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京师八百里廷寄到了杭州,老爷子对于按大诰处理非常满意。同时也带来了关于,浙江布政司使李安庆的处置。“此等一问三不知,一心钻营放任手下,且有贪墨之人留着何用?斩立决,妻女充入教坊司,其子刺字发配琼州。”
朱允熥一点不意外,更不同情他。只是这次杭州之行,杭州上下官场几乎被杀了三分之一。杭州乃是江南财税重地,此处官职不可长期空缺,一省布政司这样的大员官职,朱允熥不去考虑,但是杭州知府的位子,却是可以想想。
不过,用谁呢?
人到用时方恨少,自己手下除了铁铉解缙之外,没几个拿得出手的人!铁铉年后是要外放边关的,解缙那个性子还真不适合做一方父母官。
而詹事府的其他属官,对他们来说外放等于贬值。最有前途的官就是能常见到皇帝和皇储的京官,哪怕是出任天下繁华之城的知府,对他们来说都等于流放。
用谁呢?
杭州知府一定要用朱允熥的自己人,杭州苏州,扬州嘉兴松花等地以后都是朱允熥所设想的新政,重中之重。
来杭州一趟,孙不过之所以个小官之子,能做出这么多骇人听闻的罪行。根源还有一个,那就是他孙家在当地,根深蒂固。
外来的官员为了稳定,需要借重这样的大户人家。江南地方官员和乡绅的勾结,已经根本分不开了。若想真的做事,推行新政,就要把什么知县,知府,粮台等人全部换掉。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婚之后是朱允熥署理朝政的开始。他不能只做一个深宫中的皇储,天下各处的官员,都要了然于胸。再说,署理朝政之后,除了中枢,在地方上也要有自己的知心人。
这时,王八耻在门外进来,“殿下,明儿就是腊月二十三了,您是不是该回京了?”
是该回去了,自己这个皇储,还要代表皇帝祭天祭祖,接受群臣春节叩拜,赏赐京城百姓等等一大摊子事。
“明日回京!”朱允熥看着窗外,灯火通明的街景说道,“留刑部侍郎秦睦,还有何广义在杭州。继续处理剩下的事宜,告诉何广义,抄没的家产除了分给受冤百姓的之外,田地矿山地产商铺等都要登记好!”
“奴婢遵旨!”王八耻答应一声,继续笑道,“殿下,您还没用晚膳呢!在杭州这些日子,您用膳总是没时没晌的,奴婢瞧您都清减了!”
朱允熥收回目光,“好,传膳吧!”
话音落下,几个宫人端着晚膳上来。
朱允熥饮食简单,又没有大鱼大肉的胃口。晚膳颇为简单,一碗淮山粥,几个银丝花卷儿,一盘椒末羊肉,一盘香煎鲜鱼。腌藠头一例,糖醋小青瓜一例,双黄咸蛋一份。
咸蛋?
朱允熥若有所思。
抚州知府张善的形象忽然跃然于心,那人是个本分官,虽然不见得有大能力,但胜在小心谨慎。而且老爷子对张善,也颇有好感,当初他闺女送那一竹篓双黄蛋,老爷子吃了可是赞不绝口。
“回去和皇爷爷提一嘴,杭州知府的位子,张善来做!”
朱允熥咬了一口银丝卷儿,边吃边想。想着想着,不知为何,脑中张善的样子,变成了那个婉约大方的俏影,张蓉。
那女子大家闺秀,却又丝毫不扭捏,不但容貌好还做得一手好茶饭。
当初在抚州,那份烙得金黄色的油饼,回味无穷。
“她好像比我大!”
心里想着,端起粥碗,“嘶,这么烫!”
“奴婢该死!”王八耻慌忙道,“殿下烫着没有?”
朱允熥舔舔嘴唇,“去,让厨房烙份油饼!这卷子没滋味!”
“遵旨!”王八耻赶紧出去,对外头喊道,“赶紧,给殿下烙饼去!”说着,又叫骂到,“你们这些狗才,给殿下上粥之前不知道试试烫不烫?等回宫的,看杂家怎么收拾你们!”
~~~
“二十三,二十四..........”
应天府城墙上,出来遛弯的老爷子,看着船只往来的江面,掰着手指头数着,忽然眉头一皱,回身道,“这都二十六了,大孙咋还不回来?”
老爷子身后的朴不成,微微躬身,笑道,“皇爷,也就是这两天了,您别太急!”
“过年啦!”老爷子目光流转,江上的那些往来船只之上,都披红挂彩,“能不急吗?杭州那边案也查了,杀也杀了,怎么就不知道早点回来!”
说着,目光又隐含怒意,“明明想过个好年,一个个非要往咱刀把子下面钻,一群没眼色的东西!”
“皇爷,青眼那边的奏报都已经送上来了。”朴不成低声道,“奴婢放在您书案的第二个暗格中。”
“先放那吧,过完年看!”老爷子依旧看着江面,“有事,过完年之后说!”说着,又皱眉问道,“你说,咱大孙是不是改走了陆路,骑马回来?”
朴不成没接话,自从太孙殿下出京,皇爷是一日三问。
老小孩老小孩,皇爷身边离了谁都行,唯独不能没有殿下。这几日宫中,因为无意触怒皇爷的宫人,都处置了好几个。
“皇爷!”朴不成轻声道,“回吧,天晚了,风大!”
老爷子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嗯,回吧!”
嘴上如此说,身子却又往回看。
这么一看,脸上本来有些抑郁的表情变成了欣喜,“看,是不是官船?”
江面上,两艘军舰快艇正在开路,沿路的商船官船,纷纷闪避。更远的地方,挂着五爪金龙大旗的御舟,缓缓露出了身形。
“快!让码头的人准备接咱大孙!”老爷子笑道,“用咱的御辇!”
“遵旨!”朴不成的脸上也露出笑容。
殿下回来了,宫里的日子就有滋味了。
~~~
皇太孙回京,码头戒严。
驸马都尉梅殷,亲带殿前军在码头护卫。
老爷子终究还是念孙心切,亲自来了。
“孙儿见过皇爷爷!”
朱允熥跪在老爷子面前,抬脸笑道,“爷爷,孙儿回来了!”
老爷子背着手,仔细的端详了一会,“有点瘦了!”
“看您说的,孙儿才离开几天,怎么会瘦!”朱允熥起身笑道。
“外头哪有家里好,儿离父母自然瘦!”
众侍卫环伺之中,老爷子笑了笑,“来,咱爷俩一块回家!”
“回家!”朱允熥搀扶老爷子上了御辇,“回家,过年!”
“杭州百姓如何?赵家如何?”御辇上,老爷子问道。
朱允熥微微躬身,行礼,“皇爷爷,世无冤,百姓安。清除恶贼普天同庆,杭州安居年!”
~~~~
晚上,和闺蜜蹦迪去。
蹦擦擦,蹦擦擦,哈哈哈哈。
第121章
小哥哥,好哥哥。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和仪式。
既有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之寓,也有告慰先祖展望未来之意。
《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
华夏人,大多是无神论者,可是对于天上的神明和祖先,都有着敬畏之心。在岁末年尾,劳作一年的人们,会拿出最珍贵的食物进行祭祀,酬谢神明祖先,并且为自家祈福。
朱允熥一回京城,都没来得及歇上半天,每日就被礼部等衙门簇拥着,往返于宫廷内外,各种祭祀。
天地诸神,孔庙先贤。祭了太阳祭月亮,祭了大地祭天空,祭了雨神祭农神。祈雨祈谷,祈天下安康。
这些还都相对容易些,声势虽然浩大但是形式并不繁琐。等腊月二十九祭拜太庙之前,朱允熥已经三天没吃过任何的荤腥,并且日日沐浴焚香。
过年了,那些天上的诸神都拜过了。华夏的历代先祖,是重中之重。
太庙周围,上万护军林立,跟随朱允熥的礼官多达千人。乐手仪仗,礼器贡品更是数不胜数。老爷子在别的地方挺抠门,但是这事上,从来不含糊,且唯恐不够浩大。
供奉华夏历代先祖的享殿之中,轻烟缭绕。
朱允熥跪在华夏历代先祖神像牌位之前,在礼官的引导下恭恭敬敬的叩首跪拜。
“臣,皇明之储朱允熥,敬告华夏诸祖,虽去岁微有小恙,但大明政通人和百姓无饥荒之忧,天下山河无惊天之变,无战乱之险。大明之敌,于兵锋之下,惶惶不可终日。百姓安居乐业,轻徭薄役,天下安然。”
“今,臣诚心叩拜,祭祀先祖。望华夏诸祖,佑我大明锦绣河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臣朱允熥,敢昭告于太社之神,太稷之神。惟神赞辅皇袛,生嘉谷、粒我烝(zheng)民。万世永赖。谨以玉帛牲齐粢(zi)盛庶品。备兹瘗(yi)祭,尚飨。”
祭文念诵完毕,再次上香。随后从享殿中缓缓退出,又去往边上的偏殿。
这殿中供奉的是,朱家的历代先祖。
老爷子不忌讳出身低,但是当了皇帝之后,给能想起的祖宗都上了皇帝的称号。
大殿之中,德祖元皇帝朱百六、懿祖恒皇帝朱四九、熙祖裕皇帝朱初一、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老爷子也是,祖宗的皇帝都追尊了,就不能给起个气派点的名?再说,太爷爷都给起了,把其他老祖宗都落下,多不好!”
心里想着,再次跪下,宫人献上贡品之后,朱允熥又开始念诵经文。
“祖宗在上,不孝子孙朱允熥岁末来拜。”
“皇明二十五载,江山稳固嫡传万年。后世子孙奉享香火,诸祖天上有灵,佑人间子孙,枝繁叶茂............”
一通的仪式下来,大冬天的朱允熥额头冒汗。随后登上御辇,浩浩荡荡的回城。
洪武二十五年即将过去了,明年是崭新的洪武二十六年。
朱允熥信手撩开御辇的布帘,眺望河山。
这一年,他过得极为不容易。从战战兢兢到站住脚,从站住脚到得到老爷子的认可。从皇孙到吴王,从吴王到皇储。
每一步,看似顺理成章,但是其中的凶险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步,都满是荆棘,稍微行差踏错,就是万劫不复。
即便他深知老爷子对他的关爱,更知道他皇储的地位不可动摇。可他还是小心翼翼的,谨守着自己的本分。
外面天高云淡,青山巍峨,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画面。
可朱允熥的心中却是心潮澎湃,因为明年是洪武二十六年,他可以署理朝政。可以名正言顺的,放开手脚,抒发心中的波澜壮阔。
“殿下!”妙云在身后唤道,“奴婢伺候您更衣吧!”
此时朱允熥身上还穿着宽大的衮服,头上带着旒冕。回过头去,淡淡梳妆的妙云触入眼帘。
太庙祭祀的前三天,不但不能吃荤,更不能近女色。几日没见,妙云似乎出落得更加娇艳。
感受到朱允熥的目光,后者眼神流转,粉面含笑。端庄之中带着妩媚,妩媚之中,又有些许女儿忧愁。
“过了年,你也大了一岁!”
任凭玉手帮自己更衣,朱允熥说道,“过年了,你若是想家里人,孤可以破例给你放两天假!”
妙云先是一喜,眼神泛着星辰。不过又随即暗淡下去,手指划过朱允熥的礼服,咬唇说道,“奴婢谢殿下恩典,只是奴婢是卑贱之人,宫里有规矩。殿下万不可因为奴婢,坏了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朱允熥拍拍对方的玉手,“过年了,千家万户皆团圆。天下皆喜,唯独你们这些宫人........”说着,朱允熥把对方的手抓住,叹息道,“若你怕有人说嘴,孤让王八耻把他们带到外廷,你远远的看一面就是!”
“殿下!”妙云哽咽,一滴泪珍珠似的在眼眶里打转,“伺候您,是奴婢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孤要大婚了!”
朱允熥把妙云的手,拉到胸膛。后者微微侧身,二人四目相对。
感受到朱允熥的鼻息,妙云的脸上越发滚烫,脸颊腾云,眉宇泛红。
“回头孤跟皇爷爷说,让你做试婚女官!”朱允熥笑着轻语。
顿时,璀璨的光彩在妙云的脸上绽放开来,那是一种朱允熥从未见过的光彩。美极了,像是夜空的星辰。
“殿下!”眼里含着的那颗泪落下,妙云哽咽,说不出话来。
她虽然是女官,可依旧是奴婢,哪怕皇太孙享用了她,她也是奴婢。但若是做了试婚的女官,未来最差也能落个美人的身份。若是苍天有眼,让她怀了龙种!
“奴婢,卑贱之人..........啊!”
话还未说完,身子忽然一个趔趄。妙云直接被朱允熥,拉在了怀里。
妙云的头,枕在朱允熥的腿上,眼睛里满是那张脸。
朱允熥低头,和她离得很近,近到能听到她的心跳声。
“殿下!”妙云娇羞轻语,不敢去看那双炙热的眼。
“别叫殿下!”朱允熥笑道。
妙云不解,双目疑问。
只见朱允熥坏坏的一笑,左手抚摸妙云的额头,“叫小哥哥!!叫一声来听听!”
妙云呼吸急促,只觉得浑身都软了,飞快的看了朱允熥一眼,低声道,“好哥哥!”
“是小哥哥,不是好............好哥哥也好,比小哥哥好听!”
说着,朱允熥忽然低头。
御辇之中,一阵嘤咛。
朱允熥口舌微动,只觉得那两片柔腻。
软!
甜!
香!
滑!
热!(五字真言大法)
种种滋味让人流连忘返,不肯放开。而且,感受到种种滋味,朱允熥越发的用力。
忽然之间,两舌交织,更是别有风味...............
(此处省略三万字)
御辇之外,肃立的王八耻本来眯着的眼睛忽然一瞪。
随后,赶紧用手中的拂尘挥舞,无声的挥舞起来。
周围那些骑马护军,策着战马,无声的散开。
第122章
对联回到紫禁城中,也是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自年前腊月二十四,祭灶之后。宫内眷宿卫之臣,赏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御膳房蒸点心蒸肉,用于赏赐朝臣。
百姓家过年,都讲究个衣食富足,不管再怎么清苦,也要有模有样。宫中过年更是要有天家气象,彰显天威。
因为过年,不单是他们爷俩还有朱家人自己的事,皇亲国戚,功勋大臣,甚至还有藩国的使者都要赏赐。
不过赏赐上,老爷子也是够抠的。先不说银钱红包,单招待大臣,就是五菜一汤,一盅酒吃完拉到。
当年马皇后在时曾劝过老爷子,如此寒酸,有失天家体面。
老爷子回道,君臣穷年,百姓才能富年!
朱允熥一身常服,刚走到奉天殿后面,老爷子居住的偏殿寝宫院前,就远远听着老爷子说话的声音。
“东边高一点,再高一点!”
走近了,原来是朴不成正带着几个小太监,在老爷子和几个大学士的监督下,贴着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春联。
老爷子一身崭新的棉袍穿着新鞋,双手笼在袖里。一群太监在老爷子的指挥下溜溜转,生怕贴不好让老爷子生气。
老爷子身边刘三吾,傅友文,詹徽,方孝孺等一群臣子微笑看着。
历朝历代,每逢过年都是提前一周封印放假,但是到了老爷子这,只有除夕一天,大年初一都要上朝。过年期间各衙门虽然有些放松,但是照常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