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庄先生见白善理解了这篇文的精髓,便不再过问细节,而是问道:“那最后一题你是怎么答的?”白善宝顿了顿后道:“先生,清明时,我们见到了几个乞丐,这才知道,益州竟然一直未将流民安置妥当,但杨县令在罗江县做的就很好。他们为何不学呢?”
庄先生不比两个孩子,他跟杨和书虽也有来往,但彼此间说话不会那样直来直往。
杨和书更不会将这种举措性的政策细细地说给他听。
但庄先生有眼睛看,有耳朵听,他是知道杨和书是怎么在罗江县安置流民的。
他顿了顿后问,“你照着杨县令的所为来回答的?”
白善宝很迷茫,摇头道:“倒不全是,因为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杨县令的举措能在益州或其他地方施行开来。”
他看向满宝,道:“我和满宝曾经细细地讨论过,觉得一地不同于一地,不能一概论之,但流民之事,总有共通之处,所以又应该有个固定的标准或方法才对,不然像现在,一县全力安置,另一县却置之不理,于百姓间也太不公平了。”
第564章
擢落
白善宝毕竟还只是个小小少年,他虽然见过了,也想过了,却实在是没想出来解决的方法,所以最后他虽列举出了杨和书安置流民的方法,又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自己的其他建议,但最后还是没忍住反问回去。
一县情况不同于一县,流民的安置情况真的能统一吗?
如果不能统一,那考核的标准又是怎么确定的?
若地方官员不作为,放任流民泛滥,又该如何惩罚?
听了他答案的庄先生:……
满宝却很高兴的鼓掌,觉得他回答得特别好,问的也特别好,“不知道府学的先生们能否答出来。”
“府学的先生们答不答得出来为师不知道,为师只知道,你最后一道题摆在那儿,前头的问题也不会给我默答案了,现在就去洗漱吃饭,然后睡觉吧。”庄先生笑道:“明日再进考场放轻松些,诗嘛,若是以前做过同样类型的就拿出来用,没做过,当场随便写写也就行了。”
他觉得没必要纠结过与不过了。
谁出卷子考学生,最后反而被反过来考的?
若是他,或许还能多思考一下取不取这个学生,但以府学现在当权的几位学官的性格,恐怕第一轮就会被刷下去了。
庄先生想的不错,学官们连夜批改了卷子,主要是今年他们的府学考试不仅人数创了新高,还受到了部分大人物的关注。
比如一直高高在上的益州王,一直态度平平的张节度使,更有那位突然驾临的贵人。
虽然那位贵人已经走了,但学官们都不敢放松,觉得他们府学难得的受贵人关注,那当然是要做得尽善尽美才好。
所以卷子收上来以后,虽然没人要求,他们还是一改以前的懒散,连夜点灯批改卷子。
兰先生也在其中。
他和几个同僚先将卷子筛查一遍,比如那些明显有污迹,或没答完整的卷子先被筛选出来放在一旁,剩余的则分组交给几个学官批阅。
白善宝的卷面在一众卷子中是不错的,至少属于上等。
于是它是最先一批被放到学官们面前的。
学官们两人一组,交叉打分,白善宝前面的分数就属于上等,不过真正难的是后面的两道大题,那才是分出考生的关键考题。
仅“生民”一题,就刷下去了大部分的考生,要么是答不上来空着,要么就是将“生民”释义了一遍,再要么就是没写到点子上。
而等到最后一道大题,便又能刷下不少人。
泛泛其谈的,胡乱写的,有的人甚至把卷子当成了马屁在写,夸益州王和益州辖下的官员在上次水患之后安置流民得当……
虽然学官们不喜欢个别言辞激烈的考生,但也一定不喜欢这样拍马屁的考生,因此最先被刷下去的就是这种人。
他们府学又不是要教出佞臣,这话要是写得反讽些,他们说不定还会让他参加下一批的筛选。
白善宝的运气不错,进入了下一批,但在最后一批的筛选中被丢了出来。
此时已经到了最后挑选的时刻,几个学官又轮流看了一遍,最后将白善宝的卷子丢在一堆卷子中道:“前面答得还行,最后一题,是我们考他,还是他给我们出题目?不通。”
兰先生看了一眼卷子上的名字,怔了一下,没想到白善宝竟然能轮到最后一轮才被打落。
他忍不住拿起来看了一眼,发现他前面的问题答案都还算全面,勉强算是上等,但“生民”那一道大题答得实在是不错,最后一道大题的前半部分也答得不错。
他顿了顿,将卷子重新上交给几位学官,道:“大人且看他的籍贯和年龄。”
一个学官伸手接过来,问道:“他的籍贯和年龄怎么了……”
学官翻开瞥了一眼后愣了一下。
“怎么了?”
几个学官上前看了一眼,“关内道的?哦,大贞元年生人……大贞元年!”
几个学官瞪大了眼睛,想了想扭头问兰成,“这莫不是写错了,不是大贞元年,而该是大德元年生人?”
兰成:“……这是路引上的信息,总不会有错。”
学官们沉默了一下,重新翻了翻他的卷子,“十二岁啊,倒有点儿天才的味道。”
“什么叫有点儿,本来就是吧,这卷子是取还是不取?”
兰成退到了后面,不再参与他们的讨论,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一点了。
学官们犹豫了一下,其中一个便道:“这最后一题,答的若是及冠以上的青年,我一定不给通,但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便能写出这样的建议,还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虽有些不妥,倒可以考虑给他一个机会。”
众学官一听,立即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主要他的籍贯还在关内道,虽然不知他为何来他们剑南道求学。
但能从关内道抢人才,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万一他们这边落人,一回头关内道却把人擢取了,那他们多冤得慌?
最后众学官还是将白善宝的卷子放了进去,道:“刺史大人,甚至张大人和王爷说不定都要再看一遍的,还是先放进去吧,若几位大人看不中,再落就是。”
“不错,不错。”
“对了,诗文也考过了吧?把他的卷子翻出来看一看,若诗有灵气,倒可以补弥这一张卷子的不妥。”
毕竟考生的籍贯和年纪不能作为正当的理由,但诗文可以。
这么一提,大家连忙去找今天刚收上来的诗文卷子。
而彻底考完,才再次走出考场的白善宝便忍不住把考篮往大吉怀里一塞,高兴的去抱白二郎和满宝。
三个小伙伴把着手臂哇哇的蹦了几下,然后白善宝就大方的挥手道:“走,我请你们吃好吃的去。”
这会子也不在乎输赢了,他只想仰天大笑三百下,再去吃上三百天的美食,再睡上三百天。
不过这也只是想想而已,三百天什么的,是不用想了。
庄先生含笑看着他们热闹,抬手压了压道:“不用你请,为师请你们。”
第565章
知味馆
三人忍不住“哇”的一声,冲上去围住先生,叽叽喳喳的道:“先生,我们能去甘香楼里吃吗?”
“别想了,为师没那么多钱,甘香楼旁边的知味馆也不错,我们去那里吃。”
满宝想了想问道:“我们去知味馆吃过吗?”
白善宝没想起来,看向白二郎,白二郎直接略过大吉看向周四郎。
周四郎想了想后摇头,“没有,我都没留意到甘香楼旁有知味馆。”
他有些自责,“我还以为我把附近几坊都逛熟了呢,原来我还有这么多店面不认识啊。”
像甘香楼可是益州城内一等一的酒楼,在它旁边的饭馆肯定也不差的。
庄先生瞥了他们一眼,转身上了马车,道:“时间还早,我们先回去休整一下,一会儿再去。”
众人应下,纷纷爬上马车,满宝问白善宝诗文的题目是什么。
白善宝道:“倒是不难,以‘春’为题,但也因此显得很难,我觉着比诗文我是比不过的。”
庄先生说了一句,“你的诗文还是很有灵气的,不可妄自菲薄。”
满宝连忙问,“先生我呢?”
庄先生看着她笑道:“你的诗也不错,你们要做好诗就得多读《诗经》以及那些好的诗集,以后每天临睡前都要读两首诗吧。二郎,你与你师姐师兄没一起。”
又领了一个任务的三人:……
就连勤奋的白善宝和满宝都忍不住忧伤的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仰望天空,“感觉越来越没时间玩耍了,以前不是说长大以后就好了吗?”
周四郎从一旁飘过,回了一句,“那是因为你们长得还不够大,你们看我现在多自由,每天想干啥干啥,不像以前在家里,从睁开眼的时候就要听爹娘的。”
满宝仔细地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捏着拳头发愿,“希望我能快点儿长大。”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捏着拳头许愿。
一边的大吉默默地看着他们,瞥了一眼幸灾乐祸的周四不说话。
傍晚快到吃晚食的时候了,庄先生才带着他们出门。
因为天气不热,不冷,庄先生干脆没坐马车,而是背着手领他们走着去。
远远的,便看见甘香楼那里热闹非凡,据说是不少前来考试的考生在甘香楼及附近的酒楼饭馆设宴。
满宝瞪着大眼睛看两边铺子的匾额,想要找到知味馆,但一路走过去都没看到。
他们走过了甘香楼,又往下走了好长一段路,人声渐消时,总算看到了知味馆。
那也是一座两层的木楼,只是比甘香楼小了很多,外面看着不怎么热闹,但走进去就发现,里面竟然也坐了不少人。
庄先生才带他们进去,便有伙计迎上来问道:“客官几位?”
庄先生道:“六位。”
“那楼上请,楼上还有一张大桌。”伙计引着他们往楼上去,满宝从楼梯上往下看,这才发现大堂里的桌子基本上都坐满了,此时还零星的有人从外头进来,偶尔需要跟人搭桌。
伙计笑容满面的请他们坐下,笑问道:“几位客官是第一次来?可要小的给您推荐些菜色?”
庄先生:“来两碗粉蒸肉和一份小葱烧财鱼,其余的,你看着上吧,有一个汤五个菜便够了。”
伙计一听就知道这一位是知道吃的,恐怕并不是第一次来,但他仔细看了看,他还真不认识庄先生,便弯腰笑道:“那小的再上一道蛋汤,上一道时蔬,一道豆腐,一道清炖鸡如何?”
庄先生想了想,颔首道:“就如此吧。”
伙计便连忙下去。
庄先生示意三个弟子倒茶,这才和他们介绍知味馆,“这是一家真正的老店,为师还年轻的时候它就开在这里了,他家的粉蒸肉最好吃,就是份量小。”
所以他才点了两碗。
作为大师姐,满宝先起身给大家倒茶。
庄先生喝了一口茶后继续道:“这发财鱼也做得不错,主要是这名字还吉利,大家来此吃饭总也忍不住加点一分儿。”
“他家的菜虽没有甘香楼的精致,却别有一番滋味。”主要是价格上很占优势。
虽然在同一条街上,但同一道菜的价格差别可是很大的,庄先生很久以前是穷书生,自然是吃不起甘香楼的。
在他看来,益州城内最好的食肆应该是知味馆了。
知味馆的速度还算快,主要是他们点的菜不是容易做的,就是他们家的招牌菜,有备好的,因此只等了一刻多钟就上来了。
庄先生先给满宝夹了一块粉蒸肉,笑意满满的看着他们道:“尝尝看。”
满宝咬了一口,嚼了嚼后眼睛大亮,兴奋的直点头。
庄先生便笑看向其他人,白善宝他们连忙也尝了一下,真的是很好吃呀,既软糯,又温香,且不油腻,有一股咸香和鲜味在舌尖漫开。
连一向沉稳的大吉都忍不住亮着眼睛点头,更别说周四郎了。
他吃了一块儿就去看粉蒸肉的配料,问道:“庄先生,您知道这是怎么做的吗?”
庄先生吃了一块后满足的摇头,“不知。”
周四郎:“……”
“不过这道菜中有糯米和一些香料,至于怎么做的,我就不知了。”庄先生连普通的菜都不会做呢,更别说这种菜了。
周四郎惋惜道:“要是知道,待回家后也让大嫂做一道,他家的粉蒸肉跟别人家的都不一样。”
庄先生点头。
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也点头。
白善宝道:“我家厨娘做的味道也不同。”
吃了粉蒸肉,大家再去吃别的菜,也觉着好吃,只是没有这道菜给人的惊艳。
但大家也吃得很开心。
吃饱喝足后,庄先生便坐在二楼上往下看大堂的热闹,笑道:“这里虽不及前面甘香楼热闹,但进来吃饭的客人也不少,且还主要是久居益州城的人。你们兰师叔就很喜欢来这里喝酒。”
满宝问:“他们家的什么酒好喝?”
“其实就是很普通的酒,只是在这里坐着舒服,比在甘香楼还要舒服。”庄先生想了想后道:“待下次有机会,我带你们去甘香楼吃一顿你们就明白了。”
三人仔细的想了想,他们已经在甘香楼吃过饭了,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第566章
做风筝
考试结束,不仅考生白善浑身轻松,就是庄先生他们也放松了不少,所以大家吃完了饭也不急着回家去,而是坐着说了好一会儿话。
庄先生知道他们这一个多月来都很累,因此特别大方的放他们三天的假期,没有要求他们第二天一早起床读书。
于是满宝第二天醒来时便在床上滚了滚,然后抱着被子想了想,继续闭上眼睛要睡。
但不过一会儿她又睁开了眼睛,有些睡不着怎么办?
明明平日里要赶着起来上早课时很想睡觉的。
满宝特别精神的睁着一双大眼睛看了一会儿蚊帐,又往窗外看了一眼,便溜到系统里去玩论坛了。
白善宝同样想睡懒觉,但他同样睡不着。
他可没有系统玩儿,因此在发现怎么闭着眼睛都睡不着后,他便爬起床来了。
他睡不着,当然也不愿意其他人可以安睡,于是他先去敲白二郎的门,先把白二郎吵醒,再去敲周四郎的门,等把周四郎也闹起来后,他就去敲满宝的门。
敲了好久,满宝才在里面应了一声,白善宝心满意足的去洗漱了,然后他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发现白二郎和周四郎都抱怨着起床了,就连先生都起了,但满宝就是没出屋。
于是他又去敲门。
满宝恋恋不舍的出了系统,爬下床去开门,对上外头正抬着手的白善宝,忍不住掐腰,“你想干嘛?”
白善宝讪讪一笑,解释道:“春光正好,我们出去放风筝吧。”
正有些闷闷不乐的白二郎一听,立即兴奋起来,跑过来道:“对对对,放风筝,今年出来得早,我们还没来得及放风筝呢。”
满宝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力,“那我们还得糊风筝呢。”
七里村的小伙伴们要放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毕竟去县城里买风筝不仅贵,路途还遥远。
记不清是哪一年,庄先生亲自带着他们做了一次风筝,从那以后,学堂里的学生要放风筝便自己扎。
而学生学会了,村子里的那些小伙伴随后也学会了。
他们也就养成了春天放风筝的习惯。
因为没有买风筝的习惯,这会子他们也没想上街去买风筝,而是想着自己做。
一有事情做,满宝就精神起来了,立即去洗漱换衣服,撸了袖子就开始满院子的找扎风筝的东西,“得去杂货铺里买纸和线呐。”
于是三人决定不在家用早食了,一边去吃早食,一边就上街去买制风筝的东西。
庄先生就与他们道:“多买些,我和你们一起放去。”
从考试开始,兰成他们便住到了学监里,一直到放榜才能离开,所以他也没处可去。
他也许久没出去活动了,正好带着他们出城去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