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闻言,朱允熥端起茶盏又喝了一口,半是笑半是认真的说道,“不听话的山民,布政司有权征缴。那些不服王化的土司么....湖广之地楚王湘王分封之土陈兵之处,你可知会他们呀?”“他们?”常森一愣,更是想不明白。
皇上对这两个叔叔,从来都是没什么好眼色的,怎么还会让这两个藩王领兵作战?
“皇上,依臣所见,还是不必让两位王爷千岁带兵....这个,若是有土司不服管束,臣的意思是,若是小打小闹就联合湖广布政司以雷霆手段镇压,若是真的要调用大军的话,还是要朝廷.....”
“呵!”不等他说完,朱允熥就笑了。
到底是自己的舅舅,说话比旁人随意许多,也没那么多弯弯绕。
常森的意思很简单,楚王也好湘王也好,让他们一边待着吧。宁可到时候麻烦点,也别给他们出封地的机会。
“行,朕给你小打小闹的权力。”朱允熥笑道,“但,你要约束好部下!”
所谓的约束,就是怕那些大头兵们杀良冒功。
朝廷管着他们还不安分呢,隔三差五就要洗几个蛮人寨子。若不是管束,谁还屯田啊!干脆都拎着刀子,各处找人家土司的麻烦去了。
“臣遵旨!”
朱允熥又是一笑,“行了,你且回吧!回去好好准备,这几日就赴任!”说着,又道,“朕再嘱咐你一句,这差事对你呀,难处比好处多!你是外戚又是勋贵,正是文官们掐眼睛看不上的人。给你湖广都指挥的官职,说不定多少文官正在暗地里摩拳擦掌等着看着你的笑话呢!”
说着,叹口气,“掣肘你肯定是有的,朕耳根子也不会太清净!”
“嘿嘿!”常森笑几声,“有皇上在,臣不怕那些遭瘟的书生!”
“还有!”朱允熥话还没说完,眯着眼睛,“朕把长江内河水师给你!”
“嗯?”常森一愣。
朱允熥放下茶盏,“长沙武昌都本是天下繁华重镇,尤其是武昌,朕听说为了停靠在武昌,长江上的商船还要贿赂水师官兵才能进武昌港。可是,呵呵!这几年武昌报上来的财税,还没有徐州一地多!你去了,给朕看看,到底谁那么胆子,敢动大明朝的商税!”
~~
常森走后,朱允熥再起产起身,走到寰宇全图前,默默观看。
他一直以来所筹划的,现在才露出端倪。
第一,精兵简政,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裁撤掉没有必要养活的军队。在精兵简政的同时,出了兵员数目之外,还有国家的真正人口,田亩精准的清查。
第二,依地而治。
各地各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治理。南方沿海商贸发达的地带,一味的强调农耕是舍本逐末。但国无农不稳,在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商业越发兴旺的时候,内陆的粮仓越发的重要。
在他未来的计划中,南方以湖广为粮仓,关乎长江中下游的肚皮问题。北方以山东河南为粮仓,涉及到边军的军粮。
而沿海地带,则是大明帝国的钱袋子。
商业上的事不干预,农业上的事要抓紧。左手钱,右手粮。
粮食问题到任何时候都是大问题,原本时空大明朝等到嘉靖时期,浙江等地数次闹出饥荒,才开始重视这个事。而到了大清朝,虽是号称闭关锁国,可清朝的统治者却看清了这个问题。
钱袋不能丢,但必须给钱袋子找个粮票。
所以到了大清朝,湖广熟太下足。
其实最好的粮仓,除了湖广之外,就是那一片白山黑水,那一片最肥沃的土地。
在后世,光是黑吉两省每年的粮食,就可以养活三分之二的人口,大平原耕地多,土地肥沃自然灾害少。
但此时,那边他妈的东北虎比人多,帝国暂时没有那个资本,也没那那个能力去开发。
当然除了建设粮仓的重要性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通过对农业的重视,同过移民开垦,通过国家手段进行屯田兴修水利,可以把地方上原有的格局打破。
此后,取消丁税实行按亩收税,官绅一体纳粮,取消特权阶层才能事半功倍。
前两点,可以保证帝国的稳定,还有源源不断的,良性的财政循环。
有这前两点,才能保证第三点。
第三,才是开拓。
而这三点中,其实第三点最容易。
~~
却说常森着急忙活回了家,进门之后就找兄长常升,但不巧的是常升正在军营之中。
他心中急不可耐,连衣服都不换就吩咐身边长随,“赶紧把金先生请来!”
一盏茶的时间之后,一位三旬年纪的儒雅书生,来到常森面前。
“先生快坐!”
别看常森他们这些无人看不起读书人,可他们心里知道,有事还得找读书人参谋。各勋贵之家找幕僚师爷,是不成文的规矩。
常家这位金先生,名金幼孜,也是大有来头。
他和工部侍郎练子宁是至交好友,正是练子宁的推荐,金幼孜才能入郑国公府为幕僚。
“二爷唤晚生......”
“坐,喝茶!”常森亲手给金幼孜倒了一碗茶,低声道,“某心中有事,要先生谋划!”说着,大手挠头,“他娘的,现在老子脑子里跟浆糊似的,黏糊糊的!”
“二爷且说便是!”金幼孜是江西人,举手投足都是读书人的风范,很是儒雅。
“是这么回事......”常森把前言后语跟对方这么一说,然后瞪着铜铃一样的眼睛,等待下文。
金幼孜皱眉沉默,这一沉默就是差不多半个时辰。
许久之后,他才开口道,“二爷,您错了!”
“嗯?我哪错了?”
“您不该说若有战事,不让湘楚二王出面啊!”
常森愣住,“啊?我这....打压他们还来不及呢,再给他们兵权?”
“这二爷呀!糊涂!”
金幼孜心中暗道一句,面上淳淳道,“二爷,你是否还记得洪武二十年的事?”
常森越发懵,“啥事?”说着,瞪眼道,“你这书生磨磨唧唧不痛快,我他娘.....”
金幼孜马上道,“洪武二十三年,太上皇下令让楚王湘王出兵清缴作乱的洞蛮......”
“嗯,想起来了!”常森道,“圣旨是下了,结果人家哥俩就出城溜达一圈打猎游玩去了,回头一个蛮子没杀,还上奏太上皇大捷!”说着,叹口气道,“太上皇被骗了也没法子啊!亲爷俩能怎么着?自己儿子忍着呗,点了傅友德为总兵我二哥为副,集合了湖广六个卫的兵马!”
金幼孜见他还是不开窍,继续说道,“您想,太上皇的旨意,这二位千岁都敢违逆,那当今呢......”
“违抗皇上的旨意?他们敢?”常森砰的一拍桌子,“老子亲自带兵剿.....”说着,他忽然明白了,看着金幼孜,“你是说?”
“嗯!”不容易啊,终于开窍了。
金幼孜点头笑道,“这二位违抗太上皇,那是亲爷俩,太上皇忍了。可当今能忍吗?当今巴不得他们不遵圣旨吧?再说,他们带兵,定然有许多僭越的地方.......”
啪!
常森一拍大腿,金幼孜蹭的跳起来龇牙咧嘴。
“对不住拍错了!”常森赶紧道歉,拉着对方的手说道,“我离不开先生了!这么着,我马上去湖广赴任,你跟着我去,薪金就一年一千银元,外加...俩个丫头!”
“不是!”金幼孜愣住了,“晚生还要准备下一届的恩科!”
“有我你准备什么?”常森不屑道,“进士老爷算个求毛!回头帮我办好了差事,我举荐你直接当官,不比考进士强多了!考进士你还得写字呢!”
第263张
馒头(1)武人办事一向干净利落,常森这边半点都不婆妈拖拉,和自己夫人交代几句,就叫人准备行装。
常森之妻也是将门虎女,根本不似寻常女子那般,丈夫即将远行哭哭啼啼的,万般不舍的。不但亲自吩咐马号备车,吩咐亲兵队批甲,还亲自选了几个身体颜色都出众的丫头,准备跟着丈夫随行。
男人,尤其是壮年的男人。
出门在外那么远,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怎么行。
再说了,她自己身边的丫头,总好过丈夫在外边找的野鸟不是?
外边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又进屋开始帮丈夫张罗随身的行李。
~~
“张嬷嬷,把去年辽东送来那几张水貂皮给爷带着!”
“蚕丝被,凉席.....”
“小羊皮的靴子多给爷带几双......”
常森夫人站在屋里张罗,把一群仆人指挥得团团转。
“爷是去领兵,不是去过日子的!”常森苦笑,“再说了,马上都立夏了,那貂皮衣裳带它干嘛?”
“你这一去不是三五天,而是三五年!”常森夫人点了下他的脑门,“湖广那边冬天可冷呢,一不小心就浑身都是冻疮,出门在外的这些东西不准备好,等着到时候现上吊现扎耳朵眼儿?”
“嗨!”常森一笑,“你再准备,他也没有家里齐全。”
本是无心之言,却不想常森的夫人却当了真。
她站在原地,皱眉沉思片刻,“管家!”
“夫人!”管家低头从外边进来。
“去,厨房上点出两个厨子,两个灶台婆子!”常森夫人开口道,“府里针线好的嬷嬷点出四个......”
“打住!”常森一听,媳妇这是不放心要从家里选一堆人跟着他伺候。
他站起身,摆手让管家出去,扶着妻子的手臂笑道,“爷我是去带兵的,不是过日子的。弄一帮人在身边伺候,还怎么带兵?”说着,摸摸妻子的脸,“爷知道你疼我!”
“我.....”到底是女人,心中的不舍一直靠一口气压着,猛听到这话,便再也忍不住了。
常森夫人一转身,含着泪走到床榻边上,弯腰叠着常森的贴身衣服,哽咽道,“外边怎么都不比家里,爷您也岁数不小了,万事不能逞能.....”
常森靠在门口,笑吟吟的听着妻子的絮叨,目光落在妻子的背影上。
早不是少年夫妻,妻子也早不是当年如花一般的年纪。
原本柳叶一般的腰肢,现在有了些许赘肉,弯腰时微微膨起。
“她比以前胖了一圈儿!”
常森看着看着,忽然用脚倒钩一下,呀的一声房门关上。
然后他笑着上前。
“哎呀,爷....您......”
常森夫人刚叠好衣服,正直腰的时候,一声惊呼。
然后又羞又怒....
“大白天的,外边都是人,你.....”
“别动!”
“啊!不行.....”
“别动!就这!”
“哎,这不行啊!”
“怎么不行,你扶着墙.....”
~~
“老三!”
外边陡然一声喊,常森一个哆嗦。紧接着被回过神的妻子,羞愤的一把推开。
“老三,人呢!”常升在外边继续大喊。
“二哥,这呢!”常森整理下衣服,大步出去。
常升皱着眉站在院子中,看着那些忙碌的奴婢们,脸上满是不耐烦和厌恶。
这时,见到常森从屋里出来,劈头盖脸就骂,“你去湖广带兵?”
“二哥回来了!”常森笑道,“还想着让人去营里再寻你呢!”
“你去带兵?”常升又问。
见兄长脸色不好,常森收敛小人,“是!”
“哦,原来是去带兵啊!”常升冷笑道,“我他娘的还以为你搬家去湖广过日子呢!”说着,大喝一声,“都滚出去!”
瞬间,院里忙碌的奴婢们霎那间没影儿了。
“战马,盔甲,兵器!”常升扫扫常森,“除了这三样,别的不许带!”说着,叹口气,语气放柔和些,继续说道,“老三,咱家好些年没外放领兵了!你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但是你,还是咱们常家!”
常森闻言,郑重的点头。
“上,有皇上看着。中,有百官臣子看着。下,还有军中的人看着!”常升拍拍弟弟的肩膀,“弄这么大阵仗,你是谁家的少爷吗?”
说着,又道,“咱们常家人,从来不弄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从来都是上马杀人,下马睡觉。记得,你是常家的老三,不是娇滴滴的大姑娘!”
“你养尊处优的样给谁看?给皇上看还是给下面军中的人看?皇上看了或许不说啥,可是军中呢?咱家在军中那些故旧一看,呀哈?常家三爷这是忘本了呀!“
“说你忘本还是轻的,只怕到时候会觉得你是个绣花枕头,从心里瞧不起你。瞧不起你没什么,可是受损的是咱家这些年在军中的威望。”
“你就给我带着亲兵直奔湖广,去了就住大营里,别他娘的身后弄一串子人!”说到此处,常升大手伸出来,拽拽弟弟身上的丝绸衣裳,“这些劳什子都不要穿,大营里头人人都是一身锁子甲,你一身这玩意,合适吗?”
常森脸上一红,“二哥,弟弟知道了!”说着,笑笑,“哥,这些道理弟弟都懂!”
“懂你还弄这么大阵仗,带这么多人?”常升没好气的白了弟弟一眼,随后脸色稍微缓和一些,“这些年,你久在京中,出去一次也好。若是是在这么呆上些年,人也荒废了!”
说着,又叹口气,正色问道,“到了都司所在地,先怎么做?”
常森马上道,“先跟布政司那边知会一声,然后召集诸将,查阅军务!”
说着,想了想道,“武昌卫,长沙卫,荆州卫,襄阳卫的指挥使,都是咱家的老人儿,有他们帮衬错不了!”
常升瞅瞅他,“是咱家的关系不假,可若是他们几个人在军务上有疏漏,你怎么办?”
“这.....”常森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即反应过来之后,神色变得纠结起来。
他也是老派之人,自小到大耳目熏染的带兵之道,无非是想着怎么让手下人嗷嗷叫不怕死,无非让手下人抱成一团水泼不进.....
而且,他常家之所以在军中这些年威望不倒,就是因为常家人护短。
无论是当初的常遇春,还是后来的常茂,到现在的常升,对待属下和故旧,从来都是不管做了什么,能包庇就包庇能撇清就撇清。
“记着,慈不掌兵!”常升叹口气,“你去湖广,上上下下多少眼睛都看着。即便是咱家的故旧,不管啥关系,他有疏漏就军法处置!”说着,顿了顿,“切莫不可存了帮着遮掩,避重就轻的心思。”
第264章
馒头(2)“过去,咱们在军中那套行不通了!”
常升深深叹气,“整顿军务就在于整顿二字,皇上派你去,不是让你当老好人的!若是出征打仗,有些事要睁只眼闭只眼。但整顿湖广内陆的卫所,你若是敷衍.....”
忽然,常森身子一抖,他猛然想起皇帝的那句话,“你若办不好,军法处置!”
这时,就听常升继续说道,“其实这次带你去湖广,也是皇上给咱家,给你我留着脸呢?”
闻言,常森诧异的抬头,“二哥,这话从何说起?”
“哼!这半年来,皇上下旨调任了多少人?”常升神色不悦道,“你以为是寻常的调动?湖广那边多少卫所的烂事儿,不是没送到皇上御案上,而是因为有些事有你我的关系,皇上不想追究。”
一语点醒梦中人,常森只顾着想那些民政上的事,却没想到这一点。
他兄弟两人虽这些年都在京师当中,可和地方上的走动却从没停过。军中人的来往,远比文臣更加频繁也更无顾忌,所托之事也更加直白。
譬如湖广都司治下,除了他常家的故旧之外,安陆常德黄州三卫的指挥使,这几年走的也都是他常家的门路。
“二哥!”常森低声道,“你要是不说,弟弟我还一时没想到....”
“我也没想到!”常升苦笑道,“都是一个爹生的,我能比你机灵多少?”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