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59章

    他矜持着上前,正欲说两句场面话,却不料朱祁镇抓起两锭银元宝,塞到他手里,“先生先花着。”

    李青:(¬_¬)

    朱祁镇脸一红,意识到确实有些少,于是又补了两锭银子,“够不够先生?”

    “……”

    “这样够不够,先生?”朱祁镇又加了一锭。

    李青懒得跟他掰扯这点碎银,淡淡道:“臣一路舟车劳顿,乏得厉害,皇上若无其他事,容臣告退。”

    “那就歇两天。”朱祁镇道,“不过歇好了要干活啊!”

    你这样会失去我的……李青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刚转过身,就听朱祁镇道:“先生留步。”

    “又怎么了?!”李青声音有些大,吓了朱祁镇一大跳。

    “没、没什么。”朱祁镇弱弱的说,随即想到自己是皇帝,腰杆顿时又是一硬,清了清嗓子,道:“朕听人说,你在金陵认了个干儿子,好像是……曹国公府的娃娃。”

    “昂。”李青问,“我带他回来了,皇上要见见?”

    “那倒不用。”朱祁镇摇头。

    “……你叫我的意义何在?”

    “朕就是好奇,你为什么要认干儿子?”朱祁镇拖着下巴,上下打量着李青,“先生是…有难言之隐吗?”

    “要是那样,朕……哎哎哎,先生你撸袖子干嘛?”朱祁镇看出来了,李青这是想揍他。

    奇怪的是,他只有害怕,竟升不起愤怒。

    朱祁镇连连后退,终究没喊出那句:“护驾~!”

    李青将他逼到御案前,伸手拿起茶杯,一饮而尽,给朱祁镇一个‘你小子注意点儿’的眼神,转身就走。

    直到李青离开视线,朱祁镇才醒过神来,气急败坏道:“搞什么?

    麻烦搞搞清楚,谁是君,谁是臣好不好?”

    他越想越气,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丢脸,嘴里骂骂咧咧:“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活该你升不了官儿,

    给你个七品都给事中职位,也就到头了!”

    ~

    “干爹,你终于回来了。”小家伙撒欢似的跑来,一头扑进他怀里。

    李青抱起他,亲昵地在他鼻尖上刮了下,随手掏出一锭银子,“麻烦公公了。”

    “李大人客气,这多不好意思啊。”小太监不着痕迹地将银子塞进腰包,“那咱家就先回宫了。”

    “公公慢走。”

    李青笑笑,然后抱着小家伙儿进了屋。

    “饿不饿?”李青问。

    小家伙儿揉了揉肚子,点头道:“饿了。”

    “干爹给你做好吃的。”

    家里多了口人,还是个幼儿,平白添了许多麻烦,却也多了些烟火气,多了分温馨。

    李青不可能把小家伙儿走哪带哪,于是找了俩丫鬟。

    于谦也把驴牵了回来。

    经过上次以后,群臣对李青的恐惧深入骨髓,没人再打他主意。

    毛驴很有灵性,竟还认识李青,拱着他的手,表现的很欢快。

    家里添了几口人,毛驴也回来了,一下热闹了起来。

    浓重的烟火气,极大程度上削减了他的孤独感。

    …

    五日后,朱祁镇来访,让他去天.津港,监督织造局的建设。

    李青不想去,“皇上,织造局都建好几个了,工部有详细的图纸,你要不放心,让东厂、锦衣卫看着也就是了,没必要让我去啊!”

    “先生总不能一直在家总闲着吧?”朱祁镇心道:朕的钱不能白花啊!

    我闲着你就那么难受?李青真是服了,“皇上,我之前给你说的事,你着手准备了吗?”

    “什么事儿?”朱祁镇问。

    “挽救大明宝钞啊!”李青道,“跟日本贸易往来也有这么长时间了,铜没少运回来吧?”

    “这倒是。”朱祁镇点头,旋即迟疑道:“按先生的说法,这造钱完全就是赔本的买卖,又不能直接花,让人用宝钞换,这是不是太亏了呢?”

    李青问:“皇上你是不是觉得,用铜换纸亏?”

    “难道不是吗?”朱祁镇反问。

    李青扶额,哀叹道:“你是皇帝啊,要是连你也有这种想法,那大明宝钞真就没救了。

    是,从表面看,这的确是个赔本的买卖,等于白白把钱撒了出去;

    但这是在挽救大明宝钞啊!”

    “可是……”

    “可是什么?”李青揶揄,“当初你大印宝钞的时候怎么不可是?

    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你之前欠的债,是时候还了,趁着现在有资源,趁着宝钞还有的救,

    眼下正是挽救宝钞的最佳时机,要是就这么错过,你以后会后悔的。”

    “朕说两句,朕这不是抠门,朕是担心……”

    你就是扣……李青问:“你担心什么?”

    “动乱再起啊!”朱祁镇道,“打仗是最烧钱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些银子,又要建织造局,又要赔本铸铜钱,万一……”

    “不用怕。”李青道,“沈鑫那儿还欠着朝廷两百多万两银子,加上从去年累积的商税,年底仅他一人给朝廷的钱,就不会低于五百万两,钱绝对够使。”

    朱祁镇纠结片刻,咬牙同意:

    “成!那就大铸铜钱,用以挽救大明宝钞信用,这件事你来负责。”

    李青微微一笑:“臣遵旨。”

    挽救大明宝钞的策略,终于提上日程了。

    …

    ps:今儿两章了。

    第101章

    凭什么?

    “干爹干爹,你这是在画什么呢?”小家伙儿踮起脚尖,昂着脑袋往上凑。

    李青抱起他放在腿上,不自觉露出慈祥之色,温声说:“干爹设计铜钱呢,这上面四个字,你认得不?”

    “正。”小李宏指着一个字说,“其他的不认识。”

    “这个念‘统’,这个念‘通’,剩下这个念‘宝’。”李青很有耐心,一边作图,一边和小家伙儿聊天。

    小孩子对世界缺乏认知,对什么都好奇,简直‘十万个为什么’附体。

    李青很有耐心,一点也不觉得烦。

    “干爹,铜钱不是有吗,干嘛还要重新做呀?”

    “之前大多用的是宝钞,铜钱相对较少。”李青说道,“至于重新设计,则是为了防伪,以防有人造假。”

    小家伙儿似懂非懂地点头:“那宝钞也有人造假吗?”

    “最初是有的,后来就没有了。”

    “为什么呀?”

    “因为要做假钞要杀头的,一家人都会被杀头。”李青耐心道:“还因为,咱大明的宝钞防伪做的很好,宝钞的纸是特制的,此外,图文、印信、印泥、编号等各方面,都做了防伪措施;

    比如同样的宝钞,若没有大明宝钞之印、宝钞提举司印、印造宝钞局印……的盖章,都是无效的;

    这些印章中,都做有有暗记,包括油墨,印泥成分……总之,造假钞很难。”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李青没说。

    那就是由于宝钞的泛滥,购买力越来越低下,造假钞的性价比太低了。

    “这样呀。”小家伙点点头,“既然这么难,干嘛还要重新设计铜钱啊?”

    李青摸摸他的头,笑道:“因为……宝钞不好保存。”

    李青撒了个谎,政治上的事,不能给小家伙儿说。

    “还因为,咱大明的宝钞那么大一张,有足够的空间做防伪,但铜钱就不行了,这上面又没法子盖章作图。”

    “喔~有点懂了。”小家伙儿可爱地点点头。

    李青笑笑:“去午睡吧,醒了干爹带你去街上逛逛。”

    “嗯,好。”

    …

    李青骗了朱祁镇。

    因为一旦大量铜钱流入市场,绝对会有大量百姓拿着宝钞来兑换,这一来,未来民间的小面额流通,将会被铜钱主导。

    而宝钞,则会进一步降低信用价值。

    从表面看,这不仅是一个赔本的买卖,而且还会将宝钞推向绝境。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李青真正要挽救的不是大明宝钞,而是大明的货币。

    他说挽救宝钞,是为了让朱祁镇上心,印钞的诱惑太大了,身为皇帝,绝不会坐视宝钞失去信用。

    从目前的局势看,工业化有些痴心妄想,但半工业化还是能奢望一下的,随着海上贸易持续进行,大明的手工业将会越来越好,资本萌芽已初显,未来可期。

    但经济繁荣的前提,是得稳住货币,若是货币失去信用价值,莫说繁荣,大明都会乱起来。

    话说回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其实纸币才是最优选。

    因为朝廷可以通过印、收,大明宝钞,来调控经济。

    但问题就是大明宝钞只管印,不管收,而且皇帝印的还挺起劲儿,导致购买力持续下降。

    就这,还是李青多次劝阻,要是没他劝着,当初老朱就得印他个天昏地暗。

    没办法,印钞的诱惑太大,代价太低。

    李青要做的,就是把铸钱的代价提高,让皇帝不能肆无忌惮地印钞。

    ~

    下午。

    李青爷俩骑着毛驴,在京城闲逛。

    毛驴已经成年,驮着一大一小毫不费力。

    小家伙依偎在李青胸前,一手拿着糖葫芦,一手拿着步球玩具,开心的不行,瞅什么都新奇。

    并不是京城比金陵繁华,而是小家伙儿才刚三岁,之前几乎都没出过国公府,可不见什么都好奇嘛。

    逛了半个多时辰,李青在酒楼打包了些饭菜,又额外买了下酒菜,两小坛酒,晚上准备跟于谦喝两杯。

    回到家,李青取下酒菜,然后,领着小家伙儿去了于谦家做客。

    于谦的孙子跟小李宏差不多大,俩小人儿很快玩到了一起。

    当初李青的育儿理论被于谦奉为金科玉律,在新模式的教导下,小孩子很活泼开朗,比他爹同龄时期舒服多了。

    “先生,这是你认的干儿子?”

    “嗯。”李青点头,“怎么了?”

    于谦摇摇头,心说:干嘛不自己生,是不……

    “想什么呢?”

    “没、没什么。”于谦岔开话题,“听说,皇上要大量铸造铜钱?”

    “嗯,是这样子。”李青笑道,“这些钱不是直接花,而是让百姓拿着宝钞换,放心吧,不会造成物价暴涨的情况。”

    于谦闻言,放松下来,“如此甚好,不过这样以来,百姓必当踊跃兑换,数量方面……够吗?”

    “你想说不患寡,患不均是吧?”李青笑问。

    于谦表情凝重:“大家都不换还好,可要是……有的换了,有的没换掉,必定心生不满。”

    “先铸造,待积攒到一定数量再逐渐开放兑换,从京师开始,一地一地向外辐射。”李青道,“放心吧,这个我早就计划好了。”

    于谦点点头:“还有一个问题。”

    “什么?”

    “这个成本太大了,甚至…大的难以承受。”于谦眉头紧皱,“从洪武八年到现在,发行的宝钞不知凡几,要是兑换下去……十座铜矿也远远不够啊!”

    “想多了。”李青摇头道,“肯定不能按原有标准来换,那样的话,铜钱就不值钱了。”

    “那怎么换?”于谦问。

    “一贯钞只换100文,多了没有。”李青笑道,“即便这样,仍会有人抢着换。”

    “这倒是。”于谦大感放松,沉吟道:“一下子缩小十倍,朝廷倒是还能承受,不过,皇上他同意吗?”

    在他的印象里,小皇帝可不是大方的人。

    ~

    “不同意,朕不同意。”

    乾清宫,朱祁镇情绪激动,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限额,必须限额,要是所有宝钞都能兑换,那得多少钱?”

    “皇上你先别激动,你听我说……”

    “朕不听。”朱祁镇捂住耳朵。

    李青、于谦尽皆无语。

    朱祁镇气得不行,他有理由生气。

    凭什么?

    宝钞又不是我一个人印的,凭什么要我一人买单?

    我才印多少啊!

    他不服,他不忿。

    于谦无奈看向李青:先生你看,我就说吧,皇上他不会同意的。

    李青挠了挠头:“皇上,老话说的好,父债子偿,天经地义!”

    “……行行行。”朱祁镇黑着脸道:“先帝印的朕也认了行了吧?”

    李青眉头一皱:“皇上这意思是……仁宗、太宗、太祖印的钞,皇上就不认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