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按图索骥典客,乃是秦朝九卿之一,掌诸归义蛮夷,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民委。
而典客之下的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分别管出使、翻译、蛮夷部落朝贡之事,此外,在边疆各郡,还设置了郡邸长丞,直接负责各属邦。
乌氏延,便是张掖郡典客长丞,这个新建的郡,户口虽少,但却控制着秦朝与部世界与沟通的孔道,乃至于“三十六国”的外交,所以秩禄比北地、陇西的高一些,六百石。西域的乌孙、楼兰、姑师、于阗等入贡,都要由他经手,可谓禄低而权重。
但秦始皇三十五年九月,乌氏延却将西域事务统统扔给属下,亲自带着一个使团,匆匆前往咸阳。
那便是喜在大河渡口见到的蓬头卷发,高鼻深目,身披白布为裳的大夏国使节。
这群“大夏”人,好似乡巴佬进城,从进入大秦疆域起,就兴奋不已,看什么都好奇。
乌氏延对彼辈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关切,让花了大半年功夫,学会大夏语言的译者一一道来。
“禀长丞,大夏人说,他们原以为,秦人高为三丈,声音洪亮,寿命极长,最高可达三百岁高龄……”
乌氏延嗤之以鼻:“我怎不知道?要是真能活三百岁,陛下也不会让吾等去寻找西王母,求长生了。”
译官道:“他们还说,秦人之所以长寿,其诀窍是整日喝凉水……”
乌氏延感觉很滑稽,据他所知,北地郡华戎军民,乃是学着黑夫郡尉的亲兵们,开始喝热水后,疾病才略有减少了,喝凉水长寿?好啊,让大夏人自己喝去吧!
而大夏人对“塞里斯”的国家想象竟是:“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
这就更与大秦无日不征的政教合一相差甚远了,对了,塞里斯,这是大夏是对秦人的称呼,直译过来是“丝国”。
大夏对秦朝,或者说中原的印象,就完全来源于丝绸,以及近来走俏的糖。
九月中旬,进入内史地区,看到市肆随处可见的丝帛后,大夏人变得更加兴奋,他们拿着叮当作响的银质钱币,疯狂购买所有看见的丝帛,完全不顾乌氏延:“这只是劣质粗帛,山东之帛更佳”的劝慰。
其结果,自然是因为使用违法货币,啥都没买到。
在中原普普通通的丝绸,在大夏人眼中,却是神迹和美的象征——这世间,哪里还会有第二种布料,披三层后,透明的丝质罗纱,还能将女神雕像的乳房、脐眼完全显露出来呢?
而对于丝绸到底是怎么来的,大夏人也当着乌氏延的面,进行了一次剧烈的争吵。
有人侃侃而谈:“赛里斯人所用织绸缎之丝,来自一种名为塞儿的小虫。此虫的大小约两倍于甲虫,吐丝时如树下结网的蜘蛛。蜘蛛八足,该虫也有八足。赛里斯人于冬夏两季建房舍蓄养该虫,并用该虫所吐细丝缠绕其足。先以稷养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芦饲养。青芦为此虫最爱,虫因食之过量,血多身裂而死,体内即为丝。”
但有人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更加离奇的想象:“应是林中有羊,有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细丝线,半似羊毛纤维,半似粘质之丝。”
此人在途径陇西,看到秦女纷纷织羊毛衣,更坚信不疑。
乌氏延越听越好笑,直到一个整日手持芦苇笔,在皮革上写写画画的文质学者说道:“不必争了,亚氏曾说过,丝织品,是由一种头上有角的大蛆所产之茧织成!”
乌氏延依然笑容满面,转过身却有些惊讶,那个叫“亚氏”的贤人也太厉害了吧,说的竟八九不离十,居然还能笃定,这种“蛆”形变先为幼虫,次为蛹,然后出蛾,一整合过程要用六个月的时间!
但其余大夏人皆笑之,认为这不可能。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保持大秦的贸易顺差,乌氏延加强了管控,杜绝使团与任何人接触,导致机密失泄。
就让他们继续保持一无所知吧,想象越离奇,对这种名贵布料的渴求也越旺盛!
……
不论如何,中国的形象在大夏人眼中,恰如其丝绸一样,轻盈、神秘、高贵。
对他们来说,遥远的东方是一个梦,这里晴空万里,皓月朗朗,如梦如幻,仙境一般,恰似雾里之花。
而现在,随着西域打通,迷雾消散,双方才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不过话说回来,大夏对秦了解泛善可陈,秦人对大夏,其实也知之不详……
一回到咸阳,以“防疫”为名,将大夏使节团关进驿站里,乌氏延就忙不迭地,与大秦九卿之一的典客,也就是昔日北地郡守,如今的建成侯赵亥通气。
将他如何去到大夏,与大夏人谈了什么,一一道明。
“禀典客,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有王,而城邑往往置小长。其众可百余万,兵十余万,善贾市,其都曰薄知,言语重九译,以银为钱币,钱之阳面绘其王容颜,阴面绘其神裸身之像。”
大宛此时作为大夏国的盟友,正依靠大夏庇护,抵御“正在逼近的大批游牧武士”。一年前,当他们接触到神秘的“塞里斯人”后,将其告知给大夏,大夏王对此极其重视,这才有了乌氏延的薄知城之旅。
可以这么说,整个西域三十六邦加起来,都不如薄知城带给乌氏延的震撼大!
都市周围用高大的城墙围筑着,白色石块堆砌的神殿、体育场、宫殿等,规制整齐,大夏人尤爱人物雕塑,形态各异,或立或卧,站满梁柱。
荒蛮的尽头,竟是另一种形态的文明,这是秦人从未想到过的。
九州之外还有九州,阴阳家的论断是正确的,世界,比想象中更大!
但乌氏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寻找西王母邦,数年来,他走到一个地方,令译者粗通当地言语后,就不断追问:
“吾等要找有蓬发、戴胜、持杖、梯几,美貌的帝女之神西王母,其居弱水、负炎火之山、肩有三青鸟,可使人不死,亦可使人间风调雨顺……”
西域各国面对这个按图索骥的问题,多是迷茫地摇头,唯独大夏人似是听懂了,他们身着长袍的长老们,在石柱所筑的厅堂中一番剧烈讨论后,大夏王给了秦人肯定的答复。
“我们知道!”
这才有了大夏使节团对咸阳的回访。
但赵亥根本不相信大夏人,坚信他们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陛下欲寻西王母不假,但你是否想过,大夏之人无缘无故,为何如此热心?”
乌氏延极力解释:“典客,据我所知,西域商贾所购丝帛及糖,皆荟于大夏。大夏人利秦之美物,欲与秦亲善。”
这么说吧,大夏,是秦朝在西方的“第一贸易伙伴”,所以才费力结好于秦,希望能多得丝糖。
不过乌氏延还是对赵亥隐瞒了一件事:他从译官偷听汇报的话中隐约了解到,大夏购买丝绸,多半不是自用,而是向西,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他们的同族邦国们。
而其中一国,名为条支,比大夏更大,其幅员之辽阔,军容之盛,甚至能与秦朝相媲美,随时可能吞并大夏!
但乌氏延小心翼翼掩藏了自己知情的事,将大夏人的目的,拼命往货殖贸易上引。
但赵亥将信将疑,依然认为大夏人“别有用心”,没有批准他们的朝觐,万一彼辈图谋不轨,以异邦邪术行刺怎么办?非得问个清楚才行。
但在馆舍困了数日的大夏人却不干了,赵亥眼中,这群体味很重的“蛮夷”居然公然抗议:
“吾等来自大夏,廪充财盈的千城之国,来自众城之母薄知,大夏王欧西德莫斯,让吾等为大秦皇帝陛下,献上礼物!”
“是何礼物?”
译官禀明后,赵亥不以为然,大秦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皇帝富有四海,区区域外小邦的礼物,陛下岂会放在心上?
大夏人卸掉了他们携带的木箱,将里面的填充物统统拿走,只剩下一个大理石雕刻的,半人高的塑像。
那是一个英武的女子,身穿长袍,手持长枪、盾牌,头戴冠状战盔,全副武装,面容栩栩如生,肢体优雅而强壮……
“陛下有一万个兵马俑。”
赵亥却不欣赏这种的审美,嗤之以鼻道:“每一个,都比她雕得好!”
大夏人十分激动,指着这女神塑像,让译官告诉赵亥:“她就是秦人要找的女神,吾等也知道,她在哪!”
“这是西王母?”
赵亥目瞪口呆,他能想象这所谓的“西王母像”摆到秦始皇面前后,陛下的表情,跟伯乐让儿子按图索骥,却找来一只蛤蟆差不多。
但大夏人却不曾洞察这点,他们满是自豪地,念出了这位女神在大夏,在希腊诸邦的名讳:
“Aθnνη!”
……
PS: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
大夏——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北部、中亚河中地区
条支——塞琉古王朝
第0676章
王之蔽甚矣
被你称之为“老婆”的二次元小姐姐突然有一天,变成了等人高的手办,但不管是容颜还是风格,都与你想象的完全不同,你是大骂着脱粉,还是会欣然接受新设定?
谁也想不到,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的伟大的秦始皇帝陛下,居然也要面临这种抉择。
咸阳宫内,新筑的“王母殿”,是秦始皇专门为西王母而修的“寝宫”,里面尚无女主人,有的只是各类与西王母传说相关的物件,以及殿墙上的巨大画像。
画像上,位于昆仑墟瑶台仙境的西王母是这般形象: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她在殿东向坐,着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元璚凤文之舄……总之,是中原人标准的审美,漂亮而又端庄娴淑。
而被搬进宫殿,摆在秦始皇面前的“大夏西王母像”是什么鬼?
她倒是个女人,这点毋容置疑,还是个体态丰满的少女,眉宇清朗,双目有神,鼻梁挺拔。
但又有男子般的气概和健壮,披挂得像个战士:头戴战盔,盔上左右有两只兽身鸟首有翼怪物,秦始皇不知道这叫“狮鹫”。身上是袍挂和长裙,胸部披饰甲胄,其上装饰浮雕,那是一条人首蛇身的怪物——它其实美杜莎,右手托着只人身双翼怪——这是胜利神尼凯,左手持一杆长矛,脚边靠着盾牌,盾牌背上浮雕着战斗场面,盾内盘有一条大蛇。
当听说这就是大夏人所知的“西王母”时,秦始皇是有点懵的。
这……相差也太大了吧!
尽管大夏人言之凿凿,说这两位是一个神,但秦人始终无法接受,若黑夫在此,肯定会摔碗大骂:“你特么在逗我!”
雅典娜是西王母?他还想说咸阳宫外的十二金人是十二黄金圣斗士呢!
典客赵亥和乌氏延战战兢兢地向秦始皇汇报经过:
“陛下,大夏人言,此神名为牙典纳,乃大夏国及同族诸邦所奉之女神,与使者所述西王母颇似,为天帝之女,亦可使人长生。其与诸神居于高不可攀之神山,当为昆仑之墟,此山在西海对岸,距玉门关两万余里,乃大夏人祖地也。”
“大夏虽距西海甚远,然每隔四年祀神时,亦会派使者归去,然近来,路途为条支国所阻,故久未前往朝拜,知陛下欲寻此神,特来告知……”
“牙典纳,条支,西海?”
这些从未听过的新名词,让秦始皇皱起眉来,让人拿出一年前的地图,才发现葱岭以西,皆是一片空白。
又令乌氏延将大夏国道路、城郭一一标出来,还算比较详略,但更西边的条支究竟有多大,西海有多远,那座山位于何处,就只能脑补了。
“邹衍先生所料不差,九州之外,果然还有九州么?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不过八十一分居其一!?”
这种发现带来的惊喜,远胜过“找到西王母”本身,尤其是听乌氏延诉说,大夏国土著,耕田,田稻麦,甚至还有礼乐文字时,眼中几乎熄灭的火焰,又再次燃起!
当你征服了已知世界,六合之内,无不臣者时,却被告知,这不过是天下的一角……
当然是无比的兴奋,但想到自己可能命不久矣,便又充满不甘!
带着这种感觉,秦始皇再度审视西王母与名为“牙典纳”的女神像,竟觉得这高鼻深目的胡女,忽然顺眼多了。
对了,听大夏人描述,说她虽寿命已有万万年,还是“处女之身”呢,这设定,倒是更合秦始皇口味。
于是,秦始皇却没有暴怒,王母殿未曾成为大型脱粉现场,他也没有狂喜,立刻让人兵发条支,定要去西海瞧个究竟。
而是冷静思索之后,下令道:
“召集众博士、巫祝,让他们来说说看罢!”
……
乌氏延出宫后,刚回到身为九卿之一“太仆”的兄长家中,乌氏倮就屏退左右,拉他进密室,恶狠狠地说道:
“你竟敢诓骗陛下,是想害我家族诛么!?”
“兄长在说什么?”乌氏延大惊。
乌氏倮冷笑道:“你与大夏人的说辞漏洞百出,当大秦所有人都眼瞎,当陛下看不出来?”
在他的逼迫下,乌氏延藏不住了,只好将自己和大夏人的如意算盘一一禀明。
“我何尝不知道,大夏将此神说成是吾等寻找的西王母,其实是想祸水西引?”
原来,通过让暗暗学会大夏言语的译者,装作仆从,偷听其日常对话,乌氏延已猜出,大夏之所以热衷于此事,不止是想讨好秦朝皇帝,建立更深的贸易关系,他们还想借秦朝的人手,抵御外敌的入侵……
“我听说,那大夏原本是条支王治下诸侯,独立方数十年,如今条支王欲复昔日疆域,近来不断发兵东来,已击破安息,下一个要兼并的,就是大夏。条支拥兵数十万,大夏恐不敌……”
除了条支外,乌氏延还在大宛打听到,妫水北边的大草原处,被秦人称为“塞人”,而大夏称之为“斯基泰、萨迦”的游牧部落,也在不断发动进攻。
腹背受敌之下,大夏恐亡,恰逢神秘的“塞里斯国”使者现身,还在寻找什么“西王母”,病急乱投医之下,大夏人便派遣使者入秦,见秦果真十分强大,便谎称知道西王母所在,并将矛头指向条支,意欲借秦朝皇帝的军队,挡下条支的远征……
反正秦朝隔着葱岭,对他们的威胁,远没有条支、塞人大。
“这群大夏人,真是打的好主意啊……”
听完弟弟的实话后,乌氏倮啧啧称奇,这大夏国果然与一般的蛮夷戎狄不同,居然会有如此精明的算计。
“可不是,这群大夏人,鬼精着呢,与彼辈贸易丝糖,最喜讨价还价。”
说罢,乌氏延朝乌氏倮下跪道:“兄长,弟也是出于无奈,距陛下寻西王母已八年矣,距吾等远涉大漠,寻遍西域,也已四年矣,虽每年都送些骏马、瓜果回来,但真正的使命,却无半分进展。眼看,出使耗费无数钱帛,陛下催促越来越紧,我心急如焚……”
他知道秦始皇的耐心有限,唯恐再交出成果,自己会成为皇帝暴怒之下的牺牲品!
于是,乌氏延虽未与大夏人合谋,但却对他们的诡计故作不知,希望能向秦始皇交差。
乌氏延朝兄长稽首:“是我心存侥幸,诚如兄长所言,此事若败,乌氏必族!兄长不如将我告发,或能保住这太仆之位和全家性命!”
乌氏倮却只是叹息道:“汝等之计虽平平无奇,明眼人都能瞧出来,但如今的大秦,与过去不同的,说实话的罪,可比说谎重多了!”
“现在的情形是,人人知之,人人不言,最后一个说真话,直言世无西王母,长生不可期的人,已被陛下赶到远方服苦役,硕大一个咸阳城,更无人敢说一句真话!”
乌氏倮说的正是侍御史喜,看到喜的下场后,朝野上下,还有谁会傻愣愣地直言呢?
他将乌氏延拉起来,低声道:“更何况,你以为,陛下真的还相信长生不死么?”
乌氏延有些发愣:“陛下不相信,那为何日夜催促吾等寻昆仑墟……”
乌氏倮道出了他所理解的真相:
“陛下需要的,其实已经不是西王母,而是一个能让他,将这场美梦做下去的由头……”
他指点着弟弟,露出了笑:“陛下本来意有踌躇,削减了阿房宫的人手,但汝带回来的消息极好,真是瞌睡来了枕头。呵,九州之外的九州,泰西之地的礼乐之邦,一定能为陛下的梦,添色几分!”
“吾弟,你还记得陛下封禅泰山之年,各地争先恐后,送来的祥瑞么?”
乌氏延点点头,当时他还未开始西行,见证了那出荒诞不经的闹剧,直到秦始皇去到泰山脚下,在胶东守黑夫言“人瑞方为祥瑞”后,这股歪风才有所消停。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且放心吧!”
乌氏倮冷笑道:“咸阳城,马上又要上演一出好戏了!陛下不是让众人议论么?博士、阴阳家、巫祝、胡巫,甚至是朝中大臣。所有人,都会为了圆陛下这场梦,竭尽全力,引经据典,将你与大夏人的谎话圆上!”
百年前,曾有邹忌讽齐王纳谏,言:“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而秦始皇之威,远胜于齐威王十倍不止!其蔽,亦甚过十倍!
硕大帝国,系于一身,所有的臣民,都围着一个人转,所有的谎言和恭维,都为你一个人准备。
这就是皇帝!
所以,不管西王母究竟不是雅典娜!
但如今,她必须是雅典娜!
……
PS:
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史记·大宛列传》
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汉武帝内传》,魏晋,从汉武帝出生之时写起,直至死后殡葬事宜,简略概述其一生行迹,对于他痴迷求仙问道,尤其西王母自昆仑山下降旨会武帝之事迹,绘声绘色。汉武帝也痴迷长生,大费周章找过西王母,所谓“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大概也是汉朝使者按图索骥搞出来的鬼。
就这只言片语,现代人还真有“历史学者”做对比证明:《白色的西王母——西王母与雅典娜神话的比较研究》,这就是脑洞来源。不知道是硕士还是博士论文,内容倒是挺好玩,不过刊载的刊物居然叫《益寿宝典》,真是应景极了。
笑过之后才觉得,现实永远比故事更离奇。
就像你们天天脑补我是美女作者,其实我只是抠脚大汉。
第0677章
文明
大夏使团的到来,成了秦始皇三十五年末,咸阳最后一件大事,轰动一时。
而与乌氏倮所料不差,秦始皇使令博士论证“胡神牙典纳是否为西王母”,这件事活脱脱成了一场学术闹剧。
经过收书、坑术士两次事件后,博士群体已几经轮换,大批儒生、黄老、道家博士相继离开,只剩下周青臣、叔孙通等御用文人儒士,整日鼓吹秦始皇之伟大。
此外,又有一批投秦始皇所好,虽不是方术士方仙道,却对“大九州”“阴阳五行”有钻研的胶东籍学者加入,自号阴阳家。
这两批人皆博学强记,饱读诗书,他们开始引经据典,寻找西王母与大夏人所述“牙典纳”的相同之处。
比如文献里说西王母蓬发,最初以为是一种发式,如今却有了一种新解释:泰西胡人的蓬松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