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李琪沉默片刻,“不至于吧?”“不至于?”李景隆瞪了一眼儿子,“你真该纳几房小妾试试,你看到时候你家后宅能安生才怪?”
说着,他压低声音,“赌局还没开始呢!人还没上桌呢。你先把筹码压上了!”
“这丫头太子爷忘了最好,一旦不忘,将来咱们家就是她的娘家......你压的不只是筹码,而是全部的身家!”
“我?”李琪愣住了,“我....我还真没想那么远!”
远,是很远,未来十几年才发生的事。
但说近也很近,眨眼之间而已。
他一点都不傻,而且他老子的话已经说的很透彻了。
收养了这个丫头,李家就等于和这个丫头绑在一块。太子爷若是忘记了这丫头最好,一旦忘不了,那李家出力的地方还在后面。
出什么力?
当然是给这小丫头长腰眼子呀!
皇上皇后能让这小丫头,成为未来的太子妃吗?
成不了,太子又忘不了!那这丫头在宫中身份是不是就尴尬了?是不是就被人恨了?
再往远了想,将来这丫头生了儿子?
~~
“再有,你动脑袋想想!”李景隆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咱们是什么人家?”
“咱家?”李琪想不通。
“你是我儿子吗?”李景隆骂道,“你这笨劲儿随了谁呀?”
说着,顿了顿无奈道,“咱们是皇亲勋贵,你娶了郡主是亲上加亲。”
“可将来那丫头,以咱家闺女的名义进了宫。咱家成什么了?外戚?”
“傻儿子!不管这丫头将来能有多大福分!咱家的福分是到头了!”
“兵权你碰都别想碰.......人事大权你想都不敢想!外人看着你是给你面子,可除了面子,里子是一点都没有!”
“你看承恩侯,他是尊贵,可他有个球呀?”李景隆骂道,“还太子爷吩咐你的?你老子我要是想凑这份热闹?用得你呀?轮得到你呀?”
“那......那现在怎么办呀?”李琪有些沮丧,“人都接回来了!”
李景隆也忽然泄气,坐着半天都没动。
“咋办?先养着吧!”李景隆无奈道。
“那......”李琪又问,“过两天的认亲宴,办不办?”说着,眼看李景隆要怒,赶紧道,“娘在太妃娘娘面前说了,莲心是要入咱们家谱的,是要当成亲闺女的。办认亲宴,到时候兴许宫里还有赏赐.....”
“你们娘俩儿一对虎逼!”
李景隆气的摸着脑门,“逢场作戏都不会,往真里演?还要入族谱?还大办宴席?还等着宫里赏赐....”
“宫里能赏吗?惠老太妃人老成精,她能为这事赏赐谁?”
说着,他气得说不下去了,摆手道,“滚滚滚滚滚.......”
然后捂着心口,看着儿子落荒而逃的背影,“真他娘的一代不如一代,气死我了!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笨蛋儿子!”
然后,他静静的看向窗外。
邓氏正拉着那个莲心丫头,笑呵呵的参观着院落。
“怎么把这事变成好事呢?”李景隆皱眉心道。
~~
长夜过去,便是黎明。
寂静的午门前,再次变得喧嚣起来。
哒哒哒,那是武将们的马蹄,欢快的踩踏着地面的石板。
吱嘎吱嘎,那是文官的轿子杆上所发出的,倒牙一般磨磨唧唧的声音。
吁!
梅顺昌在午门处勒马,然后一个箭步跳下来。
马上有侍卫过来,跟这位日后的顶头上司搭话。
羽林卫指挥同知是一个很复杂的官职,其最大的权责并不是管理羽林卫,而羽林卫也不驻扎在皇城之中,他的工作是负责皇城的安防。
“梅大人,天冷,要不您里面喝茶?”一名侍卫领班过来笑道。
“不用了!”梅顺昌淡淡的摆手,“我在这等人!”
说着,还微微有些严厉的瞥了一眼那些侍卫们。
似乎对他们在当值时,随意走动说话很是不满。
“您忙!”
那侍卫领班尴尬的笑笑,转身回了自己的岗位。
但心中却在骂道,“装他妈什么孙子?拽得二五八万的?”
~~
正想着,忽听午门里边传来脚步。
回头却是侍卫统领邓平走到了午门口。
“大人!”午门的侍卫们忙行礼。
“好,辛苦了!”邓平笑着拍拍他们的肩膀,然后见到了梅顺昌,“久等了!”
“卑职不敢!”梅顺昌忙道。
“别!”邓平摆手,“可当不起这卑职二字!”说着,笑道,“你比我官大!”
若真论官职,确实是梅顺昌大。
但从紫禁城侍卫的角度讲,是邓平略高半筹。
“您是伯爵!”
“您将来还是公爵呢!”邓平笑笑,“往后都是一口锅里吃饭的兄弟,别这么多规矩,显得生分!”
说着,忽然对边上的侍卫领班笑骂道,“没看着大将军过来了?快去帮着接马呀!”
却是平安从远处纵马而来,在午门前下马,直接把马鞭甩给了迎来的侍卫,笑道,“小兄弟辛苦!”
“应该的!”那侍卫笑道。
平安走到梅顺昌身前,“早来了?”
“侄儿见过平伯父!”梅顺昌俯身行礼。
平安微微皱眉,却没多说什么。
而是环视一周,才开口道,“曹国公没来?”
邓平笑道,“应该快了!”
正说着,就见曹国公府的双马车驾,从远处过来。
不多时,一身蟒袍的李景隆,满面春风的从马车中出来,笑道,“诸位都早到了?”说着,又笑道,“我来晚了,恕罪恕罪!”
随即,又大笑道,“这么着,中午我请客,算是赔罪!”
“你不请也得吃你,谁让你是大户呢!”平安笑笑,“既然人到齐了,那就走吧!”说着,看向梅顺昌,“给这位新任的指挥同知,接关防,也带他认认人去!”
“走,去羽林卫的驻地!”李景隆也笑道。
第502章
新税和斗牛(1)乾清宫。
皇帝所喜爱的水仙,摆在窗口的位置,沐浴阳光。
它开花时甚美,奶白色的花瓣之中会有杏黄色的花蕊绽放。
但现在,它还没到盛开的时节。
远谈不上美不说,反而看着就像是几头大蒜插在土中,绿色的叶子就像是蒜苗。
而殿内,因为水仙占据了窗口的位置,而被挪到角落的菊花。却傲然开放,散发出阵阵香味。
朱允熥身着红色的团龙袍服,静静的坐在御案后,眯着眼睛看着手中的奏折。
《弹劾吏部尚书李至刚结党营私折!》
折子是吏部给事中上的,文中提到有一州府之学正名王志高,吏部连年考核不过中平,又无主政一方之履历。
若其侥幸升迁,一州府之通判知州已是皇恩浩荡。
然其王志高攀附李以行,吏部畏惧李以行之威,着拔王志高为山东济南知府。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自李以行得圣眷以来,网络党羽排除异己,课税总司海关总司皆其一人之一言堂....
“哎!”
读此奏折,朱允熥心中微微叹气。
“眼看过年了,不给老子找点事,这些文官们就过不好年!”
朱允熥心中暗道一句。
明明才上午,可他已有些疲倦了,放下手中的奏折,不住的揉着太阳穴。
他做皇帝已经很久了,做久了他才明白为何历朝历代总会有盛极而衰这种轮回。
历朝历代,凡是王朝国力达到顶峰,必然会有几代君主接连不断的励精图治。
而在这个励精图治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国力最顶峰时在位的皇帝,往往都在位时间极长。
这样的皇帝在年轻时精力充沛,可年老之后都开始厌政。
一,是精力不济。
二,是被这些官员们的勾心斗角乃至党争,给折腾得累了,只想维持朝堂的平衡,再也没有精力和精神去开拓进取。
而国家一旦埋下内斗的隐患,到了子孙后代的手里,就成了祸根。
“差不多一个月前的事,现在才上折子!”
朱允熥心中冷哼,“这是在布局呀!”
文官们的手段,他太清楚了。
小事要拱火,把火烧旺了,小事就成了大事。然后再报给皇帝,皇帝就无法轻视了。
就像李至刚这事,若是一开始第二天就上折子,这种事无论对错,直接内部消化了。即便李至刚真那么跋扈,见朝中有人弹劾他,他也不敢呀!
可弹劾他的人,偏就不在第一时间上,不但不上还装作不知道,甚至暗中给与方便。
然后散布消息,说李至刚如何如何,谁搭上他都一步登天如何如何....
等朝野内外沸沸扬扬了,再上书弹劾说他李至刚的行径多恶劣等等。
这时,王八耻蹑手蹑脚走到暖阁门口,在外低声道,“万岁爷,李少保来了!”
“传!”
~
“臣叩见皇上!”
暖阁中接见臣子,少了几分庄重多了几分随意。
朱允熥坐在御案后的椅上,看着被阳光笼罩,身形有些刺眼,跪在暖阁外的李至刚微微一笑,“起来吧!给李爱卿搬个凳子!”
“谢皇上!”
李至刚迈步进了暖阁,并没有去坐王八耻搬的凳子,而是双手捧着一份公文,交给了王八耻。
后者接过之后,也是双手捧着放在朱允熥的案头。
“臣署理课税总司以来,奉旨于天下各州府县设置课税司,行新税法,清查税簿定税额!”
李至刚朗声开口道,“我朝新税法以商税为重,但臣发现,新税法也颇有些....”说着,他看两下皇帝的颜色,“有些笼统!”
“就不是不够细分!”朱允熥扫了一眼手中的条陈,笑道,“所以臣才让你们集思广益,朕一个人哪能想到那么多!”
可说着,他忽然目光一凝。
李至刚的条陈第一条,赫然写着请征房产契税!
“臣清查京师乃至各地州府大城今年的税簿时,忽发现光是京师一地,在衙门的地产备案已超过往年三成!”
李至刚继续说道,“而京师之中的房价,也比往前贵了三成还不止!即便如此,也挡不住购者如潮,甚至应天府周边原本偏僻的地方,也都地价陡增!”
朱允熥没有说话,点头示意李至刚继续说下去。
李至刚顿了顿继续道,“历朝历代太平盛世是都是如此,更何况如今我朝圣天子在位,海内升平!”
“天下越太平,置办宅院的人就越多,而越是繁华的地方,就越是寸土寸金!”
“课税总司,有为国家开源之责。”李至刚又看了一眼朱允熥的脸上,继续道,“所以臣想着,关于地产一事,在用以前的旧税法定然是不行了!正如皇上您所说的,要与时俱进.....”
朱允熥合上眼前的条陈,“说具体的!”
李至刚躬身道,“过去,凡是房屋店铺买卖,无非就是衙门里备案,交几十文的契纸钱而已。甚至民间有时候私下买卖,都不去衙门备案,衙门也都......也都不予追究!”
“但此时不同,京师一所普通的宅院也都动辄上千银元,再用过去的法子,明显是....明显是舍本逐末了!”
“所以臣以为,这契税就不能按照以前那种老法子,而是要根据宅院地产的市价,进行征加契税!”
“比如,一千银元的宅院,就收取三分的税,就是大约三十银元。”
说着,李至刚见皇帝忽然皱眉,赶紧又道,“这税看似不多,但若是京师和天下各州府都依此征收的话......”
朱允熥皱眉开口,打断李至刚,“朕看你这条陈上写的,不但买的要缴,卖的也叫缴?”
“买卖同缴!”李至刚马上道,“能买得起一千银元宅子的,都不是穷人!”
“嗯!”朱允熥哼了一声,“可是你的条陈上也写着呢,按价征收!也就是说无论房子值多少钱,一律加三分的税!”
李至刚察觉皇帝的语气有些不善,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是!”
“朕也以京师为例,京师之中,百姓所居大多不过一两间屋而已!再以南城为例,一间屋的市价是多少?”
李至刚沉吟片刻,“大概是二三十银元的价格!”
“普通百姓一辈子就剩下那么一两间房!”朱允熥开口道,“买卖时候还要加收三分的税,妥当吗?”
说着,他细长的手指敲打桌面,“两三间房三分的税,是没多少钱。可是在百姓眼里,它就是钱!有这个钱,能给家里孩子买多少肉,多添多少衣服?”
“这.....”李至刚沉吟片刻,“皇上,但是不加是不行的。既然要加,就要一视同仁!”
“哈哈!”朱允熥大笑,“李爱卿,按你的法子,这哪里是一视同仁!二十两的屋子,跟两千银元的宅子,能是一个概念吗?”
“买卖的人,能是一样的人吗?”
“都不一样,为何缴的税要一样?”
第503章
新税和斗牛(2)李至刚愈发的迷惑了。
按是满怀信心而来的,以他对皇帝的了解,只要能给国库增收,皇帝定然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