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11章

    这一幕,城墙上众人勃然变色。

    淮安守备起码得是个游击将军,正儿八经的大明朝中级武将,就这么让锦衣卫给按下去了?

    锦衣卫也太跋扈了?那.......淮安守备名下两个营的兵?

    众人皆是发愣,唯独李景隆还在张望,皱眉道,“刚才谁喊我?”说着,不等旁人开口,摇头道,“哎,我这几天没睡好觉,耳朵里总是乱哄哄的!”

    说着,一摆手,“走,进城歇歇去!”

    他这番做派旁人还真以为他没听到有人喊他,就连旁边的赵石也有些疑惑。难不成曹国公真没听见有人喊他?不可能啊,那么大的人就在不远处跟他摆手,怎么能看不见?

    他疑惑的跟在李景隆后面,一边走一边想,所以脚步不免放慢了一些。

    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发现李景隆的亲兵队长,叫李小歪的汉子,趁人不注意直接把两个李景隆的亲兵拽到被人的拐角处。

    啪啪!

    两声脆脆的大耳瓜子。

    “平日老子怎么教你们的?有人要见老爷,要先问问老爷见不见,你们随便把人放过来?遭娘瘟的,回头每人扣半年月钱!再有下次,撵出国公府,让你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

    闻言,赵石才明白。

    李景隆哪里是没看见,他是装没看见呢!

    他又猛的想起李景隆教他那句话,该牺牲的人就要牺牲,该放手的就要放手,该糊涂的糊涂,该装不知道的就装不知道......

    正想着,脚下猛的一顿,差点撞到一个人。

    抬头一看,正是满脸笑容的李景隆。

    好似能猜到赵石的心事,李景隆笑道,“那人是淮安守备,他能谋得这个运河上的肥缺,还是当初走了我的门路!”说着,叹口气,“算起来,还真是我家的故人,他爹当初是给我父亲喂马的,他十来岁时就跟着我父亲北征,是第一批攻进蒙元上都城的敢死队之一。”

    赵石忍不住问道,“那您,为何不.....?”

    “路是他走的,我怎么救?再说,故人是故人,情分是情分,道理是道理,国法是国法,这一切有时候可以不清不楚,但有时候一定要清清楚楚!”

    李景隆又叹口气,“况且,我家的故旧多了去了,若是人人有事都来求,莫说我能不能都帮得过来,且说我有那个能力吗?”

    说到此处,李景隆又是一笑,亲昵的揽着赵石的肩膀,低声道,“国舅爷,您还小,起小到大爷没离开过京城,没离开过皇上和娘娘眼皮底子底下,你不知道这人心呀,坏着呢?”

    “就拿那淮安守备来说,他找我做什么?定是惹事了?他惹了摆不平的事,然后大庭广众之下来找我,还说跟我家的关系如何?您觉得,他是来求我,还是来害我?”

    赵石只是小,不是笨。只是嫩,不是傻。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一想就透。

    李景隆继续道,“我要是见他,就等于被他拉下水了!等于不知不觉,踩了一脚臭狗屎!国舅爷您得记住,咱们这样的身份并不代表不会被人算计。下面这些人,他们办事没底限,出了事就想攀附咱们,拿咱们当挡箭牌,甚至为了活命,他们可以往咱们身上泼脏水!”

    “所以,咱们接人待物既要和风细雨,又要敬而远之!”

    李景隆继续低声道,“就好比借钱,自古以来都是救急不救穷,哪怕是亲兄弟都是这样。做人做官,都要想先做自己。自己好,别人才能求上来。”

    “帮谁,得分人分事儿分时机。雪中送炭要做,锦上添花要做,落井下石尽量别去做,一棍子打死谁,想想再做,做了就别后悔。”

    “但这些事有个前提,那就是独善其身!说白了,不管和你什么关系,他犯事了,你能做到不被牵连,不管不问不知道,置身事外!”

    赵石脑袋懵懵的,一时片刻也接受不了这些东西。

    他看看李景隆,“您和我说这些.....?”

    “按理说我不该和你说这些,万岁爷吩咐让我带着国舅爷您历练政务!”李景隆笑道,“但为官就是做人啊!这些人情世故的道理,我不给国舅爷您揉碎了讲清楚,将来.....万一碰上黑心肠的,您不是就吃亏了吗?”

    说着,摇头叹气道,“国舅爷诶,您是不知道这世上的人心险恶......”

    “我知道!”赵石忽然笑道,“就好像莲花堂,他们攀附了我家,结果连累得我父亲.....”

    “对喽!”李景隆大小,一拍巴掌,“您看,这就是刚才我说的,下面人心坏嘛!”

    说着,他上下打量两下赵石,心中忽然暗道,“这小子,好像比我儿子聪明啊!”

    ~~

    几人一边说话,一边往城墙下走。

    这一路,李景隆的嘴都没闲着。

    赵石听得迷惑,旁边的邓镇也是心中疑惑。

    他印象中,这个国公姐夫可不是嘴碎的人呀!更不是喜好为人师的人,怎么跟国舅爷,就这么多话呢?

    真以为这些话就是李景隆说给赵石听的?

    哪能呢!

    李景隆相信,等他们结束差事回京城的时候,皇帝一定会单独问询赵石这一路见了什么学了什么,认识到什么。

    届时他这些话,都会从赵石的嘴里传到皇帝的耳中。

    乃至等再过些年,这些话还会从赵石的口中,传到太子爷的口中。

    几人刚走下城墙,忽见到下面停着几排被布罩着的囚车,囚车旁一群面生的,更加彪悍的锦衣卫簇拥着一位青年男子,冷眼站在原地。

    之所以用更彪悍这个词,是因为京城中的锦衣卫更像是猎犬,而眼前这些锦衣卫明显像是狼!

    那青年男子浑身上下没有半点饰品,一袭简单的青色猎装,倒挂腰刀。

    他的腰刀也很特别,不是精美的绣春刀,而是古朴的一巴掌宽的步兵用刀。

    赵石好奇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正好那边冷冽的目光也对过来。

    下一秒,李景隆咦了一声。

    然后大笑着上前,很是熟络亲热的喊道,“怎么是你小子?你怎么在这?”

    第258章

    怎么是他(2)听见李景隆的声音,见他走来。

    被几个锦衣卫簇拥的青衣男子,绷着的脸上也露出微笑。

    躬身作揖,“下官见过.....”

    “哎,骂我!”李景隆停步,佯怒道,“你小子跟我整事儿是不?”

    那男子苦笑,“下官不敢......”

    话音未落,李景隆一个箭步,上去用胳膊夹着对方的脑袋,直接一个脑瓜崩,“郭小四,你小子几年不见,学会整景啦?”

    说着,揉揉对方的脑袋,“忘了你小时候,拿弹弓子射我坐骑的事啦?我好好一匹口外马,让你把眼睛都给弄瞎了!”

    “呵!”那青衣男子笑笑,不动声色的推开李景隆,“那时候,下官不是不懂事吗?”

    说完,轻轻的整理下衣襟,跟李景隆拉开两步距离。

    李景隆爽朗的大笑,脸上好似真挂着故人重逢的喜悦。

    随即,他忽然一拍脑门,“看我,忘了介绍了!”

    说着,赶紧拉过赵石,开口道,“这位是承恩侯家的大公子,万岁爷的内弟,国舅爷!”

    那青衣男子赶紧俯身道,“卑职郭官僧,见过国舅爷!”

    “岂敢岂敢!”赵石慌乱的摆手,“这位大人多礼了!”

    这个名字他听都没听过,但一见这人他就知道这人的地位非凡,因为这人身后好似亲兵一样站着的几个锦衣卫,看服饰都是千户的品级。

    而且,不是那种普通的千户,而是世袭千户。因为他们腰间,除了配刀之外还挂着玉炳的小刀。这种做工精美价值不菲的玉炳小刀,可是大明豪门子弟的标配。

    也就是说眼前这几个低调的锦衣卫千户,很有可能是因为父祖的功劳,世袭的锦衣卫千户。

    “这位!”李景隆又开始对赵石介绍郭官僧,“故陕国公的幼子,排名老四!他小时候,总是跟着我屁股后头跑。”说着,又看看郭官僧,“记得你第一年入宫当侍卫,就在我那一班是吧?”

    “曹国公好记性!”郭官僧笑笑。

    李景隆这么一说,赵石就知道眼前这人是谁了。

    武定侯郭英的小侄子,故陕国公郭兴的老儿子,已故郭宁妃的侄儿,已故鲁王的表兄弟......

    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淮西功臣之家子弟!

    “你怎么在这?”李景隆又问道,“淮北水灾把你......?”

    “下官已调任京城了,接到圣旨就快马加鞭从凤阳赶过来,抓捕私盐案的人犯!”郭官僧说话不卑不亢,很是得体。

    “这小子原是凤阳留守锦衣卫指挥使,现在调任京城了?”

    李景隆心中一惊,“抓捕涉及私盐的官员,皇上居然没用京师的锦衣卫,而是中都的人?”

    他心中想着,面上依旧是笑,“哟,那不是高升了吗?”说着,笑道,“跟我说说,你现在什么官职?”

    郭官僧笑笑,没说话。

    “跟我还藏着掖着?”李景隆笑道,“回头朝廷邸报下来,我还能不知道?”

    郭官僧眼角扫了下赵石,“蒙皇上隆恩,侥幸任锦衣卫指挥同知!掌印管事!”

    “哦?”饶是李景隆城府老练深厚,也不免微微吃惊。

    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锦衣卫指挥使的副手。

    要知道当初何广义就是从锦衣卫指挥同知的位置上,接替了当初的蒋瓛成了锦衣卫的都堂。

    眼前这郭官僧,就是下一位锦衣卫都堂?

    锦衣卫指挥使的全称,都指挥同知掌本卫堂上印,所以才称都堂。

    郭官僧这个同知,还兼着掌印....是个权力极大的副手!

    脑中这些还没消化,下一秒李景隆差点惊呼出声。

    就听郭官僧继续说道,“掌本司印!”

    这些官职赵石听得不甚明了,李景隆却越发惊诧。

    “本司印,你是哪......?”

    郭官僧一笑,“掌南镇抚司印!”

    “坏了,老何是要倒霉了吗?”

    李景隆心中惊道,“他是做了什么让万岁爷不满意的事吗?好么秧的,怎么给他脑袋上弄了个大爷?”

    锦衣卫北镇抚司是对外,南镇抚司是对内!

    北镇抚司对外侦缉,办案,审讯,牢狱。

    南镇抚司就一条,查锦衣卫的内部问题。

    “不能啊,以万岁爷的性子,若是觉得老何没用了,直接换人就是。再说,万岁爷明显是抬举老何呢,给他一个廉政院的差事呢!那为何,又把郭家的子弟,提拔成锦衣卫同知?”

    李景隆脑子里乱糟糟的,就是想不清楚。

    但此刻不能冷场啊,他只能拱手强笑,“那可恭喜贤弟了!”

    刚才还叫人家郭小四,现在直接叫贤弟!

    随后,李景隆又问道,“涉及私盐案这些人犯,已经都抓了?”

    “反正皇上手谕上的,都在这!”郭官僧指了下那几辆囚车,忽然眯起眼睛,“曹国公,有见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咱俩这关系,说!”李景隆大笑道。

    “下官抓捕的河道衙门千总,水兵营千户说,当初之所以放行那些私盐船,是因为得了贵府的授意........他们还说,是府上的.....”郭官僧故意放慢了说话的声音,看着李景隆的表情。

    倘若李景隆一见他,不上来就夹他脑袋弹他脑瓜崩,这些话他不会说。

    起码不会当着国舅爷的面说,但是....李景隆总是摆大哥的谱儿....那就得给他两句了!

    但他失望了!

    他看到的是李景隆那张,罕见的狰狞的脸。

    “这案子你知道多少?”李景隆嘴角动动,“哼,说和我家有瓜葛?哼,几只小猫小狗也能攀扯到我家吗?”随即,又冷眼道,“你不会听风就是雨吧?”

    郭官僧出身好是好,但他爹死的早!

    而且,也和李景隆差太多。

    再说了这种言语上的小把戏,他李景隆见多了,能怕你郭小四?

    换郭老四来李景隆当然退避三舍,可你不是老四,你是小四!

    郭官僧闻言,马上笑道,“我就说么,您什么身份,哪能跟这种事有牵扯?”

    两人之间,三眼两语之中,不知为何有着淡淡的火药味。

    这一点,连赵石都听出来了。

    李景隆也是一笑,很是不屑,“就算有牵扯也正常,打着我旗号办事的人多了,我也管不过来不是!”说着,又笑道,“就算我真有牵扯,说句好不听的,还有万岁爷给我做主!”

    郭官僧的脸顿时有些挂不住了,李景隆的言外之意,他这样的身份,别说是这种小事,只要不是谋逆大罪,皇上都不会把他怎么样!

    “既如此,那就是他们瞎说!”郭官僧笑笑,摆手对身边人说道,“去,把他们舌头个割了,让他们乱说话!”

    “喏!”几个属下也不废话,抽出腰间玉柄小刀就奔囚车而去。

    不多时,渗人的惨叫声响起,让人太阳穴突突的。

    “您.....”赵石忍不住开口道,“人犯的舌头割了,怎么审讯啊?”

    “国舅爷放心!”郭官僧笑道,“舌头没了,他们还可以写字啊!”说着,又拱手道,“国舅爷,曹国公,下官职责在身不能久留,先告退了!”

    “成,回了京城一块吃酒!”李景隆笑眯眯的说道。

    “那下官就等着您的帖子!”郭官僧又笑笑,然后好似刚想起来一般,开口道,“对了,您还不知道吧!我四叔也马上来淮安了!负责淮北军务!”

    第259章

    原来如此(1)书接上回。

    且说李景隆和郭官僧寒暄几句之后,便各自散去。

    虽说脸上依旧还带着几分笑模样,可连赵石都看得出来,李景隆有几分心不在焉。

    二人一行到了驿馆,正是饭口的时候,李景隆先开口道,“国舅爷,我这还有事,就少陪了!咱们出门在外,不必在京城之中,饮食起居就是将就,您千万别挑理!”

    赵石忙道,“您说哪里话,我本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再说我随着国公您出来是历练政务,衣食住行上的事不值一提!”

    “国舅爷不忘本啊!”李景隆笑笑,背着手先上了二楼自己的房间。

    赵石在楼下看着他的背影,也没有先去吃饭,而是也回了自己的房间,拿出纸笔来,把今日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的写了,放入信封滴上蜜蜡,吩咐随从快马送往京师。

    ~~

    李景隆心口莫名的烦躁,在屋里来回踱步。

    “老何要动?他要是动了,我这边很多事就不好办了呀?”

    屋里头李景隆一边踱步,一边皱眉暗道,“其实他动不动的也无所谓,关键是万岁爷的态度。”

    想着,他越发的烦躁,大手狠劲的挠头。

    半晌之后,门外传来李小歪的声音,“老爷,杨先生来了!”

    李景隆精神一振,“快请!”

    不多时,李小歪开门,引着一位看似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儒生进来,然后李小歪又退出去,谨慎的关上门。

    “弘济,快坐!”李景隆笑道。

    这位杨先生,不是他曹国公李景隆先前府内的幕僚杨士奇,而是湖北学子,姓杨名溥。

    早些年李景隆陪同朱允熥还有老爷子微服京城之时,和这位杨溥有过一面之缘。这位杨溥是来京赶考的落地学子,后与因胡惟庸案被杀革去爵位的南雄侯家大小姐有了一面之缘,被人家赵家强行招为女婿。

    李景隆这人从不做无用功,当日他见皇帝对这名落地举子格外看重,便多了个心眼。花费重金,悄悄的把他聘为府中的幕僚。

    一开始,李景隆是有投机的心思,一来是皇帝看重这个落第举子,二来是老爷子也知道他和南雄侯家大小姐的婚事,想着现在小投资将来大收获。

    但人到了曹国公府之后,李景隆才发现,这位杨溥之才,完全不在先前的杨士奇之下。而且怎么说呢,这人远没有杨士奇的城府,也更好打交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