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8章

    “谁?”朱允熥问。

    “曹国公,李文忠!”

    竟然是他?

    曹国公李文忠是老爷子当儿子养大的亲外甥,绝对忠诚,而且对他身负厚望。在李文忠权力最大的时候,管着整个五军都督府,还有国子监,还有京营的全部兵马。

    没想到,他居然还暗中掌握着这样一直秘密的情报组织。

    不过,再细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李文忠,老爷子还能信谁?

    除了李文忠,老爷子还能把这支力量交给谁?

    “你们有多少人?”朱允熥又问道。

    “其实到底有多少人,臣并不十分清楚!”毛骧继续叩首道,“臣是统领不假,但臣之下,还有数个统领,分别管着不同的事儿!”

    这在朱允熥的意料之中,这样的组织自然不可能一人独大,哪怕是统领,也不能做到一手遮天。

    “青眼的名册也不在臣的手中,每年补进来的人,退的人,臣也不过问!”毛骧开口道,“臣只管听主子的话,帮主子办事,带好主子交给臣的这些人!”

    朱允熥笑道,“敢情你是个撒手掌柜的?”

    “名册,人员选拔补充,都是朴公公在管!”毛骧说道。

    “谁?老朴?”

    这,又让朱允熥微微错愕。

    朴不成,居然还管着老爷子的青眼。

    不过再想想,好似又非常的合情合理。

    李文忠英年早逝,满朝文武之中,再也没谁可以让老爷子无条件信赖。

    那么这个伺候了老爷子一辈子的老太监,就是当仁不让人的第一人选。

    对于君王来说,太监确实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因为太监没有君王,就是一个太监而已。他所有的一切,都要来自于君王的施舍。

    忽然,朱允熥想到一种可能。

    身子慢慢向前,居高临下的看着对方,问道,“这么说来,你们青眼之中,是不是有许多的宫女,太监?”

    “以前倒是没有,这两年,倒是补了许多宫内和各王府宦官的子侄家眷。”毛骧不假思索的开口,“青眼,主要对文武百官,各大勋贵豪门等!”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很大。

    首先,是这两年补充了宫内和各王府宦官的子侄。

    也就是说,从这两年开始,老爷子开始对自己的儿子们,也有些别样的心思,开始暗中盯着他们了。也不能说是暗中盯着,而是这两年连续出了不少事,让老爷子有些寒心,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的信任儿子们了。

    而朝廷的勋贵之家,从一开始就有老爷子的眼线。

    也就是说,老爷子想知道什么事,就能知道什么事。

    “各王府之中,秘密多吗?”朱允熥沉思片刻,开口问道。

    “臣实话实说!”毛骧再叩首,“多是鸡毛蒜皮,一地鸡毛的小事!”说着,顿顿,“别的王府,都是漏风的筛子,想知道什么就能知道什么。但燕王那边,臣等还需要时间!”

    说着,又顿了顿,“燕王后宅所用之人,要么是从下就在他身边的老人,要么是王妃的陪嫁。寻常人入王府,要先从杂役做起,做三年无任何的纰漏,才能做别的事!”

    “就算是王府打扫庭院的仆人,都是军中退下来的经年老兵!”

    “去年,臣等往燕王府安插眼线的时候,有几个人手,也不知那里露了马脚,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

    这点,也不出乎意料。

    朱棣那边铁板一块,再加上以前有姚广孝那个妖僧在,定然是经营得密不透风。

    忽然,朱允熥想到了什么,“孤问你,原来淮王那边?”

    “有人!”毛骧开口道,“但到底多少人,名单都在朴公公那!”说着,顿了顿,“淮王千岁的事,是青眼做的!”

    这下,一直在朱允熥心中的疑团被解开了。

    何广义秘密和朱允熥汇报过,他派去送朱允炆上路的那些锦衣卫,凭空消失了。

    如今看来不是凭空消失,而是被这些青眼灭口了。

    一时间,朱允熥不知该说是这些人狠,还是老爷子狠。

    他忽然觉得,他和老爷子比起来,就好象一只纯洁的小白兔。

    渐渐的,朱允熥也陷入沉思。

    这样一支有些恐怖的,无孔不入的,隐藏在阴影之中的情报力量,老爷子交给了他。最难的不是如何掌握,而是以后如何使用。

    若单纯的把这些人用来监视,暗杀等脏活上,有些屈才了!

    ~~~

    同志们,朋友们,亲爱的们。

    偷偷今天忙到飞起,七台手术。奥若拉,肋骨鼻,蜜桃臀,环腹吸脂,双眼皮........

    毕竟到年底了,有些小姐姐们都要急着回家找人接.........不是,是相亲。

    所以一时忙不过来,在医院脚不离地。

    请大家原谅,体谅加见谅。

    我要是胡编乱造,大家看的也不爽。

    你们不爽,偷偷就遭殃。

    171

    地宫未封东陵的宝顶,远没有孝陵恢弘。

    包括陵园内的一切,尽管都是仿照帝王性质,

    和皇帝的礼制没有任何分别。但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比孝陵那边要小上一号。

    朱标的陵寝中相当大一部分,原本就是老爷子的陵寝。

    最爱的儿子英年早逝措手不及,老爷子没办法,只能将他自己正在修建的陵寝分出写一些,给自己最爱的儿子。

    同样是悠长的地宫,老爷子带着朴不成两个寂寞的身影,缓缓向前。

    这座地宫已经很多年没进过人了,所以更加的阴暗,更加的阴森。

    忽然,老爷子的脚步停住,面色变得有些愤怒。

    通往朱标棺椁摆放的前殿,一切都是仿照太子生前办公地方的复制品。宝座御案,书架瓷器等皆是当年太子用过的旧物。就等于是,把朱标生前的办公室,搬到了地宫之中。

    前殿的角落里,几口大号的青花瓷缸中,转满了各种油脂。可如今,那插在油脂之中的长明灯,却没有发出任何的光明。

    灯芯,就那么破败的斜插着,没有任何燃烧过的痕迹。

    “地宫里的长明灯,为啥不点?”老爷子的声音冰冷。

    朴不成苍老的脸上也泛起杀机,“定是守陵的奴婢们,疏忽了!”

    “你知道怎么处置?”老爷子低声问道。

    “回头,奴婢就让这些不长眼的奴婢们,去伺候太子爷!”

    主仆二人的对话,在地宫中回荡,久久不曾散去。

    对别人来说,这座地宫就是埋葬太子朱标的地方。人埋进去了,也就不用管了。等再过些年,没人过问之后,干脆就直接封死了。

    可是对老爷子而言,这里却是他儿子,在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家。

    见到儿子家中一片漆黑,没有半点灯火,他如何能不怒?

    老爷子听到这话,似乎还是很不满意。但终究只能闷声点头,接着前行。

    跟在老爷子和朴不成身前,打着灯笼的太监,身影更加的卑微谦恭了。

    “咱总是在想!”老爷子一边走一边说道,“老大身边伺候的人,是不是少了些!”说着,重重的叹气,“他是个宅心仁厚的孩子,从小就对身边人好,不忍心看别人受苦受罪。”

    “弥留之际还和咱说,是他自己福薄,不让咱迁怒其他人!”

    阴森的地宫之中,老爷子声音格外惆怅伤感。

    “太子爷的人品德行都是万里挑一!”朴不成低声附和道,“宫里这些奴婢们,能伺候这样的主子,也是三生有幸!”

    “像他母亲!”听到旁人夸奖自己的儿子,老爷子嘴角泛起微笑,“都是慈悲心肠,不喜欢计较不喜欢算计更不喜欢弄那些暗地里的手段!”

    边走边说,前方硕大的棺椁已经触入眼帘。

    “只是!”老爷子继续开口道,“好人都不长命啊!”

    话音落下,老爷子的脚步忽然停住,距离摆放的棺椁还有长长一段距离。他的脸上露出几分复杂的神色,似乎想上前,但似乎又有些畏惧,而且还有些不知所措。

    “当初咱不让人封地宫,就是准备哪天心里烦了,想来看看你!”

    老爷子缓缓开口,“这回呀,是第一回,但估摸着也是最后一次了!”

    “这些年,先是你的嫡长子走,后来你娘走。好不容易咱熬过来了,你他娘的又走!哎,真是上辈子欠你们的,这辈子来要账,折磨咱让咱心里不好受!”

    “本来呢,想带你儿子过来也看看你,回头再让人把地宫封住!”

    “可是咱老了,见不得哭哭啼啼的事儿了,就没让他来。”

    “你儿子比你强!”

    说到此处,老爷子重重的哼了一声,继续开口,“起码他不装糊涂,该杀人的时候他不客气。不像你,让那些遭瘟的书生给教坏了,做事想这个想那个,狠不下心肠,下不去手!”

    “哎!”老爷子又深深叹气一声,“你活着的时候,咱没少骂你,今日到你这里来,还要数落几声。咱这个当爹的,有时候对你呀,太刻薄了!”

    “现在咱爷俩说说知心话,自从你走。他娘的老子的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若不是心里放不下咱大孙,可能早就找你和你娘去了!”

    “身子骨差,想的事就多!”

    “咱刚下决心让咱大孙接班的时候想过一件事,那就是把那些杀才都杀了!”

    “知道你肯定不同意,又要和咱说啥开国功臣啊,老兄弟啊,忠心不二呀!”

    “屁!”

    “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谁他娘的不愿意当皇帝?”

    “谁愿意跪别人?”

    “也不是怕他们造反,他们没那本事更没那胆子。咱就是想着,咱的大孙还年轻,万一有一天咱等不到他长大,嘎嘣就走了。下面那些蹬鼻子上脸的杀才们,会不会成为他的摞累!”

    “可后来呀,咱的大孙让咱刮目相看,那些杀才们,都让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固然是因为他是你的嫡子,是常遇春那厮的外孙,背后有一群勋贵死心塌地。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身上有明主之相!”

    “你以前不是总问咱,什么是明主之相吗?”

    “明主就是不搞虚的,务实!”

    “不整日说什么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搞什么朝堂平衡。”

    “明主要做事,哪怕背骂名也要做事!”

    “他弄那个邮政挺好,给朝廷增加了财源。收取商税也好,国库多了进项!”

    “他现在弄的啥摊丁入亩更好,他娘的就是不让那些地主老财还有遭瘟的书生,吸国家的血!”

    “别管他做得对不对,好不好,急不急。但是他敢干,就明主!”

    “比你强!”

    老爷子又继续说道,“儿子生的也比你多!”说着,忽然笑起来。

    “你呀,有龙凤胎的孙子孙女,知道不?”

    “他娘的,咱老朱家多少代都没这么好的运道了。”

    “你呀,比咱有福气。将来拜祭的儿孙成群,没那些面和心不和的事!”

    “你说咱咋知道?”

    “哼,问你好儿子呗!”

    说到此处,老爷子脸色有些落寞,“咱知道当年有时候你嘴上不说,其实挺膈应你那些封王的兄弟们!”

    “咱当初,确实有些想左了,也想简单了!”

    “你一走,他们都打了不该打的心思!”

    “若他们都恭敬着来,你那面软心硬的儿子,可能还留着他们!现在,咱看那,嘿!估摸着,咱一死,他是搂草打兔子,一个都不放过!”

    “削藩!他削了他的叔叔们,以后也不会再封。”

    “他说啥来着,再封也不会封在中原!”

    “那小子,野心大呢,要让啥江河所照之地,有明月太阳之处,全为大明之土!”

    “嘿嘿!好小子哈,你比强吧!”

    说到这,老爷子脸上的笑容没了。

    “咱老了,不久于人世,咱知道!”

    “很多事咱也管不了,也没力气去管了!”

    “江山社稷都给了大孙,他自己折腾去吧,他也大了,都当爹的人了,咱再不放手,孩子就管傻了!”

    “今日也是最后来看你一次,老大呀,爹再嘱咐你一句话,记住了。”

    说着,老爷子微微垂首,“将来呀,若是在那边,你那些不成材的弟弟们跟你哭诉啥的,你直接抽他们!咱杀的人太多,若咱去不了你那边,你在天之灵,要好好保佑你的儿孙!”

    说完,老爷子回头,转身,前行。

    “朴不成!”

    “奴婢在!”

    “地宫封了!”

    “遵旨!”

    “知道太子陵寝地宫大门的人,全都殉了!”

    “奴婢晓得,平日看守地宫的太监。封住地宫后的工匠,奴婢亲自来处理!”

    “好!”

    ~~~

    刚下班,身心俱疲。。。

    第172章

    都来了紫禁城中已经在装点过年,十二监的太监们指挥着宫人张灯结彩,打扫宫院。就连品级最低的宦官小力,还有宫娥等都穿上了带着喜色的吉服。

    又一年过去了,但又一年即将开始了。

    辞旧迎新,正是如此。

    其实年也不过是普通的日子,却被一代代的华夏人赋予了不同的纪念意义。

    我们的每个节日每个传统都有着自己的由来,对于这些传统和节日,高兴之余后世子孙总是带着三分的崇敬还有敬畏。

    想想后世,所有的节日似乎已经变味了。除了在那些宗族聚居的乡下,回乡的男子们会在长辈的带领下拜年,祭祖等。城市里的人们,已经把过年当成了肆意花钱的日子。

    甚至,有的人对于自己祖宗留下的节日不甚热情,偏对外来的节日异常痴迷。并且在某些势力的推动下,这些节日都变成了购物与狂欢。

    却殊不知,这样的节日有什么意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