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68章

    狼来了(1)“呕!呕!”

    浪潮荡漾的海面之上,李景隆趴在船舷边,好似快生了一般狂吐。这一路海上奔波,先是赶上了季风,中途又遇上了台风,他李景隆出门到现在,没有一天不吐的。

    曾经风神俊朗被老爷子称赞为大明美男子的李景隆,如今消瘦得不成样子,胡子拉碴头发凌乱双眼无神。

    “呕!”李景隆又干呕一声,一口黄水落入湛蓝的海水之中,艰难虚弱的喘息,“可要了血命了!”

    海商谢晋忠站在李景隆身侧,“公爷,快到了,您看前面就是马尼拉港了!”

    李景隆下意识的抬头看去,只见视线之中出现一个模糊的海港轮廓,像是两个半岛怀抱一处港湾。

    “爹,您看什么呢?”李琪也从后面过来,站在李景隆身边,开口问道。

    当日白皙的豪门公子,如今面色古铜,眼睛在京城之中更加锐利几分。嘴唇上的绒毛,也从浅浅的稀疏变成了黑色。

    “良港!”李景隆拍拍儿子的后背,指着前方的港口说道,“你看,中间是海湾两边是环岛,环岛后面连接着平原。当日皇上在征伐高丽时,见高丽海港已是辽阔无垠,而吕宋这海港,比高丽有过之无不及!”

    李琪眺望前方,“爹,不过是一处海港而已!”

    “糊涂!”李景隆皱眉道,“你可知海港有多大的用处?可通商可屯兵!当日皇上征高丽,最重要的一路就是老信国公走海路攻高丽海港。”

    “当时事先拟定的作战方略,若陆地攻击不顺,则所有军粮器械皆走海运。海运之便捷,损耗之地远高陆运!”

    “再者如今朝廷在高丽港那边驻有水军,护着咱大明北方海疆无恙。若有战事,则严防启航不日即将到达东瀛!”

    李景隆虽有几分纨绔子弟的习气,喜欢声色犬马。但从小在军中和中枢历练又经过名师教导,眼光自然远胜常人。

    李琪年岁还小些,想事远不如其父那般深远,开口笑道,“这处海港再好,终究不是大明的,再好也用不上!”

    “笨!”李景隆恨铁不成钢的说道,“抢过来不就行了!”

    “抢来何用?”

    李景隆看看儿子,恨不得一个耳光抽过去,“老子怎么生了你这么笨的玩意儿?”说着,皱眉道,“老谢一路上都说了,吕宋产黄金,稻米一年三熟,更盛产鲜果和各种矿产,还有根本望不到头的树,还有蔗糖。儿子,那都是钱呀!”

    “占了这处港口,大明在这就有了立足点,修筑堡垒,收取往来商船的赋税,屯田屯粮,进可攻退可守!”

    李琪笑笑,“您说得好,可是人家吕宋的藩王愿意给吗?”

    “哼!”李景隆冷笑,看着前方,“既然咱们来了,就由不得他!”说着,忽然皱眉,又趴在船舷上,“呕!呕!”

    船队继续行驶,在海面上宛若巨龙。

    海港越来越近,近到已经可以看见陆地和森林,还有港口周围那些低矮的草房,甚至可以看清岸边站着的人。

    港湾中的海面上,那些正在游弋的渔船在大明战舰的衬托下,显得无比渺小。许多身材黑瘦矮小的土人,站在岸边呆呆的看着仿佛从天而降的船队。

    “公爷,您看!”谢晋忠站在舰首,对李景隆说道,“当地的酋长带着兵来了!”

    李景隆顺着对方指引的方向看去,视线中黑压压一片矮小的身影,手持短矛冲向岸边。距离越来越近,他看得越来越清,那些所谓的兵,身上连铁甲都没有,光着膀子拎着短兵器。

    “这也是兵?”李景隆笑笑,回头道,“告诉兄弟们,都给老子扮上。”说着,郑重吩咐道,“不可大意!”

    “喏!”亲兵李老歪答应一声,跑下甲板传令。

    “升旗!”李景隆又大喊一声。

    桅杆之上的水手拼命的挥动令旗,十几艘战舰瞬间挂上了大明的龙旗。海风一吹,巨龙迎风招展。

    岸上的土人们更是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大明龙旗招展的一刻,明军舰队的火炮,也瞄准了这边。战舰上无论是水手还是随行的军卒,都武装到了牙齿。

    忽然,李景隆看到岸边,有数人疯狂的大声叫喊摆手,然后虔诚的跪地叩首。

    “那是?”

    “应该是在港口周围讨生活的华人后裔!”谢晋忠叹息一声,“公爷有所不知,当年赵宋灭国许多华人飘零至此,在此繁衍生息,所谓吕宋乃是宋人旅居!几代人身在客乡,却心在天朝。今日见大明的旗帜,还有汉人文字,想来是欢喜得疯了!”

    李景隆想想,“此地这等华人后裔多否?”

    “能说汉语识得汉字的不在少数!”谢晋忠道。

    “上岸之后,你组织起来,日后有大用!”李景隆正色道,“他们缺什么,不必报给本公,你可随意从舰队之中支取赠与他们!”

    “公爷高义!”谢晋忠动容道。

    “还有此地的华侨之家,全靠你来联络!”李景隆继续道,“告诉他们,父母之邦来了,他们富贵也来了!”

    这些当地的华人后裔还有华商华侨,联合在一起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弄好了亦民亦兵,而且熟知地形。

    华人有着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团结性,和超强的繁衍能力。这也是历史上周围这些国家,既仰慕又防范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吕宋这个藩国,在洪武五年还有永乐八年先后派遣使节朝贡,希望和天朝结善。但在晚明时期,西班牙殖民者占据这里之后,就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而占据吕宋的西班牙人,为了防备华人华商更是使出了许多下三滥的手段,包括暴力,屠杀。所以,才有吕宋撤侨事件。

    明万历二十二年,大明的船队从福建漳州出发,兵临马尼拉撤回侨民。

    当时的吕宋总督路易斯在给他们国王的信中写道,来了七个级别非常高的中国官员,官职最高的是总督。

    “目前最重要的事,是让这些华人乘坐他们的船回国。马尼拉有一万华人,已经有三千人上船!”

    因为西班牙殖民者的迫害,大明不得不撤侨。

    而且递交给他们一份措辞十分激烈的国书,“如日本岛国犯我大明属国,朝廷三遣吏兵屠釜山,恢复朝鲜还直其王,以守宗庙!”

    “鬼方杨酋不畏王章,夺父贼弟齐妻,擅杀其民。南檄吏士驱兵南缚,千里之国夷宗翦土,鞠为茂草,非尔等所耳目之者乎?”

    当时的明朝用三大征的战绩,恫吓威胁西班牙殖民者。可当时的大明毕竟是日落长河,内忧外患。对于海外游子,有心无力。

    历史上,东南亚屡有悲歌。

    而如今,大明的人再次踏足这片土地。提前了一百多年,而且正是大明国力最为强盛之时。历史的悲剧,绝不会再重演。

    明人来了,他们就会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就这时,舰队在港湾之中慢慢停出,前方是浅水区不适合大型战舰驶入。

    谢晋忠带着一群明军,从战舰换乘小船,驶向岸边。

    岸边那些番人的军队似乎有些骚动,他们何曾见过浑身包裹在铁甲之中的战士。阳光下,明军的战甲反射着耀眼的光泽,仿佛天兵天将一般。

    番人们骚动,明军其实也有几分紧张。

    毕竟这是他们从没踏足过的土地,从没面对过的土人。

    “呸!”李小歪往海中吐了一口浓痰,然后吱嘎一声拉开军弩,搭上弩箭扣好。

    “兄弟们,一会上了岸,见事不对先射他娘的!”

    “先射后冲,杀散他们,给后面船上的弟兄们争取是上岸的时间。”

    “都再检查一遍,看看火石能不能打火,震天雷的引信潮不潮!”

    “老谢,上岸之后你马上告诉我,那些蛮子中谁是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老子直接上去一刀宰了!”

    一路上,这些丘八对谢晋忠还算客气礼遇,也没露出什么凶相。

    而此刻突然之间,这些护卫他上岸的明军们,瞬间变得穷凶极恶满身杀气。

    谢晋忠苦笑道,“放心,打不起来。这些番人土王门,还算好说话。而且咱们是大明的船队,他们对大明的船从不为难。不然我们这些人,也不会在这落脚!”

    说着,他从小船上站起来,大喊着朝对面挥手。

    ~~

    完了要烂JJ了。。。。。。。

    我失言,又要欠账了,我真不是个人。

    第173章

    狼来了(2)李景隆在战舰瞭望塔上,远眺岸边,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毕竟这地方谁都没来过,这些土人看起来可以轻视,但蚁多咬死象,真打起来不可小觑。

    于是在瞭望塔上连番催促道,“小船都放下,兄弟们都准备好上船登陆!”

    “一旦打起来,火炮不管够不够得着,给老子直接朝岸上轰!”

    “不,别怕搁浅,他娘的直接给老子抵近了攻他娘的!”

    “告诉兄弟们,真打起来,一个番人脑袋三块银元,上了岸随他们抢,钱财女子都归他们!”

    李老歪就站在李景隆身边,紧张的看着靠岸的小船,那边领队的可是他的儿子。

    此时闻言,强装镇静还有心思和李景隆说笑,“家主,就那些番人女子?谁要啊?黑不溜秋的!”

    “他娘的,在船上的时候是谁嚷嚷,老母猪都是双眼皮的?这功夫跟老子开始挑三拣四起来!”被这么一打岔,李景隆心中的紧张也褪去几分。

    不过随即看到明军的小船靠岸,上面的军士小心翼翼的排成一个进攻队形,不由得再次揪心。

    “儿子!”李景隆喊了一声。

    “爹!”李琪道,“何事?”

    “我带队亲自登陆!”李景隆紧紧的抿着嘴唇,“你在船上,别轻举妄动!”

    李琪大惊失色,“爹,用不着如此吧,您是主帅..........”

    “大明朝从来都是主帅带头冲锋,战场上没人认你是什么鸟国公,侯爷。兄弟们认的是主帅,是他们的主心骨!”说着,李景隆爬下瞭望塔,站在船舷边上把蟒袍脱去,露出内中的软甲来。

    忽然,李琪发出一声呐喊。

    “爹,您看!”

    李景隆朝岸上看去,只见视线之中方才剑拔弩张的形势刹那间变成一片祥和。

    谢晋忠拉着一个好似番人酋长模样的人说说笑笑,更有土人捧着鲜果清水送到明军的手中。

    随即,岸边升起了明军可以登陆的旗帜。

    “他娘的,怎么不打了?”明军放下的登陆船上,一个把总模样的人破口大骂,“他娘的咱们又不是他们家亲戚,怎么还招待起来了?他们怎么不挥刀片子!”

    “闭嘴!”李景隆大声喝骂。

    这些基层军官的心思他太清楚不过了,就为了俩字,军功。

    如今大明朝兵锋正盛,打谁都赢。这些丘八们看见敌人,仿佛就是看见了一堆可以升官发财的首级。

    李景隆威严的看了一眼手下诸将,大声道,“那个.......啊!!那个......大明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自然要有天朝的风范。上岸之后,都给老子管好手下,别杀呀抢呀的。这土人都穷成啥了,他娘的衣服都没几件,想必也没啥好东西!”

    “那个.......啊!土人那边的女子啊,别他娘的趁人不注意拉到树林去那啥!咱们是威武之师,代表着大明的脸面。告诉你们啊,都给老子把持住。不然的话,老子可不管你谁,一律军法处置!”

    众将不情不愿的俯首,心中还在腹诽。

    “刚才也不知谁说的,上岸之后随便抢随便祸害。现在一转眼,他奶奶的成仁义之师了!”

    这时,有小船快速划了过来,大声喊道。

    “禀曹国公,番人那边一听说咱们是大明的使团,

    高兴的不行。土人那边一个当官的,请咱们上岸歇息,还说要通知他们国主,亲自来见您!”

    “知道了!”李景隆威严点点头,又对诸将说道,“记住老子刚才的话,别闹事!”

    “家主,咱们是不是藏一手儿?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李老歪靠近说道。

    “这是自然!”李景隆又瞅瞅岸边,低声道,“带着小炮上岸,上去之后抢占高地布置炮台!”

    “喏!”李老外答应一声,连忙去布置。

    “诸军!”李景隆穿上御赐蟒袍,一甩披风,“随我登陆!”

    ~~~~

    李景隆带着侍卫登陆上岸,谢晋忠那边迎着一个穿着颜色艳丽,身上甲胄带着几片铁片的黑瘦男子走来。

    那男子身材不高,皮肤黝黑,可一双眼睛极其明亮。尤其是看向李景隆之时,满是仰慕和亲近甚至带着隐隐的亲近。

    李景隆心中明了,想必眼前这个土人酋长,就是这里的头领。

    “这头领也忒寒颤了,身上穿的啥呀?”

    李景隆心中腹诽,眼前这人的装扮,连那些西南的土司的都不如。

    可脸脸上却挂着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大步上前,先拱手道,“在下大明曹国公,五军都督府前军大都督,禁卫军指挥使,殿前军指挥使。光禄大夫,左柱国,镇国龙虎上将军,太子少保,同知军国事。”

    “故大明长公主,陇西郡王之孙,故大明岐阳王之子,李景隆是也!”

    他上来直接就是长长一串官职头衔,也不管人家能不能听懂。

    不过似乎他说得越多,对方越是高兴,也学着他的手势笨拙的拱手,笑容热烈。

    谢晋忠忙记录咕噜翻译起来,对方越听眼睛越亮,当下直接拉住李景隆的双手,口中不住的说着什么。

    “这位是马尼拉王苏莱曼的侄子,葛麻丁将军!”谢晋忠开口道,“听说您是大明的使臣,他已经命人去禀告马尼拉王......”

    “等会!不是吕宋吗,怎么来了个马尼拉?”李景隆奇道。

    “国公有所不知!”谢晋忠笑道,“吕宋是个泛称,不是我大明天朝大一统之国,周围许多藩王,这片海湾之主是马尼拉王,东边还有个苏禄王!”

    李景隆越发奇怪,“那听谁的?”

    说着,心中忽然大喜。

    “既然分成数个小国,那岂不是更好从中渔利?”

    是以当下对葛麻丁的态度更加热络几分,大笑道,“在下奉大明皇帝之命,出使吕宋。阁下盛情前来,惭愧惭愧!”

    说着,随手摘下腰间鲨鱼皮镶嵌暖玉的宝刀,递了过去,“区区礼物不成敬意,请阁下一定笑纳!”

    他身为曹国公,身边的佩刀乃是千锤百炼之刀,不但锋利无比而且装饰精美,价值千金。

    葛麻丁接过宝刀,顿时爱不释手。

    “公爷,前边就是王城,进城吧!”谢晋忠说道。

    李景隆笑着点头,不经意的对后面用个眼神。

    他随身的护卫不动声色的把他和葛麻丁护在中间,簇拥着他们朝王城走去。

    第174章

    南洋马尼拉的王城,和大明任何一座城市相比,都很是逊色。

    在李景隆看来,可能都不用动用火炮,只需要床弩等武器加上悍卒一个冲锋就能拿下来。但城池是城池,人是人。

    这些当地的土人看着和善热情,可腰间的弯刀还有身上乍起的肌肉告诉他,这些人或许野战不行,但在丛林山地之中,却能以一当十。

    若是贸然动武,明军虽能取得优势,但要长期面对当地人的仇视还有暗杀。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武装攻击,现在看来得不偿失,只能是最后的手段。

    “要来文的不能来武的!”李景隆心中马上有了一个草案。

    对于这些人,可以用一切物质手段拉拢。他们什么都没有,而大明什么都有。

    李景隆的舰队之上,携带了无数大明的货物,从布匹丝绸再到瓷器纸张,足以闪花这些土人的眼。

    “先和当地的土王搞好关系,等联合了华人的后裔和华商之后,让他们拉拢腐化土王下边当地官员,一步步蚕食!”

    其实,他想的有些过于复杂了。

    历史上,永乐皇帝时期郑和下西洋之后,吕宋诸岛的各位土王在见识了天朝浩大的舰队之后,毅然决然的称臣纳贡。

    永乐十五年,吕宋群岛中的三位苏禄国王携带家眷共计三百四十人,浩浩荡荡朝大明出发,在北京游玩了二十二天之后,从山东水路回程。

    但其中东王不幸感染疫病,死于德州。永乐闻之哀恸不已,以大明藩王之礼下葬。

    永乐帝诏曰,“尔父知尊中国,躬率家属陪臣,远涉海道,万里来朝。朕眷其诚悃,已锡王封,优加赐赉,遣官护归。舟次德州,遭疾殒殁。朕闻之,深为哀悼,已葬祭如礼。尔以嫡长,为国人所属,宜即继承,用绥藩服。今特封尔为苏禄国东王。尔尚益笃忠贞,敬承天道,以副眷怀,以继尔父之志。钦哉。”

    所以被大明册封的苏禄国王,赶回去继承王位。而他的另外的两个儿子,也不知是乐不思蜀,还是说受到中华孝悌的影响,决定留下来守墓。

    天朝之国,以礼相待。允许守墓的子孙们,每年以王爵之礼祭祀,可以佩戴王冠等物。

    这两个国王的儿子根据自己的名字,都改了汉姓,安和温。

    清世宗雍正九年上表清朝皇帝,请求为中国国籍,遂以安温两姓落籍德州。后来菲律宾人还拍了个电影,用来纪念此事。

    李景隆是这个时代的人,但他却不知道这个时代,中国对于周边的影响力。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