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4章

    “年终来朝,考其问过贪赃人数,以凭黜陟。如贪赃不拿,体察得出,处以重罪。”

    年底来朝拜,考察过错和贪污的人数,以此为依据进行罢免或者贬官。如果遇到贪污的而不惩治,被查到是谁放过他,就处以重罚。

    老爷子不但过年要办公,还要反腐!

    “皇爷爷,孙儿回来了!”朱允熥行礼,笑道。

    诸臣见礼,“臣等见过殿下!”

    “看看这对子!”老爷子对朱允熥笑道,“东边门上是刘三吾写的,西边是方孝孺的,咱大字不认识几个,也看不出好歹,你给看看!”

    殿,是一整套建筑群落,除却大殿之外,周围的偏殿极多。

    东边的门框上,五云迎晓日,万福迎新春。

    宫内的对联,务必寓意大气不凡。都是工整的大字写成,端庄肃穆。

    西边的门框上,天地三阳泰,乾坤万国春。

    朱允熥心里琢磨一下,西边的比东边的好,西边的更有大国气象,更为恢弘。不过也只能在心里说,说出来刘三吾面子上不好看。

    “两位学士的学问自然是极好的!”朱允熥笑道,“都好,都好!”

    “大孙,咱寝宫正门还没贴呢?学士们都夸你读书好,你给咱写一副!”

    看着老爷子期盼的目光,朱允熥有些不好意思。这还真难住他了,他虽然读书还算用功,但是文学这事,是需要天分的。

    在老爷子和臣子们探究的目光之下,朱允熥脑子里想了半晌。竟然全是些什么,春满人间福满门之类的普通句子。

    “有了!”

    朱允熥故作沉思,在地上前行几步,缓缓开口,“麟游凤舞中天瑞,月朗风和大明春!”

    “好!”朱允熥话音落下,吏部尚书詹徽就摇头晃脑的说道,“陛下,太孙殿下此联,气势恢宏寓意极佳。上联的麒麟和凤凰都是神兽,唯有盛世能现。下联的月朗风和,更是昭示咱们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说着,

    又是一笑,“臣读书数十载,这样的对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难得的是,殿下虽青春年少,却有忧国忧民之心。国有储君如此,陛下之福,大明之福,万民之福,臣等之福!”

    “哈哈!”老爷子眉开眼笑,又对刘三吾等人道,“真的吗?你们都说说!别一味的捧他!”

    中书舍人刘三吾笑道,“陛下,詹部堂所言甚是。殿下此联不但气象千,更难得的是有帝王之气。非一代雄主,不可做也!”

    方孝孺板着的脸也露出笑意,开口道,“甚佳!豪迈雄伟,堪称千古名句!”

    见翰林院的学士都赞不绝口,老爷子脸上的笑容更甚,胡子一抖一抖,“都是你们教的好!你们都有功!”

    朱允熥心中松了一口气,幸好以前电视剧看的多,恰好用上了。

    刘三吾说的没错,这对联有帝王之气。

    康麻子写的,没帝王之气就怪了!

    (康熙的御笔,故宫长春宫的对联。很多粗制滥造的清宫剧中,居然后妃宫门口也摆着,岂有此理。)

    “

    不过,用大清雄主的对联,贴我大明的寝宫,是不是有些不大合适?”朱允熥心里暗道。

    管他呢,走大明的路,让大清无路可走!

    这时,吏部尚书詹徽又道,“陛下,太孙殿下才学臣等不及万一,华盖殿等处的对联,臣看...........”

    “皇爷爷!”朱允熥赶紧出口打断,“高丽献上的贡品,您来看了没有?”说着,责备的看了詹徽一眼。

    这老小子平日看他挺会拍马屁的,怎么这时候这么没眼色!脑子里就这点墨水,再写下去不是要出丑吗?

    可怜詹徽本想拍马屁,却不想拍在了马腿上。心里顿时惶恐起来,再三琢磨皇太孙那责备的眼神为何而来。

    “咱看那个干啥?都是些不当吃不当喝的玩意!”老爷子看着边上,有书法好的翰林学士挥毫泼墨,写着朱允熥刚才所说的对联,随口说道。

    朱允熥靠近些,笑道,“孙儿昨日看了,高丽送来的二十颗东珠,晶莹剔透,比咱们宫里的还好!”

    “哦!”老爷子依旧看着对联,淡淡的说道,“你喜欢就拿你宫中去!”说着,皱下眉头,对书写对联的翰林学士说道,“你这字不成,咱大孙的对联,气象恢弘有帝王之气。你看你那字,瘪瘪瞎瞎瘦了吧唧的狗爬似的,写大字成不成?”

    可怜那翰林学士,一手颇有火候的瘦金体,在老爷子嘴里居然如此不入流。

    更可怜的是高丽,他们费尽心思的贡品,在老爷子心里还不如朱允熥一副对联。

    老爷子虽然不追究高丽在边疆侵吞辽东土地一事,但对高丽甚为苛刻。每年春节,万寿及朱允熥寿辰,中秋等大节。高丽必须遣使给大明进贡,而且务必竭尽全力尽善尽美。

    不只是高丽,周围的安南,暹罗,乃至琉球都派了使节前来,朝贡新春佳节。

    “皇爷爷!”朱允熥挨着老爷子,“鸿胪寺的官员奏报,如何给高丽等藩国回礼!”

    老爷子收回目光,琢磨下,“随便给点棉布,御酒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就成了!”说着,对群臣一笑,“可不是咱小气,一想到拿大明百姓的东西,肥那些小国,咱就心里不舒坦!”

    群臣苦笑,谁也不敢多言。

    老爷子就是这么个性子,在他这别提什么天朝上国物华天宝,赏赐藩国的事。说了,容易挨骂。在老爷在看来,你给我是应该应份的,为了表示诚意还必须献上最好的。但是反过来,我给你,意思到了就行了。哪怕我给你一根针,你也得回家供起来。

    给藩国一根针,或者一车金子,区别不大。反正是供着,供什么不是供。

    第123章

    劁换了一位擅长写楷书的学士,仔细的写了两遍之后,终于让老爷子满意。随后朱允熥做的对联,被小心的贴在老爷子寝宫的门前。

    “朴不成,回头让人镌刻在木板上,明年接着用!”老爷子笑着吩咐道。

    “奴婢遵旨!”朴不成笑着回应,“皇爷,殿下,造办处送来了十二箱爆竹焰火。如何处置,还请示下!”

    “咱不爱看他东西,送东宫处让孩子们乐呵乐呵!”老爷子随口说道,不过目光微转,看到沉思的朱允熥,开口道,“大孙,你想什么呢?”

    烟火是好东西,东宫那边两位还尚小的幼妹已经念叨了好几回了。宫里那些没就藩的小王爷们,也是掰着指头算放焰火的日子。

    可是,朱标刚刚故去,按照风俗东宫三年内不能贴对联,不能放炮。

    “皇爷爷,父亲...........”

    “哎呀!”老爷子一拍脑门,脸上的笑容顿时变成愁苦,“哎,刚才一高兴,咱把这事给忘了。你们东宫,今年这年是冷门冷脸!”说着,语调又转为暴怒,对朴不成说道,“咱刚才没想起来,你也不知道提醒?还有送焰火那些人,他们心里可有君父?”

    “奴婢该死!”朴不成赶紧跪下。

    “皇爷爷!”朱允熥急忙开口,笑道,“孙儿看不如这样,正月十五的时候,在玄武湖畔放了,让京城的百姓跟着热闹热闹!”

    老爷子微微点头,“也好!普天同庆沐浴皇恩!”说着,又道,“春节,赏京师百姓诏书你写了没有?”

    “孙儿已经写了,京师六十以上者,米三斗,肉两斤,酒一斤。鳏寡孤独者,格外赏布料一身!”说着,朱允熥小声道,“都是杭州抄家的钱财,分给受冤百姓之后,还剩了许多,正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事办得好!”老爷子破涕为笑。

    贴了春联,又开始贴门神。

    大明立国以后,皇帝下旨服饰礼仪仿照唐朝。所以门神不是秦琼和尉迟恭,而是复古的神荼和郁垒(不是lei是lu)。

    不过有了刚才那个插曲,似乎是想起了亡子,老爷子的情绪有些低落,强颜欢笑。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实年纪越大的人,过年过节之时,越是容易伤感。

    群臣退去之后,披红挂彩满是年意的宫城之中,巍峨的大殿之下,又只剩下他们祖孙二人。

    老爷子坐在殿中,手捧着一个暖炉,看着殿外的景象,嘴里念叨着,“以前过年,你祖母包饺子的时候,总会在里面塞一些小钱儿,谁吃着了,谁就明年有好运!”说着,叹口气,“自从你祖母走了,咱就再也没吃过那么好的水饺了!”

    随着老爷子的话,记忆中那些画面涌上心头。

    在朱允熥的记忆里,他祖母做饭的手艺算不得好。包饺子也总是那几种馅,白菜肉,芹菜肉,大葱肉。远比不上东宫小厨房里,那些御厨包的鲜美。

    可是,那毕竟是亲人亲手包的,吃的是亲人的味道。

    眼看老爷子有些伤感,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刚才孙儿回来的时候,城里热闹着呢。要不,咱爷俩出去转转?与民同乐?”

    老爷子想想,笑道,“别说,咱还真有这个意思!”随后,又笑道,“也不知那个淮西的小馆子还开吗?咱还挺想他家的狗肉呢!”

    “走着?”朱允熥笑道。

    “走着!”老爷子起身。

    爷俩都是布衣常服,也不用再换。朴不成吩咐几声,几十个护卫开道,爷俩从小门出宫,走入京城市井。

    出了皇城到了前门大街,鲜活的市井之气扑面而来,明儿就是除夕了,街上采购的百姓依旧络绎不绝。

    货架上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辽东的松子干果,苏北之黄花,金针。武当之鹰嘴笋、黄精、黑精。

    除了吃的还有喝的,

    茶则六安松萝、天池,绍兴岕茶,径山虎邱茶。

    衣裳料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各种点心匣子,南北名酒。

    人人都是新衣新帽,人人都是脸上带笑。有熟人碰见了,相互拱手作揖问好。

    大人们手里拎着采购的年货,满头是汗。孩子们手里举着糖人,舔一下,眉眼笑开花,全是满足。

    “爷爷,盛世亦不过如此!”

    朱允熥并非完全的讨老爷子高兴,也是有感而发。百姓有钱,街上有货,商品充足,购买力旺盛正是盛世的缩影。

    老爷子双手插在袖里,看着市井人群满脸是笑,口气却有几分郑重,“不敢说盛世!京师乃天下菁华所在,繁华理所当然。是不是盛世,还要看天下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这么富足!”

    说着,又是一笑,“再说,盛世不盛世的,咱爷们说了不算,百姓说了才算!”

    “爷爷!”朱允熥也心有感慨,“您放心,将来孙儿一定让大明,达到真正的盛世!”说着,看着人群,目光满是坚定,“让天下百姓,再无饥寒。”

    “有志气!”老爷子拍打朱允熥的肩膀笑道,“凭你这话,爷爷一会也得喝几盅!”

    上次和老爷子出来吃肉的那家馆子,在一条巷子里。穿过热闹的大街,又走了一会儿,才依稀看着那家的幌子。

    “等会!”走着,老爷子忽然停住,对朱允熥说道,“这家怎么没贴对联?”

    巷子里的人家门前,都贴了新春对联。唯独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门上的春联还是去年的,凌乱的不成样子。

    “许是没来得及贴呢?”朱允熥说道。

    “不贴对子算过年吗?”老爷子闷声道,“这家过的是什么日子?”

    爷俩正说着话,一个夹着包袱五大三粗的汉子,低头快步往院里走。

    “哎,那汉子!你,就是你........”老爷子叫住他,“这你家?”

    那汉字四十来岁,满脸短续,闻言停住,“老人家,这是我家,您有啥事?”

    “你家对子呢?”老爷子指着残留着纸片的门头问道。

    “哎呀!”汉子跺脚,“我给忙忘了!”

    朱允熥笑道,“你是干什么的,这么大事都能忘了?”

    “我......我是.........”汉子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劁猪的!年根底下,买猪的人多,我就给忘了这事了!”说着,懊恼起来,“这大过年的,我上哪请人写去?卖对联的也不知还有没有?”

    “你不用找人写,也不用买,咱给你想办法!”老爷子笑着开口。

    “可别让我写!我肚子里没有和劁猪有关的对联!”朱允熥心里一惊。

    劁猪,就是阉猪的。这玩意在这个时代,还是门了不得的手艺呢,跟阉人是一个道理。

    想到此处,朱允熥心里忐忑的同时,忍不住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朴不成。

    果然,老朴似乎想到了什么,双腿夹紧,面色发白。

    “您........会写?”汉子脏兮兮的手,从包袱里掏出一个纸包,萝卜粗的手指夹出两块桃酥来,笑道,“那麻烦您老了!”

    老爷子也不嫌脏,接过来就吃。

    “嗯,咱想想!”老爷子边吃边道,“大孙,别看你爷爷读书少,可是写个春联还是行的!”说着,又问汉子,“你是劁猪的?”

    “对呀!”汉子连连点头。

    “你听好!”老爷子大马金刀的站着,颇有气势的开口,“咱这上联是,双手劈开生死路!”

    “此联何意?”朱允熥问道。

    “劁猪呀,一不留神就把牲口弄死了!”老爷子嚼着桃酥说道,“所以说是生死路!”

    汉子点点头,“听着新鲜?老人家,下联呢?”

    老爷子一笑,“一刀割去事非根!”

    “哈!”朱允熥大笑,“爷爷,贴切!”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去事非根!”汉子念了两句,“我得赶紧找人写去!别一会给忘了!“

    “别,你踏实待着!”老爷子对身后摆手,“来个会写字的,给他写上!”

    说着,笑呵呵的拿着半块桃酥,和朱允熥继续前行。

    “皇爷爷,您说的还真贴切!”朱允熥已经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哈哈!”老爷子也笑,“这叫活学活用!”说着,目光忽然古怪起来,看着身后的朴不成,“你当年净身的时候,跟劁猪一样吧!”

    朴不成挤出几分笑容,“奴婢当时蒙着眼睛,只觉得下身一凉..........”

    “不疼吗?”朱允熥好奇道。

    “谁知道那净身的师傅用了什么手段,奴婢当时就觉得凉,过后才疼!”

    老爷子笑得合不拢嘴,“事非根都没了,心里更疼吧!哈哈!”

    “孤听说,净身之后,给你们插一根鹅毛管子排尿,是不是真的?”朱允熥来了兴趣,紧跟着问道。

    朴不成低头,“殿下,奴婢割的是根,不是茎!”

    ~~~昨日蹦迪,甚欢。

    有机会,大家一起蹦。

    第124章

    除夕清晨,尚在睡梦之中的朱允熥,被外面若隐若现的鞭炮声惊醒。

    不知是不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他是个睡觉极轻的人,稍微有些许的响动,都会醒来。

    “殿下!”

    寝宫之中,几个值夜的宫人刚要上前,就被朱允熥赶开。他赤着脚,披着一块毯子,缓缓走上寝殿的阁楼。

    吱呀一声,伸手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冷风中带着丝丝的呛人味儿。尚未完全亮透的天空云层很密,显得天空很低。朝远处眺望,那些鞭炮声来自皇城外的方向。

    “过年了!”朱允熥裹紧身上的毯子,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

    “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年好!”

    嘴里默念一句,朱允熥跪下,对着很低的天空,恭敬的叩首,“给你们磕头了!”

    再抬头,微笑的脸庞挂上些许的泪痕。一阵风吹过,泪水飘散在风里,全无痕迹,只是双眼有些微红。

    蹬蹬,急促的脚步传来。

    妙云和王八耻捧着衣服,带着一群宫人跪在阁楼上。

    “殿下,可使不得,您刚起来吹了冷风可了不得!”王八耻急道。

    “别大惊小怪的!”朱允熥笑着走下阁楼,“孤身子骨没那么不堪。”说着,张开双臂,身上的毯子滑落,七八个宫人赶紧上前,帮他更衣。

    今天是新年,要穿新衣。簇新的红色五爪金龙吉服,新袜子,新靴子,连头上的纱冠都是新的。贴身的衣服也都是新的,朱允熥站在那儿,动都不动,任凭宫人们把他里里外外换一遍。

    “殿下的身子自然是龙精虎猛!”王八耻跪着,给朱允熥穿鞋笑道,“殿下,靴子可还合脚?”

    “嗯!挺好!”

    王八耻满脸笑容,“奴婢看这半年殿下的身量又高了,尚衣监做靴子的时候,奴婢特意和他们说,要做大一些的!”

    “你伺候孤多少年了?”

    “十六年!”王八耻整理好朱允熥的裤腿,“殿下还在襁褓之中,奴婢就在东宫当差!”

    朱允熥心中温暖,柔声道,“辛苦你了。”

    “奴婢不敢!”王八耻赶紧叩头。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