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47章

    “为大明,臣死而后已!”李琪叩首道。

    “这孩子,咱真是没看走眼!”老爷子长叹道,“当初咱就说,你比你爹强。”说着,老爷子转头对朱允熥道,“男子汉大丈夫,有些小聪明小算计是理所应当的,但更多的应该是男儿豪情。有豪情俩字,这辈子不管做啥都错不了!”

    “你真的要去?”朱允熥也问道。

    李琪无声,重重的叩首。

    “好!朕许你去!”朱允熥笑道,“放心,有谢晋忠这老海商领路,没什么凶险,朕再让靖海军出动战舰护航。把皇爷爷交代的差事办好!等你回来,风风光光的和三叔家的闺女成亲!”

    第122章

    二丫头的慈父心(2)“二丫头这辈子呀,到头啦!”

    马车缓缓行驶回宫,车厢之中老爷子斜靠着软榻闭目养神,开口说道。

    靠在窗边的朱允熥微微诧异,“皇爷爷,二丫头?”

    “哦,李景隆的小名!”老爷子笑道,“当年在他之前,他老子有个嫡长子,可没出百天就夭折了。后来有了他,你祖母跟他老子说,你是上阵杀人的武将,多少有损天和。杀得人多了,业障难免报在子嗣身上!”

    “这个儿子想留下就要当成闺女养,所以给他起了个小名,二丫头!”

    朱允熥一笑,“哈,这事孙儿还真不知道!”说着,问道,“您老说他到头是什么意思?”

    “帽子到头了!”老爷子淡淡道,“丁点魄力都没有!”说着,又微叹,“咱没猜错的话,吕宋的洪薯种子还有那些耕作的土人只是其一,你要行租界之事,怕是为了以后要对吕宋动手,先弄个桥头堡吧!”

    朱允熥笑道,“皇爷爷慧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您!”

    “海上的事咱不懂,可这种打仗的事,咱打了一辈子啥看不明白!”老爷子哧笑道,“吕宋那地方只要有黄金有铜,依你小子的性子,还能白白放着不取?”

    “那地方可不是高丽,没有自古来以来就是中华之地的说法。若真划为大明疆域,翌日带兵攻下吕宋的人,就有开疆拓土之功!”

    “他二丫头也不想想,这次去吕宋的好处是眼前这点吗?到时候熟悉吕宋海港,知晓那边的兵力,他李景隆这个统兵大将是当仁不让!”

    “哼,他如今已是世袭罔替的国公,有了此等军功何愁不能升一格?”

    “他一心想着跟他祖父父亲那样追封郡王,可现在看来,就是鼠目寸光。咱还想给他个机会,他自己却不争气!”

    朱允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您老是想抬举他?”

    “那么多庄子,咱为啥要他的?那么多人可以出海,咱为啥选他?”老爷子笑道,“可不是没人可用,是咱看他还算顺呀。臭小子居然不识抬举,他娘的!”

    ~~~

    画面一转,曹国公李家后院,李景隆的卧房之中。

    李景隆和妻子邓氏无声的坐着,前者愣愣的看着灯火,后者则是不停的抽泣。

    “你烦不烦,别嚎了!”李景隆心中烦躁,让妻子这么一哭,更是没着没落的。

    邓氏哽咽道,“可怜见的,咱们儿子自小连远门都没出过,这下倒好,一下要出海去番邦。那是闹着玩的?茫茫大海,万一出点好歹!”说着,邓氏心如刀割,忍不住放声大哭。

    “你.........”李景隆眼皮跳跳,怒道,“慈母多败儿!”

    “二丫头!”邓氏也大怒,“你再说一句?”

    “不许你叫我小名!”李景隆怒目相视。

    “我就这一个儿子啊!”邓氏一下伏在案子上,哭道,“我就这一个儿子呀!从小就在我眼皮子底下,这可怎么办呀?呜呜,他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

    “哎,要了血命了!”李景隆跺脚,看看妻子,终究还是伸手揽住,“没事的,出海也不是什么大事。皇上说了,让军舰随行,还有经年的老水手导航,出不了差错!”

    “你就不能和皇上求情..........”邓氏哭道。

    “路是咱们儿子自己选的,我怎么求?”李景隆叹气道,“他有心当好汉,我这当老子的拦着他?哎,今日我才明白当日我爹说的那番话。”

    “出身皇亲勋贵之家,马革裹尸就是我们的宿命。能病死在床上,已是老天的眷顾!”

    “呜呜呜!”邓氏又哭了起来。

    “今日咱们儿子说的那些话,我心里其实是又气又高兴。”李景隆面露苦笑,“气得是他不知天高地厚瞎鸡儿揽瓷器活,高兴的是我家里的二郎,终究还是有志气,有出息!”

    “儿子那话说得对呀,好男儿不能一辈子待在父祖的羽翼之下。”

    邓氏抬头,满脸泪痕,“他就不能学学你?遇事逞什么强啊?”

    “学我?当我这些年是好过的?”李景隆苦笑,“爹走得早,偌大的曹国公府就我一个人扛着,人情往来光耀门楣,这些年我的苦谁知道?”

    “谁年少时不想当英雄,可是我知道我当不得英雄,我当英雄若留下一门孤儿寡母,谁他妈正眼看咱们?”

    说着,李景隆忽然露出笑意,“我儿子比我强,这份魄力比我强!”

    就此时,管家悄悄出现在门外,隔着房门道,“公爷,夫人!”

    邓氏放开李景隆,“什么事儿?”

    “您给大少爷那边选的丫头,让大少爷退回来了?”管家轻声道。

    “退回来?”邓氏不解,“为啥?他是没看上?”

    世家大族的子弟出征之前,都有留根儿的传统。也就说父母从家中丫头之中,选出颜色身段好的送到儿子房中同房。一来是让家中子弟,在出门之前享受男女之事,二来是若上天垂怜,能留个子嗣。

    “大少爷没说,反正退回来了?”管家道。

    邓氏顿时揪心起来,对李景隆道,“怎么会退回来呢?我给他选的可是家里最俏的丫头呀?”说着,想想,“莫非他喜欢外边的女子?哎呀,外边的女人哪里家里的干净!”说到此处,又哭着骂,“都是你,花花肠子花花心,儿子从小就学了你,就喜欢那些狐媚子,这叫我怎么活啊!”

    被妻子哭得心烦意乱,李景隆起身,“我去看看!”

    说完走出门口,朝儿子的跨院那边走去。

    作为李家的嫡长子,李琪单独住一个跨院,而且看着比李景隆那边还要富丽堂皇许多。

    李景隆慢慢靠近,挥手让门外的奴仆退下,看着窗户上儿子的倒影。

    李琪静静的坐在窗边,手中捧着一本书,借着烛火认真的看着。

    瞬间,李景隆心中暖流涌动。

    走过去开口道,“大晚上看什么书?以前让你学你都不学,现在认真起来了?”

    闻得他的声音,李琪推开窗户,站起身笑道,“父亲!”说着,腼腆一笑,“正是儿子以前不好好学,所以现在才想着亡羊补牢。儿子入宫以后,自己想明白了许多!”

    “以前儿子觉得自己是皇亲勋贵,家里头荣华富贵世世代代享受不尽。可自从在太子爷身边当差之后,儿子明白了,情分也好功劳也好总有用尽的那天,想要有所作为,必定要读书要有一番作为!”

    李景隆叹气,欣慰道,“你能这么想,真是长大了!”说着,目光落在儿子看的书上,正是五军都督府那些青年将官们必读的书,练兵纲要。

    此书也是武学的教材,不但详细描述讲解了大明从起兵开始到洪武二十六年的历次大战,还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得失。

    “你以后不想走文官的路子?”李景隆问道。

    “文官?儿子这直肠子,怎么玩得过那些书生!”李琪笑道。

    “武官呀!”李景隆叹息一声,又道,“你母亲给你选的丫头,你怎么退回来了!”

    “儿子的心思不在女色上面!”李琪笑道,“不过是出海,又不是去打仗,母亲有些小题大做了!”说着,又顿了顿,“儿子若是用了那丫头,若真有了子嗣。将来晋王的女儿嫁过来,可不好看呀!”

    李景隆想了半天,“真是长大了!”说着,拍拍儿子的肩膀,本来想走,却停住脚步,“今日可打疼你了?”

    李琪看着父亲,忽然眼眶红了,“爹,不疼!”

    “哭什么?”见儿子红了眼圈,李景隆也忍不住。

    “儿子小时候不懂事,总是惹爹生气!”李琪缓缓跪下行礼,“等儿子长大后,每日见父亲如何算计,如何.....儿子心中,很是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不孝。儿子有时候,觉得父亲做得有些.....”

    “觉得你爹太会钻营,太会溜须拍马,丢人了是吧?”李景隆笑道。

    李琪叩首,“入宫之后儿子才明白爹您的苦衷,这么大个家,都靠您支撑着。儿子能有不听话的资本,都是爹您辛苦换来的。”

    “别说别说!”李景隆鼻子酸得不行。

    “别人看着您风光,可这些年您的苦衷,您的委屈只有您自己知道!”李琪哽咽道,“您在外边出征也好,在朝为官也好,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儿子和母亲。您从不跟儿子摆脸色,从来都跟儿子说,天塌下来你顶着.......”

    “别说了别说了!”李景隆扭过头,肩膀耸动。

    “想起这些,儿子心中惭愧。”李琪接着开口,柔声道,“爹,儿子大了,以后能帮您分忧了。李家,也不用您个人辛苦的撑着了!”

    “儿子!”李景隆喃喃的说了一句,眼泪就下来了。

    许久之后,大手猛的搓脸,回头道,“走,爹带你喝酒去!”

    “哪喝去?”李琪疑惑。

    “百花楼!”李景隆道。

    李琪大惊,“娘那边?”

    须知,百花楼可是京中数一数二的场子,魁首喜雨姑娘可是千金都难得一见的。

    “老子早就知道你惦记人家百花楼的头牌!”李景隆笑道,“平日你娘管得紧,怕是你只能远远的看着吧。今日你老子在,让你得偿所愿!”

    “这.......”李琪哑然,喏喏道,“可是,那姑娘是卖艺不卖身........”

    “扯鸡儿蛋!”李景隆不屑道,“曹国公的招牌砸过去,她敢不卖,走!”

    第123章

    异国(1)清晨,何广义从温柔乡中起身。

    窗外天空湛蓝,视线之中错落有致的园林与假山流水让人赏心悦目,风吹过时,那挂在屋檐下的风铃铛铛作响。

    眼前的一切,都和大明是那么的相似。但和大明又有根本上的不同。进入倭国之前,何广义本以为这里和高丽相似,城邦低矮,到处都是茅草屋,俨然一副穷乡僻壤之态。

    但深处其中才发现,倭国之地竟然宁静之中带着三分的雅致。尤其是这山名氏家族的城池,竟建于山上,四周护城河围绕,灰石青瓦,比起大明的王城都不遑多让。

    这里的每一处建筑,在他的眼中都有几分熟悉,像是大明的,又不像大明的。准确的说,更像是大明山西行省,那些存世的汉唐古建。

    礼仪也像是大明,又和大明截然不同。跪地而作,不长揖却拼命鞠躬。倭人的文字中,随处可见汉人的文字,可用处却词不达意,让人摸不着头脑。

    “爷!您醒了!”

    白皙的手臂缠绕过来,青丝之中露出谢燕儿娇羞的脸,“妾身体伺候您起身!”

    何广义笑着抓住对方的柔荑,“刚破瓜,你歇着吧!”

    闻言,谢燕儿羞涩的不敢看他的眼睛,然后慢慢的靠在他的肩头。

    “哎!”何广义心中长叹一声。

    不是他一定要收了人家谢晋忠的女儿,实在是没忍得住啊!

    他们的船队在港口靠岸,山名家家主带着家老等数百武士隆重相迎。当他打出了大明钦差旌旗之时,山名的家主更是有些出乎意料的虔诚叩拜。

    而后对方给突然而来的使团,举行了隆重的宴会。宴会之上,当然少不了歌女助兴。

    突然,一想到那些小脸惨白的歌女,何广义顿时打了个哆嗦。

    “那他娘的哪是人呢?那是阴曹地府里的女鬼吧?”

    跟他一同来倭国的那些杀才们早就眼睛都憋绿了,在船上时候都嚷嚷着,就算是遇着女鬼都敢先上手在手。

    可当时的宴会上,那些惨白没有眉毛的脸,从扇子后露出来。何广义分明看见,手下几个兄弟差点吓毛了,若不是他还算镇静能开口呵斥,恐怕兄弟们当场就要抽刀。

    “地方是好地方,山清水秀的!就是吃的差了点,女人也差了点!”何广义心中道。

    女人不好还能忍,吃的上面真是让人有苦说不出。

    清汤寡水的,洗肠子一样。还没拳头大的饭碗,肉星是半点不见。最多是弄点鱼片子蘸酱油,他娘的要不就是酱油拌饭。

    此时的何广义无比怀念京师之中的食物,哪怕随意一条街,哪怕随意一家小吃摊子,做出来的东西都是珍馐佳肴。

    小笼包子豆腐脑,羊肉汤芝麻烧饼,烤鸭子卤肥鸡。鲁菜把子肉,淮扬菜狮子头.......

    想着想着,肚儿里好似抗议一般,竟然咕噜咕噜的响了起来。

    “没出息!”何广义暗骂自己一句,“你身负重任,居然想着吃?杀才!”

    随即,他的目光再次眺望远处。

    不得不说,倭人的城堡修得格外讲究,坐落于山间居高临下,羊肠小道易守难攻。而且倭人武士,也和想象中穷凶极恶的海盗,有着本质的不同。

    身高虽然不高,但都谈吐不俗。山名氏的家兵们,号令森严旗号鲜明。军旅之中除了倭刀长枪主甲之外,也配备了大量的火器。

    除了骑兵寒颤点,战马跟狗似的之外,俨然就是一支劲旅。

    听说这样的大名,在倭国有许多。

    也就是说,倭人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绝对在以前的高丽之上。

    何广义缓缓的披上贴身的衣服,衣服的内衬之中,满是蝇头小字和所见的倭人海港图。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知道有些事是绝对不能落于文字的,

    有些事再小心都不为过。

    忽然,外边传来脚步。那是穿着布袜,踩在地板上的声音。

    三下一郎出现在何广义的卧房之外,跪地轻声道,“都堂大人起来了吗?山名家主请您过去赏花!”

    “嗯,知道了!”何广义淡淡的说道。

    闻言,谢燕儿不顾酸涩起身,轻轻的为何广义梳理头发。

    象牙的梳子从何广义浓密乌黑的头发中滑过,铜镜之中谢燕儿的半张脸,忽然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何广义笑问。

    “妾身忽然想起昨日晚宴上,那些倭人贵妇说的话!”谢燕儿笑道。

    倭人礼仪出于唐,远不如大明那般的男女大妨。山名家宴会之时,他们这些男人在外厅。隔着一道珠帘,就是那些倭人贵妇。当时谢燕儿,也和那些女子在一起。

    “她们说啥?”何广义又笑问道。

    谢燕儿浅浅一笑,低声道,“妾身听山名家主的母亲说,您是堂堂的美男子!呵呵!”

    “胡闹!”何广义笑骂一声,脑海中忽然浮现起那个山名家主的母亲,满脸鸡皮皱纹一样的老太婆。

    “妾身跟您说!”谢燕儿低声道,“不光是山名家的老太君说您,那些倭人贵妇,看到您和您手下的大明男儿,都是眼睛放光呢!她们以为妾身不懂倭语,私下里都说没见过这么昂扬的男儿,肩膀那么宽,屁股那么翘!”

    “哈哈哈哈!”顿时,何广义笑得前仰后合,“番邦就是番邦,如此不知礼仪!”

    “大人您可错了!”谢燕儿笑道,“她们说了,天下哪里的女子都一样呀,谁不喜欢俊俏的美男子呢?”

    何广义回头,捏捏他的脸,“爷可算不得美男子,你怎么喜欢?”

    谢燕儿面上一红,咬牙道,“美男子多不中用,还是爷这样的雄壮的,知道疼人!”

    何广义心头一热,转身压下。

    门外的三下一郎正在等待,忽然闻听什么声音,顿时神色复杂起来。

    “不愧是天朝的锦衣卫指挥呀!大清早的就这么有雅兴!”

    ~~

    画面一转,山名家的花园之中。

    山名家主但马守护山名时熙和儿子山名时幸带着家族的核心人物,跪坐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品茶说话。

    “诸位,有件事困扰我许久!”山名时熙开口说道。

    山名氏本是倭国强藩,最鼎盛的时候倭国六十六个诸侯之中,直接附庸直属他们的就有十一个。家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族中历代都是倭国的公卿,权柄极重。

    但足利义满统一倭国南北建立幕府之后,山名氏招来了忌惮不断被幕府打压。而后,山名家高举反抗幕府的义旗起兵,但不幸兵败。上一代家主氏清战死,使得山名家不得不的对幕府俯首称臣。

    可对幕府,山名家从来就没真的服过。不但是他们,倭国境内许多大名诸侯对于幕府,都暗含敌意。

    听到家主开口,家族的核心人物都俯首倾听。

    老一辈的家老山名重村开口道,“家主是不是在想明国使者的事!”

    “知我者,叔父也!”山名时熙开口道,“明国的使臣突然而来,打着要面见足利义满的旗号。可是,他们明明可以从别的地方上岸,为何偏要来从我山名家的领地过境呢?”

    “再者,前几日的宴席之中,明国使臣摆出了一副对幕府颇为不满的样子,总是用言语试探我们和幕府的关系,是不是另有所图?”

    第124章

    异国(2)作为山名家的军师兼智囊,家老山名重村缓缓喝了一口茶汤。

    “我也觉得奇怪!十几年前,我倭国尚未统一的时候,足利义满那家伙对明国朝贡称臣,企图活得明国的贸易专权。但被明朝的洪武皇帝拒绝并且申斥,明国说足利不过倭国之臣僚,而当时南朝怀良亲王对明称臣朝贡,被册封为日本国王!”

    山名时熙点点头,“在明国皇帝和大臣的心中,王系不可乱也!足利义满势力再大也是臣子,不可僭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