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刘老汉热泪盈眶打头阵,见了刘季,一把将他薅下马车,重重拍了拍他肩膀,告慰列祖列宗,保佑他们刘家出了个童生。村长和族长也纷纷上前恭贺,村民们送菜送鸡蛋,还有送米送油的,祝贺刘季考过了初试,请求他以后多多帮忙。
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刘季已经是状元了。
刘大福也带了贺礼过来祝贺,特意走到秦瑶面前,隐晦的提了下想让刘利与刘季结伴去府城的事,拜托秦瑶帮忙照顾一二。
现场太过混乱,秦瑶没有回答他的机会,就被何氏和邱氏一众妇女拖到中间,接受祝贺。
秦瑶抽空抬起头扫了一圈,家里四个孩子可怜兮兮的被村民们挤到边缘,想靠近,又被大爷大娘们挤开。
大郎苦涩一笑,只得揽着弟弟妹妹躲远点。
村民们的热情,秦瑶今天算是深刻体会到了。
刘大福带头,叫大家伙去自己家吃饭,正好让两个未来的秀才老爷一起亲近亲近。
这和刘季先前想的场景差不多,但又不太一样,他只想让村民们看得起自己,可不想让他们把自己当猴看。
救命两个字还没来得及喊出口,就被村民们拖到了刘大福家,与已经被‘摧残’过的刘利一起大眼瞪小眼。
秦瑶一看主要火力已经被刘季吸引,赶着马车,抄起边缘的四个可怜小崽子,一甩马鞭,逃也似的回家。
可架不住大家伙的热情,何氏等人居然追到家里,帮她安置马车,又帮她把家门锁好,夹着秦瑶和四个孩子来到刘大福家。
村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让人欢喜的事情发生,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真诚的,眼睛很亮,就这么注视着你,秦瑶怎么拒绝得了?
刘大福开了一坛好酒,刘季两杯酒下肚,兴致高涨起来,社交悍匪属性被激发,把村里的大爷大娘挨个抱了一遍。
刘利看着都害怕,离他远远的。但他爹刘大福只想把他往刘季身前推,让他们多交流,日后还要互相提携呢。
秦瑶怕刘季喝多说漏嘴,后面的酒全部帮他挡下来,一杯杯喝下肚,脸都没红一点。
全村人齐上阵都没弄倒她,不得不服。
等到这场喧闹停下,一家六口回到家中,看着对方被村民用红颜料画得红彤彤的脸蛋,不由得噗一下笑出声来。
笑够了,秦瑶一脚踹到刘季屁股上,“起来烧水!”
刘季在地上翻了个身,嘴里嘟囔一声什么,一动不动。
秦瑶皱起眉头,“别逼我动手扇醒你。”
刚给了三分颜色就想开染坊了?!
刘季感受到那凌冽的寒意,马上睁开了眼,一屁股爬起来冲进厨房,动作麻利生火烧水,哪还有半分醉意?
三郎和四娘眨眨眼,目瞪口呆,“原来阿爹没喝醉啊?”
秦瑶捏捏两人肉嘟嘟的小脸,“你们还是太年轻咯。”
男人三分醉,演到你流泪。
“好了,洗把脸换身衣服,一会儿跟我汇报一下这几天的学习情况。”
这句话是对兄妹四人说的。
不过兄妹四人倒也不慌,他们都有认真听夫子讲课。
这四天大人不在家,他们晚上也会互相监督预习功课。
秦瑶看看兄妹四人这淡定的样子,再看看厨房里忙碌的某人,心中甚是安慰。
209
准备囤粮
秦瑶胡乱用手掌擦了下脸上的红颜料,起身去检查这几日晒好的麦子。
租金部分刘大福家里已经派人来拉走了,剩下的一千一百多斤麦子还没脱壳,一部分装在谷桶里,还有一部分装在竹筐里。
空麦秆都堆在院门口的平坝上,大郎洗完脸走过来跟秦瑶说:
“村长让把今年的麦秆都拿到田里去烧干净,家家都不能留,这是县令大人交代的,还让大家伙别担心今年的虫害,把春耕完成,到时候一切都有官府。”
“县令大人?”秦瑶有点意外。
大郎点点头道:“村长昨日一早就去镇上了,听说县令大人知道虫害的事,到镇上体察民情,然后村长回来就说了这些话。”
这番行动,让开阳县下的百姓们对虫害的担忧减弱许多,可算是能安心下来进行春耕。
刘季烧好了热水,在厨房里喊他们过去打水洗脸洗脚。
大郎应了一声,又问好像在想事情的秦瑶,“瑶姨,县令大人说的是真的吧?不用担心吗?”
秦瑶嗯了一声,拍拍少年的肩膀,“洗漱去吧,明早还要去学堂呢。”
大郎得到她的答复,终于放下心来,叫上玩闹的弟弟妹妹们,洗漱进屋。
睡前,秦瑶拉着刘季一起给兄妹四人检查功课,一人负责两个。
刘季第一次体会到了给孩子辅导功课的崩溃——因为他发现,他连一个孩子也比不上。
二郎问倒阿爹之后,惊喜的说:“阿爹,我和四娘提的问题你都答不上来,说明我们比你还厉害,是不是说明我们也能考过初试?”
刘季眼睛一瞪,“想得美,你以为初试是那么好考的!”
二郎追问:“那你说说初试哪里难考?”
说着就要铺开纸张让刘季把初试试题抄写下来,他要做一份模拟卷,看看到底有多难。
“你不累吗?”刘季震惊发问。
二郎摇头,甚至有点兴奋的说:“不累啊!”
说着,墨条都研好了,把笔递到刘季手上,一脸期待的等着他写试题。
刘季瞠目结舌,正想找个理由开溜,秦瑶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刘季弱弱说:“今日太晚,明日再写如何?夜里写字对眼睛不好......”
话音未落,四娘护着烛台走过来,稳稳放在书桌前,冲刘季甜甜一笑,“阿爹,我给你掌灯。”
秦瑶忍着笑意,冲刘季抬了抬下巴,“写吧,正好我也准备让你把初试试题抄出来给大郎他们做模拟卷。”
刘季看一眼窗外的天色,月上中天,再不睡觉会猝死的好不好!
但是,面对母子五人期待的眼睛,只得哀叹一声,提笔撰写初试试题。
万幸题目不长,诗一首,文二篇,两刻钟写完。
一写完,刘季把笔一扔,打着哈欠起身逃也似的躲进自己的小屋,蒙头就睡。
大郎与秦瑶对视一眼,母子两齐齐露出一抹得逞的坏笑。
二郎还想做题呢,被秦瑶一瞪,兄妹几个这才克制着激动,平复心绪,上床睡觉。
秦瑶吹灭烛台,帮他们关上房门,回到自己的卧室里,看着头顶在夜色中隐隐泛着青光的帐子,有点睡不着。
经历过多次天灾的人,多多少少有点囤积食物的习惯。
秦瑶也有,不过先前并没有发现异常的环境变化,她也秉承着及时行乐的宗旨,很少操心。
这次虫害,眼下看起来似乎还没有多大影响,县令亲自巡视农庄也给了农人们极大的信心,但以她多年经验来看,还是得囤点粮。
不但要囤,还要嘱咐刘家村人今年都别卖粮。
如果可以,由村里出面集体购粮,用更低廉的团购价多囤一点就更好了。
村里虫害严重那几家,现在已经在村中跟各家有余粮的人借粮,打算秋后连本带利的还。
大家都是一个宗族的人,也不用担心高利,所以都是借,并没有人想花钱去买。
秦瑶在刘家村待了这么久,也清楚刘家村的经济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有比刘家村更穷的呢。
要是各人囤粮,还真不好办,总有拿不出一文钱的人家。
但要是由族中操办,就能顾及到这些一文钱都拿不出来的。
秦瑶倒不是善心发作,只是她从末世来,知道团体凝聚力对一个基地的防御有多重要。
春耕之后,村里条件差点的那几家,借来的粮食就会吃光。
倘若各地各村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饥荒问题恐怕不好解决。
官府要是可以及时开仓发放救济粮,那问题不大。
但秦瑶不敢信任这里的官方机构,她只相信自己。
为了防止到时候官府来不及开仓放粮的情况出现,她必须要提前自己准备起来,降低风险。
这么一想,秦瑶更加坚定了囤粮的想法。
次日送孩子们去上学回来后,立马把在田里烧麦秆的刘季叫上。
“去哪儿啊?”刘季有点懵。
秦瑶:“找村长和族长去。”
刘季心里唬一跳,“找他们干什么?”听起来好像还有大事。
秦瑶把自己想囤粮的想法,还有对官府的不信任简单跟他说了一下,刘季心头顿时一紧,“你先前不是说没事吗?”
秦瑶点点头,但又说:“有备无患。”
“现在粮价还买得起,晚点恐怕想买都买不到了。”
此话一出,搞得刘季都有点害怕,“不会吧?”
秦瑶催促他走快点,别慢吞吞的,“就当花钱买个安心,行吗?”
刘季点头,当然行,“不过这事你自己去说就好了,叫上我不是多余了嘛,地里的麦秆还没烧完呢。”
秦瑶一想,对哦,“那你回去吧,我自己去。”
刘季:“算了,一道吧,我还能帮你说几句,两个老头子还不一定舍得操这份心呢。”
秦瑶诧异回头看他一眼,刘季心虚喝问:“怎么了?!”
“你刘老三什么时候这么识大体了?”秦瑶把他从头到尾扫一遍,啧啧称奇。
刘季舔着脸笑问,“娘子你夸我还是损我?”
秦瑶呵了一声,并没有回答。
夫妻两先到村长家,没成想扑个空。
210
有心无力
刘琪说他爷爷一大早就去找族长了,说是有要事相商,“兴许是商量春耕育种的事。”
说完,还期待的看了秦瑶一眼,今年大家伙都指着她出来指导大家如何育种,达到她家去年亩产五百斤的高产量。
秦瑶操着囤粮的心,没空和刘琪多说,一把扯过想进村长家混早饭的刘季,又赶到族长家。
两个老头果然在一块儿,不过并不是商量育种一事。
秦瑶进了门,一口水没喝,对两位老人说了自己对村中各家余粮不足的担忧。
“你想囤粮?”村长和族长齐声问,眼神看起来和她想象中的怕麻烦完全不一样,俩老头眼睛呼哧一下就亮了起来。
秦瑶一挑眉,试探道:“二位也在想这事?”
村长和族长赶忙一点头,巧了这不是!
二老赶紧拉着秦瑶坐下,告诉她,他们正准备用她去年交给公中的石料钱买点粮食回来,接济村中那几户特别难的族人。
至于修路的计划,就只能延后了。
但又怕其他族人不同意把钱用来买粮而不修路,两人正商量对策呢。
这笔钱攒到现在,有一两六钱了,按照现在糙米三文一斤的价格,能买五百三十三斤。
若是从前,他们也是有心无力。
但今年公中正好有这份钱,便想用它先接济族人。
毕竟借粮这种事,也要先有粮食才舍得借,他们虽然是村长和族长,但也不能逼着大户借粮给其他村民,顶多出言鼓励一下,最终还是只能看个人自觉。
秦瑶瞅了刘季一眼,看看,这就是领导人的格局!
村长和族长年纪阅历都摆在这,考虑得比村里年轻人们长远,五六月份的粮食缺口官府说能补上,但谁知道是真是假。
说到底,自己的性命还是得自己多操心。
这一点倒是跟秦瑶的想法不谋而合,三人一合计,要囤就多囤,全村一起囤,粮食还怕多?
有秦瑶想囤粮在先,村长和族长对村里人多了几分信心,中午就召集得闲的村民,询问大家伙的意见。
可惜,情况和预计的完全不同。
家里存粮够的,不想花费这个钱。
家里存粮差一点点的,想去跟其他亲戚借一点。
家里存粮不够的,苦涩一笑,表示他们想囤但没钱。
最后所有人看向族长和村长,您说这到底怎么办好?
村长气鼓鼓的一摊手,“凉办!”
反正该提醒的他们都提醒了,大家伙不乐意集体买粮,那就各家自己准备,福祸看命。
族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们咋就不知道学学人家秦娘子和刘季,人家也不缺粮,但都知道要囤点,别舍不得你们手里这点银钱,万一今年秋收收成也不好呢?”
田地遭了虫害,本来就要提前做好减产的心理准备。
没钱那几家本来就是村里最穷的,闻言也只得苦笑,他们这条件,借钱都没人愿意。
只能等春耕后进城找点短工干,看看能不能混口饭吃。
族长和村长对视一眼,看刘大福和刘老汉这些在村里有名望的都在,干脆把一开始的打算说了出来。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祖上又都是一家,本就该互帮互助。”
“原本这份钱是要拿去修路,但现在出了这件事,早点思虑总是好的,我和村长想问问大家伙,能不能把这份修路钱暂时先借给他们那几家买粮?”
说的是哪几家,在场众人心知肚明,齐齐看向那几个麻衣都穿不整齐的族人。
刘季在秦瑶的明示下,第一个举手表示赞同。
那几个穷苦的族人惊喜的看向他,似是没想到他们从前最看不起的刘老三,居然还会有如此义举。
刘季一挺胸膛,心道老子今非昔比,早就不是从前那个刘季。
现在的他,是刘.童生.季!
刘老汉欣慰的看着自家三儿,也举起了手,“我们家也同意。”
刘大福也同意。
有人带头,陆续又有好几家举手表示同意。
最终同意的占大多数,族长和村长把钱拿了出来,当着族人们的面,借给了那几家最穷的,画好押留了凭证。
当然,钱不会直接给到他们手上,村里要找人先把粮食买回来,再按照他们借的数额兑换相应数量的粮食。
这笔钱说是借,但大家伙心里都知道,这是村里的救济。
有钱能还自然好,还不上也别太指望。
不少投反对的村民出了祠堂都不服气,两波人吵闹了好一会儿才消停。
但也有人得了提醒,决定听村长和族长的话,准备囤些粮食。
刘老汉一家还有点拿不定主意,邀请秦瑶夫妻两回到老宅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