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7章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造反,但他不能认,只要他不认,就没人敢明说。

    正当朱棣要去孝陵祭祖之时,一众身穿朝服的官员匆匆赶来,一个比一个跑的快,只恨爹娘生了两条腿。

    见此情况,道衍轻笑道,“殿下,不妨接受完新臣朝拜再去祭祖,不差这一时片刻。”

    朱棣点头同意,他也需要被认可,更不愿一上来就把所有官员都得罪。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假,但也得有个过程。

    他不是顺位继承,他需要这些建文的大臣,认可他的正统性。

    至少,在目前毫无根基的情况下,他必须如此。

    要是全都得罪,少不得还会出乱子。

    很快,一众官员来至近前,以兵部尚书茹瑺为首的六部尚书、侍郎,纳头便拜,高呼:“燕王万岁!”

    (补丁:朱允炆为安抚朱棣,免了齐泰的尚书之职。)

    武将也有不少跟来的,但他们拉不下来脸,只是行礼,并不多言。

    群臣之中,茹瑺最是热忱,几乎是趴在地上求朱棣登基称帝。

    不过,文臣中也不乏水平高的人,比如,翰林编修杨荣,他就没劝朱棣称帝,而是高功颂德朱棣的靖难之举。

    完事儿,又劝朱棣应当祭祀孝陵,以告慰太祖在天之灵。

    文臣个个舌灿莲花,明着拍,暗着拍,马屁都拍出了花。

    ……

    乾清宫内。

    朱允炆一个人安静的坐着,偌大的宫殿只有他一个人,外面高呼“燕王万岁”的声音隐约传来,他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正了正衣冠,朱允炆起身走到红漆木柱旁,取下天子剑端详片刻,猛然拔出。

    “锵啷~!”

    三尺青峰飒然出鞘,朱允炆毫不迟疑,横剑于颈前,便要自刎。

    “当啷!”

    朱允炆只觉虎口一麻,握剑的手不受控制地松开,天子剑掉落在地。

    赫然回头,李青缓步走来。

    “李,李先生?”

    “何苦呢?”

    “朕不能让他小瞧了。”朱允炆红着眼道。

    李青吁了口气,问道:“如果再让你选一次,你还愿意当皇帝吗?”

    “不愿意。”朱允炆果断摇头。

    “那现在就有选择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李青问。

    朱允炆幽幽道,“我不死,这天下还会继续乱下去,这或许是我唯一可以为大明做的事儿了。”

    他看向李青,挤出一丝笑容,“谢谢你,到现在还愿意陪着我。”

    顿了顿,又问:“是不是你故意让京城空虚,好让燕王进京?”

    李青点头承认,“我不想再让大明内耗下去了。”

    “嗯,你没做错。”朱允炆出奇的平静,“你对我很失望吧?”

    李青没有回答,而是道,“燕王祭祖去了,眼下还有机会选择,你应该明白,燕王冲着的只是你一个人。”

    朱允炆轻叹道:“我明白,但我不死,他心难安;

    罢了,就让他安安心心做他的皇帝吧!”

    说着,朱允炆捡起地上的剑,再次横于颈前。

    这一次,李青没有阻拦,但长剑也未能割破朱允炆咽喉。

    一个人在经历过一次生死之后,很难有勇气再来一次,朱允炆脸孔涨红,额头青筋暴露,却怎么也下不去手。

    “你帮我一次。”

    李青:“……”

    朱允炆气够呛,吼道:“这个忙你都不愿帮吗?”

    李青正色道:“我答应过太祖皇帝,要护着你,不想食言。”

    “皇爷爷……”朱允炆苦涩道,“他让你护着的应该不是我,而是大明。”

    “或许吧!”李青叹了口气,“不过,在力所能及下,我还是想为你寻一条生路,当然,你若执意自裁,我也不拦着了,是死是生随你。”

    朱允炆的勇气已经用光了,就如一个要跳楼的人被拽回来后,再也难以勇气再跳。

    “京师已经戒严,你认为我出得去吗?”

    “我有这个。”李青从怀中取出一物,“这是孝慈皇后给我的通关文书,有了它,你何处都可去的。”

    “皇奶奶……”朱允炆红着眼接过,瞧了半晌,“可我出不了皇宫啊!”

    “我帮你!”

    “你帮个锤子。”

    李青赫然回头,张邋遢沉着脸走来。

    “师父,你……”

    李青惊诧,“你怎么穿着小桂子的衣服?”

    “滚你的。”张邋遢瞪了李青一眼,而后没好气道,“小子,你愿不愿意跟老头子走?”

    “我……”朱允炆满脸纠结。

    “去吧!”李青拍了拍他的肩膀,“忘掉一切,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

    朱允炆沉默少顷,微微点头。

    ……

    孝陵。

    朱棣跪在朱元璋灵前,轻声道:“父皇,儿子回来了。”

    他眼睛通红,神情落寞,“儿子成了逆臣贼子,成了罪人……”

    大颗大颗的眼泪掉落,朱棣没想反,他想当皇帝,但他真没想过反,“儿子也不想…父皇,你会原谅我吗?”

    朱棣明白,自进京的这一刻起,他的罪名就无法洗刷了。

    不管他做的再好,史官都不会记载他是顺位继承。

    纵有千般理由,也无法辩白他篡位的事实。

    朱棣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只好保证道:“父皇,你看着吧,我一定会让大明迈向一个新高度,缔造一个盛世出来,让咱们大明千秋万世……”

    这时,道衍缓步走上前,他不敢进入祭祀正殿,在门口轻唤道:“殿下,皇宫那边有事发生。”

    朱棣身形一怔,接着,恭恭敬敬朝老子磕了几个响头,缓缓退出祠堂。

    “什么事?”

    “乾清宫失火了。”道衍小声道。

    “有人去救火吗?”

    “没人。”

    朱棣点头,“走吧!”

    回去的路上,朱棣不疾不徐,到皇宫时,天都快黑了,乾清宫被烧的几乎不成样子。

    朱棣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近前,急吼吼道:“救火,快…快他娘救火啊……!”

    将士、官员、太监闻言,立即动员起来,忙不迭的打水,扑火。

    偌大的宫殿,彻底燃烧起来,即便是再努力,也难以扑灭。

    朱棣眼见无法扑灭,不禁嚎啕痛哭:“大侄子,你这是何苦呢?

    叔叔是来帮你的啊!”

    他一哭,所有人都跪下来跟着嚎啕,哭声一片。

    翰林编修杨荣,一边哭,一边取出纸笔记,嘴里还嚷嚷着:“燕望宫失火,驰救不及,哭曰:小子何故,吾来辅国耳!”

    朱棣以袖掩面,回头瞥了杨荣一眼,继续哭丧。

    ……

    皇城外。

    朱允炆最后一次回头,望着燃起的熊熊大火,轻声道:“结束了,都结束了。”

    这一刻,他出奇的平静,前所未有的放松。

    ……

    第1章

    登基

    大火烧到第二日,才渐渐平息。

    朱棣望着废墟一脸伤心,久久未语,身边的朱能、丘福等人明知他是装的,却也不得不假模假样的劝他节哀。

    “唉……!”朱棣轻叹一声,嘱咐道:“务必把尸首找齐,让侄儿九泉之下得以安宁。”

    死都死了,朱棣自不会再计较,不管如何,朱允炆做过皇帝,厚葬他是政治正确,也是政治需要。

    “是,殿下。”丘福拱手应是。

    朱棣叹了口气,又道:“朱能,长兴侯、武定侯都出发了吧?”

    “嗯,昨夜就出发了。”朱能回道,“估计这会儿都到镇江了,曹国公也出发了,肯定能把执迷不悟的平安、盛庸之流叫回来。”

    朱棣闻言,彻底放下心来,看着偌大的皇宫,情绪逐渐激荡起来。

    但他还没激动多久,就听到了一个令他大惊失色的消息。

    建文没了。

    不是死了,而是消失了。

    更准确的说,是失踪了。

    朱棣一脸呆滞,旋即有些失心疯道:“找,务必找到他,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他。”

    这下,他是真慌了。

    都造反了,他自然不介意再背上一个逼死侄子的罪名,但现在人没了,就让他很难受。

    要是他这边登基,那边儿朱允炆来个天下勤王,那乐子可就大了。

    朱棣咬牙道:“一定要找到他!”

    “殿下三思!”道衍忙道,“当务之急,是向天下宣布建文已死,不然,保不齐再有人三心二意。”

    他劝道,“建文究竟死没死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宣布他死了,就算真有一天他跳出来,天下人也不会相信。”

    朱棣脸皮子直突突,最终无奈点头,“朱能,立即找心腹,查查昨天、今天所有的出城人员,不要说是找建文。”

    “卑职明白。”

    朱能匆匆一抱拳,急急去了。

    “大师,你说有没有可能,建文被烧成了灰烬?”朱棣问。

    “一定是这样。”道衍给了他一个想听的答案。

    朱棣苦涩点头,但心中却是七上八下。

    毕竟这个皇位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他心虚,虚的厉害。

    道衍见状,安慰道:“殿下无需忧虑这个,您还有很多事要做,尽快登基称帝,给这次靖难一个说法,然后,封赏靖难功臣,稳住局势;

    待大局已定,即便建文死而复生,也无济于事!”

    “大师说的是。”朱棣慢慢冷静下来,朗声道:“来人!”

    “末将在!”郑亨走上前,恭声道:“殿下有何吩咐?”

    “去,把齐泰、黄子澄抓回来。”朱棣杀气腾腾道。

    “是!”郑亨拱了拱手,问道:“平安、盛庸他们呢?”

    道衍忙道,“殿下,还是不动他们为好,一来可以彰显殿下大度,二来,他们手里都掌着兵权,万一……”

    朱棣缓缓点头,道:“他们也是奉命办事,按大明律属于公罪,公罪不究。”

    顿了顿,咬牙道:“把那个铁铉抓回来,他竟敢私自悬挂太祖皇帝灵牌,本王饶不了他。”

    道衍张了张嘴,最终没再说什么,他明白,必须得死上一两个重量级人物,才能压得住那些忠心建文的臣子。

    郑亨领命离去后,朱棣又叫来三宝,让他去后宫找朱允炆的娘,当今太后。

    接着,又让人去北平,把家小接来。

    安排好一切后,朱棣起身道,“大师,随本王走一趟。”

    道衍点头,笑问道,“可是去永青侯府?”

    朱棣也笑了,轻声道:“他帮了本王很多。”

    ……

    永青侯府。

    李青坐于铜镜前,婉灵给他梳着头发,红袖、怜香给他画着妆,宁静祥和。

    “先生,你也得学着画了,以后用的上。”红袖放下画笔,轻声说道,“妾们不能永远陪着你。”

    李青照了照镜子,轻笑道:“不说这个了,今儿应该会来客,婉灵去开门吧!”

    “嗯,好。”

    房门打开,阳光照射进来,李青只觉一切都是那般美好。

    又是崭新的一天!

    他没有早起的习惯,此时已是半晌午,吃早饭也来不及了,李青只喝了杯清茶,坐在果树下等着来客。

    他没有等太久,只两刻钟,丫鬟便匆匆来报:“老爷,燕王来了!”

    李青点头,起身来到前院,见道衍也在,内心唏嘘不已。

    “去客堂吧!”

    “嗯。”朱棣微笑点头,“客随主便。”

    三人来到客堂,下人送上热茶,便知趣儿地离开了。

    朱棣率先开口:“李景隆已经都给我说了,此次靖难,若非有你……”

    “没有我,殿下也一定会成功。”李青笑道。

    朱棣笑了笑,“不管如何,本王要赏你,重重的赏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