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7章

    朱允熥心中暗道,不是他小气,而是这个时代,天下万民供养他们朱家一族。他一天衣服要换几次,换下的衣服多是收在库房里不穿第二次,而普通百姓家,一件衣服恨不得穿上一辈子。

    这不是物资充足的时代,更不是生产力发达的时代,俭朴持家总是没错的。

    从他这里开一个好头,每年省出几十万银子,拿去造军舰,造大炮,拿去移民,开垦荒地才是正事。

    他这里要是不开好头,以后后代子孙想简朴都收不回来。

    原本时空中,从永乐之后的大明宫廷就是例子,每年光是宫里妃子的胭脂水粉常例就是四十多万银子,金花银高达九十万。柴一千四百多万斤,炭六百万斤。

    宫女九千余人,太监近乎十万名。

    这种巨大的耗费,时刻都是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

    有一说一,老爷子是好皇帝,可是后代子孙多不争气,要多败家有多败家。不然也不会让大明万里富饶的江山,落得最后那样凄惨的地步。

    实事求是,就算是被人唾弃痛骂的清代,除了慈禧老婆子之外,其他的皇帝,花钱上都比较克制,宫廷开销也低于大明。宫中,更是没那么多太监宫女。

    当然,康大爷和乾小四下江南花的钱,盖园子花的钱,另当别论。

    不过宫廷开支,在朱允熥看来能省就省。

    “想个法子和老爷子说说,自己也找点事干!”

    朱允熥心里琢磨着,他现在不争权夺利,日子过得有些淡了。

    就像岁月神偷那些嗷嗷帅气,贼拉威猛的读者们,觉得文章平淡,没有尿点一样。

    日子是这么过的,皇上也是过日子。不过,要看看到平淡日子中,隐藏的危机。

    “殿下,奴婢伺候您,喝茶!小心水,有点热!”

    这时,妙云拿着一盏茶,轻声说道。

    朱允熥脑子里正在想事,下意识的举手。岂料,这时妙云捧着茶盏微微躬身。

    啪啦,朱允熥举起的手,一下碰翻了妙云手里的茶盏。

    妙云躲闪不及,一盏茶全部泼到她的身前。

    “你没事吧!”

    “奴婢该死,烫到殿下没有!”

    两人的声音同时响起,朱允熥身上微微有些水点,而妙云的身前,湿了一片。

    “奴婢该死!”妙云连连请罪,惊恐不已。

    “孤没事!”朱允熥看着妙云的脖颈,被茶水烫得通红,顺手从边上拿起毛巾,“是孤弄翻的,你有什么罪!”

    说着,开始轻轻的擦拭对方身上的茶水。

    妙云的脸瞬间红透,头几乎埋进了沟中。

    朱允熥哪有什么坏心思,他只是下意识的举动。可是手上微微用力,只觉得手指所到之地。

    软!

    弹!

    颤!

    晃!

    颠!

    不知间,手中的手巾滑落,只剩下手指。

    见状,门口肃立的太监,低头慢慢退下,殿中只有他们二人。

    “殿下”妙云的脸,红得能滴出血。

    朱允熥手指微动,越发觉得软嫩。那处,好似豆腐一般颤颤巍巍。

    而妙云,则是身体发软,几乎再也站不住。

    咕噜,不知是酒后嘴里发干,还是别的原因,让朱允熥口干舌燥。

    下意识的双手环绕,再次把妙云抱住。

    “殿下!”妙云的声音,蚊子一样。

    “别动,孤抱一会儿!”朱允熥喃喃道,“暖和暖和,有点冷!”

    风,似乎从窗户的缝隙吹进,屋里的灯火微弱的跳动一下,绽放出两点耀眼的火花。

    “孤喝醉了!”朱允熥继续小声道,“喝醉了的人,做出失礼的事,情有可原吧?”

    妙云呼吸紧促,睫毛闪动。

    朱允熥的手指,碰到对方身后,宫装的裙带上,轻轻一拉........

    然后,顺着那个缝隙,手指游走。

    “殿下!”

    “乖,别动!”

    “外面好像有人!”妙云低声道。

    朱允熥感受温暖细腻滑润的方寸之地,感到似乎因为他的手指,那里变得发热起来。

    “外面哪有人?太监们不都下去了吗?”

    说完,抬头一笑,“谁敢多嘴,多眼,孤宰了他!”

    妙云娇羞的抿嘴一笑,朱允熥跟着傻乐。

    口中,越发干燥。

    可是突然,他魂飞魄散。

    “大孙!今儿喝的咋样呀?”

    话音落下,吱嘎一声,门被推开。

    朴无用面如死灰的跟在一人之后,一脸生不如死。

    “皇爷爷!”朱允熥瞬间推开妙云,“你怎么来了?”

    ~~三更奉上。

    第89章

    倭寇先别喷,我遭报应了,骑着我心爱的小摩托撞上了拉货的小货车。

    伯勒盖,本儿楼,胳膊肘子全秃噜皮了!刚才医院开药回来。

    ~~~~~

    “幸亏咱家早上挨了板子,不然...........”

    殿外,王八耻站在侧夹道口偷瞄了一眼,然后既后怕又惋惜的摇头,转身消失在黑暗中。

    “小朴,废了!”

    而殿中的朱允熥,此刻心里莫名的燃起一丝悲愤。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上午让老丈人抓住了,晚上被老爷子抓住了!

    我做错了什么?只不过是想试试味道而已!只是试试,还不是尝尝!只是表面的接触,还不是一步到胃!

    他心中凄苦,老爷子朱元璋的表情更为精彩。

    原本是笑着的表情,微微眯着眼睛,可是进门的一刻,眼睛豁然睁得好大。

    他推门的那一刻,正好看见了孙子的手,很是不安分。

    在他声音落下的那一刻,他大孙子那张诧异的脸,才从女子的身后露出来。同时,那只手刷的一下抽了回去,还隐蔽的在他自己的衣服上擦擦。

    “皇爷爷!”朱允熥放开吓得发抖的妙云,站起身迎接过去,“这么晚,您怎么来了?”随后,又看到老爷子身后,一个拄着拐杖,眼睛看着天上,一副什么都没看到表情的白胡子老头,“这位是?”

    “你.........背着点人呀!”老爷子咬牙怒道,“门都不插!”

    朱允熥只能尴尬的一笑,心说,“老爷子,除了您,谁敢不声不响的

    进来?”

    这时,白胡子老头颤颤巍巍的下跪,“老臣汤和,参见皇太孙殿下,殿下.....”

    “老国公快快请起!”

    朱允熥赶紧亲手扶起来,这位可是他家老爷子的光屁股娃娃,而且从来不掺和朝廷的事,不争权夺利的,在老爷子心中情分与众不同。

    把汤和扶起来,朱允熥笑问,“老国公何时进京的?”

    汤和恭敬地说道,“臣是昨日进京。”说着,又看看朱允熥,感慨道,“殿下和故太子,容貌还真是相像!”

    别人说这话,有些托大,倚老卖老的嫌疑。可是汤和说,却一点问题都没有。他没有权力之心,又是看着老爷子的儿子从小到大的,说这话是感伤故人,表示亲近。

    “哼!”老爷子哼了一声,“他爹在他这个岁数,可没他这么花花!”

    “人不风流枉少年!”汤和笑了笑,“男人岁数到了,想的不就是这些事吗!”说着,又小声道,“当年臣等跟着陛下打仗的时候,还不是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就钻到女人堆里?日起来没够!”

    “咱们那是有今日没明儿个!得劲一会是一会!”老爷子再看看大孙,抑制住想脱鞋的手,边往里走边说道,“孩子大了,随他吧!”

    “这女官不是你赏给我的吗?”朱允熥心中再次腹诽,不过面上不敢表露。

    三人按照顺序在殿中坐下,老爷子直接坐在了朱允熥的书案主位上,朱允熥在下首,再下面是汤和。随后,宫人奉上热茶,又悄然退下。

    宫人下去的时候,朱允熥目光深沉的看了一眼朴无用,后者只觉得脚底下打绊,站都站不稳。

    老爷子没喝茶,顺手拿起朱允熥书桌上的一本书,打开之后见到上面,朱允熥用蝇头小楷写的,密密麻麻的标注,还有读书心得,又满是笑容的点点头。

    “你看!”老爷子拿着朱允熥的书本,跟汤和说道,“咱大孙念书这个劲头啊!了不得!看着没,全是标注!不是咱夸口,中枢舍人刘三吾知道吧?大元的时候,就是汉人中的两榜进士,学问天下少有的。他对咱大孙念书,都是赞不绝口!”

    “还有那个文渊阁大学士詹同,大元时候就是翰林院编修了,学问多大?那个谁.........那个方孝孺,提起咱大孙的学业,都是竖大拇指!”

    汤和凑近了,感慨道,“陛下,别看咱不认识这玩意,可也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皇太孙勤奋好学乃大明之福,陛下之福。”说着,摇摇头,“臣家中那些不争气的,让他们念书各个垂头丧脑,让他们吃喝玩乐,各个兴高采烈!”

    老爷子笑出声,“你这老货,拿你孙子和咱大孙比?”

    “陛下,非是臣僭越!”汤和请罪,“只是臣也是当祖父的,见到别人家的好孙儿,总是忍不住和自家那些不成器的比一下。”说着,又道,“跟皇太孙一比,臣那些孙子,都该扔河里淹死!”

    “过了过了!”老爷子笑道,“你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了一辈子仗,不就是让儿孙享乐吗?”说着,指了下朱允熥,“他们不一样,他们将来要治理江山的!”

    明白了!朱允熥明白老爷子为啥这么晚,不请自来了!

    老爷子这是喝了酒,带老兄弟显摆孙子来了!

    “老爷子也是太寂寞了,难得有人陪他喝喝酒,说说话!更难得的是,这个人,可以完全值得老爷子信赖,值得老爷子放下心中生所有的戒心!”

    想到此处,朱允熥看着陪笑的汤和,开口道,“老国公好不容易进京一次,多呆些日子。不如,就在京城过了年再回凤阳中都!”

    说着,朱允熥又道,“孤知老公爷的家眷都在凤阳,孤下道手谕,让中都留守护送来就是。”

    “嗯,是这么个理儿,马上年关了,你这岁数也别来回折腾,今年就在京城过年!”老爷子也开口,有些伤感,“哎,一晃咱们都这个岁数了,往后也不知还能全须全尾的过几回年!”

    “皇爷爷!”朱允熥笑道,“您一定硬硬朗朗的,长命百岁!

    “臣在家乡,也时刻思念陛下!”汤和也开口说道,“陛下看着硬朗,臣却知道,自己的身子看着还成,可是里面都烂了,说定哪天就......臣和陛下一辈子在一起,老了老了还能得陛下垂青,臣感激不尽!”

    说到此处,汤和有些动容,“等臣走那天,到了那边,臣还手持双刀,给陛下开路!”

    “好好的,怎么说到这个上头!”老爷子劝慰着老伙计,“咱们都硬硬朗朗的活,争取再看着一代人!”说着,老爷子沉思一下,“你家老二在庆元卫当指挥使,有几年没见着了吧!大孙,明儿你给五军都督府下手谕,让他家老二进京!”

    汤和的儿子辈中,只有老大老二在做官,老大汤鼎跟沐英征云南战死,老二汤軏(yue)在沿海镇守。

    “皇爷爷放心,孙儿明儿一早就去办!”朱允熥开口道。

    “不可!”汤和却出言制止,正色道,“陛下,臣不敢因私废公!臣儿子远在福建庆元,一来一回加上在京城的耽搁,差不多两个多月。而一开春之后,二三月份海潮大涨,需防备倭寇上岸!”

    倭寇!

    朱允熥心中暗恨,这些脚面上的癞蛤蟆,膈应死人。

    第90章

    倭国夜风吹窗棂,影壁映树影。

    孤星伴残月,未睡已三更。

    景仁宫殿内,朱允熥独自一人举着一盏灯,趴在一张硕大的大明寰宇全图面前,不住的看着帝国漫长的海岸线。他脚边放着许多散落的书籍,还有宫内的奏折存档。

    辽东,山东,浙江,东南沿海,泉州,福州,庆元,广州..........

    从宋代开始,海洋贸易日渐发达,中国产出的各种的奢侈品,从这些港口出发,行销世界各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泉州港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带来的财富,也带来了强盗。

    倭寇!倭寇!

    狗娘养的倭寇!

    此时的倭国到底什么鸟样,中国人不大清楚,也没人对那鸟不拉屎的地方感兴趣。但是倭国每年需要大量的手工业品,比如生丝。

    江浙一带生丝百斤不过五六两白银,但是运到倭国却有十倍之利。除此之外,还有铁,锅,布,茶药材等。

    倭寇起于元末,当时倭国自己禁海,导致国内物资价格大涨。而根据朱允熥翻阅了大半个晚上的资料显示,那时候的倭国好像还在内战。

    被巨大利益刺激的倭国各基层,从武士到海盗都开始和中国贸易,一开始是买,在买不到或者买不够的情况下就开始抢,一开始是抢劫商船,到后来变成了登陆抢劫。

    而且,这些天杀的倭寇还不是后世那种,中国人当头子的倭寇。而是实打实的真倭寇,真的东洋小矬子。

    朱允熥翻阅的宫廷存档奏折,有明确的记载。

    洪武二年,倭寇入侵山东,苏州,淮安。

    洪武三年,又入侵山东,随后转战江浙沿海。

    洪武十四年,再次入侵福建庆元路。

    档案上密密麻麻的记载,粗略统计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倭寇的入侵骚扰居然不下四十多次,给沿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大明的海岸线,实在太过漫长,而且没有强有力的海军。在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倭寇海盗,就像是狮子身上成群结队的苍蝇蚊虫一般,让人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以后,这种情况怕是越演愈烈。

    因为大明现在和倭国,是断交的关系。

    老爷子万般都好,但毕竟没有后世人的上帝视角,他做了皇帝之后,认为天下除了种地念书之外,没一样是正经事。

    大明也在禁海,游走在泉州,广州各港的商船,都是外来的商船。大明本国的商人,不许出海,百姓不许出海,不得擅造大船。

    而且,老爷子有严令,中华所有物产,不得卖于倭国。

    在老爷子心中,倭国上下是国王无道民为贼的跳梁小丑。甚至,在他的心中,曾动过跨海远征,灭了倭国的念头。

    洪武初年,倭国遣使来访,言辞颇为不恭敬,说什么国比中原国,人比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让老爷子心里老大不痛快。

    洪武二年,因为倭寇入侵,老爷子派杨载出使日本,国书言辞激烈。

    “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杨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

    但是这封国书,被一个什么鸟怀良亲王看到,居然直接杀了五位明使,把正使杨载等人关了三个月。

    洪武十四年,明使再次出使倭国。

    那怀良亲王回的国书,更是让人咬牙切齿,“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顺之未必其生,逆者未必其亡也!”

    “哼!老爷子怎么忍下来的!”朱允熥的目光,在漫长的大明海岸线上收回,盘腿坐在大明寰宇全图上,默默思索。

    倭寇,必须剿!不但要打,而且还要大打,狠打,一下就把他打趴下,让他再也不敢来!倭国这个中国的邻居,自古一来就有记打不记吃的优良传统。

    大明有的是兵,大明更是有能力造出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船。

    从宋代开始,中国的造船技术就领先世界。当年老爷子和陈友谅争夺天下的时候,鄱阳湖水战,陈友谅所部的水师战船,高达十余米,上下三层,每层可以跑马用来传令。

    同时战舰之上包裹了铁皮,架设各种火器,火铳火炮,俨然就是这个时代的铁甲巨舰。在打败陈友谅之后,这些战船工匠还有图纸,都成了大明的财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