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11章

    “那回是你皇祖父的寿辰!”

    朱高炽看着前方,低声道,“儿臣知道,那一回您来京城,不但是老爷子的寿辰,还赶上了皇太孙的册封!”

    朱棣笑笑,有些不屑的笑笑,“上回你爹我风风光光,这回却犹如败军之将,丧家之犬!”

    “可人家,上回是皇太孙,这回是皇上了!他娘的!”

    “爹!”朱高炽转头,看着朱棣的眼睛,笑道,“您以前教过儿子,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时的委屈算不得什么。”说着,看着视线中的大明门,“您也说过,人这辈子,谁还没遇到点坎儿?”

    “吾儿此言,甚合吾心!”朱棣大笑。

    第44章

    暗棋(1)“臣观燕王,精神恍惚神情黯淡,体态虚浮心有郁结,与往日判若两人!”

    御花园中,朱允熥信步而走,手指不时的掠过身侧的花草树木,时不时摘下两片叶子,在指尖揉捏。

    魏国公徐辉祖落后一个身位,微微低头,低声开口。

    “而且这次来京,燕王并未带护军仪仗等,身边也只是一些侍卫.....”

    “这些朕都知道!”朱允熥忽然停步,指尖揉碎的叶子弹入湖中,“你方才说,燕王心有郁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徐辉祖顿了顿,“臣与燕王相交已久!”说着,又顿了顿,“少年时,臣和燕王一同在家父军中学习如何带兵,处理军务。其为人,臣略知一二。之所以说他心有郁结,是因为臣看燕王,进京之后是在强颜欢笑!”

    朱允熥默默听着,没有说话。

    徐辉祖心中有些忐忑,想抬头看看皇帝,可又不敢,只能躬身低头。

    “故中山王,很喜欢四叔吧?”朱允熥忽然道。

    “这......”这话,让徐辉祖大感意外,但君又问,臣不敢不答,也不敢撒谎,开口说道,“是!当年臣家父曾戏言说,待燕王长成,受过战阵的磨炼,即便是家父,率军与之,也未必是对手!”

    “不只是故中山王!”朱允熥淡淡的笑道,“朕知道,原本许多开国勋贵老臣,也都是从骨子里欣赏喜欢四叔的!”

    闻言,徐辉祖顿时额头冒汗。

    赶紧说道,“皇上,臣所说的之意,单纯是指军事,并无他意!”

    “哈哈!”朱允熥笑着转身,“你呀,那么紧张干什么,朕这不是和你闲聊吗?”说着,似乎因为自己的玩笑话,让对方惶恐而心中有些过意不去,继续开口道,“坐那边凳子上,别站着回话了!”

    “臣不敢!”徐辉祖恭敬道。

    无论如何,朱棣杰出的军事才华都是不争的事实,而当年诸皇子之中,最被那些开国勋贵所欣赏的也是燕王朱棣不假。

    在这个位置上久了,朱允熥看事,也比以前深刻了许多。

    历史上朱棣之所以能够一隅对抗天下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就看朱棣在逆境之时,都有大批朝廷的武将前去投靠,就能说明一切。

    朱允炆镇不住那些勋贵骄兵悍将,甚至在老爷子万年,诛杀那些勋贵武将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然的话,当年太子朱标因为老爷子滥杀,几次和老爷子吵得面红耳赤。他朱允炆有贤名,怎么不想办法保全那些武臣?

    而且他又亲近文臣。所以在老爷子屠刀之下,幸存的淮西武人集团成员们,纷纷暗中倒向了朱棣。

    燕王朱棣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暗中获得了许多武人的支持。

    不过,对于朱允熥来说,这些都不存在。

    朱允炆早就是冢中枯骨!

    朱棣身边也不可能再有任何有份量的帮手!

    其实,如今这点事早就不被朱允熥放在心上,他甚至已经不把朱棣当成对手。可是朱棣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却是让他既气又笑。

    仅带数十个护卫进京,装老实吗?

    一身病容?装软弱吗?

    还是,以退为进?

    想到此处,朱允熥看着湖面,忽然笑了。

    “朱棣的眼中只有我!而我的眼中是全世界!何必还在这种事上计较,他若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抛之,无需挂怀耳!”

    口中默念一句,心中畅快许多。

    “明年,朕派你出京走走!”朱允熥话题一转,语气中带了几分君臣奏对之意。

    徐辉祖赶紧站起身,凝神倾听。

    “国朝的开国老将们都老了,这几日光是老将们病重的折子,朕就收了好几次!”朱允熥缓缓道,“所以,该是你们挑大梁的时候了,这几年边关无大战,但内陆卫所不敢松懈!”

    “国家养兵一旦松懈,则再无可战之力,这一点你是知道的。朕派你和龙虎上平安,于河南,湖广等处整练兵马!”

    “能战的兵将留,不能战的则去!明白吗?”

    徐辉祖叩首道,“臣遵旨!”

    但他心中,对于这道突然而来的练兵的旨意,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若练兵,辽东都司,铁岭卫等边疆才是关键,为何要在河南,湖广?

    那边地处内陆,一向太平!

    他却不知道,这是朱允熥准备整合大明军事力量的先兆。

    锦衣卫来报,开国三十年,内陆的卫所已经有了武备松弛的迹象。卫所的官兵都是军户,世世代代只能当兵。曾经的骄兵悍将老去,他们的后人都变成了农民。

    而那些军官们,也即将变成地主。

    大明朝需要精兵简政!

    而且,朱允熥还有另外一层深意。从军户入手,改籍为民。那么,那些世代贱籍的乐户,世代为工匠的匠户,也可以不再受身份卑微之苦。

    可以说这种固定身份职业的户籍制度,是整个大明王朝深深的弊端。

    就这时,朴无用从后面轻声过来,低声道,“万岁爷,郑国公求见!”

    郑国公就是原开国公常家。

    当年常家因为朱允熥大舅常茂的关系,郑国公改成了开国公。朱允熥登基之后,又改回了郑字。

    “嗯,让他过来吧!”朱允熥轻声的说了一句,又看看徐辉祖,“朕和你说的话,你先别张扬,回头好生思量怎么练兵,上个条陈给朕!”

    徐辉祖忙道,“臣遵旨!”随即,他也明白这是朱允熥让他离开的意思,俯首道,“皇上,臣告退!”

    ~~~

    “国公爷里面请!”

    朴无用笑着引领郑国公常升,往御花园那边去。

    常升穿着莽夫玉带,大笑着道,“行了,你这万岁爷身边的大总管,可别跟我这么客气!我受用不了!”

    朴无用低声道,“国公爷说哪里话,您是世袭的功臣,又国朝的第一外戚,奴婢当然要称您一声爷!”

    这个朴无用,可比王八耻油滑太多,泥鳅一般滑不溜手!

    常升心中暗道一句,刚走进御花园就见徐辉祖从对面过来。

    两人默默对视,算是打了招呼。

    “臣常升,叩见皇上!”

    刚到朱允熥身后不远,常升就叩首说道。

    “给郑国公赐坐!”朱允熥往湖水里扔了一把鱼饵,引得里面的锦鲤露出水面欢腾,拍拍手笑道,“今日怎么想起来见朕了,大营里不忙?!”

    第45章

    暗棋(2)“臣今日来见皇上,其实受人所托!”

    常升半个屁股坐在凳子上,低声开口。

    朱允熥一想,就知道是谁求常升来的。

    “蓝玉如何了?这连个月朕很是忙,也没过问他的事!”

    常升语调微顿,“那席神医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臣看着舅父,日渐憔悴!”说着,看看朱允熥,继续开口道,“舅父让臣斗胆问问皇上,怎么安置他!”

    蓝玉自从来了京城,就以养病的名义养在常家之中。

    一方面给他确实身子不好,需要调养。另一方面,朱允熥还真没想好怎么安置他。

    直接启用是不行的,老爷子那边贬的人,自己刚上位就给扶起来,那不是摆明了说老爷子当初错了吗?

    “舅父还说!”常升又看看朱允熥的脸色,低声道,“舅父还说,他老了,这辈子能看着皇上御极天下,已经死而无憾了!如今他还一身病,过一天没一天的人,也不想着再当官掌权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事!”

    “若是皇上怜惜,他想回老家去。万一哪天死了,也正好葬在老家!”

    “他的病,席应真就真的没办法?”朱允熥问道。

    “席神医说了,如今用药维持,但是药三分毒,假以时日这药用多了,这个病还没好,别的病就又找来了!”常升开口道,“其实舅父倒是看得开,他总是这辈子值了。来之前,他知道皇上要这么问。还让臣和皇上说,别为他想这些事,免得您心里不痛快!”

    “哎!”朱允熥微微叹息,心里满不是滋味。

    人呀,生老病死这事,逃不过去。

    “朕记得你家在城外有庄子猎场吧?城里住腻了,就换个地方住!”朱允熥缓缓开口,“出去透透气散散心,比在城里强!”

    “臣遵旨!”

    常升不疑有他,以为这只是朱允熥这个皇帝,对臣子的关爱。

    其实,朱允熥心中也是有苦难说。

    他还记得老爷子曾经让他去办,他却拖着没办的事。

    宰了席应真那道士!

    可以肯定,只要席应真离了蓝玉,离开常家,马上就有人去要他的命。

    “臣,还有一事!”常升低声道。

    朱允熥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

    “皇上圣恩,让臣除了京营之外,身上还兼着五军都督府前军都督的差事!”

    “去岁辽东大战,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因为作战不力被夺职,指挥使的位子就空了出来。五军都督府中,选了许多军将人选出来。”

    “这些人都是国朝的宿将,都是因为军功升迁上来的,谁上去都能胜任。但皇上您也知道,北平都司那边不是什么好差事,下辖的而是一个卫所都在苦寒之地,有些人未见得愿意去!”

    “但其中有个人不但愿意去,还非去不可,甚至为了谋这个位置,竟然求到了臣的门路!”

    说着,常升又忐忑的看了朱允熥一眼。

    “哈!”朱允熥一笑,“谁呀?”说着,似笑非笑,“你今日来,是来说项的,想把北平都司指挥使的位子,给这人?”

    “臣不敢!”常升赶紧跪下叩首,“若是旁的人寻臣的门路,而且还是有军功能打仗的,臣也愿意帮衬几句。可这人,臣看了看他的履历,不大放心!”

    闻言,朱允熥好奇起来,“谁呀?”

    “军都关指挥使,记名总兵李彬!”常升正色道。

    朱允熥沉思片刻,冷声道,“这个人朕知道,是功臣之后,他父亲跟着老爷子起兵,早早的战死了。”说着,又哼了一声,“洪武二十四年,燕王为主,傅友德为副,征伐北元。李彬为先锋,屡立战功!”

    “先后在宣府,怀柔,燕山左卫,广昌担任指挥使,是吧?”

    常升忙道,“皇上英明,正是此人!”

    其实他心中也有些不解,怎么皇上对李彬这人的生平来历,如数家珍。

    不是朱允熥博闻强记,而是他内心的小本本上,早就有这个人。

    永乐朝的茂国公啊!镇守过安南的猛将!

    这人历史上,好像是朱棣一起兵就带着兵马,直接归附的。因为他,早就在暗中是燕王朱棣的死党。

    “他怎么走你的门路?”朱允熥冷笑问道。

    “就是托人寻到了臣......”

    “他托的谁?”朱允熥又冷声问道。

    “西宁侯宋晟!”常升低声道,“他托人给臣送信,说的李彬这人为人老成,是带兵的材料!常家和宋家,这些年关系一直不错。西宁侯和舅父,也是老交情......”

    “他?哈!”朱允熥又是冷笑。

    西宁侯宋晟,早年跟着父兄追随老爷子起兵,因功封侯

    。

    这位军侯和那些在京中的开国勋贵还不同,从大明开国肇始,他就一直镇守边关。

    骠骑将军,凉州卫指挥使,陕西行都司指挥使,甘肃总兵官。

    征伐罕东与吐蕃交战,斩首七千五百人。

    可以说,这个人,是西北边关的定海神针。

    虽然历史上,这位西宁侯是朱棣的儿女亲家。但那是朱棣靖难之后的事,原本时空中,朱棣登上帝位,这位西宁侯从大局出发服从中央,进京叩首,被朱棣委以重任。

    而且他镇守甘肃之时,发现中亚的帖木儿帝国有东征之心,积极整兵备战。

    对于这位功臣,朱允熥虽然接触不多,但对对方的观感极好,而且还准备在秋天,命其入京觐见,予以赏赐。

    却不想,这人如今却掺和到这件事当中。

    他现在就是朱棣的人了?还是?

    李彬为北平都指挥使,用脚后跟想都知道是朱棣的一步暗棋子。因为李彬为指挥使,朱棣最得利。若不是朱允熥好歹还知道些历史知识,早早的心中防备这些人,还真被人把这颗旗子给落下了。

    北平都下辖二十一个边军卫所,李彬又有在怀柔,昌平,居庸关等地当指挥使的履历。

    想一想,都让人觉得有些后背发凉!

    不过,好在阴差阳错之下,是求到了常升这儿。

    转念一想,也说得过去。毕竟如今武将之中,没谁比常升说话更有份量。他若是推举这个李彬,五军都督府中谁也不会反对。

    弄巧成拙!阴差阳错!

    “除了写信呢,李彬你见过没有?”朱允熥又道。

    “早年有过一面之缘,前几日他托人,给臣......”说着,常升看了看朱允熥,“送来几车特产!”

    “哼!好大的手笔呀!”朱允熥大笑。

    忽然,笑容变得有些阴森,“那你的意思呢?”

    常升惶恐道,“臣当然不敢举荐此人!今日来见万岁,就是请万岁圣裁!”

    “朕知道了!”朱允熥淡淡的说道。

    这个回答,让常升更是云里雾里看不清楚。

    他早知这和皇帝外甥防备着燕藩那边,所以凡事涉及到那边的军政,都是小心又小心。不然,若是别人求他是旁的职位,他可能早就直接开口了。

    见对方惶恐不安,朱允熥笑了下,“这事做得对,你是朕的舅父,凡事多想多看多琢磨,总是没错的!”说着,摆摆手,“你且去外面等朕,一会还有话和你说!”

    常升叩首,“是!”随即,缓缓退下。

    ~

    “朴无用!”朱允熥低声道。

    “奴婢在!”

    “让毛骧过来!”

    “是!”

    燕王朱棣,朱允熥可以保全。

    可是那些小虾米,朱允熥却没那么多的耐心和宽容。

    第46章

    两处心思(1)湖面上,欢快的锦鲤簇拥而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