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章

    徐秀丽见同寝室的同学居然这么卷,吃完晚饭,

    啥事都不干,放下蚊帐就在里面写写写,还以为她是在预习新书内容呢,吓的她也赶紧抱起新书开始预习。

    能够考上一中的,除了吴城本地人外,基本都是吴城下面各乡镇中学的尖子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都不缺的。

    江柠这一写,就直接写到宿舍关灯。

    徐秀丽见隔壁床的床友,终于在关灯后,放下了她的笔,准备抹黑去洗澡间洗澡,才终于松了口气,拎着水瓶跟着一起去洗漱。

    浴室是公共浴室,东西两边各一个,每个浴室大约有二十个莲蓬头,没有热水。

    想洗热水澡,只能自己从楼下热锅炉那里打了水,倒在兑了凉水的盆里,往自己身上浇。

    刷牙洗衣服的地方也是共同区域,就在浴室和卫生间中间的倒U型区域,整个倒U型水池都是可以洗衣服的地方。

    这时候人已经少了,可也有四五个,旁边的各个宿舍里都在聊天。

    可能是来到这里第一天,大家都不太熟,又都很兴奋,宿舍走廊还不时有认识的同学相互串门叫喊的声音。

    叫喊声传到楼下,楼下的宿管阿姨便上来敲着铁门:“十点了!还不睡觉啊!”

    上面的女生就喊:“洗个衣服,马上睡!”

    听到楼上女生们的声音,楼下的新生男生们也有些声音传来,下面的宿管阿姨立刻就喊:“洗快一点,都熄灯好睡觉了!”

    楼上楼下的动静顿时一歇。

    乌漆嘛黑的,只有走廊那里有几盏微弱的光,江柠趁着现在天还热,把学校发的绿格子被单被套,军训要穿的迷彩服也都洗了,徐秀丽见到她洗新被单被套,也连忙去拿了自己的来洗。

    等洗碗晾晒衣服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衣架,明天两人还要去下面买衣架。

    衣服只简单的晾在宿舍阳台外面的晾衣杆上,江柠还特意往下面看了一眼,确定下面没有干被子,只有一些同样是今晚洗的试衣服,才将被单什么的晾好。

    五根杆子,江柠和徐秀丽一人占了两个,还有一根晾衣服,等明天宿舍的人来齐了,这几根杆子会更挤。

    这些天江柠习惯了天没亮就被江妈喊起床去砖厂,她虽没去砖厂,而是去抓小龙虾,可生物钟留下了,她还是天没亮就清醒过来,洗了脸刷了牙,去操场上跑完了两圈,第一缕阳光才浅浅刺破鸦青色云层。

    此时操场上跑步读书的人还不少,大家都各跑各的,各读各的,还有一边跑步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的,大家都安安静静,互不打扰。

    小卖部此时还没开门,食堂倒是开门了,包子还在蒸笼里腾腾冒着热气,师傅们还在炸油条、韭菜盒子、糍粑,那头馄饨、面条的师傅们也把煮馄饨、面条的水煮开了。

    肚子已经饿了的男生们基本都去买油条、糍粑,人手一个,往班级走,手里都拿着书。

    他们都是即将升入高三年纪的高三生,整个暑假都没放假。

    高二的学生也已经入学了一个月,只有高一新生,尚算清闲。

    江柠吃了早饭,打了一壶热水上去,徐秀丽才刚起床。

    江柠将热水壶放下,和徐秀丽打招呼:“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就没给你带早饭了,水瓶在这,要喝水自己倒。”

    徐秀丽抿唇笑了笑:“你好早,一会儿我去买衣架,你要一起吗?”

    江柠犹豫了一下,“你去吧,我还想再看会儿书。”

    其实是她囊中羞涩,身上的钱都不够买衣架的了。

    她打算先写稿子,等银行开门口,去银行看看,如果寄给《故事会》和《武侠》这两本杂志还是没有消息的话,她就要这两篇稿子重新投了。

    还好她之前都留了底稿。

    *

    到八点左右,学校门口比昨天更热闹,昨天没有来报名的人,今天都来了,不论是学政楼、财务室,还是各新生班主任报到处,都排了很长的队,有的学生自己在排,有的是父母在排,楼上高二高三的学生还在正常上课。

    江柠见时间差不多,就带着自己最新出炉的四万五千字的稿子,和之前寄给《故事会》的稿子,去了校门口的银行。

    此时银行窗口排队的人也非常多,因为很多人是从存折里新取钱出来交学费。

    江柠排了好一会儿才轮到她,把存折递过去,“麻烦帮我查一下存折里还有没有钱。”

    工作人员接过存折,只见里面余额,2.00元。

    但她还尽责的帮她查了一下,居然有两笔汇款进来,她将两笔汇款在存折上打印出来,说了余额后问她:“有两笔汇款,要取钱吗?”

    “取一百。”江柠赶紧问她:“两笔汇款分别是从哪里汇来的?”

    工作人员一边快速的给她办理取款手续,一边说:“同一个地方。”

    江柠接过银行存折,才发现两笔汇款数额居然相差一倍。

    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电话可以问。

    她计算了一下自己寄过去的稿件,几个短篇,最长的一篇是八千字,寄给了《故事会》,接近五千字的是《知音》,这笔稿费都已经收到,还有两个小短篇,一个是《读者》一个是《青年文摘》,应该是存折里收到的一个四十,一个六十的稿费。

    就目前而言,《知音》这篇杂志的稿费最高。

    她怎么算,这两笔稿费都不对,只能猜测是她唯一寄出去的长篇《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发来的稿费,至于两笔稿费,为什么相差那么大,她也不知道。

    既然这篇稿子被录用了,她手中又写出来的四万五千字,她就顺便一起寄过去了,想着对方打的是两笔稿费,想来手中的存稿不多了,便寄了快件。

    她这次寄信的地址留的是学校地址,不方便留学校电话,她去网吧申请了一个雅虎邮箱号,放在信纸最下面,顺便问了两笔不同稿费的问题,同时一起寄的还有写给《知音》的短篇。

    没办法,《知音》的稿费高啊。

    只是没想到《故事会》这么难过稿,既然如此,江柠决定将这篇故事稍微改一改,再取个符合知音体的名字,寄到《知音》去试试看。

    这事且不急,有了《武侠》这边的两笔稿费,江柠的经济情况一下子就没那么紧张了。

    这两笔稿费,一笔是四百,一笔是八百,加起来总共有一千二。

    江柠便打算去小商品市场去买点日常用品。

    从车站坐小三轮要一块钱,可从学校门口坐小三轮去小商品市场只需五毛钱。

    她这次没吝啬那五毛钱,直接坐车过去,买了两把锁,一只可以锁上的帆布箱,衣架、香皂、拖鞋、毛巾、卫生纸等个人用品也一次性买齐全了,为方便在床上写作,还买了把小台灯。

    回来的时候,看到路边竟有个雅芳的专卖店,遂进去买了防晒、面霜和洗面奶。

    马上就要军训了,为此她还去剪了个头,之前被刀子割的宛如癞子头,现在全被她推平,成了寸头。

    走在校园的路上,不知道都以为这是个男生。

    他们的军训为期一周,江柠回到宿舍时,发现宿舍的另外几个女生都到了,见到她还惊异了一下,宿舍里送她们过来的父母、弟弟,都直愣愣的看着江柠头发和脸,想确定她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直到见她把自己缩在了蚊帐中,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写作。

    爷爷是八年后摔了一跤突然去世的,她不知道爷爷现在的身体究竟如何了,她还要继续赚钱,快快赚钱,然后把爷爷接过来体检。

    *

    广市那边,眼看着《武侠》的这一期就要发了,那边还联系不上江柠,他们急都想亲自去找江柠了。

    也不是他们不想亲自去找江柠,实在是他们杂志社最近人员调动太大,很多编辑都被调任到出版社其它部门去了,现在《武侠》杂志社除了创始人和主编,只有小猫三两只,人手不够。

    他们这个广市杂志社分社又在面临着被撤销的风险,一旦被撤销,鲍主编也得调入到其它部门去,创始人李昂真的是忙的焦头烂额。

    而和创始人一起见证过《武侠》辉煌的鲍主编自然也是不想离开的,这部杂志从创刊到如今,投入了他们十多年的心血,他们是眼睁睁看着它从创刊月印百万开始,直达巅峰时三百多万月销量,再到如今的没落,如今眼看着这本杂志的月销量又起来了,他们岂能不抓住这次机遇?

    鲍主编拎着自己的布包:“实在不行我亲自去一趟!”

    李主任说:“其它稿子还得你催呢,后天就要确定最后排版了,你这时候离开根本就来不及……”

    从广市到吴城,来回在火车上的时间都不止两天了,更别说还要去找人。

    柠萌填写的地址距离她们远不说,地址还是偏远的小山村,她一个女同志,李主任也不敢让她一个人往那山坳坳里钻。

    “那我和王咏一起。”

    “王咏也不行。”李昂说:“现在杂志社没你坐镇不行。

    新进来的几个杂志社成员,根本无法独立负责杂志编辑的工作。

    鲍慧欣也没办法了,叹气说:“我先看看最新的投稿箱,看有没有什么别的优秀的稿子,先填补上吧。”

    鲍慧欣和李昂两人都很可惜,好不容易来了一篇稿子,带动了杂志的销量。

    至于他们为什么肯定是《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带来的热度,实在是《武侠》上面目前连载的都是已经连载多时的,只有这一篇是这两期的新作,且读者发过来的信件反馈,也多是这篇作品。

    鲍慧欣放下手中的布包:“早在第一周刊登后,我就应该直接去找的。”那时候去找,还有来得及。

    李主任说:“应该我去的。”

    可惜这段时间他为了上面说撤销分社的事一直在奔走,根本分身乏术。

    一直到编辑排版的前一刻,李昂和鲍主编都还在寻找合适的新作品。

    鲍慧欣突然在一众信件当中,翻出来一封厚厚的信封,看上面地址虽和上次地址不同,却是同一个省市发过来的,信封也和上次一样,不由惊喜道:“主任,你看这封信,会不会是柠萌寄来的?”

    “快打开看看!”李昂也有些惊喜,却也不太敢确定。

    实在是他们这个杂志体量不小,拥有着庞大的读者群体,每日给他们杂志寄稿子的人真是不少。

    可写作这东西,是真的需要一些天赋和悟性的,有些作者单凭一腔热爱,热血上头,写了就寄了,实则毫无逻辑和技巧,并不适合《武侠》期刊,编辑们每天都要大量的稿件,企图从中沙里淘金。

    其中从同一个省市发过来的稿子更是多不胜数。

    鲍慧欣在打开之前还看了一下信封上的笔记说:“字迹也像。”

    李昂性子急,直接抢过来把信封撕开了。

    第25章

    25

    “真的是柠萌!”

    李昂只看了开头,

    就立即确定是《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实在柠萌的前四万字作品都比较有个人特色,她基本每章都精准的控制在三千出头,

    前面四万字正好是十二章,

    这篇开头便是‘第十三章’。

    柠萌写作的节奏很快,这一章已经将第一个案子全部了结,

    可很快,在章节末尾处,第一个案子的伏笔又缓缓勾出了一个悬念,下一章就进入了第二个案子的节奏中。

    李昂看了也不由拍了下大腿:“柠萌这节奏把控的,实不像个新人!”

    鲍慧欣看了也说:“说不准之前在其它家发过,

    这次换了笔名写武侠,投到我们这来了。”鲍慧欣看完了稿子也赶紧说:“我先找人去校对,

    她这回留了个邮箱,你先去给她发邮件催稿,

    这次可不能再像前两期那样差点空窗了!”

    李昂连忙把江柠邮箱抄了。

    话说,连他们自己杂志社都还没有邮箱呢,实在是这年头用邮箱的少,用MSN的人更少,企鹅号也还没出来呢,

    他们与作者之间的联系,

    除了电话就是写信。

    可他们八十年代时,

    杂志太火热了,

    每天无数个电话,

    为此他们还专门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当电话接线员,

    就这都不够用,电话一天到晚,

    几乎没个安静的时候,后来干脆把电话号码从杂志上撤了,只留下投稿地址和读者来信的地址,可每天依然还有很多老读者打电话来。

    直到联系不上柠萌后,他们才发现,电话太重要啦!

    他们联系不上柠萌,但如果他们之前在杂志上留了电话,至少柠萌可以通过读者电话来联系他们,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

    他赶紧去申请了个雅虎邮箱,想了想,又赶紧跟排版的人说,在第三期征稿地址栏里,把雅虎邮箱和他们的电话号码也添上了。

    第三期校对排版过后,就赶紧送去首印了,由于前两期热度,这次他们首印比前两期多了三十万。

    给柠萌的样刊,也按照柠萌留下的新地址,给她发了过去。

    然后便等待着第三期,市场的反应。

    柠萌的这篇作品和当下武侠的大开大合,一般通过复仇、掉崖、武林秘籍、传奇老爷爷教授武功的路数还不同,她是女主穿越,且以女主为视角,又缓缓将大宋时期的市井朝堂通过女主的视角,如同《清明上河图》中的画卷般,一点一点向读者打开,文笔细腻的同时,又不乏武侠的精彩,让读者看了非常有代入感。

    此时,《寻秦记》尚未横空出世,《穿越时空的爱恋》更是没有传入内地,穿越这一块,市场是一片空白。

    可以说《我在大宋当捕头》这篇文,完全是吃了这空白市场的红利,再加上《武侠》这本杂志长期所累积的庞大读者群,和《包青天》的热度,让《我在大宋》空前火爆了起来,带给《武侠》最直观的就是销量的火速提升。

    《武侠》杂志社的电话,继八十年代的火爆,到如今的没落后,再一次被读者们打爆了。

    李昂是一边抹汗,一边和唯二的老伙计说:“亏的他们还记得我们的读者热线。”

    这都不留电话多久了,还能有这么多电话。

    哪怕有了前两期打底,这一期的热度依然超出了李昂和鲍主编的预期,即使他们经历过月销三百多万的辉煌,可如今武侠市场到底不是他们一家独大的时代了。

    “南市分社那边打电话过来,要十五万册。”

    另一个编辑也来敲李昂办公室们:“沪市分社那边要二十万册。”

    “首印都八十万册了,还不够吗?”鲍主编问,她怕到时候卖不掉,都堆积在仓库。

    李昂到底是一手创立并建造了《武侠》辉煌的人,当下便果断道:“给印刷厂那边打电话,这一期加印五十万,前两期都再加印十万。”

    几个小编辑都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他们此前的总月销量也已经滑落到五十万册了。

    “加吧。”

    随着《武侠》最新一期的杂志期刊的大量铺货,沪市分社和南市分社的销售热度也在向周边辐射。

    江柠所在的吴城,便在南市和沪市的辐射范围,只是此时她们已经开始军训了,出不了校门的她,根本无法感受到《武侠》的火爆。

    实在是一中管理的太严了。

    除了走读生外,学校日常是全封闭式的,就连买早餐,学生们也跟坐牢似的,站在铁门处,把钱递给门外卖煎饼果子、饭团、糯米饭、小笼包的摊主们,大声喊着我要啥,然后通过铁门给钱给吃的。

    连校门都出不去,更别说买杂志了。

    况且一中的女生都是卷王,从江柠来到一中宿舍的第一天起,全宿舍的女生,来到新环境第一件事,不是相互认识,而是卷。

    当军训的教官们来到610寝室时,寝室里八个女生,全都或坐或躺的在自己的床位上看书,或是用笔计算着什么。

    看着这与其它新生宿舍完全不一样氛围的寝室,两个教官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总教官和女教官对视了一眼,还是女教官先出声:“咳!都起来了,我来跟你们讲讲如何整理内务,和明早出操情况。”

    几个女生这才从书本中抬起头,练习数学题的,也放下了手中的笔。

    教官见七个女同学都或起身,或掀开了蚊帐,唯独最里面靠窗户的女生蚊帐一点动静都没有,还以为那个女生睡着了,便端着严肃的步伐走过去,敲了敲那个女生上面的床沿:“起来了。”

    然后就见那个完全沉浸在自己作品中,写的无法自拔的女生,茫然抬头,隔着蚊帐与教官对视。

    *

    一直到教官们教完内务离开,两个教官在下楼的时候感慨:“一中不愧是重点高中,学生就是不一样。”

    总教官严肃着脸,下楼的脚步却颇为轻快:“刚才我都不好意思打扰她们。”

    此时尚未关灯,江柠见时间还充裕,在教官们走后,回去继续将手头的一章写完。

    等明天军训之后,每天肯定累成狗,到时候就没时间写了,得趁着军训还没开始,得多写点。

    一直到把这一章写完,江柠活动了下脖子,放下笔,从蚊帐中出来准备去洗漱,一转头,乖乖龙地咚,一整个寝室的女生全都在抱着书本学习,没有一个聊天的。

    她轻轻伸展了一下四肢,生怕打扰了其他舍友们的学习,轻手轻脚的去拿盆和洗漱用品,轻轻的拎起水壶去浴室洗澡。

    却不知,她在拎着水壶出去后,寝室的另外七个女生,都齐齐的抬起头,看向被她轻轻带上的房门,都不由地吁了口气。

    汗,这个寝室太卷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