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她是笑着的,可脸上却一片冰凉。“娘娘!”
朱允熥低声啜泣,“娘娘!”
“祖母....奶奶!”
他哭着用力的摇晃着老太太的手,却得不到半点回应。
眼泪,豁的就下来了,如止不住的江河。
朱允熥轻轻的,捋好老太太的头发,然后用帕子郑重的擦着她的脸。
最后,他轻轻的把老太太抱起来,朝外走。
“皇上!”
赵宁儿捂着嘴,出现在门口。
瞬间,她的眼泪在打转。
“去看看火!”朱允熥的嗓子在这一刻,沙哑了,艰难的说道,“馍蒸好没有?那是老太太给我们做的,叫大伙每人都分些.....”
“皇上!”
王八耻上前搀扶,却扶了个空。
朱允熥抱着老太太,走到连廊下。
老爷子平日躺着的躺椅还在,他便把老太太轻轻的放上去,好似怕弄醒了她一般。
然后,他又转身,拿了一张毯子,小心的盖好。
做完这些,他才拉着老太太的手,就在台阶上坐下。
把头埋在了膝盖上。
老人,都走了!
牵挂也都走了吧?
忽然,觉察到身边有异样。
朱允熥泪眼朦胧的抬头,却是小福儿抱着橘猫,挨着他坐下。
瞄!
橘猫从小福儿的怀中跳了出来,叫了一声。
接着又跳到躺椅上,就在老太太两腿中间的位置趴下。
它轻轻的叫了一声,眼睛亮亮的。
又叫了一声,低下头蜷缩成一团,再也一动不动。
“熥哥儿!”小福儿捂着嘴,不敢让自己哭出声。
朱允熥也是无声落泪,抱紧了自己的姑姑!
~~
远处,有人开始张罗。
“饭菜差不多了,都上桌吧!”
“你们男人一桌,我们女人一桌!”
“快去请皇上,快去请老太太!”
~
接着,永安宫门前传来欢快的大叫。
却是六斤人未到,声先到了。
“娘娘,我下课了!听说您蒸了枣糕....”
朱允熥笑着,对六斤招手。
~~
“娘娘......娘娘........老祖母!”
宫中,开始回荡六斤撕心裂肺的哭声。
“您不等等我呀!您等等我呀!您为啥不等等我呀!我今儿早早的下课啦!老祖母......”
第一章
十年(1)大明,永昌十六年,北京。
永昌十二年圣谕,天子当守国门,迁都北平。
所以从那时起,原先的北平现在的北京就成了一个大工地。安南,缅甸,朝鲜的民夫不断被征发而来。珍贵的木材石料,通过海路和运河彻夜不停的运往京城。
尽管此时,大明的都城依旧在应天府南京,但谁都知道,北京城建成的那天,就大明真正的迁都之时。
~
七月,骄阳似火。
真就好似下火了一般,火辣辣的阳光炙烤在人的身上,像是着了火,把皮都烤熟了!
前门大栅栏。
几名巡街的差役,用草帽遮着头上的太阳,骂骂咧咧的进了临街一家茶馆。
“掌柜的,凉茶!”一差官进门就喊,但随即猛的发现有些不对。
正是中午时分,而这大栅栏也是正是北京城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茶馆之中应当满是茶客。可现在,诺大的大厅却空无一人。
不,也不是没人。
就在他们这些差官进来的时候,几个身材壮硕的汉子,无声的出现在通往二楼的楼梯旁,眯着眼睛,露出刀子一样的目光。
“哟,几位爷!”
掌柜的麻溜的从后屋里跑出来,点头哈腰的迎上去,然后在差官的面前低声道,“小人这茶馆,今儿被人给包了!”说着,给了差官一个眼色,又低声道,“派头可不小,不下二十来号人,有人腰里鼓鼓囊囊,一看就是揣了东西。而且愣是没用小店的茶叶,连水都是人家自己烧的.....”
差官的眼睛眯了起来,朝着那些盯着他们的汉子望了一眼,马上转开目光,努嘴对身边的兄弟们说道,“走!”
说罢,转头的瞬间还给了茶馆掌柜的一个警告的眼神。
基层的差官其实是最有眼力见的,能带着二十多个,如此壮硕的汉子,把茶馆包下来的人,能是他普通人吗?
再者说,这样的事这几年可是屡见不鲜了。
皇爷要迁都,北京城大兴土木。这几年各路公侯,甚至当朝的王大臣庄亲王都来了好几趟。
眼下这茶馆之中,说不定就是哪个微服出访来北京巡查的钦差!
而差官给那掌柜的眼神是在说,你老小子最好嘴严实点,说话给老子注意些,要挑好听的说。若是让我知道你说了不该说的,回头砸了你的店,让你回老家喝西北风去!
不怪这差官这么小心。
从永昌十二年开始,因为营建北京城,不知多少官员因为犯错被摘了脑袋砍了脑袋。
他们所犯的错,其实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钱财上不干净,或者强占原本属于老百姓的地皮,再不就是营造的差事上偷工减料。
~
“闹哄哄的一上午了,怎么晌午的时候忽然停了?”
二楼雅间中,一面如冠玉长身玉立的少年贵公子,伫立在窗边,眺望着远处尘埃正在散去的工地,轻声开口。
雅间之中只有三四个人,除却这少年贵公子之外,还有一近三旬出头也是器宇轩昂,却神色恭敬的男子垂手站在一旁。
另有一个大眼睛圆脸儿的少女,坐在桌边儿。
少女的嘴巴一鼓一鼓的,一口下去手中的烧饼夹肉就少了半边。
三旬男子看着少女的吃相微微摇头,然后转向那贵公子,笑道,“少爷,因为天热,营造司那边体恤工匠,准了中午最热这一个时辰,给工匠们休息!”
“哈!”那贵公子笑笑,“什么体恤,还不是怕出了人命他们要担责任?”
说着,唰的一展手中的折扇,用力摇了几下。
“记得去年,就因为修宫城热死了几个工匠,父皇震怒,把北京营造司的官给罢了好几个!”
此时,阳光正盛。
从窗外照进来的光,正好落在这贵公子的脸上。
方正的脸儿,宽脑门,高挺的鼻梁,薄嘴唇.....
他,就是大明朝的东宫太子,朱文奎。
小名,六斤。
~
时光匆匆而过,当初的孩子如今已成人了。
不再是那个整日胡闹的熊孩子,而是已有了几分男子汉的气质。
既是男子汉,就要有担当。
三月他奉旨从南京出发,先是去了凤阳中都祭拜皇陵,然后又去了泗州祭拜祖陵,再然后轻车简从北上而来。
“琪哥儿!”六斤收拢折扇,指着远处,“那边是什么地方?我怎么看着好像有河呢?”
能被太子叫琪哥儿的,自然就是东宫侍卫统领,曹国公李景隆之子,郡马李棋了。
他也早已从当初那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稳重的汉子,举手投足之间,也带上了几分大家风范。
“回太子爷的话!”李琪低声道,“那边是后海!”说着,顿了顿,“原先那地方又脏又乱,如今被一家商行把地包了下来,正在营建私宅。”
六斤微微点头,但不经意的却把眉头皱了起来,“孤听说这些商人们建的宅子,卖起来可不便宜!”说着,忽然又是一笑,“明明就是个大水泡,叫什么海呀?”
李琪低头不语,目光又看向那再一次把肉嘟嘟的小手,伸向烧饼的少女,不禁咧嘴。
然后,再也忍不住,开口道,“莲心,吃几个了?”
“三个呀?”那少女抬头,眸子明亮,带着几分娇憨,“哥,怎么了?”
时间,最是能改变人。
这个当初被六斤从宫外买来的小丫头,如今早就出落得落落大方了。她小时候是个美人胚子,长大之后越发的明艳无双。
而且还不是那种高冷的弱不禁风的明艳,而是身形有些丰腴的明艳。
人的命运,最是不可琢磨。
她被六斤带入宫中,又被曹国公府所收养。
虽是收养的,但曹国公李景隆却把她真真的当成了掌上明珠,宠爱至极。甚至一度到了,连李琪这亲生儿子都要靠边的地步。
不但曹国公宠爱,宫中皇后待他也是另眼相看。大明诸多外戚勋贵的女儿当中,只有她能随意进出宫禁,甚至留宿。她和太子是青梅竹马,跟宝庆公主是闺中密友,一日都不能分开。
朝中早有传闻,这位曹国公的养女,八成就是日后的太子妃了!
“啧!”
忽听李琪念叨了莲心一句,六斤马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开口道,“不就吃了几个烧饼吗?也值得说几句?”
李琪讪笑,低下头。
他对这个妹妹,也是宠爱。
这个妹妹也是万般都好,但就是在吃东西上,可能是因为小时候饿怕了,见到好吃的就挪不动步,管不住嘴。
“莲心!”六斤回到桌边,笑道,“这烧饼好吃吗?”
“好吃呀!”莲心笑道,“比南京的好吃呢!”说着,又拿起一个,在六斤眼前晃悠,“您看呀!这烧饼的芝麻多,而且吃着是酥软的。您看,烧饼里面分层,加了芝麻酱,吃着又香又甜!”
说着,眼睛笑成了一弯月牙儿,“这里边还夹了猪头肉,您看着这猪头肉呀,看着肥可是入口就化了!”
六斤见她欢喜,脸上的笑意就渐浓,转头道
,“王不振!”
“奴婢在!”
如今已是春和宫首领太监的王不振,弓腰笑道,“您吩咐!”
“找人,记住方子!”六斤点了下桌上的烧饼,“回京之后照着样子做!”
“奴婢遵命!”
就这时,当当几声,雅间的门被轻声叩响。
李琪快步过去,沉声道,“怎么了?”
“大人,北京营造司副使,户部度支司员外郎张振宗在外求见!”
“知道了!”
李琪说了一声,转头看向六斤。
而后者则又是一笑,“张振宗啊?孤记得他,让他进来吧!”
第二章
十年(2)与十二年前相比,大明朝堂的变动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
说不大,是因为朝中还是实干派当权。但中枢的诸位阁臣,不免已经有些老朽。
说大,是因为在关键的位置上,人员出现了调整。
譬如,在永昌十三年。
先后历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南直隶总督的太子少保铁铉调回京师。
而恰逢当时户部尚书张紞老迈,尚书请辞养老。所有人都以为铁铉回来,是接张阁老的班时,结果让人瞠目结舌甚为意外。
皇帝并没有把户部交给铁铉,而是调任课税总司海关总司加吏部尚书衔的李至刚,升为户部尚书,且加授太子太保。
别说其他人想不到,就是李至刚自己都没想到,而且还加了太子太保。
据说圣旨下达的当天,李至刚竟然在乾清宫外哭晕了过去。六十多岁的老头了,差点一命呜呼!
当然,很多人都盼着他一命呜呼!
可他偏就命硬,而且还一如既往的狠辣!上任伊始,就开始清查缅地安南等大明新疆域之地的田亩人口,取缔了分封过去的藩王还有勋贵们的大量特权,把盐铁茶矿等,从那些人的口中硬生生的抢下来,收归国有!
更让人意外的是,李至刚原先的课税和海关两司,竟然是让铁铉给接任了。
而这个张振宗,也从课税司稽查司郎官,升任户部度支司员外郎。
这个官职本就大权在握,谁花钱都得经过他审核。
而且在庄亲王的保举之下,更是高升为北京营建司的副手。总管北京城营建各种事宜,北京营建所需的各种费用,更是要经过他的手。
不出意外的话,京城营建完毕之时,就是他位列侍郎之时。再往下,就是要放出去为封疆大吏,主管一省的军民两政,然后再调回中枢!
当初那个唯唯诺诺的店小二,如今已是大明朝炙手可热的潜力股,前途不可限量。
~
张振宗一身便装,颔下留着短须,迈步从外进来,“臣张振宗,叩见太子殿下!”
六斤扬着下巴,“起来吧!”然后笑道,“你怎么追到这来了?”
他是微服不假,但来了北京城,也必须要知会张振宗这等官员一声。
张振宗俯首道,“南苑已修整好了,太子爷今晚可以在那下榻!”
他口中的南苑,乃是北京城外三十里的一处皇家猎场。早在前元时,就是蒙元皇帝的避暑圣地。后来燕王朱棣分封在此,更是大兴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