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六斤嘿嘿的笑了笑,继续道,“边关互市是好事......蒙古人也不是傻子,能花钱买的犯不上动刀子抢,况且还抢不过...”“而且也富了边关的百姓....”
“等等!”朱允熥忽然打断六斤,“说一下边关百姓富了之后的好处...”
“呃...”六斤沉思片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儿臣所知,边关开市除却盐铁等违禁品之外,其他皆可贸易这些年来,许多我大明境外的蒙古牧民,见我大明百姓日子好了,也都请求搬到了我大明这边,成为大明子民...”
“今日您所见的吴家就是如此,河西大姓,见我大明富足,就起了投靠之心....”
“边关之外,诸多蒙古小部,即便没有内附,对我大明也是颇为亲善!”
“嗯嗯!”
朱允熥点头,继续道,“说下去!说,何谓一劳永逸解决北元问题的上策!”
~~
“北元自退出中原以来,连年内讧....”
六斤正色道,“黄金家族后裔的号召也大不如前!但....是在没有天朝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他们为了汗位厮杀!若是我朝大兵出动,他们也懂得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道理,必定竭力抵抗!”
“而所谓兵家之势无长胜之道,总打,不可取!既不可取,就要另辟蹊径!”
六斤说着,看了下朱允熥的脸色,“儿臣以为,当分而划之。正如父皇您所做的.....对我大明亲近的,重赏。不亲近的,重罚!”
“你小子吞吞吐吐的,说!”朱允熥摆手道,“别绕弯子....”
“嗯.....您刚才所说让儿子领兵出征,儿子想问,您想让谁帮着儿子?”六斤低声道。
朱允熥沉默片刻,“李景隆...”
“啊?”六斤一怔,脸色精彩起来。
“哈,逗你呢!”朱允熥笑道,“龙虎将军平安,前将军盛庸,吴高,杨文,瞿能....”说着,收敛笑容,正色道,“郑国公保国公.....帮衬着你!”
“总领兵之人,除了儿臣何人为帅?”六斤又问。
“勇毅亲王。”朱允熥笑笑,“不过,就是不知道这头老虎,还有雄心壮志没有?”
“儿臣猜,他一定有的!这些年他们爷几个在封地那么折腾,无非就是身上闲的难受罢了!”
六斤一笑,“父皇圣明,如此安排之下,此战定无不胜的道理!而且还一定要大胜!”
“大胜之后,北元本就分散的各部,更是一盘散沙.....鞑靼的汗王名义扫地....”六斤正色道,“皆是,我朝可扶持其他蒙古部落....所扶持之人,必不能是黄金家族后裔....”
“扶持这些人给与重赏支持,
让他们为马前卒,对抗鞑靼和卫拉特....届时,父皇还可册封说些我朝扶持的蒙古部首领以正统王号.....”
说着,六斤伸出手沾了些茶水,就在案上画道,“让他们在我大明边塞之外定居,经济上依靠我大明,军事上依赖我大明,成为我大明的屏障....”
“他们若是养不熟呢?”朱允熥正色道。
“只要他们不傻,就一定能养得熟...”六斤开口道,“首先他们不是黄金家族正统后裔,朝廷的册封必然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面对其他各部,他们自保还要我大明支持,哪来的力气反过来咬我大明这个主人?”
“拿捏之道尔!”朱允熥笑道。
“与此同时,修筑城池,让这些人过上定居的生活.....”
六斤又道,“不用多久,五年十年的这些人就跟我汉人无异....”
“等会!”朱允熥忽然开口打断他,“你是不是有话没说?藏着呢?”
“呃....”六斤顿了顿,“儿臣现在依旧担着监国......翻阅奏折时,发现一封奏折上说的还算有理!”
朱允熥笑笑,“谁的?”
“永昌四年进士,兵部给事中王骥...”六斤顿了顿,“其实儿子刚才说的,大部分也是他的观点,只不过他还说....”说着,有些为难道,“他在奏折中还提到了一点....”
朱允熥正色道,“说!”
殿中的气氛,不知不觉就变得凝重起来。
六斤起身,垂手站好,“他说....其实儿臣倒是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他说所谓军国大事,不能意气用事....”
“和亲?”朱允熥冷脸道。
“父皇圣明!”
六斤跪地,低声道,“那折子上,既招抚蒙古各部使其沐浴王化,倾心中国,当恩德齐下。选王子贵胄宗亲之女,成天作之合,一家之亲也....”
说着,他的声音都有些颤了。
别看他这个太子爷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是这个话他真是不敢说。
早年间,许多蒙古大汗,甚至上一任的蒙古大汗都跟大明提过想和亲。
可奏折让礼部的人,差点直接摔北元使臣的脸上去了。
“儿臣是觉得,其实这事也不是不能接受....也在根子上跟汉唐和亲不同....”
“这么说,你是赞同的喽!”朱允熥再次插嘴。
“儿臣....”六斤定住,半晌后才道,“儿臣的赞同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大胜,把北元分成若干。其次,所选之人必定是我大明扶持之人.....”
“至于和亲的人选,儿臣说句不好听的,宗室那么多女人.....随便找一个年龄相当的,给个公主的称号赏点银子送出去.....换得军国大政。儿臣以为,比打仗要....稳当也更合适....”
说完,他低下头,等着他老子的雷霆震怒。
但没想到,只等来轻飘飘一句,“起来吧!”
~
“你大了!”
朱允熥看着儿子,淡淡的说道。
人所谓的长大,就是学会计算成本。
出动十万大军大战换来十年的和平,跟送出一个女人,换来十年的和平...哪个更让人可以接受?
政治人物要考虑的,从来不是脸面,更不是真理。
而是,最终的目的和结果。
“儿臣始终记得您当初说过的一句话...”六斤看了下朱允熥,“你说,最好的胜利就是把他们变成我们.....各宗王就藩于海外,正妃都是当地土王之女,其实跟这事,殊途同归...”
“呵呵....”朱允熥又忽然的笑起来。
“儿臣真是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
六斤又道,“因为对北元,做不到永绝后患,就只能分而划之....把他们的一部分变成我们....跟我们一道去对付敌人....儿臣觉得....”
“如果太祖高皇帝在,你说他老人家会认同你说的吗?”朱允熥忽插嘴问道,“他老人家会不会大怒,把王骥给砍了...”
“会,砍了!”六斤正色道,“但老祖会私下会赞同....打仗用的是民脂民膏,
将士们是父母养育之身....十八年才成人!若一人能安边关,哪怕只有三五年之安,都是值得的.....”
“哈!”朱允熥又笑道,“你老祖会赞同?那他当年为何不许呢?”
第215章
讨卵嫌(1)“回父皇,太祖高皇帝时。北元虽远遁,但依旧觊觎中原,需示之以威,威而惧之....”
六斤张口道,“就是要打,打到他们怕.....是以,才有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年,远征漠北六次....”
朱允熥忽然道,“北元可怕了?”
六斤沉吟片刻,“他们不敌是真,但怕.....儿臣以为不尽然。而且儿臣说句不好听的话,国朝建立之初,若不连年用兵打北元。反过来,恢复点元气的北元,就会再次席卷中原....”
“即便北元实力大损,我朝在塞外,故中山王也曾大败.....”
“嗯!”
对这个答案,朱允熥似乎很满意。
“不能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也不能把对方的失败视作必然,更不能把自己的胜利当做理所当然!”
“太多人,一失败就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一胜利就摇头晃脑,说敌人不堪一击。要承认敌人的强大,接受自己的不足。”
~~
六斤等朱允熥说完,开口道,“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记住了!”
说着,看下朱允熥的脸色又道,“数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情形和当年又有所不同!”
“唔...”朱允熥喝口茶,正色倾听。
“当初北元远遁,但北元大汗依旧自称自尊为我中国皇帝.....”
六斤接着说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大明勒紧裤腰带连年对北元用兵,为的就是天下正统,民心所向.....”
“当时草原各部,对北元皇帝之命,依旧召无不从。”
“但自从元惠帝身亡之后,捕鱼儿海一战使得北元颜面扫地,皇权旁落。这数十年间北元又一再内乱自相残杀,分裂成东西两大部,又有各小部。昔日黄金家族之汗国,如察合台等,也被人吞并........黄金家族之名,名存实亡...”
“今日之鞑靼也好瓦剌也罢,再不是当日的蒙元....”
朱允熥缓缓给自己倒杯热茶,“有什么区别?”
“有!”六斤正色道,“前者北元乃大明之敌,敌国也....征北元,乃是国战。而现在各蒙古.....乃大明之部也...”
“何以见得?”朱允熥又问道。
“我大明代北元为中国正统,中国之地始有蒙古.....”六斤大声道,“捕鱼儿海之战后,蒙古叛贼绞杀北元皇帝皇太子之后,元世祖一系被篡,所以内乱横生....”
“而这些年来,蒙古牧民不堪战乱连年南下,边塞蒙古各部纷纷内附.....”
“且,早在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被杀,北元不再有年号之后,许多蒙古不听其新汗之号令,对我大明称臣....”
~
以前,大明跟北元是国与国的战争问题。
现在,大明跟蒙古是国和地域的问题。
表面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纳贡称臣了!
天下只有一国,那就是大明。
“所以王骥折子中所说的册封,扶持,和亲.....”
六斤正色道,“儿臣以为,并非不可取也!尤其是王骥还在折子中说,翌日我大明迁都之后直面三北,怀柔加恩之蒙古各部,其以不容于北元,只能为我大明守国门尔......!”
~~~
作为穿越者,朱允熥当然知道大明朝的在历史上最被人称颂的是什么。
但是作为已变成政治生物的他来说,很多事都是要从利益的角度出发。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从未征服草原沙漠之地.....
真正的征服和统治是后来的清朝。
早在后金时期,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者们就跟比邻的漠南蒙古,科尔沁内喀尔喀部相互联姻结盟....
而当时蒙古各部名义上的共主,就是北元的大汗,察哈尔的林丹汗。
漠南蒙古诸部之中,察哈尔蒙古就是林丹汗本部实力最强。建州兴起之时,科尔沁锡伯叶赫等部曾组成九部联盟,但兵败于努尔哈赤。
而后科尔沁巴林炸特鲁杜尔伯特等部,先后降服。
又互相通婚联姻组成利益联盟,而科尔沁等部的名义之主林丹汗自然要提兵征讨,结果被后金大败.....
在今后的十几年中,努尔哈赤称帝王,他和他的儿子们,跟科尔沁等部,一只保持着联姻这种特别淳朴但极其有用的联盟方式。
集合所有力量专打林丹汗....
皇太极最终兵进归化,林丹汗远走病死青海。
漠南蒙古十九部,台吉四十九人,共推皇太极为帝。所以,清朝皇帝还有另外一个头衔,博格达汗。
至此,后金完全消化掉了漠南蒙古。
而就在后金征服漠南之后,大明的北方屏障丧失殆尽。
而在有清一朝,漠南蒙古在满清统治者的心中,都和漠北漠西蒙古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民与八旗蒙古无异。
甚至一直对漠南蒙古,进行着非常优厚的经济扶持。
但事情若是反过来,大明和蒙古各部联姻,可行吗?
~
首先,后金跟漠南蒙古的联姻,是地域和文化促成的利益结合。
后金想在关外站住脚,就必须征服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打不过就只能加入。
在后金建立之初,漠南蒙古是他们的盟友。
在大清刚入关的时候,他们是大清集团的股东。
再后来变成大清的员工。
大清和大明一开始面对的情况就不一样。
大明跟北元,是敌国。
即便现在北元分裂成瓦剌鞑靼等部,但名义上依旧有北元大汗。
而大清面对的是蒙古各部......
~
“儿臣也知道,满朝文武,听不得联姻两个字....”
朱允熥抬头,看着六斤,“那你可知道为何他们听不得?汉唐不也和亲吗?”
六斤笑道,“汉唐和亲都是与国......到我大明这,与蒙古一部,不是有些,跌份吗?”
“哈哈哈!”朱允熥忍俊不禁。
忽然,他的笑容又收敛,正色道,“你觉得有用吗?”
六斤知道他的皇帝老子是什么意思。
沉吟了许久,开口道,“儿臣以为有用,但不是现在有用.....”说着,他抬头道,“而是,要打败灭北元嗣统之后,才有用......”
“先亡其嗣,斩其羽翼,收其心。而后分而教化,隔绝南北.....”
说着,他又忽然苦笑一笑,“儿臣也知道,这绝非一朝一夕,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很难,很漫长,但也要去做!”朱允熥道,“自你我父子二人始....”
“今日之事...”朱允熥又道,“不要让外臣知道了,否则又要跑到朕耳边聒噪!”
“儿臣明白!”
“还有,那叫王.....?”
六斤马上道,“王骥....父皇您不要处置他,儿臣绝对他还算有才学。说错了想错不了要紧,总比那些整日就知道钻营的官油子强多了....”
“国家承平了不过十余年,如今殿试也好乡试也好,所有的策论都是礼义廉耻....边塞问题一概不问!”
“朝中诸位大臣,风花雪月人情世故比谁都精。可边疆的问题,还没有边塞的武将们清楚.....长此以往必然夜郎自大....”
“知道了!”
朱允熥笑着打断六斤,“看来你很欣赏这个王骥.....”
“儿臣是觉得他跟儿臣身边其他人都不同,起码他敢说话!”六斤正色道。
“传旨....”朱允熥对外道。
“父皇.....”六斤急的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