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9章

    当他的儿孙小心伺候,刻意奉承之后,心中感到温暖的老爷子,又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这一世,因为朱允熥的存在,老爷子的性情更是开朗许多。没有那么多猜忌,也没有那么残暴。

    不知不觉深秋已到,御花园中老爷子精心摆弄的一亩三分地,全是金黄色的麦浪。眼看再过几天,就能丰收。

    “娘的,让你们啄咱的粮食,改天找一队侍卫来,都给你们射死!”

    老爷子带着草帽,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裳,鞋底都有些掉了布鞋,愤愤的在田中,驱赶着飞鸟。

    本来,田中竖立着几个稻草人。可似乎是时间久了,那些鸟儿发现这稻草人只是样子货,所以飞来的次数越发的频繁。

    “吃咱的粮食,咱把你们都塞灶坑里烤了!”

    老爷子挥舞手里的竹竿,跟一群飞鸟较劲。

    田地边,朱允熥也是一身粗衣,笑着开口,“爷爷,您老人家天天念叨着射死这些鸟儿,也不见您叫人来!您别气了,孙儿这就叫李景隆从军中选些神射手,再不然把网架起来,粘这些鸟儿!”

    “哎,咱就骂两声,可不能动真格的。”老爷子看那些鸟儿飞走,坐上田垄,随地一座,脱下鞋磕打上面的泥土。然后又用鞋底,把掉下的泥土拍平,笑着道,“它们好歹也是命,是吧!自古以来呀,人种地,它们在天上飞,虽说吃了点粮食,可也算个伴儿。有个刮风下雨的,它们也能提前叫唤几声!”

    “再说了,好好的鸟,你弄网粘它干啥?那不是绝户计吗?不分大小你都给粘了,来年要闹虫子的!”

    “对对对,您说的对!”朱允熥笑着把老爷子搀扶起来,“您呀刀子嘴豆腐心!”

    “嘿嘿!”老爷子笑笑,“不是豆腐心,这牲口呀和人不一样。天生万物都有所用,人不能由着性子来!”

    说着,走到桌子边,拿着一碗盛着温茶的大碗喝了几口,看着成熟的麦田,忽然脸色又变得伤感起来,“哎,从洪武一年开始,咱就和你祖母摆弄这些地,种了快三十年,没个土疙瘩,都是咱亲手打碎的。现在咱老了,它也老了,等咱死了,估计也没人种它了!”

    “您身子骨好着呢,别总死呀死呀的!”朱允熥扶着老爷子坐下,“来年,孙儿种,您在边上指导!”

    “就你!”老爷子斜眼道,“笨的跟驴似的还能种地?指导你咱能气死,你可让咱多活几年吧!”

    “那您就指导六斤!”朱允熥笑道。

    “咱的六斤那么小,你就惦记让他干农活?这活多累呀!长心了吗你?”老爷子又不满,说着眼睛一横,“你咋回事?”

    朱允熥正给老爷子换鞋,闻言手里的布鞋往后拿了半寸,“怎么了?”

    “这都多少日子了啊?就六斤一根独苗。咱也没见你闲着呀,你忙什么呢?”老爷子胡子都抖着,“咱自从有了你爹之后,儿子跟下饺子似的,一锅一锅的!”

    说着,又翻个白眼,“你得多生呀!要不将来咱死了,灵前跪着的男娃太少,咱脸上无光!”

    “生生生!”朱允熥大声道,“您放心,晚上孙儿往死里出力,就不信种不出来!”

    人世间的事,还就是这么奇怪。古往今来,许多养尊处优的人,子嗣并不繁盛。而那些出大力的穷苦人,却是一炮一个准儿。

    “哎,要是再过几年,这地头边上有一溜光屁股男娃,撅着屁股抓虫子,那得多美!”老爷子美滋滋的开口,“那时候,咱也不种庄稼了,地里都种上瓜果,这个大孙给个果子,那个小孙子给个山楂,看他们吃的流哈喇子,哈哈!”

    爷俩正说着笑话,远处朴不成带着燕王家的哥仨,还有秦王长子朱尚炳,晋王世子朱济熺,周王世子朱有炖等人快步走来,身边还有一群宫人抬着餐盒等物。

    朱允熥听从了解缙和铁铉的建议,命各藩王之子也都进京读书,除了嫡是世子之外,庶长子也都来了。比如周王朱有爋,晋王的次子朱济穔等人。

    从他们前进的途中就不难发现,这些藩王之子中,也有着不同的派系。燕王和周王的儿子们凑在一块,晋王和秦王的儿子们走在一起。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孙殿下!”众王子走到近前,跪地行礼。

    “都起来吧,皇爷爷说今日要家宴,也别那么多规矩!”朱允熥笑道。

    老爷子今日也不知道哪来的兴致,忽然然说要孙子们都凑在一起吃顿饭。

    田边的树下,秋风之中,宫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起来。

    “咱考考你们!”对这些皇孙,老爷子可不似对朱允熥那般宠溺,“一亩地,能产多少麦子呀?”

    说着,老爷子看看众皇孙,“朱有爋,你来说!”

    周王家的老大朱有炖还算是个老实孩子,而他家的老二朱有爋则是个不省心的。平日最喜欢和燕王家的老二老三在一起玩,也是蔫坏。

    “这...........”朱有爋一下愣住了,瘦长脸上满是尴尬。他从小养尊处优的,哪里知道一亩地产多少麦子,犹豫道,“四........五百斤?”

    “你他娘的说瞎话都不眨眼!你们家的地能产那么多?”老爷子气得大骂,“亏你还是周王的儿子,你们家封地在河南,农人主产的就是麦子,你连这都不知道?”

    “皇祖父,孙儿知罪!”朱有爋赶紧跪地请罪,惊恐不已。

    对这个小子,朱允熥没啥好感,对他老子周王其实也没少好感。周王在藩王之中,属于异类。一向以博学仁义博得老爷子的欢心,少年时差点就封他当了吴王。

    他封地开封,乃是中原最富庶的地方,又以宋朝古宫为王城,曾经在老爷子心中的地位可见一般。

    不过,据说太子朱标在的时候,对这个弟弟可是一般的很。不但是朱标,老爷子诸子之中,周王只和燕王要好。

    朱允熥对这位王叔的了解,更多的是他的陵墓。后世时,看过周王陵墓的纪录片,地宫挖的跟防空洞似的。里面还套着圈,围绕周王的地宫都是窑洞一般,妃子的殉葬坑。其中最小的,十四岁。

    “来,你说!”老爷子随意一指,一下指到朱高煦头上。

    后者顿时大眼瞪小眼,他更是个只知道吃的货。

    “算了,问你也是白问!”老爷子横他一眼,对朱高炽道,“你说!”

    朱高炽小眼睛转转,“皇祖父,地有良田沙地之分,每亩的产出不能统一衡量。不过以北平为例,上等的好田精心耕作之下,一年的产出也就是一担左右!”

    “嗯!”老爷子点点头,“你还算不忘本,是个好孩子!”

    “不过北方之地,大多是一年一收。若是河南山东等地,良田细做倒是可以一年两收。两收的地,普遍单亩出产微少于一收之地!”

    “麦子,本就产量小。若是江南之地,不但一年两收,所产的稻米等物也产量大些!”朱高炽又道,“但,所谓看天吃饭。每年的收成,还是要看老天是否风调雨顺。江南之地即便有些灾荒,百姓也不甚慌乱。但是北方之地,若有灾荒,日子就要艰难得多!”

    “好好!”老爷子赞道,“这才是世子的样子!”

    说着,把眼睛一横,看着周围的皇孙们,怒道,“你们都忘本了吗?”

    第186章

    竹笋炒肉“皇太孙叫你们入宫读书,可你看看你们每日都在干什么?”

    “骑马打猎,吃喝享乐。来京城之中,每人还带着成群的奴婢供你们使用!”

    “不但课业一塌糊涂,连地里产多少粮食,连什么节气种,什么节气收都不知道,你们白长这么大个子!”

    老爷子背着手,对着皇孙们就是一顿痛骂。

    “咱们老朱家,穷苦人出身,祖宗八辈都是在地里刨食的泥腿子。如今做了天下,荣华富贵更不能忘本!以后,你们都是要当藩王,掌管封地领军治民的人。你们连本都忘了,咱以后怎能放心?”

    众皇孙惶恐不敢言,都跪在地上,脑袋深埋。

    “读书不成,种地不成,那还有什么用?还算个好爷们?”老爷子继续骂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享受倒是比咱还会享受!你们这代都这样了,以后你们的儿孙呢?”

    以后,这些藩王的儿孙都会变成大明的蛀虫。

    朱允熥冷眼旁观,心中也恨这些人不争气。说起来,老爷子的儿子们或许有许多毛病。但单独拎出来,也都能独挡一方。而这些皇孙们,可就差了许多。

    尽管朱允熥已经在暗中推动,藩王远远就藩的事。可真要是到了边疆,这些人远不如他们父辈的勇武,更没有那样的能力。

    “皇太孙和太子诸子,在宫中读书时,从没有大学士跟咱告状的!”老爷i在继续道,“可是你们,才来几天,咱听你们的坏话,听得耳朵都出茧子来了!”说着,老爷子忽然骂道,“朱高煦!”

    “孙儿子!”朱高煦赶紧答应

    。

    “让你读书,你整天告病说头疼。让你骑马打猎,你比谁都精神!”老爷子骂道。

    “孙儿!”朱高煦犹豫下,大声道,“孙儿志在父王那样,做一个马上的塞王,而不是读书。书本上的东西,孙儿实在觉得..........”

    “住嘴!”朱高炽忽然起身,照着他后脑勺啪就是一下,“让你说话了吗?”

    抽的该!朱允熥心中暗笑。

    老爷子已经气得吹胡子瞪眼了,“老大,使劲抽他!”说着,又骂道,“你还跟你爹比?你比得了吗?还顶嘴?”

    说着,老爷子四下寻摸一番,抄起驱赶飞鸟的竹竿,咔嚓一声一掰两端,走过去,“学你爹是吧,你爹小时候没少吃咱的竹笋炒肉,屁股撅起来!”

    “皇祖父,哎哟!”朱高煦一声惨叫,揉着屁股。

    老爷子抡圆了,啪啪啪啪。

    一连抽了数下,骂道,“不读书,你也打不好仗,一辈子就是个匹夫,莽夫!一辈子不明事理,胡搅蛮缠!”

    朱高煦的惨叫在周围回荡,皇孙们的头埋的更深了,生怕一不小心,让老爷子看见,再把竹棍打在他们的屁股上。尤其是朱高燧,朱允熥亲眼看见,他二哥挨棍子的时候,他悄然往边上爬了一尺还多。

    “皇爷爷,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朱允熥劝道,“您消消气,他们还小,有些顽劣不足为奇。再说,都是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有些事不懂也能理解!”

    “爱子如杀子!”老爷子继续啪啪抽了两下,怒道,“在封地没人管你们,在咱这,都给咱好好做人!”说着,扔了手里的棍子,大声道,“明天起,你们身边的奴婢都撵走,只许留两个太监伺候!”

    “你们的课业,咱每天亲自看,学不好,不学好,仔细你们的皮!”

    “没咱的允许,不得私自出宫玩耍。尤其是你朱高煦,还有朱有爋,都给咱收敛些。别干那些有失体统的事,你们老子舍不得揍你,咱舍得!”

    “臣等遵旨!”众皇孙吓得浑身发颤。

    “您看,你老不是要家宴吗?怎么还打上了?”朱允熥笑着老爷子搀扶坐下。

    “下雨天大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老爷子哼了一声。

    “这也没下雨呀!”朱允熥笑道。

    老爷子横他一眼,摸着脚上的鞋,“你也皮痒痒?”

    “您多少给孙儿留些体面!”朱允熥赶紧笑道,“孙儿的课业,可比他们好多了!”说着,转头对众皇孙道,“还不谢过皇爷爷教导之恩?”

    “臣等,叩谢皇祖父,教导之恩!”众皇孙开口道。

    “皇祖父!”朱高炽拱手道,“孙儿是长子,没能尽到教导弟弟的责任,心中有愧!往后,孙儿一定好好管教弟弟,不再让您老人家挂怀!”

    “这才有个当哥哥的样子!”老爷子点头道,“诸皇孙之中,你家老二老三最顽劣。以后,他们不听话,你直接抽,咱给你做主!”

    “是!”朱高炽大声道,“孙儿遵旨!”

    朱高煦揉着屁股,看看他家大哥,再看看老爷子,苦了脸。而朱高燧,则是快速的朝他家老大身边凑凑。

    “起来吧,吃饭!”老爷子大手一挥。

    吃的不是什么好菜,就是炖了一大锅羊肉。

    做法和往日宫中那种做法有些不同,炖羊肉都分在一个个砂锅之中。乳色的汤汁中,带皮的羊肉翻滚着。其中还有白萝卜,甘蔗等物。

    每人一锅,差不多一斤左右。锅中的羊肉都是有肥有瘦,还有豆腐,青菜,淮山等配菜。

    太监们推上来一个桌子,上面小碗中放着各色蘸料。

    酱油,陈醋,南乳,沙茶酱,香油,花椒油,熟芝麻,黄芥末。

    皇孙们都乖巧的坐着,朱允熥拿着碗,在桌子边调蘸料,“皇爷爷,给您花椒油多来些!”

    “嗯,花椒配羊肉好,多放南乳!”老爷子开口,随后接过朴不成盛来的汤,喝了一口,“都愣着干啥,吃!”

    一众皇孙又站起身谢恩,然后七手八脚的弄着蘸料等物。

    “不够吃锅里还有,要吃饱,但不能剩下。”老爷子看着孙子们狼吞虎咽,脸上浮现出笑容,“羊肉这玩意,好消食,咱年轻那时候,一顿吃三斤!”

    说着,老爷子又叹息一声,“不是咱要揍你们,骂你们。这羊肉,在你们太爷爷那辈,想都不敢想,都他娘没见过。你们现在吃的最好,穿的最好,但别都以为理所当然的!”

    “你们去民间看看,百姓们吃什么?有二两肉就过年了!记住,祖辈打天下艰辛,你们这些座天下的,不能穷吃横喝,骄奢淫欲。更不能忘了,祖辈的艰难!”

    “臣等谨记皇祖父教诲!”众皇孙又赶紧行礼。

    “皇爷爷,您尝尝!”朱允熥挨着老爷子坐下,捞了几块好肉给老爷子笑道。

    老爷子低头看看碗,“那个,把羊蹄子给咱捞来!”

    “这有肉,您何必啃那个?”

    “你懂啥?”老爷子哼道,“最有嚼头!”

    执拗不过老爷子,朱允熥让人把羊蹄给老爷子捞出来。老爷子也不嫌汤,直接用手抓着,啃了一口,吧唧着嘴道,“淡了!”

    “这有蘸料啊!”朱允熥笑道。

    老爷子又横他一眼,“咱会吃!”

    朱允熥想了想,笑道,“要不,给您喝一口?”

    “嗯!”老爷子马上点头,“羊蹄子配白酒,啥毛病没有!”

    “就一盅哈,可不能多喝!”朱允熥又吩咐宫人去拿酒。

    其他皇孙闷头吃东西,见他们爷俩其乐融融的,脸上的表情都格外丰富。大多都是羡慕,同样是老爷子的孙子,他们可不敢这么和老爷子说话。老爷子也不会,对他们这么亲昵。

    见着酒了,老爷子笑容更盛,看看朱允熥,“你不来点?”

    “孙儿那边还有奏折没看完呢!”朱允熥笑道。

    “事慢慢办,别急!”老爷子开口道,“别累着!”说着,也回头道,“朴不成,给咱大孙也倒一杯酒来!”

    其他皇孙的脸上,羡慕更重。

    “也赏他们喝点吧!”朱允熥对老爷子笑道,“今日家宴,孙儿跟这些兄弟一起,陪您喝一口!”

    “好!”老爷子大笑,随即板着脸对众人,“你们借了皇太孙的光!”

    “臣等谢恩!”

    朱允熥刚要说话,见远处王八耻捧着黄封的奏折瞎子,快步跑来。

    他赶紧站起身,迎接上去,接过奏折仔细的看了起来。

    “咋了?”老爷子在远处喊道。

    朱允熥眉头紧皱,脸色落寞,“河南黄河,决口了!”

    老爷子筷子一顿,低头下看着碗里的羊肉,低声道,“又闹灾!老百姓.........”

    第187章

    天灾突然间,京师也是秋雨横行。

    噼啪的落雨声,打落青石板,石板缝隙变成潺潺小溪。打在花园,娇艳花瓣变得残破不堪。雨中又带风,散落的花瓣来不及施展最后的美艳,便被雨打风吹化作流水而去。

    一场秋雨一场寒,刺骨冰彻骨冷。

    奉天殿中,宫人们加上了几个炭盆,门口处也挂上了挡风挡雨的门帘。所有人的动作都轻轻的,甚至带着三分胆怯,生怕惹到正在召集的臣子的陛下和皇太孙。

    “自入秋开始,河南连日暴雨。巩县六月霖雨连旬,鲁山黑云蔽天,倾雨如注,淮阳大风雨弥月,拔木无算,豫北地区更是“入夏淫雨至七月不止,暴雨如注,河南全省三十九县,境无一县无雨!”

    “城内陆地行舟,城外禾苗淹没。若只如此还好,偏马渡口在郑县旁突然决堤,黄河之水倒灌而来,肆虐千里。开封,周口,许昌等地彻底沦为洪泽之地。”

    “若决堤不能控,又是雨季,皖苏也不保也。沿线六十多个县,半壁江山都将...............”

    正对朱允熥禀告灾情的户部尚书傅友文说着,突然哽咽,哭道,“若如此,大明开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现河南之内,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

    河南,又是河南。

    朱允熥听着臣子的奏对,看着快马送来的奏折,从地方官的字里行间之中,能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之痛。

    河南,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中原千里沃土,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可,却多灾多难!

    以开封为例,开封号称城摞城,地下藏着许多城。现在的城池下,是金汴京城、宋东京城、唐汴州城和魏大梁城。这些城,不是毁于战火,而是毁于天灾人祸。

    奏折上的字,臣子口中言,字字带血。

    当年江西抚河决口的场景历历在目,而黄河更甚抚河数倍。想象一下,此次凄风冷雨之中,多少百姓泡在冰冷刺骨的水里绝望无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人骨肉分离。

    大水一过,数代人的辛苦变为废墟。百姓死难无数,又将疾病横行,延续数年。

    忽然间,朱允熥想到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一九四二!

    那鲜活的让人不寒而栗的画面中,让人恐惧的影像里,满是河南人的血泪,更满是华夏儿女的血泪。

    我们总是说,人定胜天!历史总是歌颂,与天相抗之后,华夏儿女再造中原。可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此时的百姓是多么无助。

    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前朝大元时,黄河就大小决口共计八十余次。国朝不过三十年,又决口数次!”

    老爷子双手拄着膝盖起身,走到殿门口,看着外面的秋雨,苍老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愤恨,那愤恨似乎要穿过乌云,直达上天。

    “咱年初已经让人治河了,怎么开始决堤了?”老爷子低声质问道,“中原百万百姓,莫不是天之子民耶?刚过几年太平日子,为何又要遭此大难。你决口是痛快了,多少百姓葬身水地,多少田地颗粒无收。大灾之年,百姓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衣不蔽体瘟疫横行。天,你这是要活活把人逼死呀!”

    群臣见老爷子如此,都默不作声,唯有清泪默然落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