启禀殿下,开国公怀远侯并常家勋贵子弟都来了,正在前殿候着呢!”
朱允熥再看看朴无用,“且记你三十大板,先滚出去当差!”说着,迈步朝偏殿走去,“准备酒宴!”
皇太孙出去之后,朴无用死里逃生一般,浑身都被冷汗湿透了。
王八耻看着朴无用笑道,“小朴,你欠咱家一个人情?”
朴无用眼睛眨眨,“老王,何出此言?”
“若是咱家晚来片刻,你今儿.........”王八耻笑道,“你有杂家这么扛打吗?三十板子,要了你的狗命!”
朴无用愣在原地,不知心里在想着什么。好不容易和王八耻这厮平起平坐了,以后又要被他欺负。
这时,殿外妙云带着一众宫女嬷嬷,捧着精美的瓷器去布置宴席。
王八耻眼尖,呲牙咧嘴一瘸一拐的迈步出去,“妙云姑娘,这种粗活怎么能让您亲自动手...........”
常家兄弟带着家族中的晚辈,都到了东宫。随后朱允熥和这些表亲们一一见过,在东宫大开筵席。
平日有些冷清的东宫,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与此同时,奉天殿的偏殿之中,朱元璋也在喝酒。而且他似乎喝了不少,脸上有些酒意。
朱元璋坐在一张软榻之上,身前是个四尺长,二尺宽的大长条桌子。
这种桌子,其实就是皇帝和臣子单独吃饭的时候用的。皇帝在一头,臣子在一头,两边应该都是伺候的宫人,给皇帝和大臣布菜。
(就是太监拿筷子,给夹。不单是皇宫,过去身份尊贵的人,在公共场合都是这么吃。小时候我去北京走亲戚,那时候民族饭店还是如此,当时好奇问过此事。)
可是现在,宫里的宫人都在门外肃立,陪朱元璋喝酒的那个臣子,也没有坐在长桌的那头,而是坐在下首,并且言谈举止颇为随意。
这人看着比朱元璋还要年长几岁,头发胡须都已发白,精神也没有朱元璋好,说话有些含糊,可是酒量却非常不错,一盅接着一盅。
“鼎臣!”见对方喝酒痛快,朱元璋笑道,“你这酒量,还是这么好!”
名鼎臣的老臣微微颤抖的右手端着酒杯说道,“臣这辈子,宁可少吃三顿饭,不能少喝一顿酒!”说着,又是一饮而尽,吧唧下嘴,美滋滋的说道,“酒是粮食造,胜过治病药!”
“哈哈!”朱元璋拍下大腿,笑得极为畅快,“来人,把蜀地进贡来御酒,给信国公再上一壶来,快!”
“还是在陛下这痛快!”老臣也笑道,“臣在老家,天天被儿女管着。”说着,居然骂出声,“他娘的,老子打了一辈子仗,给他们挣下泼天的富贵。到老了,竟然要受他们管,喝口酒都不中!”
“哈哈!”朱元璋再次大笑起来,也是粗言秽语,“他娘的,咱们人老了,儿女呀,就爬到咱们头上来了。有句老话说的好,前三十年子敬父,后三十年,父敬子!”
这老臣,不是别人。乃是告老还乡的大明另一举足轻重的开国勋贵,信国公汤和,字鼎臣。
汤和不但是大明的功臣,还是朱元璋小时候的发小,两人的家就隔着一条小路。从另一方面来说,汤和也是算是朱元璋的引路人,当年他在郭子兴的帐下做马队千户,三番五次的邀请朱元璋入伙。
他比朱元璋年纪大,一开始的官职也高,可是他却从不在朱元璋面前摆谱,反而凡事都听这个比他小了三岁的朱重八。
两人是好兄弟,好伙计,一块喝酒骂娘,一块打天下。尽管汤和看起来,没有徐达常遇春那么战功赫赫,但所统领的兵马,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淮西精锐战兵。
都说朱元璋疑心太重,苛责功臣。可是身为帝王,那是不得已的苦衷。不是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而是江山只能有一个主人。
功臣,想要保住用性命换来的富贵,就要知道好歹,知道进退。
洪武二十二年,汤和上表告老还乡。
“臣与陛下南征北战数十年,今已垂垂老矣,所谓落叶归根,臣于淮西濠州钟离老家,已准备好坟地,请陛下许臣,带家中儿女回乡养老!”
朱元璋命人在濠州老家给老伙计营造宅院,赏赐金银布匹,皇庄田产,妻子女儿都有诰命官职,让他回家做个享尽荣华富贵的闲人。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特别谕旨,让汤和每年都要进京住几天,陪他说说话,喝点酒。
信国公汤和,昨日进京,今日便进宫陪他饮酒。
御酒上来,朱元璋竟然亲手给汤和倒了一杯笑道,“咱老家咋样?”
汤和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些犹豫,“这两年收成不咋好!”说着,又笑道,“有个事还没和陛下说,老家收成不好,老臣自作主张,把自家佃农的租子都给免了,还给官府送了一千石粮食,让他们发给穷苦百姓!”
啪,朱元璋一拍大腿,“好事!做得好!你捐了一千石,回头咱赏你两千石。”随后,大手挠挠头,又道,“正好,高丽进贡了金子,回头你带回去几箱!”
“俺要那么些金子干啥!都这岁数了,上哪花去?”汤和咧嘴一笑,“俺这些年的积蓄,还有陛下每年赏赐的金银,矿山田产,子孙后代随便的造,都造不完。不要,陛下留着当军费,打仗使!”
“鼎臣呀,咱们这些老兄弟当中,还数你最憨厚!”朱元璋微叹,“当年跟咱们一块起家那些老兄弟,当了公爵侯爵之后,都他娘的忘本了,欺负起老百姓一个比一个狠!”
“哎,人要是自己作死,谁都拦不住!”汤和随口道。
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家里挺好的?你媳妇挺好?”
汤和的妻子,在当年朱元璋是要叫一声嫂子的。打天下那些年,没少在人家蹭饭吃,而且他们男人在外面打仗,女人们在后方统一住在一起,关系深厚。
“那老娘们,比俺身子还硬朗呢!俺是活不过她!”提起媳妇汤和虽骂,但是脸上在笑,“陛下,知道俺进京了,她特意给您带了老家的咸肉,她自己做的!”
“这个岁数了,还自己动手弄那些?”朱元璋抿着酒笑道。
“自家庄子里养的猪,四指膘!”汤和笑道,“肥的多瘦的少,做成咸肉蒸,盘子里全是油,要是用两把青蒜炒了,菜汤都是黄色的。浇在米饭上,油光锃亮满口香!”
“他娘的,说的咱都馋了!”朱元璋吧唧下嘴,对外喊道,“告诉厨房,蒸一盘扣肉拿上来!”
朴不成从门外进来,小心的说道,“皇爷,太孙殿下吩咐过,您老的饮食......”
“看见没有?”朱元璋对汤和笑道,“别说你,咱还是皇上呢,还不是被家里小兔崽子管着!”说着,对朴不成笑骂,“老子还没死呢,咱死了你再听他的。去,准备肉去!他娘的喝酒不吃肥肉,喝的什么酒!”
~~晚点还有两章一起发,哎!我发现不能吹牛皮,刚吹完就被打脸。还好,不算太打,因为天还亮着。
第87章
太孙之孝汤和忽然停住酒杯,“陛下,老臣还没去拜见太孙殿下..........”
“先喝酒,见他急啥!”朱元璋笑道,“咱这大孙,和他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像着呢!”说着,顿了顿,似乎回忆往事,“标儿小时候,最喜欢吃你媳妇做的炒咸肉,就着馍吃!”
“俺婆娘听说太子的事儿,哭昏过去好几场!”汤和苍老的脸上,浮出一丝苦涩,悲声道,“俺当时就想上京城来了,可当时也病了,动弹不得。”说着,落下几滴老泪,“俺看着长大的孩子,要模样有模样,要才能有才能。咋说走就走了?要是能替,俺都想替他先走,用俺这糟老头子的命,换他的寿禄!”
“兄弟!”朱元璋眼眶发热,拍着老伙计的手,“咱心里都明白,都明白!”说着,苦笑一下,“不过,上天还算待咱不薄,没了儿子,还有个出息的嫡亲孙子,咱也知足了!”
汤和擦去老泪,“臣在家乡也曾耳闻,皇太孙殿下仁厚贤德!”
“岂止!”朱元璋顿时又是眉飞色舞,“咱跟你说,咱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就没见过这么聪明可人的孩子!”
汤和笑了下,“陛下,老臣也是当祖父的人了,也是把嫡孙当成宝贝疙瘩的。得意归得意,可是不能这么夸!”
“你这厮!”朱元璋瞪眼,看看外边,“都滚远点!”
外边,那些肃立的宫人,无声走远。
朱元璋继续开口说道,“你觉着标儿算不错了吧!这孩子,比他爹强百倍!”
汤和惊愕,“当真?”
“才能方面暂且不说,只要选名臣辅佐,终归错不了。”朱元璋开口说道,“难得的,他的心性人品!”
汤和默默听着,不住点头。
“咱也不怕你笑话,谁家没点糟心事儿?那孩子从小没娘,又身份尊贵,碍了别人的眼,受了不少委屈。可是那孩子,还是心正,从不跟个娘们似的,翻旧账!”
“心胸宽大!”汤和说道,“爷们得这样!”
“再有,就是这孩子的孝顺!”朱元璋和汤和碰杯,喝了一个,“他的孝,可不光是在明处,孝到了咱心里。”
汤和想说些什么,最终只是点头,似懂非懂。
朱元璋又道,“咱一开始没立他的时候,那孩子一身英气,超乎寻常。见识和胆略,还有治国策论,把他那些成年叔叔都甩到一边去了。现在朝中那个最有油水的衙门邮政,就是他的主意。”
“当时咱就觉得,这孩子要是好好教导几年,必定是个比咱强的皇帝!”
“可是你知道,这孩子当了太孙之后,怎么了?”
提起大孙子,朱元璋赞不绝口。这话,他没法和外人说。只有汤和这样的老兄弟,又是一心带着老婆孩子,在老家养老的老兄弟,他才能说。
汤和默默听着,适当的捧哏,“怎么了?”
“当了太孙之后,这孩子会藏拙了!”朱元璋一拍桌子,“以前,跟只好斗的小公鸡似的,现在不紧不慢悠哉悠哉过日子,不逞强不出风头。”
说着,朱元璋往嘴里扔了一筷子酱驴肉,继续说道,“古往今来外,哪个太子储君不是身边笼络一群班底,可咱这大孙,硬是当甩手掌柜的,朝堂上的事,能不掺和就不掺和,也不给谁升官许愿的,更不指手画脚。”
“他身边不是没人,咱给他挑的解缙,铁铉都是青年才俊。他那些老师,都是翰林大学士。军中就不用说了,他姥爷是常遇春那厮鸟,常家,蓝家,他们那伙子活土匪,不都是他的人吗?”
“傅友德家,廖家的孩子,都是他的侍卫亲军。还有李景隆,那个徐天德的儿子也是他东宫属官,锦衣卫同知何广义......你算算,他这边这班底,也算厉害了吧!”
汤和摸了摸胡子,“太孙殿下既是嫡,又得武人勋贵们的拥戴,还有陛下的宠爱,他若想拉拢人心,别说这些人。就是六部尚书,也进了他的夹袋!”
“是这话!”朱元璋靠近些,“可是咱那大孙,愣是一个都不收。你可知,为啥?”
汤和纳闷道,“为啥!”
“咱,这不还活着吗?”朱元璋小声道,“咱早就和他说过,江山以后是他的,他想干啥都成,可是你知道那孩子咋说?”
汤和心中发笑,嘴上捧哏,“殿下怎么说?”
“咱大孙说,爷爷,咱爷俩一条心,那些大臣们未必!”朱元璋说道,“反正江山早晚都是孙儿的,何必让那些人的功利之心,搅合了咱爷俩的消停日子?朝廷就这么大,官职就这么多,权这玩意是人都想要。他弄出一堆人来,这些人要往上爬,那原来的人咋办?”
说着,朱元璋一撇嘴,满脸骄傲,“你看这份心思?多知道进退!多知道好歹!多孝顺!”
孝顺,就是让他多过几年顺心的日子。
没当皇储之前,朱允熥拼了命的表现自己。可是当了皇储,地位稳如泰山之后,他反而不着急了。老爷子对他好,他能回报老爷子的,只有做个孝顺的孙子,凡事顺着老爷子来,不弄那么多闹心的政见之分。
真若是因为他大张旗鼓的收罗一帮人,在他身边摇旗呐喊,老爷子反而难做。真若是这些人惹怒了老爷子,到时候下旨杀人,他朱允熥难做。
这一点,朱允熥和他老子朱标学的,朱标以前就是如此,名分已定,又是合法继承人,弄那么多势力,管那么事,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老爷子宠爱他,他稳如泰山。他身份尊贵,谁能动得了他!
让老爷子安心度过最后几年,就是孝顺。
反过来说,尽管老爷子宠爱他,什么都由着他。可江山现在,毕竟还是老爷子的,他既是孙,又是臣。孙有孙的本分,臣有臣的礼法。
打个比方,后世爷爷的遗产都留给孙子,但是爷爷没死呢,孙子也不能直接把老头存折抢过来不是!
这一切,朱允熥默默的做着,老爷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殿下这个岁数,能做到这个份上,能有这份心思,难得!”汤和赞道,“陛下,您是命好!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哪朝的皇帝和储君,不像斗鸡似的,互相盯着!先是太子,现是太孙,都是纯孝之人,您真有福气!”
“那是!”朱元璋笑道,“也不看谁的种!”说着,朱元璋又喝口酒,“咱老朱家,祖上数八辈儿,就没有不孝顺的!”
“跟陛下的孙子一比,老臣家里那些憨憨,都该扔水里浸死!”汤和提起自己的儿孙,咬牙切齿,“就知道穷吃猛喝,不务正业,一点上进心都没有!”说着,开口恳求道,“陛下,老臣腆着老脸,求您给个恩典!”
朱元璋大手一挥,“说,求啥!”
“不是给老臣自己求!”汤和拱手道,“臣家里的孩子都不争气,要是将来恶了陛下和太孙,看臣的面上.........”
“你这就说远了!”朱元璋打断他,“你的儿,也是咱看着长大的!咱俩从小光屁股娃娃,要是不当这皇上,他们都得管咱叫叔!”
“你是咱兄弟,拼了一辈子命,出生入死的,又不贪权恋位,不和那些忤逆的混账掺和,咱保了你,也能保你的儿孙!”
说到此处,朱元璋又笑了起来,“你儿孙辈中,可有和咱儿孙岁数相当的?进东宫当差来,老在家待着也不是个事!”
“臣家里除了老大老二之外,没几个争气的,陛下抬举他们,只怕他们进宫要丢臣的老脸!”汤和说着,凑近些,“陛下,老臣再腆脸.......”
“还要啥?”朱元璋心情畅快,笑问。
“那个.........老臣算算岁数,殿下也到了成亲的年纪。老臣有个嫡孙女,今年十四了,那模样才水灵呢,跟小葱似的,怎么看都好看,不是老臣自己夸嘴.........”
“哈哈!”朱元璋大笑,
“晚啦!”
“啊?”汤和不解。
“咱大孙的婚事呀,定下来了!”
“俺就说早点来京城,早点来京城!”汤和捶胸顿足,“家里婆娘就说晚点来,看看,这么大的好事,居然给错过了!”说着,又大声道,“陛下,俺说结亲可不是要巴结您,巴结殿下。大孙殿下这个人品,真是太好了!俺那孙女,也是心尖子.......”
“你这老货!”朱元璋笑骂,“打主意打到咱家大孙头上了!”说着,放下酒杯,“这么着吧,咱替他做回主,正妃是有人选了。要不,你孙女做个侧妃?”
说着,一瞪眼,“别不知足,咱大孙以后是皇上,你孙女就是贵妃!”
“好是好,可是臣这正儿八经的太孙殿下爷丈人,不就当不上了吗?”
“滚!”朱元璋骂道,“你个贪心的老货!”
~~~一会还有,手机在发,有些麻烦,稍等。
第88章
到底啥时候能吃到嘴“不是奴婢多嘴,殿下要少喝些酒!”
景仁宫偏殿里,妙云拿着温热的手巾,慢慢给朱允熥擦脸。
常家的人来的有些多,而且这些人继承了常遇春的优良传统,一群酒囊饭袋,喝酒那叫一个不要命。
常升的小儿子常继业才十四岁,居然就觉得宫里的金杯喝酒太小,喝酒不痛快了。
听说,凡是常家的姑爷进门,都是站着进来,被小舅子们灌得躺着出去的。常家喝酒的家风就是,不喝躺下,不算喝好。第一天喝吐了,第二天一早还要再喝些透透。
一顿饭下来,饶是朱允熥身份尊贵,他们不敢劝酒,可是也脸色通红,酒气上涌。
不过这顿饭,朱允熥吃得极为畅快,舅表亲姑表亲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这些人不但忠诚,而且宠辱都在自己的身上。
至于说外戚做大?
既然能用他们,朱允熥也能控制他们。
“殿下伸手!”
话音落下,朱允熥的手被妙云的玉手拉住,温热的手巾细心的擦着手掌的每一寸纹理。
此时,天色已黑,宫城寂静。
红色的灯笼和彩带,在若有若无的风中,似乎轻轻摇摆。繁华喧嚣褪去,这座宫,终究还是太冷清,太清冷,太沉静。
“你用过饭没有?”朱允熥一边任由对方擦拭,一边问道。
妙云仔细的擦着朱允熥的手掌,动作很慢,很轻柔,开口道,“奴婢用过了。”说着,笑笑,“以前听别人说,皇爷和殿下身边都是黑心厨子,奴婢还不信,今日吃了!”说到此处,竟然俏皮的吐了下舌头。
老爷子的饭食是徐兴祖包办,说不上好吃,胜在浓油赤酱够咸。朱允熥的饮食,多出于御膳房之手。
别以为御膳房的菜多好吃,其实就是大锅饭。尤其是每天朱允熥读书的时候,吃饭是要按时按点的。那些御膳房的厨子,为了怕耽误他吃饭,饭菜都是提前做好放锅里热的。
而且不但是朱允熥吃,詹事府的学士,侍卫亲军还有身边伺候的宫人饭食,也都是御膳房准备。
况且,朱允熥又是个节俭的性子。按照礼节他一顿饭,起码二十个菜以上,光是各种汤锅就有六品。可是他不愿意浪费,每餐不过是两荤两素一汤,普通的家常菜而已。
御膳房既不能现炒现做,又不能山珍海味,久而久之也就成了黑心厨子。
而后宫的妃子们,其实每人都有单独的独立厨房,精心挑选的厨子,做出的饭菜远比他们爷俩吃的好。
但是,妙云的无心之言,却让朱允熥陷入沉思。
早先马皇后在时,是她主管皇宫的内政,宫中没有奢靡之风。但是现在,后宫之中惠妃娘娘管事,无论是饮食还是服饰都日益精美起来。
老爷子虽然简朴,但是岁数大了,这些事也没精力去操心。
可是在朱允熥看来,这可是大事。
前些日子,他看到了十二监呈上的宫廷开支列表,每年宫内的开销白银高达二十多万,这仅仅是妃子宫女的胭脂水粉,宫人四季的衣裳,和其他生活开销而已。
还没算每年的柴炭,宫殿维护,花园苗圃,他们爷俩的开支等等。
宫内有宫女近七千人,阉人上万,这些人的花费,可比当兵的多多了。除了这些表面的数据,工部十二监内,还有直接为他们爷俩服务的工匠,多达上万人。
而且他们爷俩所用的一切东西,都是不计成本,万里挑一的精品。
现在不过是国朝初年,再过几十年奢靡起来,那银子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够用。
“要审核宫内的开销,明确严格的采买制度,能省的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