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当年他父兄相继战死之后,老爷子怜惜他家中男丁皆战死,给了个世袭锦衣卫千户的勋职,给了一份闲散的富贵差事。但他要强不愿意做富贵闲人,请缨去了西北那种苦寒之地历练了数年。边关将士百姓,一年和天斗和地斗,含辛茹苦的耕作,亩产才多少?
现在,忽然有一种能吃的东西,而且是味道不错的东西居然能亩产十石,他焉能不激动。
“说,说,说!”
何广义疯了一样,直接掐着谢晋忠的脖子,把人顶到墙上,面目狰狞的呐喊,“十石吗?十石吗?这是啥?种子呢?种子呢?”
声音传到外边,外面的值守的锦衣卫以为发生何事,抽刀就冲了进来。
一进屋,就见谢晋忠被怼在墙上,双脚腾空双眼泛白,满脸青紫。
“都堂!”那锦衣卫赶紧上前拉着何广义的手臂,喊道,“您若再使劲,就掐死他了!”
可能是这句掐死他,一下让何广义心中清明起来,赶紧防守。
“咳!咳!咳!”谢晋忠捂着脖子,蜷缩在地上眼泪鼻涕一起出来,拼命的喘息咳嗽。
那谢燕儿已是泣不成声的抱着父亲,也是吓得不敢抬头。
“对不住,某给你赔礼!”
何广义当朝三品高官,锦衣卫指挥使。此时更是出使倭国的钦差之尊,竟然一个长揖大礼,正中下拜,口吻更是谦逊,“谢员外,某方才情急之下,一时失神,您莫怪!”
见如此,谢晋忠赶紧道,“大人,小人不敢!”
何广义却未起身,反而声音有些哽咽,“您说的那种作物,但当真能亩产十石吗?您可知,我大明虽地大物博,可依然有百姓食不果腹。”
“若真有你所说之物,莫说是亩产十石,即便是亩产五石,三石。都能让天下百姓多分口粮,都能让百姓少受些饥寒!”
“于大明而言,不亚滔天之功。于百姓而言,不亚再生父母。”
说着,何广义抬头,眼中泛着泪水,“谢员外,此物在何处?请让何某一看,某定当上奏天使,为您请功!”
大明依然还是农业社会,农字大过天。粮食,更是百姓和国家的命脉所在。
闻言如此,谢晋忠忙道,“大人,小人的船是琉球的,但一直以来客居吕宋,家中在吕宋有庄园一处,这种作物都是当地土人帮着耕种。”
“小人并未夸口,此物远不用如小麦稻米那般精心伺候,只要水土得当,年年都是丰收。小人亲眼得见,那些土人饿了就从地里刨除,用泥巴裹住放在火中稍微炙烤,就是一顿美味!”
说着,谢晋忠叹口气,“小人真是财迷心窍,这些年光顾着赚钱了,竟没想到这等农作物对大明之好!”
“吕宋离这多远?”何广义眼睛都红了,对门外大喊。
不等外头说话,谢晋忠道,“大人不用非要去吕宋,小人的船上就有。”说着,继续道,“小人船舱之中,有几口栽种此物的大缸。”
“海上漂泊,有时候小人会采摘枝叶给水手,当作蔬菜食用!”
“快,带某去看!”
~~~
夜色之下,缓缓前行的船队忽然灯火通明,如临大敌。
何广义按着绣春刀,带着数十个锦衣卫的番子,上了谢晋忠的商船。然后,跟着谢晋忠进了船底。
船底的船舱中,除了货物还有压舱石,其中数口矮粗的陶缸,一下触入眼帘,让何广义的目光再也挪动不开。
“这便是了!”谢晋忠指着几口缸。
数口水缸之中,藤曼蔓延。何广义颤抖的走过去,伸手触碰那些枝叶,然后猛的伸手在土里一抓,就抓到几根根茎。
他的颤抖更加猛烈了,他是懂得农事的。这等根茎之物,是一根连着一根的。
突然,他解下腰中绣春刀,连着刀鞘猛的砸向水缸,口中大喝一声,“出来!”
咣当,水缸碎裂。
里面的土壤缓缓洒落出来,何广义疯了一样双手猛刨。
没几下,他的指甲缝隙中就是鲜血淋漓。可他癫狂一般手中抓着数枚根茎,放声大笑。
“大彪,大彪,砸呀!”
张大彪不用兵器,上去哐哐几脚,水缸全部碎裂。
也如何广义一般,疯狂的挖掘起来。
其他锦衣卫们,也涌了上去,用手用刀鞘不住的翻找着。
没多时,他们的面前就小山一般高的根茎。
何广义颤抖的手,咔嚓一声掰开一根,然后放在嘴里。
此刻的眼睛,如星辰一般明亮,“能吃!能活人无数!”
随即,他完全不顾已经吓傻一般的谢家父女,大声道,“来人,把这些东西,都给老子搬到船上!”
说着,一把拽着呆滞的张大彪,“大彪,哥哥有件事,要你去做!”
张大彪正抓着一枚根茎愣神,闻言忙道,“都堂吩咐!”
“老子身负出使倭国的重任,不能擅自返航!”何广义的脸上,是从没见过的郑重,“你,带着这些东西,返航回大明,面呈皇上。”
“老子的旗舰给你,火炮火铳水兵都给你!”说着,何广义忽然抓着张大彪的肩膀,“大彪,记着,就算你们都死了,也要把这东西,带回大明去,明白吗?”
“人在它在,人亡它还在!”张大彪敲打胸膛,大声嘶吼。
~~
黑夜之中,船队骤然喧闹起来。
两艘船在船队中调整风帆掉头,准备原路返回。
何广义站在船头,对那些返航的锦衣卫和水手敬酒。
“诸位此去,回航大明进献宝物,其功不亚于野战功勋!”何广义捧着酒碗大声道,“你我男人,也将因此物,名垂青史!”
“缕缕忠魂何处去,日月昭昭大明天!”
“兄弟们,干!”
一碗酒,仰头而尽。
张大彪在船头大喊,“都堂安心,吾等必不辱命!”说着,大手一摆,“扬帆!起航!”
何广义默然无声,郑重下拜。
夜色下,张大彪等人的船只缓缓开口走。
谢燕儿在何广义身边已是不能自己,不住的对着张大彪那边,被人拽着胳膊的谢晋忠哭喊,“父亲!”
随着那亩产十石的作物一道回京的,当然还有发现此物的谢晋忠
。
何广义才不管他愿意不愿意,直接让张大彪押着,进京面圣。
“别哭,别哭!”何广义安抚着谢燕儿,"爷在呢,以后爷像你爹那样疼你!“
第107章
闲情雅致雨后,荷花却显娇艳。
本是出淤泥而不染之物,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白绿红紫相互映照,生出几分妖娆之感。
“别人的荷花,都是清净淡薄,你的荷花却这样!”荷塘边,望着周围的景色,朱允熥笑着对旁边小心的陪坐的李景隆笑道,“清新之花,被你养成了俗物!”
李景隆笑道,“臣就是俗人,自然养俗物。万岁爷若是不喜欢,臣这就让人全拔了,来年您再来,保准是一池爱莲水!”
“哈哈,俗人也知爱莲说?”朱允熥一笑,显得心情大好。
此处是曹国公李景隆位于应天城外的庄园,占地百十多亩。虽不大,但山林池塘,雅舍猎场一应俱全。
西边是栖霞山,东边毗邻东陵,实在是一处风水宝地。
偷得浮生半日闲,前阵子被科举之事气着了,再加上平日实在是事情太多。今日架不住李景隆的软磨硬泡,便带着皇后赵宁儿,太子六斤过来坐坐。
池塘中,小舟游弋。
六斤看着池塘中潺水的鸭子大呼小叫,李景隆之子李琪在一旁如临大敌的护着。
赵宁儿微笑的看着儿子,偶尔笑着和李景隆的夫人说上几句。
除了他们之外,赵宁儿的大姐也在其中。只不过赵家大姐的面上,多少有几分郁郁寡欢之色。
今日除了来坐坐,还有一件事,是赵宁儿要看看李景隆夫人给她大姐保媒的那位,新科进士杨士奇。
“皇上,臣这庄子里,不单有池塘荷花,后山的林子里养着不少鹿,獐子。您要不要活动活动筋骨,臣陪着您打猎去?”李景隆见朱允熥心情大好,又开口说道。
“朕不喜那事!”朱允熥淡淡的说道,“就这么坐着,看看荷花,吹吹风挺好的!”说着,不由得在竹椅上伸长腿笑道,“还是你会享受!”
看朱允熥毫无形象的瘫在竹椅中,李景隆赶紧起身,拉过一张矮凳,轻轻的抬起朱允熥的腿,放在矮凳上,然后又给朱允熥披上一张丝被。
“皇上您是太累了!”说着,叹口气,“往日,臣见您忙于国事,臣心里都心疼!”
朱允熥闭着眼,任凭清风吹过,笑道,“嗯,是够累的。朕也不想这么累,关键是身边没有能分担的可用之人啊!”
“臣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李景隆忙道。
“跟你没关系,你管着火器铸造厂,还要搭建理藩院的班子,这些就够你忙的了!”朱允熥舒服的把两条腿叠在一起。
“只怪臣才疏学浅没有真本事!”李景隆说着,轻轻帮朱允熥脱下鞋子,然后拿过一张蒲扇,小心的扇着,并且驱赶着偶有的小咬儿飞虫。
说着,有看着朱允熥的脸色,“万岁爷一会想用些什么?臣庄子里旁的没有,瓜果蔬菜都是新鲜的,虽不精美,可比宫里的黑心厨子做出来的好了许多!”
“要不,臣让厨房做些鸽子肉丁炸酱,给您做饭包吃?臣还记得,皇上以前是顶爱吃这些的!”
蒸好的米饭,放入芫荽香葱沫儿,再加上肉酱那么一拌,随后用刚摘下来的菜叶包起来,倒也是应景的佳肴。
“行!”朱允熥闭眼,淡淡的说了一声,随即想起了什么,又笑道,“这样,你呀,用砖架一个小烤炉出来,上面放铁篦子。弄些羊肉,切成指甲大的小块,用竹签串起来!酒嘛,冰镇的葡萄酿!”
“臣马上就安排!”李景隆起身,招呼管家,快速吩咐。
眼前是美景,耳边是清风。
忙中偷闲,朱允熥还真有些怀念,当初冰镇啤酒加小烧烤的日子了。
这时,一身簇新儒装的杨士奇,忐忑并且激动的出现在不远处。
李景隆给了对方一个稍安的眼神,低声道,“万岁爷,杨士奇来了!”
朱允熥睁眼,朝那边看看,杨士奇赶紧遥遥行礼叩拜。
“你一个国公,净弄些保媒拉纤的事儿!”朱允熥笑道,“不着调啊!”
“臣是觉得,不管怎么说赵家大姑娘也算是亲戚。”李景隆笑道,“皇后娘娘的姐姐总是单着也不好听不是?若是寻个普通人家,对不住赵大姑娘的身份,这杨士奇您是见过的,虽是书生,但如今是新科进士,两人倒也登对!”
“你呀,尿壶镶金边儿,就是嘴好!”朱允熥笑骂一声,“让他过来吧!”
稍后,杨士奇小碎步上前,叩首道,“臣杨士奇,叩见皇上!”
“行了不是宫中,不必拘礼,坐吧!”朱允熥淡淡的说了一声,“你入了理藩院,差事如何?”
听到皇上有闻讯之意,杨士奇哪里敢坐,躬身郑重道,“如今理藩院刚立,臣就是每日忙于公文之中。”说着,顿了顿,“给云南广西边陲,西北之地的土司番部下公文,还有琉球占城等番邦的使节安置!”
“嗯!”朱允熥微微点头,“记着,别因为我大明是天朝上国,就轻视他们。对待番邦,一手刀子一手糖,既要有大国风范,又要顾及他们小国寡民的脸面!”
“臣谨记皇上教诲!”杨士奇正色道。
这时,赵宁儿那边也看到了杨士奇。
她们坐在池塘边的凉亭中,凉亭里有一道珠帘,外边的人看不到她们,她们却能看到那边。
李景隆夫人邓氏笑道,“娘娘,那就是杨士奇!”
赵宁儿仔细看看,“嗯,倒也端庄,一表人才。”
“娘娘说的是!”邓氏笑道,“赵大小姐窈窕淑女,这杨士奇虽然出身低了些,可也是谦谦君子,又是新科进士。不过嘛....”说着,顿了顿,对赵家大姐歉意道,“就是年岁大了一些!”
闻言,赵家大姐看了远处的杨士奇一眼,羞涩的低头,红了脖颈。
赵宁儿知道自己大姐是个本分的性子,笑问,“大多少?”
“大了五岁!”邓氏道。
“那不算大!”赵宁儿笑道,“读书人年岁大些,性子稳重,知冷知热。”说着,看看赵家大姐,“大姐,你意下如何?”
赵家大姐更感羞涩,低声道,“全凭娘娘做主!”
“你的婚事,我怎能冒昧做主。以后日子是你自己过呀,人终究是要你来挑!”赵宁儿道。
赵家大姐飞快的又看了那边杨士奇一眼,低下头,没说话。
赵宁儿见状,心中就知大姐对这门亲事,该是答应了。
她大姐如今的身份,也因为她这个皇后高了起来。可毕竟是和离的女子,身边还带着个孩子。真应了那句话,高不成低不就。
这杨士奇家族不显,新科进士,往后有的是要借力赵家的地方,定然能好好待她。
想到这里,赵宁儿对邓氏道,“还得劳烦你忙活!”
一听这话,邓氏也知道皇后这是首肯了,起身福安道,“这也是皇后娘娘,给臣妾的福气!”
就这时,梅良心忽然快步进来,在赵宁儿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邓氏不敢听,忙推开。但偷偷瞧见,赵宁儿的脸色,有刹那间不是很好。
“真的?”赵宁儿听了这话,对梅良心道,“皇上那边知道了吗?去,给皇上道喜去吧!”
~~
池塘边,几个小太监和李家的仆人,搭了个转的烤炉出来。
里面放了核桃大小的木炭,上面架着铁篦子。
朱允熥童心大起,拿着一把穿好的羊肉串,坐在小凳上开始烤肉。李景隆在旁边,用扇子不住的扇风。
杨士奇不知该干嘛,有些手足无措。
六斤在池塘里玩够了,见朱允熥如此,蹲在旁边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火炉。
梅良心快步过来,“万岁爷,奴婢给您道喜了!”
“哪来的喜?”朱允熥正往羊肉上撒着孜然,顺嘴又说了一声,“没辣椒终究是差了点!”
李景隆听的真切,心中想,“辣椒是什么玩意?哪淘换去?皇上好像挺喜欢!”
梅良心笑道,“万岁爷,纯嫔主子有了,太医院那边刚送来的消息!”
朱允熥手一抖,半把孜然掉进了炭火中,“谁?小顺子有了?”说着,似乎有些愣神,“没几回呀,这么准吗?”
第108章
改革(1)“老子让你长,让你偷吃庄稼的肥,让你占田垄!”
永安宫旁边的一亩三分地里,老爷子带着草帽蹲在地里,跟天珑之中的野草较劲。
大手连薅带拔,每有野草连根拔起就扔在地上,骂上几句,然后再用大脚把地踩平。
“咱挑粪浇肥是给你吃的?他娘的!!”
今年的地里不单种了粮食,还种了许多菜。老爷子拔草这处,种得满是茄瓜。
圆形的茄瓜泛着光亮和水嫩,老爷子把那些野草远远的丢出去,随手摘下两个,在鼻尖嗅嗅。
“嗯,这味儿闻着就清香!”说着,把茄瓜扔给身后的朴不成,“下半晌把这茄子蒸了,然后撕成条用蒜泥老醋芝麻酱花椒油给咱拌拌!”
说着,
老爷子又朝那边的水田走去。走到笼边甩下布鞋,赤脚走入田中,弯腰捞起一个网兜。
水哗啦啦的从网兜里泄出去,露出兜地的小鱼,泥鳅等。
“啧啧,瞅瞅真不少!”老爷子拎着网兜笑道,“够吃一顿了!”随即,弯腰把网兜里的小雨倒在木盆中。
“想跑!”一条小鱼翻腾着,想要重新跃入水中,却被老爷子一把抓住,“他娘的,你跑了,咱吃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