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顿时,李景隆面露苦色。胡观找他干嘛?
凭他的直觉,好像,应该不是什么好事!
胡观迈步进去,前一秒脸上还在笑,下一秒顿时变色。
盯着李景隆,“曹国公,您喝酒了?”
“你他妈狗鼻子吗?”李景隆心中暗骂。
第五十四章
这是谁的钱?(2)“喝酒?大白天我上哪喝酒去?”
李景隆自然矢口否认,装糊涂的本事他一等一。
“那怎么有酒味?”胡观皱着鼻子。
宫里当值的时候严禁饮酒,而且国丧刚过,这时候饮酒可是可大可小的罪过。
“这个!”李景隆一指盘子里剩下的火腿,“黄酒烹的!所以带着酒味,不信你尝尝!”
对于胡观这个人,他一直觉得没那么简单,所以在笼络至己心中也深深的提防。
听他这么一说,胡观狐疑的看了看桌子的残羹剩饭。
“你这伙食不错呀!”胡观笑道。
“嗨!”李景隆打个哈哈,“就这么点口腹之欲!”说着,对外边喊道,“来人啊,把这些东西都撤下去,上茶!”
外边当值的小太监颠颠的跑来,利索的收拾着,三两下之后献上新茶,拎着食盒走远了。
“驸马爷,你找我有事?”李景隆笑道。
“两件事!”胡观笑笑,“第一件!”说着,从袖子中掏出一沓银票,轻轻推过去,“上次的事,多亏了贵府!”
“哪事?”李景隆继续装糊涂。
胡观尴尬的笑笑,“曹国公,您能给我留些颜面吗?”
“嗨,我还以为什么事呢!”李景隆把银票退回去,“不急!”
他脸上在笑,心中却在暗道,“这胡观还真是不简单,这么快就知道了他抵押典当银子的当铺,背后是我!”
当初胡观被毛骧硬生生的敲了一笔,没处筹银子的时候,只能私下把家里的产业给抵押了。抵押一方,正是李景隆家的产业。
“您不急我急!本息都在!”胡观又把银票推过来。
“您看,推来推去的不像话!”李景隆皱眉,低声道,“这事你不说我都忘了!”
胡观苦笑,“这么大的事您都能忘,曹国公您还真是贵人多忘事!”
“不是忘,而是根本没往心里去!”李景隆笑道,“驸马爷,咱们是朋友不是?是朋友相互帮点小忙,还用记在心上吗?”
胡观开口道,“看您说的,毕竟数目不小!”
“数目不小怎么了?”李景隆正色道,“钱是什么,钱是王八蛋没了再赚,朋友却是一辈子的。人这辈子,吃饭不过一餐一碗饭,睡觉不过三尺宽,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您是我朋友,您帮我花点,您是看得起我!”
说着,又把银票推过去,“我得领您的情,谢谢您!”
胡瓜愣愣,总感觉这话压根就不对,但是想了半天,愣是不知道怎么反驳。
“那行!”胡观把银票放回口袋,“我回头送到您铺子上,公事公办!”
李景隆端起茶盏,笑了笑,“驸马爷,你找我第二件事?”
“差点忘了正事,你看我这笨脑袋!”胡观自嘲一笑,对天拱手,“蒙皇上不齐,在下有了新官职!”
李景隆放下茶盏,忙道,“恭喜恭喜,敢问新差事是?”
胡观挠头,露出几分迷惘之色,“不怕您笑话,这个新官职,在下听得也是一知半解。皇上说,若是在下想不明白,要找您来请教请教,您定能指点迷津!”
“跟我有关?”李景隆心中一惊,嘴上道,“愿闻其详!”
“大明皇家宗室资产会计司!”胡观缓缓开口。
这下,轮到李景隆发懵。
“这是什么衙门?”李景隆心中暗道,“皇家宗室资产会计?莫非.....?”
胡观继续解释道,“皇上单独拿出一笔钱,让在下管着,说是大明皇室的私产。”
“嗯?”李景隆心中又是一惊,赶紧问道,“多少?”
胡观看看窗外,见一个人影都没有,低声道,“只有你我二人能知道啊!”
“我的为人你还不放心吗?”李景隆把耳朵凑过去。
“一千五百万银元,现钱!”胡观说着,咽口唾沫,“都在大库存着呢,我随时可以清点盘查!”
“嘶!”李景隆心里倒吸一口冷气,“皇上的私库有这么多银子吗?还真备不住啊!老爷子的私库如今也是皇上的了,还是那些藩王们抄没的家产......”
随即,他脑中又浮现出一个问号,“这官职,和我有什么关系?”
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胡观继续笑道,“万岁爷还说了!钱呢,放着是死物,只有流通起来钱生钱才是正道。万岁爷还说,将来皇族的人越来越多,不能都指望朝廷,皇家的产业最好是都能有些进项,自家人养自己家人,天下百姓也能减少一些负担!”
“皇家产业?”李景隆又心中暗道,“皇家有产业呀!那么多皇庄田产,京城里几条大街都是光禄寺名下,每年收的租子都送入大内!”
想着,他心里陡然一惊,似乎有些懂了。
前文说到,对缅的战事中,按照他的盘算他只是第二大受益者。而最大的受益者,自然就是皇帝。
他刚才还想着,日后买卖盘子铺的太大了,怕是要引人眼红呢!
“皇上让他找我,是想通过我钱生钱?”李景隆脑筋飞快的运转,“胡观等于是账房,我等于是掌柜的?”
“失策呀失策呀!”李景隆心中懊恼,“光顾着想别的了,居然没想到一下子露了这么多浮财出来,皇上定然心里有想法。这不,盯上我了!”
“哎呀呀,这如何是好!”
但下一秒,他又陡然欢喜起来。
“大明皇室资产会计司?皇上的钱,皇家的钱,我插进去,那不是我的利益和皇上乃至皇家的利益挂钩了吗?这么以来,我那些见不得的光的,不就直接合理合法了吗?”
“嗯,我跟皇上合伙做买卖,日后大家一块分账,皇上更离不开我!说不定再过几年,这会计司落在我手里,帮着皇上管钱,也不是没可能呀!”
“从今以后,我和皇上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开!”
“怪不得怪不得皇上默许我这次插足对缅的军需,敢情是在这等着我呢?”
他想的八九不离十,朱允熥还真就是这个意思。
皇室的资产需要有人搭理,海外的收益也必须有一部分进入皇室的口袋。
“曹国公?曹国公?”见李景隆久久不说话,胡观挥手笑道。
李景隆回神,“哎,一时失神了!”说着,拱手道,“还真是皇恩浩荡!”
胡观又道,“您指点指点,这钱,该怎么让他多生钱呢?”
李景隆顿时沉默,但随即他又猛然想起刚才自己独处时,心中想过的事。
他是这次对缅用兵的受益者不假,但只是其一。
因为最大的是皇帝!
想到此处,他心中已有了计较。
“刚才,魏国公徐辉祖找我办军需!”李景隆低声道,“可是呢,他们没钱,朝廷不给钱呀!我也说了,打完仗一块给!”
胡观想想,“和咱们有关系吗?”
“有呀,关系大大的!”李景隆大笑,又压低声音,“驸马爷,您看,他没钱,咱们手里有钱,是不是可以借给他!”
胡观愣了下,眼睛眨眨,“你不是和他说打完仗一块算吗?他万一不愿意借呢?”
“这是谁的钱?”李景隆敲打桌面,“他只要不缺心眼,就必须借,还是上赶着借!”
胡观眼珠转转,“带利息?”
“嗯!哪有白用钱的道理,亲兄弟还没算账呢!”李景隆笑笑,“四厘!”
“嘶!黑了!”胡观道。
“不黑!还没算利滚利呢!”李景隆坏笑。
随即心中又飞快的盘算,“这次他们采购的钱,是皇上的钱,皇上的钱经过他们的手变成我的钱,然后我的钱必须还是皇上的钱!”
第五十五章
请皇上三思(1)大明皇家宗室会计司,是朱允熥的新政改革中,最不起眼的一步。
也是目前看来最没有必要的一步
,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影响绝对不亚于新政之中的其他政策。
这样等于把皇室的财产和国家的户部国库完全分开,你是你,我是我。
皇帝的私库作为一种投资所在,而不是在单纯的压箱底私房钱。而等皇帝没钱的时候,可以用资产进行抵押借贷,而不是毫无底线的一个劲儿的朝国库下手。
而且皇家的资产投入到对外扩张谋取利益的战争上,那么势必会引得世家豪门纷纷效仿,很快就会引发大航海的浪潮。
历史上西方那些所谓的航海家,不都是在皇室的支持下进行的远航吗?
再者,这个新成立的大明皇家会计司之前,还有一个皇家为最大股东的大明皇家银行。这两个部门在日后,将会是大明对内对外的经济中,绝对的巨无霸。
但现在的当务之急,则是土地人口的改革,税收的加强,基层权力的罢黜。
~~
“皇上!”
天色堪堪转晚,半边斜阳摇挂,映红了地平线
。
王八耻悄悄走进乐志斋的二层阁楼中,对背对着楼梯,面朝斜阳,欣赏晚景的朱允熥说道,“浙江布政司使铁铉,巡察使韩克忠....”
不等他说完,朱允熥已是马上回头,带着几分笑意且急不可待的说道,“铁铉回来了?传,快!”说着,又道,“准备些茶点,叫洪熙,大绅,张紞,侯庸,辛彦德他们都过来!”
随即,再转头看向窗外斜阳,“叫邓平过来!”
邓平过来,就是有军国大事。而且是机密的军国大事,王八耻这个乾清宫大总管,也要距离皇帝和大臣,最少十步开外。
不多时,楼梯上脚步阵阵,铁铉当先,韩克忠微微落后半步。
“臣等.....”
“大规矩都免了!”朱允熥笑着抬头,看着自己的两位爱将,“朕方才还在想,你们怎么也要明早才到,不想你们比朕想的还快!”
“臣等接到皇上手谕,就马不停蹄昼夜兼程而来!”铁铉一如既往的沉稳。
说到此处,给了旁边韩克忠一个眼神。
后者上前,将手中捧着的厚厚的条陈账本等,一股脑放在桌上。
朱允熥笑问,“此何物?”
“臣等以为,皇上召见臣等,必有要事相询。是以浙地的丁册田册税册都在此!”铁铉笑道。
朱允熥随便翻开一本,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笑问,“可准?”
“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必准!”韩克忠大声道,“这几年,铁布政和臣等可能别的事可能做的不好,但治下行省内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没个人口的名下有多少土地,
包括土地的转换,交了多少粮多税,这里是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好!”朱允熥笑道,“好一个,以人头担保!”说着,他翘着腿在椅子上坐下,随和的笑道,“此言掷地有声,如是心中有愧之人,绝无法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说着,朱允熥又摆手道,“哎,你们坐,随意些!今日不是朝会,不过嘛....咱们君臣要说的,正是日后要在朝会上提的!想必你们心里也大概有个谱儿,若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朕也不会让你们回来,而且还是偷偷摸摸的回来,哈哈!”
铁铉韩克忠两人坐在圆凳上,都是无声微笑。
“摊丁入亩在浙地,推广的很不错嘛!”朱允熥继续翻看着他们带来的账册,“去年朕还听说有乡绅闹事,把县衙都围了。怎么今年都这么老实,乖乖的把人口都放出来,田地的数目也主动报清了?”
“有韩大人在,士绅们想不清都不难!”铁铉笑笑,“皇上您还不知道,韩巡查使和景按察使在浙地乡绅的口中有个雅号!”
“哦?说来听听!”朱允熥笑道。
“黑白无常!”
“哈!”朱允熥扶额大笑,乐不可支。
其实这些事他如何能不知道,锦衣卫在各地盯着的就是谁反对摊丁入亩。浙地,中都凤阳,中原行省是最开始就试行这个新政的地方,现在淮北水灾之后,整个淮北直隶乃至全大明,都要推行这个新政。
后人以为,可能摊丁入亩不过是四个字而已,其实只有坐起来才知道这其中的难度。
“浙地的乡绅呀,还真的你们俩的黑白无常来治一治!”朱允熥笑笑,“不然呀,还真不好管!”
说不好管,最难的在于这些乡绅们,大多数家族之中都是有读书人的。而且是在各个衙门,乃至朝中,各个州府做官的读书人。
这些乡绅,既是维系大明朝王朝统治的柱石,另一方面又是大明王朝...准确的说是封建王朝的顽疾。而再从别的角度出发来看,这些人又是大明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和肉。
“倒也不是臣怎么治他们!”韩克忠的脸宛若老农,说话带着几分家乡土话的腔调,“只要他们犯法,臣就下狠手,他们若听朝廷的,臣不但不治他们,还表彰他们!”
朱允熥信手从旁边的果盘之中,拿过一个核桃,捏开来笑道,“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倒也不是甜枣!”韩克忠挠挠头,嘴皮子有些不利索。
铁铉看了他一眼,又看看朱允熥,“皇上,摊丁入亩能在浙地推行的这么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损害的只是一部分地主的利益!”
闻言,朱允熥手上用力,咔嚓一声捏开核桃。
“摊丁入亩是人头税变成了土地税,一家一户多少亩地就叫多少税。这个新政,贫苦百姓是最支持的,因为以前的人头税对他们不公平。富人随便生,交得起。而他们生少了,家里没壮劳力,生多了要交钱,一家人就断了生路!”
朱允熥小口吃着核桃,默默点头。
“贫苦百姓支持,中小地主也支持。按土地缴税,他们就不用费尽心思的把人藏起来。上报土地的时候看似吃了点亏,可从长远来看,他们不用在提心吊胆的担心,保不住他们那点不义之财!”
听到这话,朱允熥笑了起来。
中小地主费尽心机的兼并了土地,当然要藏起来。
现在看似交了银子,但变成合法的了,以后不用怕了。
“至于世家大族,还有官员之家!”铁铉继续道,“利益稍微受损,但是.....”
“但是还能忍!”朱允熥开口,说出定性之言。
“皇上圣明!”铁铉笑笑,“世家大族藏匿人口田地,也是战乱之年养成的毛病,现在国泰民安的,他们自然拎得清,不敢跟朝廷对着干!”
“所以,即便是摊丁入亩.....”
不等他说完,朱允熥开口,“摊丁入亩就算是伤,也只是伤了天下士绅的皮毛,无伤大雅。而且他么也不是傻子,能看得出来摊丁入亩这个新政,缓解的不单是朝廷的压力,还有他们和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
“他们拎得清,知道哪头轻哪头重!而且.....”说着,朱允熥点点桌上那些账册,“你们敢说你们浙地的田册用脑袋担保是清楚的,朕信。但朕问问你,这是民田的册,还是官员的田地也都算了?”
第五十六章
请皇上三思(2)闻言,铁铉和韩克忠大惊,起身就要请罪,
“不怪你们!”朱允熥倒是豁达,自嘲的笑道,“官员有多少地是笔糊涂账,谁都算不明白!朕自永昌二年春就下诏各地,官员们自己报上来,结果呢?嗨,一塌糊涂,只言片语,对付事应付着,避重就轻!”
说着,又摇头道,“就是朕的锦衣卫,都查不清楚官员们手里有多少地!你们能把百姓地主富户的田地弄清楚,已是难得中的难得,了不得的功劳!”
见皇帝如此,铁铉韩克忠也跟着叹气。
皇帝说的对,古往今来这笔账,谁能查清楚呢?历朝历代从开国到亡国,都没有清楚的时候。
“所以说,你们浙地,包括其他行省,摊丁入亩之所以推广的好,见效快。最根本的原因,是只影响了一部分地主的小利益,而没伤害到他们根本的利益。他们犯不上,为了这些小事,跟朕这个皇帝闹得水火不容!”
说着,朱允熥皱眉起身,重重的一拍窗台。
“但皇上接下来要做的!”铁铉起身,跟上朱允熥的脚步,低声道,“恐怕是要伤他们的根!”
“你怕?”朱允熥转头笑道。
铁铉摇摇头,“不是怕,臣怕什么,大不了粉身碎骨而已,臣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