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行了,别说这些不着调的!”朱高炽开口,看看两位弟弟,又看看朱棣,“爹,您这边准备好了吗?”“早就准备好了!”朱棣低头,继续吃面,“老大你在皇上身边,将来是辅政大臣的料子。老二在缅国自立门户,老三呢也不像以前那么跳脱,放出去也能独当一面了,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说着,叹口气,“愿意用我,我就领兵打仗,不愿意用我,我就跟你们母亲回京城,当个富贵王爷!”
朱高燧忽然又开口道,“爹,您说那位会不会...?”说着,他做了向下劈砍的手势。
朱棣无声摇头,“不会!”
“哦!”朱高燧似乎有些失望,想了想,“也还算是有些人情味儿!”
“呵!”朱高煦忽然冷笑道,“他是不会让谁....死!但他有的是办法,让别人生不如死!”
就这时,身后传来脚步,朱家父子回头看去,只见朱橚一脸忧色的快步冲进来。
“你来作甚?”朱棣冷脸道。
“看您说的,您是我亲哥,我不来找您,找谁?”朱橚笑道。
“别,我受不起!”朱棣摆摆手,“怕了你了!”说着,又忍不住瞪了朱橚一眼,“老五,你....哎!”
“四哥,我的好四哥,你当是我故意拱火呢?”朱橚委屈道,“那都是...”说着,他指下天,“那都是上面的主意,我也没办法!”
“你这套说辞,回头我就说给上面!”朱棣不屑,“你什么人我不知道?老五,你呀看着像个人,净干那些不是人的事儿!”
朱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咬着牙,“四哥,咱俩是亲哥俩,您不用这么挤兑我!”说着,压低声音,“我来是告诉您一件事!”
朱棣面上不屑,但还是微微侧耳。
“六弟七弟他们已经被看起来了,走到哪身边都好几个人跟着!”朱橚低声道,“皇上已经下旨了,今晚上不用他们守灵!而且,各位兄弟晚上歇息的地方,都隔着很远!”
~~
“父皇啊!”
灵堂中,藩王们放声大哭,声泪俱下。
他们哭了许久,嗓子都哑了,几乎近于干嚎。
藩王之中,有人一边哭一边偷偷打量着朱允熥的神色,有人哭着哭着想到了自己未知的忐忑的明天。
文武百官们都退了下去,灵堂前全是朱家的宗室子弟,外围则是密密麻麻的侍卫。
忽然,哭声停住。
因为皇帝已经站起身,开始不耐烦的摆手。
“都累了吧!”朱允熥背对着藩王们,“再看一眼老爷子,你们就都下去休息吧!”
“臣不累!”宁王朱权忙道,“臣本就来得晚,想多看看父皇,求皇上恩典!”
朱允熥的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但还是没有发火,“格外王叔都去歇息,明日是皇爷爷入土的大日子,还有要得忙呢!”
“皇上,臣年轻不碍的,臣陪着皇上给父皇守灵....”
谷王朱橞抢着开口,但没等他说完,两个侍卫已经站在他身边,“十九爷,请吧!”
“六爷,您请!”
“七爷,下官无礼了!”
“十二爷,恕罪!”
一大批侍卫蜂拥而入,把藩王们直接隔绝开来。
“皇上,您这是什么意思?现在就要软禁我们吗?”湘王朱柏怒目而视,“您不是说父皇灵前.....”
“十二爷,您自己也说过,您是太上皇的儿子,要留几分体面!”李景隆冷着脸,跟平安一前一后进来,看看那些藩王,又看看那些侍卫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带各位王爷千岁下去休息!”
“父皇啊!”楚王朱桢忽然大喊,“您睁开眼看看吧....您尸骨未寒儿子就要被.....!”
“您要是明日不想给太上皇他老人家送葬,您就喊!”李景隆面色铁青,“六爷,这时候了,您这套不管用了!”
“我...?”朱桢顿时愣住,目光胆怯下来。
“带各位爷下去休息!”平安也皱眉开口。
侍卫们几乎是挟着几位藩王,退出了灵堂。
那些很老实,和朱允熥一条心的藩王们也无声的默默退下,只有辽王朱植,悄悄走到朱允熥身边,“皇上!”
“十五叔,你也下去吧,朕过几日找你叙话!”朱允熥有些累了,无力的说道。
朱植犹豫片刻,“臣的为人您是知道的!”
朱允熥有些诧异的回头,等待朱植的下文。
“兄长弟弟们犯了错,您该收拾就收拾!”朱植咬着嘴唇,“但毕竟都是父皇的儿子,都是咱们自家人,您...还是别...别太较真了!”
“不然的话,对您的名声也不好,父皇泉下有知也不会安心!家里的事家里解决,没必要非要闹得不可收拾!”
“闹的是朕?”朱允熥没来由的带上几分火气,“你不说他们,反而说朕,你想着谁?”
“这不是向着谁的问题!”朱植低头,“而是....涉及到他们的性命,臣若装糊涂不说话,对不起自己的骨肉兄弟!”
“你呀,滥好人一个!”朱允熥叹口气,“知道了!你下去吧!”
朱植还要再说,却直接被后面的韩王拽了袖子拉出去。
~
“二十一弟,你拉我作甚?”出了灵堂,朱植不悦道。
“我跟皇上从小一块长大的!”韩王朱模低声道,“十五哥,这个档口谁说话都没用。我告诉你,你越帮着他们求情皇上越不高兴!”
“都是亲兄弟,我能不说话吗?”
“我劝您一句,您别把自己搭进去,您看四哥上前吗?十一哥搭腔吗?”朱模拽着他继续朝外走,“这事呀,咱们管不了,也不该咱们管!”
~~
夜很深了,深得连天上的星星都黯淡无光。
“皇上,吉时已到,该给太上皇他老人盖棺了!”李景隆走到朱允熥身边,轻声说道。
朱允熥不舍的看着棺椁中,老爷子的脸。
然后上前几步,抚摸着老爷子已经僵硬了,冰冷的,摸起来像是石头一样的脸,“皇爷爷,该送您了!”
随后,他轻轻的掖了下老爷子身上盖着的被子,小心的把棺椁中的随葬品摆好。
李景隆见状,回头做了个手势。
十八位老军侯,老功臣,抬起了棺盖,等待皇帝的旨意。
“等会!”朱允熥忽然开口,“太平奴!”
“臣在!”
“去乾清宫,把朕寝宫里挂着的那把刀拿过来!”
~
刀是老爷子曾用过的刀,就是那把不是什么名匠打造,刀身满是划痕,粗苯沉重的铁刀。
它曾握在老爷子手中,陪着老爷子南征北战。
它曾置在老爷子的御案上,陪着老爷子见证帝国的崛起。
它曾挂在老爷子腰间,跟着老爷子检阅大明虎贲。
它也曾在外地来犯老爷子大怒之时,发出阵阵锋吟!
很快,刀就送到朱允熥的手里。
他摸着冰冷的刀锋,摩挲着已经破损的刀疤,脑中想到老爷子曾说的话。
“大孙,这家现在是你的了!这刀给你,谁不服你就用咱的刀砍了他!”
“皇爷爷!”朱允熥泪中带笑,把那把战刀放入老爷子的棺椁之中,“您是大英雄啊,哪能没趁手的兵器呢?”
说完,他再抚摸下刀身,再摸下老爷子的脸,猛的转身,点头。
~~
“这屋里怎么睡呀?”
代王朱桂看着空空如也的房间,对着门外看他的侍卫发火,怒道,“你们诚心虐待爷是吧?你们这些狗东西,谁给您们的胆子?”
门外的侍卫面无表情,躬身道,“千岁,下官们不敢虐待您,是皇上没吩咐给您床!”
“你他妈傻呀!不给床我怎么睡?”代王朱桂喊道,“给我床!”
“千岁,皇上没说给,下官等不敢!”
“他也没说不给呀!!”
“皇上没说!”
“狗东西!”朱桂大怒,几乎要冲出房门,“爷我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儿子,大明朝的九边塞王.....”
突然,就在他咆哮的时候,远处传来悲怆的声音。
“给太上皇盖棺啦!”
“父皇!”朱桂一呆。
然后他看见,所有人都跪了下去,冲着灵堂的方向叩首。
这时,他瞬间意识到,他的父皇真的走了!
第二十三章
狂飙(1)初夏的江南本无雪,可天地之间却是一片白。
从行宫通往孝陵的路上,望不到尽头的白,听不完的唉。
无数军民匍匐身着孝衣,跪匐于道路两侧,哭声震天。
天暗暗的,有些阴霾,路两边那些本来翠绿的嫩叶枝头,此刻也都黯淡无光,低垂静默。
朱允熥一身孝衣,捧着老爷子的灵位,徒步走在老爷子巨大的棺椁前,小小的六斤哭得嗓子都沙哑了,跌跌撞撞的跟在他身后。
老爷子的棺椁由一百二十八名尚在世的开国军侯伯爵,军中大将健儿们扛在肩头,缓缓前行。
天地之间,人的哭声,脚步声,马蹄声掺杂在一起,很是喧嚣也很是悲戚。
“皇上!”李景隆同样一身白衣,快步走到朱允熥身后低声道,“您还是上马车吧!”说着,顿了顿,“路还远着,别把您累坏了。再说,太子爷还小呢!”
朱允熥摇摇头,“你抱了六斤去吧!我再陪陪皇爷爷!”
说完,他回望那巨大的棺椁,胸口像是被一座山压着。
~
数万人送葬的队伍从行宫出发,浩浩荡荡。
本可以不用经过京城,但老爷子之前有话,他死后要抬着他的棺椁从洪武大街上走过,穿过京城,再到陵寝所在之地紫金山。
朱允熥明白,老爷子是想在看看他亲手打下来的江山,看看那巍峨的紫禁城,看看他的臣民。
同时,也让江山,让宫殿,让臣民能再看看他。
男儿孤身提铁剑,叱咤风云数十年。
英雄不问身后事,想留豪情在人间。
~~
队伍徒步进了正阳门,高大如山的门楼早被素缟包裹。
这个当年老爷子下令建立的城门,默默的注视着它主人的棺椁。
深邃的门洞,马蹄声阵阵回荡。天地之间本无风,但这里似乎也有清风吹过,吹走人心头弥漫着的那若有若无的烦躁。
正阳门,在后世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字,中华门。
很多年前,老爷子起兵时最开始的口号的就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同时,这也是老爷子在打下应天府后,竖在军营外,招兵大旗上的口号。
这本是我们的土地呀,我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这片山河,全是我们中华的气息。可现在我们的山河沦为胡虏之手,吾辈男儿当奋起,抢回我们的土地。
队伍继续向前,无声的经过正阳门,洪武们遥遥在望。
洪武,寓意洪大之武功。
老爷子平定江南之后毅然北上,不但是要收复中华旧地,同样也是救北方百姓于水火,更是要再造强盛华夏。
彼时,如日出升大明王朝,上下一心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记,救济斯民。
我们大大明王朝,要建立一个强盛的从未有过的中华盛世。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还是色目人,都可以平等的生活在一起,用我们大明的冰峰,扫清这世上所有强加给百姓的苦难。
国,亡于乱。
中华,必兴于浩大武功!
“皇爷爷,我明白了!”
朱允熥一身孝衣,看着洪武门三个大字,明白了老爷子之所以要在归天之后,仍旧让朱允熥带着他的棺椁,穿越京城的苦心。
老爷子是在告诉他,大明江山来之不易。
朱元璋是在告诉朱允熥,大明因何而兴?因何受命于天?
天地之间有正气,正气纯阳。
纯阳之气乃吾族之心,是以山河浩荡。
昭昭日月与天同在,唯我大明日月同辉。
吾本山河一小民,受浩荡之正气,承亿万之人心。
先有天地再有我,先有中华再有明!
“恭请大明洪武皇帝,御驾亲过大明洪武门!”
霎那间,城门边,传来无数嘶吼的声音。
放眼望去,是那些跪在洪武门外白发苍苍的老人们,眼喊热泪敲打胸膛的嘶吼。
“等皇城建好了,在皇城外头贴着墙根,给跟着咱一路杀过来那些伤残老兵,留个地方,让他们有个地方住,也借借咱的光!”
这是当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老爷子对太子朱标的原话。
经过洪武门,就是通往紫禁城的千步廊。
左右两次是大明朝六部衙门,翰林院都察院,詹士府,太医院,钦天监所在。是整个大明帝国的中枢,更是大明帝国的核心。
“其实有时候回过头想想,咱心里美着哩!他娘的咱穷的时候,家里两间破草房,冬天漏雪夏天漏雨,出门了就是臭水沟。现在呢,大好天下都在咱手里!他娘的!”
朱允熥脑中,又不自觉的浮现出老爷子的笑颜。
在臣子眼中,老爷子是威严的帝王。
在百姓眼中,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在有些人眼中,他是喜好酷刑的暴君。
可朱允熥知道,老爷子除了帝王的身份之外,还是一个鲜活的人。
爱憎分明,有喜有怒!
“皇爷爷,您看,这就是您的家!”朱允熥继续前行,看着越来越近的承天门,心中暗道,“这也是您留给后世子孙的家!我朱家,再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朱家,而是天下第一家!”
承天门,皇帝承天!
门后左边是社稷坛,右边就是太庙。
风,无声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