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39章

    这声滚,几乎是喊出来的。

    三下一郎下意识的鞠躬,“哈衣!”

    不过随即又有些为难,低声开口道,“都堂大人有所不知,其实.......”说着,顿了顿继续道,“不是小人为他们分辨,这些打着大明旗号的商船商人,其实也不是那么的.....”

    “他们在海上不挂大明旗号,遇上小商船他们就连人带货吞了,杀人越货。进了倭国的海港就挂上龙旗,逃避赋税走私夹带。”

    说着,他上前几步,“大人,您不能只听他一面之辞,您这次来倭国,是为了......”

    “你呀,哼!”何广义不耐烦的打断对方,“亏还赏了你一个大明的身份和官职,一点气魄都没有,说话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既是我大明子民,走私夹带怎么了?逃避赋税怎么了?就算是要处置,我大明百姓也只有我大明才能处置。哼,官兵围攻大明商船于海上?不也是强盗行径!”

    说到此处,何广义不屑的看看那几个倭人武士,冷笑道,“拿本官的印信和公文给他们看,哼,什么赤松家红松家,惹了本官这大明的天使,他们担待得起吗?”

    三下一郎忙不迭的过去,用倭语叽里呱啦说来一通。

    顿时那些倭人武士看着何广义的目光变得不同起来,神情不复刚才那么桀骜。

    “都堂!”张大彪轻声对何广义说道,“这些倭人,好像都挺欺软怕硬啊!刚才还扯着脖子喊呢,这会知道了咱们的身份,你看他们点头哈腰的!”

    何广义没有说话,而是目光直直的盯着那几个倭人武士。

    后者几人感受到何广义的目光,齐齐鞠躬行礼,其中一人用断断续续的汉语说道,“不知阁下是明国的使臣,多有得罪!”说着,又道,“这里是赤松大名领地的近海,若阁下不弃,愿意登岸,赤松大名上下,定然倍感荣幸!”

    “本使重任在身,不便过多耽搁,好意心领了!”何广义淡淡的说着,又看看看几个倭人武士,“我大明有句俗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你们围攻大明商船想来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也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以前大明不知也就罢了,以后只要再让大明知晓一遭!哼!”说到此处,何广义忽然脸色一变,“开炮!”

    见何广义前几句话还好,后几句话却勃然大怒,几个倭人武士顿时有些诧异。

    还来不及思索,就感觉脚下甲板猛烈的颤抖几番。

    紧接着,轰轰雷鸣震耳欲聋,大量的硝烟开始弥漫。

    何广义旗舰的第二层,架设的八门火炮齐齐开火,刹那之间海面如海啸一般,浪潮叠叠而起。

    距离火炮落点最近的一艘倭船,不但措手不及之下差点被炮弹殃及,而且因为离得太近,船上的倭人武士全变成了落汤鸡。甚至有人站立不稳,直接掉下船去。

    “八...........”何广义船上的倭人武士头目大怒,质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你猜?”何广义看着对方冷笑。

    双方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甲板下层中,那些水兵们呼喊装药装弹的声音格外清晰。

    “这次,本官放你们一马。毕竟本官,远来是客!”何广义继续道,“但是下次,再有一次让大明知晓尔等倭国官军,擅自围攻大明商船行劫掠之事,再跟你说话的就不是本官的嘴,而是大明的火炮!”

    说着,一拂披风,“送客!”

    倭人们心有不甘,可一来对方的战船比他们好,二来对方的身份他们也不敢得罪,只能悻悻的下船,临走时狠狠的看了周围一眼。

    “大人,大人!”

    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谁想那海上谢晋忠更加痛哭流涕起来。

    “大人带上小人一起走吧!”谢晋忠哭道,“倭人狡诈,大人前头走,那些倭人后脚就会追来。茫茫大海,小人无路可逃呀!”

    这话倒也是实情,那些倭人在何广义这里吃瘪了,定然在谢晋忠身上找回来。而且,手段还会更加残忍。

    “护你一时,还能护你一世!”何广义看看对方,微叹道,“也不知道你们这些商人怎么想的,抛家舍业的到这海上来折腾!”说着,又看看对方,“罢了,跟在本官的船队后面吧!”

    旋即,何广义再次看向那些依然停在海上的倭人战船,还有那些立于船头的倭人,正色道,“来之前,有人说,倭人狡诈残暴,只可慑于兵锋,不可怀柔。现在看来,还真是有道理。”

    ~~~

    一场风波之后,船队继续启航。

    即将到达倭国的海港,所以大明龙旗,何广义的钦差旌旗,还使节大旗全部升起。渐渐的海面上过往的商船也多了起来,让何广义没想到的是,那些商船见了大明的旗帜,无不欢呼摇旗。

    更有汉人模样的商人,在船头对何广义的钦差旗舰,遥遥叩首。何广义船队这边,也摇旗呼应。

    比起寻常人,何广义的心思更加缜密一些。他暗暗算计了一下,一路上各种大明的商船,往来不下数十艘。

    船就是钱,那这么算来,倭国这边的海上贸易倒是不可小觑。

    直至天色将晚,已经能隐隐看到倭国的陆地,船队的速度才放慢下来。

    何广义返回船舱之后,又是沉吟许久。

    “皇上看重海贸,但朝臣之中多有文官阻挠开海。此次派我来倭国,挑拨倭国的诸侯和幕府是其一,倭国的风土人情,海关国土,兵力守备分布更是应有之义。”

    “不但如此,倭国的海贸之额,也该是重中之重。自太上皇时,大明就限制和倭国的交易。限制之下,还能有这等盛况,若是不限制......”

    想着想着,何广义站起身,对门外道,“来人!”

    “都堂有何吩咐!”一随行的锦衣卫道。

    “去,叫那个谢.....谢晋忠过来,我有话问他!”何广义说道。

    半柱香后,那锦衣卫来报。

    “都堂大人,海商谢晋忠已经在外等候!”

    船舱中,何广义开口,“让他进来吧!”

    “这个....”锦衣卫犹豫片刻,低声道,“那个,都堂。那谢晋忠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他.......他还带了个人一块来的,您都要见吗?”

    闻言,何广义顿时不悦。

    但不等他说话,锦衣卫又道,“谢晋忠带的那人,虽说是穿着南人的衣裳,可小的一搭眼就知道是个女扮男装的小娘们?”

    船舱里顿时没了声音。

    锦衣卫等了半天,低声呼唤,“大人!”

    呼的一声,船舱的门直接被何广义推开。

    直直的盯着那锦衣卫,何广义喘着粗气道,“哪有娘们?”

    第105章

    意外收获(2)娘们,还是小娘们。

    一听这个,何广义连晕船都忘了,两眼放光。

    可怜见的,出来这些日子别说娘们了,只要是个母的就没见过。

    生龙活虎的汉子,但凡身边有个娘们,都不会跟火药桶似的。

    “哪呢?”何广义盯着那锦衣卫,“人呢?”

    “就......就谢晋忠后面跟着呢!还带着一锅吃食,说是送给都堂您的!”锦衣卫被何广义的目光吓到,说话结结巴巴的。

    “好看吗?”何广义又低声问。

    “还行!”那锦衣卫想想,“看着身段倒是不错!”

    “都谁看见了?”何广义再次追问,“老子问你,谁看见他们上船了?”

    锦衣卫想想,“卑职听了您的吩咐马上去传令,谢晋忠过来见您这事没几个人知道。”说着,笑了笑,“是卑职带着他们上船的,除了卑职,还没人知道谢晋忠身后的是个小娘们!”

    “好好好!”何广义不住点头。

    若是人多眼杂,兄弟们都知道这回事那可不好办。毕竟,如今是狼多肉少。他这个当头的吃独食,总是有些不像话。

    但要是没人知道,悄没声儿的,嘿嘿!

    “你这小旗也做了几年了,平日看你当差也还算勤快,这次来倭国也是跟着老子受苦了。等回了京城,许你个百户!”何广义道。

    锦衣卫大喜,“多谢都堂大人提拔!”

    “嗯!”何广义威严的点点头,“去,把谢晋忠请过来!”说着,再嘱咐一句,“别让旁人看见!”

    ~~

    眼看锦衣卫飞奔而去,何广义关上舱门回到舱内。

    “他娘的,这些海商还真是会钻营会巴结。知道老子在海上这些日子苦敖干修的,大晚上就带了个小娘们过来!”

    一想到此处,饶他何广义在京城见过无数莺莺燕燕,此时也不免心头狂跳,好似毛头小伙子一般。

    就这时,门外响起脚步。

    “都堂大人,谢晋忠到了!”

    舱内的何广义赶紧端坐,拿着茶杯漱漱口,整理下鬓角。

    海上这些天,确实是有些不修边幅。用手一捋鬓角,头发都翘了。当下直接在掌心吐口唾沫,然后用力的抹抹。

    又打着官腔,“哦,让他们进来吧!”

    ~~

    外面的谢晋忠听到何广义的声音心中忐忑,同时看了看身后女扮男装的女儿,给了她一个镇静的眼神。

    里面那位,可是大明的锦衣卫指挥使,出使倭国的钦差大人。

    这位的身份,若是在大明内陆,他谢晋忠就算磕破头也巴结不上。可今日阴差阳错之下,这位大人对他谢晋忠有救命之恩,他若是不顺杆爬上去,狠狠的抱住对方的大腿,那不是白活了吗?

    海上的男人最缺什么?那还用问。

    人家堂堂锦衣卫指挥使,平日里什么好女人没见过,啥样的都不稀罕可眼下不同,眼下等于是久旱逢甘霖,严寒送热炭呀!

    这等事,虽说是下作了点,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女儿么,将来早晚是要嫁人的。

    与其将来嫁给船上的水手头目,还不如给锦衣卫指挥使大人暖床。

    话是不好听,但好处却多出何止一万倍?

    想到此处,谢晋忠又给了女儿一个眼神。后者有些畏惧的低下头,捧着食盒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

    “草民谢晋忠,参见钦差大人!”

    一进门,谢晋忠直接拉着女扮男装的女儿跪下,恭敬的叩首。

    “呜!”何广义手里拿着本书,板着脸声音深沉的应了一声,颇有威仪的缓缓道,“这么晚了,叫你来,是因为本官有话问你,起来吧!”

    “谢大人!”

    他们叩头之时,何广义的目光看着谢晋忠旁边那人的脖颈露出一抹雪白,顿时心头火热。

    等对方站起之后,发现对方深埋着头,就是不肯让他一睹真容,心中又焦急起来。

    “不必多礼了,坐下说话!”何广义平息下内心的情绪,淡淡的说了一句。眼神不经意的飘过手中的书本,赶紧烫手一样扔在一旁。

    他娘的,拿到了!

    “草民不敢!”谢晋忠笑道,“大人召草民前来何事?”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你这些年在倭国做声音的心得!”何广义说着,目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前到后不住的看着谢晋忠身旁人,但就是看不到对方的脸,“这位是?”

    “大人,这是小女,闺名燕儿!”谢晋忠说道,“燕儿,还不给钦差大人磕头!”

    谢燕儿手指死死扣着裤缝儿,低声道,“民女,谢燕儿,见过钦差大人!”

    她的声音好似天音下凡,好似九天仙乐,好似......

    总之听在何广义的耳中,简直是这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你抬起头来,让爷..........”何广义说着,赶紧咳嗽一声,“原来是谢姑娘!谢晋忠,不是说你们海商出海不能带女子吗?”

    “钦差大人明鉴,草民就这么一个女儿,从小当成了儿子养在身边。”谢晋忠笑道,“她平日都是男子打扮,船上的人都不知她的身份!”

    这话是糊弄鬼呢!

    何广义这等人,稍微一琢磨就知道其中的猫腻。

    谢晋忠不是什么大海商,身家也就一两条船,这女儿带在身边,保不齐就是给那些水手等的诱饵。海船商出海,船和货其实都不难,有钱就有。

    唯独水手是万里挑一,好的水手就是人的眼睛,一日都离不开。

    “你们都跟着老子好好干,看着没,老子闺女跟花似的,谁干的好,老子以后招她当女婿,万贯家财还有女儿都是你的!”

    这么一招,谢晋忠手下那些傻小子还不玩命往死里给他白当长工?甚至,彼此都是心理防范着,争先讨好他这个未来的老丈人?

    “多大了.........?”何广义说着,又赶紧改口,“谢姑娘芳龄几何?”

    “十七!”谢燕儿低声道。

    “大姑娘拉!”何广义扫扫对方的身段,又是眉开眼笑。

    “可不是大姑娘了吗?”谢晋忠说道,“当儿子养在身边,可终究不是儿子,早晚要嫁人。小人一来是舍不得,二来是要给她选个如意郎君,挑来挑去就耽误了她出嫁的岁数!”说着,继续笑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草民这当爹的,怎么看自己闺女,都是天底下最漂亮的!”

    说着,碰了下闺女,“抬头,给大人看看!”

    闻言,何广义心花怒发。

    谢燕儿慢慢的抬头,小团脸左边脸颊浅浅的酒窝,眼神带着三分怯怯,因为她是海上儿女,却也没多少扭捏。

    一时间,何广义看呆了。

    倾国倾城他见过不少,可他平生最爱就是这等小家碧玉,浑然天成举手投足没有半点脂粉气。

    再加上他海上漂泊许多日子,哪怕谢燕儿颜色并不出众,但此刻在他眼中,就好比天仙。

    “腿真长.......不是,你个子真高呀!”何广义道。

    “这孩子让我惯坏了,不但长的高不说,还是大脚!”谢晋忠笑道。

    “大脚好!”何广义目光不动,“大脚爽利!”

    “这孩子呀,还做得一手好茶饭。”说着,谢晋忠打开食盒子,笑道,“大人对我们父女有救命之恩,仓促之下也不知道用什么谢大人,只能做几个酒菜,让大人尝尝!”

    食盒一打开,顿时一股从未闻过的香味传来。

    何广义几日都是晕船,任何胃口都没有。但此刻问道,只觉得说不出的舒爽。

    不由得看过去,只见盒子中一个瓷盘上,摆着几个表皮微红,下形状长条,还冒着热气的东西。

    “这是........?”何广义疑惑道。

    “大人吃惯了山珍海味,草民想着,这东西就胜在一个新奇!”说着,谢晋忠把那长条的物事掰开,顿时露出面的红瓤来,“大人您尝尝,这东西可天下少有!”

    何广义接过,浅浅的吃了半口,点头道,“味儿有些像芋头,这是什么?哪来的?”

    “这是前些年,草民抢.....不是草民在吕宋海那边救了一艘全是色目人的商船!”谢晋忠笑道,“说是从不知道几万里之外的番邦过来的,在海上飘了好几年,才到了吕宋那边。”

    “当时那些人染了病,是草民救了他们,所以他们连人带商船也就归草民。在商船的货舱中,旁的没发现,发现一包这些东西。”

    “小人问他们这是什么,他们也说不清楚,反正就知道是吃的!这玩意也是怪,弄几个盆弄点土,在海船上也能长!”

    “小人自幼家贫无地可种,所以才出海讨生活。听说是番邦的庄稼,就在落脚的地方,种了一些!”

    “您别小看这东西,一亩地好好的伺候伺候,差不多出产十来石.......砰,大人,您........”

    何广义直接站起身,捏着谢晋忠的脖颈,眼睛如铜铃,“你说啥,这玩意能吃,能亩产十石?”

    ~~~

    我前两天缺席是因为胃病犯了。

    哎,有啥都不如好身体,太疼了,一抽抽的。

    第106章

    缕缕忠魂何处去十石?

    须知北方上等的田地,小麦的亩产也不过一石出头多一点点。

    江南富庶之地,上好的水田稻米出产也不过是这个数目。

    而那些中下品级的田地,连一石的产量都达不到。

    何广义虽是锦衣卫指挥使,虽出身淮西勋贵从小也算锦衣玉食,可却从来都不是不知民间疾苦,两眼一抹黑的纨绔子弟。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