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昔日唐太宗几征高丽,未竟全功便史书著名,千古称颂!”“而吾皇冲龄之年,亲征高丽使其返归中土。”
“御极天下后,德威并施,使得自古不通中国之地缅邦,为我帝国之新JIANG.....”
“自古帝王未有如吾皇之德者.......历朝历代未有如我大明中外一统之盛者!”
“这厮..........”
翰林院的学士们,对李景隆是怒目而视。
太过分了!
抢了他们的活!
让他们以后怎么活?
但此刻,还不得不随着李景隆继续叩拜,欢呼万岁。
“呵呵!”
朱允熥抿着嘴角,“此非朕一人之功也!皆上苍庇佑,将士用命....”说着,顿了顿,“列祖列宗之福泽所至!”
说到此处,他站起身,走到盘龙缠绕的柱子边,看着跪伏于地的缅王德多帕耶,大声说道。
“缅地虽小邦,但内乱已久...朕为大国之君,自不忍缅地百姓生灵涂炭.....”
他脸不红气不臊继续说道,“今册伊为缅王,盼的就是缅地早日结束战火,百姓安居乐业。”
“与我大明百姓一般,共沐天恩!”朱允熥继续说道,“教化百姓任重道远,伊要勤政爱民,宽厚仁和!”
说着,又顿了顿,忽然一笑,“这国书,朕收了。缅国百万军民,朕要了!”
随即,朝下走了几步,“但是,国书中有句话朕不太认同!”
顿时,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皇帝。
“世世代代永为大中国皇帝臣仆?”朱允熥笑道,“伊等既然诚心归附,两家变作我大明一家,一家人何来臣仆一说!”
“自此以后,都是我大明的百姓!我大明之地,可分南北。名可分川鲁淮粤,滇川云贵缅.....”
“但人,绝无可分之说!俱是我大明子民!便是缅王你,也是我大明子民!”
“所以诏书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永为中国之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之中,朱允熥脸色有些潮红,“传旨,朕赐宴缅王于谨身殿。”
第177章
说啥我也得投奔你(1)谨身殿中,公侯百官按照品级入座。
几位藩国使节破例特旨在前,为表尊荣缅王德多帕耶更是坐在朱高炽身侧。
大殿之中金碧辉煌,宫人侍卫皆身着华丽的吉服,放眼看去好似富贵得不似人间。
这样的奢靡场景,大明朝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次见。莫说那些瞠目结舌的藩国使臣,就是大明朝的官员们都有些惊愕。
宴会是分餐制,每人一个小方桌,朱高炽看着宫人们端上来的菜肴,暗中咬牙。
“膨胀了!熊掌都上啦?”
鎏金彩绘的瓷器中,竟然摆着一只红烧熊掌,而且是三品以上官员都有。
“辽东的熊可遭殃了!”
朱高炽心中腹诽一句,再看向汤锅,心中又骂道,“败家玩意,飞龙都上来了?膨胀,太他妈膨胀了!”
“咦....海参那么粗那么长......”
“云南的菌子.....”
“那是......海里的鲜大虾?”
“呵,这顿饭有意思哈,天南海北的东西都全了!”
~~
“大明的皇帝是在用这些菜肴告诉我们这些藩国......大明疆土之大,北到极北之地山深老林,南达浩瀚大海。东至广袤草原,西接西域诸国!”
坐在朱高炽身后第三排的安南使臣黎文良心中暗道,“日月所照之地,都是大明的疆土,天生万物以养大明,物产富饶,无穷无尽!”
想着,他的目光看向那些精美的器皿。
他面前摆着的酒爵,通体白玉打造,薄如蝉翼。
酒爵身上光滑无痕,可当酒水注入之后,好似在外壁之上,有朵兰花悄然盛开。
“呵,一边表示大明富有四海,一边又表示大明犹如君子!”黎文良心中冷笑,“这位大明皇帝,还真是.....厚黑的可以呀!”
想着他的目光看向别处,真腊暹罗锡兰等国的使臣,已被天朝的富贵所震慑,呆坐着连手脚都不知往哪放。
“土包子!”黎文良心中暗骂一句,又看向别处。
琉球的使臣则是喜笑颜开,用流利的汉语跟周围礼部的官员们打成一片。
“哼,数典忘祖之人。他怕是恨不得,直接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了,换上大明的官服!”
说着,他有些愤愤的端起酒爵一饮而尽。
其实他是忘了,他和琉球使节是一样的,穿的也是汉家服饰,说的也是汉语,正式的公文用的也全是汉字。
甚至从小到大读的都是汉家学问,安南国更是举行科举,凡事都是学习天朝。
到底谁数典忘祖?
~
朱允熥带着太子六斤,坐在高处。
大殿之中的场景,尽收眼底。
因是国宴,群臣和外国使节们也都还有些约束,宴会的气氛有些寡淡。
他慢慢站起身,拿着金爵缓步走下丹阶。
皇帝一动,所有人都放下筷子,屏声静气。
朱高炽把嘴里的海参吞下去,刚想起身。却发现一个人嗖的一下就窜到了前边,站在朱允熥身后。
那人不但站了过去,还顺手从王八耻的手中抢过玉壶,持壶而立。
不是李景隆,还能是谁?
“丫中风是好利索了!”朱高炽心中暗骂一句。
~
“菜肴可还合乎口味?”
朱允熥满脸和煦,对缅王德多帕耶笑道。
后者站起身,弯腰叽里呱啦一通。因为紧张,其中还掺杂着一些生硬的汉语。
缅王身后,黎见山赶紧翻译道,“回皇上,缅王说这等宴席他生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大明天朝的气象,果然不是小邦可以想象的!”
说着,顿了顿,继续补充道,“缅王还说,皇上赐宴之恩让他铭记五内,更是难以为报。”
朱允熥淡淡一笑,后面的话应该是黎见山自己加上去的,可以忽略不计了。
此时,忽然那缅王德多帕耶又是叽里呱啦一阵。
黎见山陡然之间,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朱允熥转头看他,“王说的什么?”说着,笑道,“但说无妨!”
“这......”黎见山心中发苦,直接翻译怕是又让人觉得缅国之主,是个没规矩的浪荡子。
连带着他这个未来的缅地左丞相,也要被人轻视。
可不说的话........大明朝又不是只有他一人通晓缅语。
“王说.....”黎见山低声道,“王说...大明紫禁城中的陈设器皿,还有宫人所穿的彩衣,他看了心中实在喜欢.....皇上您能不能......”
越说他声音越小,但是殿中寂静无声,即便他声音再小,也让人听得清清楚楚。
“土包子就是土包子,无礼至极!”
大明的臣子还没开口,安南使臣黎文良心中已经开始嘲讽道,“乞丐一样!”
而朱允熥和大明群臣们的脑中,顿时浮现出一个词来。
啼笑皆非!
朱允熥上下打量德多帕耶几眼,对方就那么愣愣的站着,眼神中都是讨好的意味。
“这人怕是没这么简单!”
朱允熥心中暗道一句,而后淡淡的笑道,“无妨,既然爱卿喜欢,送你一些就是!”
说着,笑道,“等你离京时,诸般物品,朕不吝赏赐!”
养狗还要隔三差五给几块肥肉呢,一点身外之物算什么?
再说这些东西,你以为是白给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
朱允熥话音落下,德多帕耶脸脸上不胜欣喜,随后又呱啦呱啦说了一通。
黎见山的脸色,更加无地自容起来。
“他说什么?”朱允熥又问道。
“王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黎见山低头,羞愧道,“您赏赐的物品总有用完的一天,他说不如您赏他一些工匠......”
“哈!”朱允熥的语气微带嘲讽,“授人以渔这句话你都知道?”
德多帕耶这是在试探他的底限,试探朱允熥对他这个傀儡的底限在哪。
若是朱允熥大度,则他就得寸进尺。若朱允熥不好说话,他就装疯卖傻,反正他是蛮子,谁也不能和他计较!
“还请转告缅王!”朱允熥身后,李景隆开口说道,“我大明之工匠,乃是大明的百姓,更是陛下的臣民,不是奴仆.....怎能转授他人?”
朱高炽也开口道,“王,既率缅地百姓归附大明,为我大明子民。就要学习我大明礼法,不能视臣民为奴!”说着,俯身对朱允熥道,“臣以为,缅地教化之事刻不容缓,当立刻设置郡县,推行我大明礼法律法,开启民智!”
“嗯,洪熙所言甚是!”朱允熥点头道。
不远处,黎文良听了个满耳。
看着缅王的目光越发轻蔑,“偷鸡不成蚀把米!你跟大明要东西?你这个傀儡,怕是以后半点权力都没有!”
缅王德多帕耶的脸上悻悻的,而后又是抬头,倔强的再次呱啦呱啦说了一堆。
他语速及快,黎见山听了一半想拉都拉不住。
等他说完,黎见山心里咯噔一下,差点就当场软倒。
朱允熥收敛笑容,“他又说的什么?”
第178章
说啥我也得投奔你(2)说?
说什么?
死了还能活吗?
黎见山真有掐死德多帕耶的心!
因为他说的是...
他说是既然朱家的男人娶了他的女儿,他能不能也娶个朱家的女儿做妻子!
“这厮疯了!”黎见山心中暗道,“等回了缅地,一定要把他牢牢的控制起来,半点自由都不能给他!”
但同时,他脑中又在飞快的运转。
不管了,撒谎总比说出来好。
那样的话皇上没面子,皇上没面子,我就没命。就算是命了留下了,可日后在缅地的前途,乃至整个家族都完了!
因为缅地黎家的作用,就是帮着大明控制这位缅王。
“王是说,这次来大明,天下的富足让他大开眼界。”黎见山瞪眼说瞎话,“他在这待的都有些不想回去了,他还说......”
岂料,朱允熥目光如炬,笑道,“他真是这么说?”
他什么没见过?朝堂上那些大臣们都逃不过朱允熥的眼神,更何况黎见山这点小伎俩。
在朱允熥目光的直视之下,黎见山只能硬着头皮,“回皇上,王确是这么电说的!”
给他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实话实说。
“嗯!”朱允熥点点头,随后笑看德多帕耶,“爱卿既然喜欢大明,就要学着说汉话!”说着,又是一笑,“你有几个儿子?”
黎见山马上开口,“四个...最大的二十一,最小的六岁.....”
“都送到京城来,让他们在国子监读书,学学汉语!”朱允熥笑道,“都是一家人了,再说两家话可不成!”
随后,朱允熥再也没看德多帕耶一眼,走向别处。
“我的底限?我的底限就是狗就是狗,我可以喂你,但你不能跟我要!”
“此人看似有心机,实则愚蠢至极!”
李景隆跟在朱允熥身后,亦步亦趋,低声道,“看似有心机,实则不是个能隐忍的人!即便有些心思,也都是小聪明,难以成事!”
这个评价,说到了点子上。
但凡缅王是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此时应该知道,就是装孙子的时候。你有什么资格刺探别人的底限呢?即便你知道了,你又有资格挑衅别人的底限吗?
装疯卖傻?
那不过是使得他更像个小丑罢了!
彻头彻尾的一个小丑。
自取其辱的小丑!
~~
行至琉球使者面前,朱允熥再次停住脚步。
而且脸上的神色,比起刚才来才真的是见到了自己家人一样。
“外臣,叩见皇上!”琉球使臣早已匍匐在地,激动得不能自己。
“起来起来!一家人何必这么大礼!”在真腊锡兰等使臣惊诧的目光中,大明的皇帝竟然亲自弯腰,把琉球使臣给扶了起来,而且还热络的把着他的胳膊。
“琉球国主可好?”朱允熥笑问。
“回皇上!”被大明皇帝如此礼遇,琉球使臣激动得不能自己,“我家国主.....我家国主今秋大病一场!”
“哦?”朱允熥转头看向李景隆,不悦道,“理藩院怎么没上奏?”
“不干曹国公的事,是我家国主说....”使臣又激动道,“我家使臣是听闻太祖高皇帝驾崩的噩耗之后,忧伤之下一病不起。病重之时,再三交代我等,不可把他病种的消息告知皇上,他说.....”
“他说您已经够难受了,作为大明第一亲藩,实在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
“呸!谁给你封的大明第一藩?”他国使臣纷纷心中骂道。
“现在可痊愈了?用不用朕派遣御医?”朱允熥皱眉道,“琉球大明宛如一家,自家人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早在太祖高皇帝在世时,对琉球国主就称赞有加,还特派闽地六姓和工匠等,去琉球帮着营建宫室!”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琉球国主,朕之手足而!”
“皇上天恩,琉球小邦粉身碎骨在所难报!”使臣瞬间哽咽,落泪道,“托太祖高皇帝在天庇佑,我家国主已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