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31章

    “小臣此次来,国主特意嘱托,要侍陛下以诚。是以,这次鄙国的贡品,都是小臣千挑万选.....”

    说着,有些羞涩的双手奉上礼单,“只是小国穷乡僻壤,实在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贡品.....”

    礼单上密密麻麻长长一串。

    苏木,胡椒,贝壳螺壳,磨刀石..

    玛瑙象牙倭刀竹甲.....

    熟铜牛皮珍珠......

    这里头,其实好像除了贝壳螺壳之外,都也都是琉球从别处购买而来,转手进献给了大明。

    这真是......重重的情义。

    “人来了就好,带这么多东西!”朱允熥微微叹息。

    “昔日太祖高皇帝在世时曾云,昔帝王所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迩,一视同仁!”

    “天朝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纳贡,惟琉球远在中国东南,远外海外.....”

    说到此处,使臣激动得浑身颤抖,“大明不以琉球国小而轻视,待之如手足。琉球上下,比全心全力忠侍大明父母之邦!”

    他的激动不是没道理,琉球对于历朝历代来说都是贪之无可贪,并之无可并.....

    实在太穷了,穷到历朝历代没有兴趣,哪怕册封他为藩王都没兴趣。

    使者去一趟,还得自搭路费。

    但到了老爷子那,却格外喜欢这个海外国家。

    第一,他们恭顺。

    第二,他们没威胁。

    “这贡礼,也太重了!”朱允熥又叹口气。

    “不重不重,下臣只恨琉球国小,不能倾尽所有!”

    朱高炽冷眼旁观,心中暗骂,“你激动个屁呀?你真以为熥子良心发现觉得你们来一趟不容易,还带了这么多许多都是你们自己掏腰包跟别人买的东西?”

    “丫是觉得,你丫给他这么多东西,他该怎么回礼?”

    “熥子抠的跟貔貅似的,光进不出,他给少了脸上不好看,给多了心疼!”

    就这时,朱允熥微微转头,“洪熙!”

    “臣在!”朱高炽马上俯身道。

    “琉球诚心至此,朕就把回礼的事交给你。给琉球国主的回礼,务必精心挑选!”朱允熥正色道。

    “我曹......”朱高炽心中暗道,“这...这他妈不是李景隆的活吗?我怎么挑?我挑金一万两,银元两万块,绸缎一千匹,瓷器一千件,你丫回头不把我油给攥出来?”

    忽然,琉球使臣再次跪倒。

    高呼道,“皇上既有爱我琉球之心,那.......”

    见他激动,朱允熥纳闷道,“你慢慢说

    !”

    “皇上既然爱我琉球,为何不让琉球效仿缅地!”说着,使臣大声道,“我琉球小国,愿意效仿缅国,全体军民归附大明版图......”

    顿时,殿中鸦雀无声。

    想要你,早就要了!

    关键是你那地方太穷呀!

    人家缅地那边是一年三季粮食不说,各种矿山和森林不计其数,再不济人家有人呀!

    你有啥?

    就一个岛...

    海螺贝壳...

    把你纳入版图,我大明啥也捞不着不说,每年还得搭进去点儿...

    这个道理大明朝上下,是人就明白!可就是不能说出口,因为说出来伤了亲藩的自尊心!

    朱允熥沉吟片刻,“琉球虽小,但也是一方基业。我大明若纳入版图,必要设置郡县增加卫所驻军!”

    “朕视琉球国主为手足,何忍夺其宗庙社稷?”

    换做一般人,磕几个头这事就过去了。

    偏这次来的是个犟种,抬头道,“皇上,我琉球国主早就说过,愿在大明为一闲公,胜过琉球一野王!”

    说着,再次痛哭流涕,“皇上啊,您何忍我琉球,孤悬海外,不能沐浴天恩!”

    “此事还要从长计议!”李景隆上前,扶起使臣,低声道,“琉球和缅地不能一概而论,况且今日是缅王亲自入京.......”

    “我家国主也能来!”

    一句话,直接把李景隆噎住,甚至有些不好意思了。

    人家这么诚心,再推脱的话是不是.....不讲理了!

    闻言,朱允熥心中感叹,琉球亲善中国之心,千年未降。

    即便是后世融入东瀛版图,也从未以东瀛人自居。每年都要按时举行中国皇帝对他们的册封大典,从不间断。

    “下臣所言,都是国主之言!”琉球使臣又道,“如今大明亦在对东瀛用兵,东瀛都有大明的驻军,我琉球又有何不可?”

    “我国主还说,一旦将来大明对东瀛用以大兵,我国愿意报效五百健儿,为吾皇先驱!”

    “你那点人跟着添什么乱?”朱允熥心中暗道,“再说这使臣也太实诚了,当着这么多藩国使臣的面,直言不讳大明对东瀛也惦记着呢!这让人家怎么看?”

    第179章

    狭隘(1)其实就现阶段而言,琉球是否真的归属于大明版图之内,并不重要。

    因为这并不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且还要单独拿出来的问题。

    原因是琉球的归附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

    琉球一名最早见于隋书琉虬,后又称琉求。

    而琉球这个国名,如朝鲜一样还是老爷子在给琉球的诏书中称当地为琉球,才正式确定国名。

    至于琉球为什么人如此仰慕大明,这就不得不提及老爷子那超凡的ZZ智慧。

    老爷子在给琉球的诏书中,虽然也使用了中国历代君主对于周边小国的称呼,蛮夷二字。

    但更多的是一种和平的平等的外交理念,也就是说我大天朝没有因为你穷,所以就看不起你。

    放心,我也不会打你。以后咱们就是好朋友,你是弟弟我是老哥,有机会来家里坐坐,有好酒好菜招待。

    你若有什么难处也说,能帮我就帮,咱们好邻居好帮手。

    仰慕天朝文化,你就派学生过来学,我呢让名师大儒教。

    你那地方是好海港,你不会造大船不要紧,我派人去。你不会盖城池不要紧,我派人去。你们国库太紧巴,那也不要紧。我让来我大明进贡的船,在你那停,许你收税。

    放心,派去的人也不用你给工钱,你收的税也是你的,我不要。我就是看你们日子太穷了,想搭把手。

    大哥嘛,怎么能自己家里吃肉,看老弟家里喝粥呢?

    大明对琉球的外交,大意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要知道历朝历代的中华天朝,对于周边藩国鲜少有这样平和的手段,更多的是威胁恫吓。

    你来不来上供,不来我兵过去了啊!

    你来不来,你不来我手下那些兵没地方打仗我管不了啦!

    这种平和的手段,直接让琉球上下感动得一塌糊涂。

    因为他总是被欺负的,为何最早出现在隋书中,因为隋炀帝欺负过他。而又因为挨着东瀛近,更是被那边的人欺负。

    今年抢一点,明年杀一些.....诸如此类。

    所以从洪武年开始,琉球年年上贡。且每一任国王都要得到大明的册封,而册封的诏书,更是直接标明了琉球是大明属国的身份。

    属国和藩国是不同的!

    大明册封琉球国主统治琉球,名义上是君臣,琉球内部的事大明不干涉。

    说是不干涉,但大明皇帝在琉球拥有无上的权威。

    比如二十年前琉球有三王内战,老爷子听了之后直接下诏,大意是你们那地方还打呀?好好种地过日子不好吗?打来打去的老百姓都死没了,田地也荒了,咱看了心里都不得劲。

    本来人脑子打成狗脑子的三家,见此诏书之后立刻罢兵。

    而琉球在确立了大明属国的身份之后,国内用汉字汉语,使用大明的钱币,甚至年号都用大明的年号。

    对于这样的属国,划进大明疆域之内是个顺理成章的事。

    可不宜宣之于口。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郑重其事。

    因为眼下大明朝周边这些藩国们,对大明朝正是防备甚深的时候。谁知道大明朝的皇帝哪天抽疯了,会不会发兵过来?

    你说不会发兵?

    高丽当初就是这么想的,成行省了。东瀛那边打成一锅粥了,大明在背后运作的。缅地本来人家日子也算过得去,现在尸横遍野。

    ~

    “琉球国主与尔等军民之心,朕早已知晓!”朱允熥温和的笑道,“对于你我两国来说,归不归附大明其实就是那么一道诏书的事!”

    说着,又笑道,“不急于一时!”

    琉球使臣还要再说,猛的被李景隆不动声色的拉倒一边。

    “今儿是缅王册封大典!”李景隆贴着使臣的耳朵,用只有他俩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你不能抢了人家缅王的风头呀,等今儿过了,万岁爷会单独召见你!”

    “曹国公提点之心,下臣不胜感激!”那使臣想了想随即醒悟,赶紧说道。

    朱允熥命人给琉球使臣满酒,看着对方喝了一杯,然后笑着转身继续前行。

    刚走到安南使臣的桌前,就见黎文良跪地行礼,口中说道,“下臣恭贺陛下,琉球归附,大明再得一新疆土!”

    朱允熥淡淡一笑,观察着这位安南的使臣,四十多岁面容儒雅,看起来跟中原寻常的读书人没什么两样。

    但突然,朱允熥身后跟随的臣子当中,通政司使南书房行走辛彦德直接开口道,“贵使此言差异,琉球早就是大明属国,何来大明湖又得一新疆土之说?”

    黎文良想恭贺大明,可以有一万种好听的说辞。可他却看似随意的,说出了一番微微带有歧义且耐人寻味的话。

    “琉球虽小但也是一国!”黎文良似乎有些醉了,眼神有些朦胧,“毕竟不是大明古来有之之地!”

    其实他刚才那话,倒也真没讥讽的意思,就是没有经过静思熟虑而已。

    按照一般的外交礼节,作为主人的大名臣子们听了这话笑一下也就过去了,最多事后说一声这使臣无礼是个狂胜。

    可黎文良遇见的偏偏是辛彦德。

    “哦,不是大明自古有之?”辛彦德笑道,“何为自古有之?安南之地,原本也是中国自古有之之地?乃天朝一郡。莫非贵使,也要代表贵主,汝国百万军民,重归我大明?”

    “呵呵!”周围顿时一阵轻笑。

    黎文良放眼看去,见琉球使臣笑得毫不遮掩,顿时心中恼怒。

    “这位大人,下臣的意思是,琉球国孤悬海外,为大明属国亦不过三十年而已!”黎文良毫不示弱,“况且,又何大明不同根同种....”

    “何谓同根同种?”辛彦德大声问道。

    “这......”黎文良故意含糊其辞,“呵呵!”

    他这话实在阴损道了极点,细细品味他说的可不止是琉球....还有缅地高丽等。

    话语之中,大明对疆域贪婪之意,昭然若揭。

    “贵国贵使和我大明也不是同根同种,为何穿我中国衣冠,用我中国文字礼仪,读我中国圣贤之书?”辛彦德再次质问道,“贵国又为何处处效仿我国之政?”

    黎文良脸上一红,“圣人之学,教化天下万民,非一国之私学......”

    “既然如此,贵使难道没学过春秋,不知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辛彦德开口冷笑。

    不等黎文良再次开口,辛彦德又道,“方才贵使所言,同根同种实为大谬!”

    “我大明是海,而天下藩国为河,有海方有河,而河必将入海!”

    “因此才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说!我中国之地有今日之疆域,乃是万年以来,不同根种之人相互融合才有今日之版图!”

    “入我中国习我汉法,便是中国之人。凡圣人教化,兴中国礼教之地,便是中国之土!”

    “贵使,你太狭隘了!”

    第180章

    狭隘(2)辛彦德一番话,说得黎文良面红耳赤。

    而朱允熥则是想笑,他辛黑子也有指责别人狭隘的一天。

    况且这个词从大明朝臣子的口中说出来,多少还真有些别扭。

    这些人动不动就嚷嚷非我族类等等,然后摇身一变正义凛然的说有容乃大。

    嗯......

    对我有用就是海纳百川。

    对我没用就是人人得而诛之。

    不错!

    “琉球缅地等仰慕天朝,愿意君民携版图归附。”辛彦德又正色道,“乃是一片拳拳之心!我大明富有四海,孕育万物,自然不是番邦可以比拟。”

    “但吾皇仁厚,不以偏远之国而弃,不以未通教化之民而不纳,愿意养育教化,使其沐浴天恩,共享人间乐土!”

    “在你的口中,怎么就是狭隘了?我天朝上国,自古以来德被四方,为的就是普天之下之民,得以明礼仪之荣辱仓禀足。”

    “怎么在你口中,就是狭隘了?四方藩国,皆用我中国文字,以中国为荣,在你口中就是狭隘了?”

    “嗯?”

    辛彦德咄咄逼人,黎文良额上汗如雨下。

    “贵使今日之言,不知贵国之主听闻,作何感想!”辛彦德又冷哼一声。

    似乎在瞬间,无数道目光射过来跟刀子似的割着黎文良,让他又羞又怒。

    “教化?”黎文良冷笑半声,“自古以来天朝是教化四方,但都是礼仪为先!可有刀兵之教化乎?”

    此言一出,大殿之中人人侧目。

    “大胆!”暴昭大喝一声,“你一而再再而三出言不逊,是在挑衅我大明吗?”

    暴铁头一怒,杀气腾腾。

    黎文良先是后退半步,然后倔强的看着朱允熥的方向,“下臣岂敢挑衅大明挑衅陛下,但是非自有公论!”

    “我等藩国视大明为天朝上国,那是因为千年以来的礼仪教化,天朝乃仁义之国。”

    “天朝居于中,而藩国于外为藩篱....”黎文良又道,“从未擅用刀兵....”

    忽然,朱允熥开口,冷笑道,“好胆!一安南使臣,竟敢说朕不仁......”

    黎文良吓了一跳,忙道,“下臣岂敢!”说着,附身道,“刀兵乃下下之策,古往今来未曾听闻有刀兵之策安万年基业之说....”

    “动刀兵就是不仁?”辛彦德冷笑道,“前朝大元时,尔等藩国都为大元行省,送质子行叩拜视大元皇帝为父。你们怎么不敢跟大元皇帝说刀兵不仁?”说着,冷笑道,“不但不敢说,想都不敢想吧?”

    黎文良面红耳赤,“正是因为大明仁厚,下臣才敢直言!大元四处刀兵,元军所过之处尽是白地,哀声四起!”

    “而大明先有太祖高皇帝十五个不征之国,才有各国的恭顺。”

    说到这,他也豁出去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