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3章

    朱棣笑得开怀,笑得欣慰:“瞻基啊!”

    “孙儿在。”

    “你记好了,没有实权的皇帝,是做不好皇帝的。”

    朱瞻基点点头,继续听着下文。

    朱棣面容严肃起来:“纵观历朝帝王,有大成就者寥寥无几,大多都是平庸,甚至昏庸,难道是那些帝王不想做出一番功绩?

    不,不是的,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我敢说,自秦始皇以后的皇帝,除了晋朝司马家族亲乱搞,其余帝王几乎没有昏庸的,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昏君,是因为他们太弱;

    既管不住文臣,又管不住武将,只能权力下放,但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有了权力,绝大数都会损公肥私,

    而最终,都是皇帝背锅!”

    缓了口气,朱棣继续道:“就拿建文来说,难道他不想做一个好皇帝?

    难道他想亡了大明江山?

    之所以搞得一塌糊涂,一方面是能力不够,但更重要的是他太软弱了。”

    朱棣叮嘱道:“你记着,今日的软弱之君,就是后世人眼中的昏庸之孙儿谨记。”朱瞻基认真点头。

    第142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鞑靼

    李青习惯性地去捏葡萄吃,却发现已经吃光了,只好悻悻地收回手,“皇上,说说鞑靼的事儿吧?”

    “没什么好说的,他们愿意打更好,不愿意打我们也强求不了。”朱棣对大败鞑靼,并不抱太大希望,“鞑靼不傻,已经吃了大亏,不会轻易和我们硬碰硬。”

    顿了顿,“不过,既然来了,那也不能白来。”

    “就知道皇爷爷英明神武,一定会有办法。”朱瞻基跟上马屁。

    朱棣摇头道:“也算不上办法,去着人找来瓦剌首领,咱们直冲鞑靼大营。”

    “爷爷英……”朱瞻基本能拍马屁,却又顿住,疑惑道:“爷爷你刚才不是说,鞑靼不会和我们硬碰硬吗?”

    “嗯,但这不妨碍我们进军鞑靼大营啊!”朱棣笑着说。

    朱瞻基不解道:“我军这么大的阵仗,鞑靼兴许早就得知,且转移了,去了恐怕也是……”

    “不白去。”李青插话道,“人能跑,牛羊可以转移,但营地跑不了,为长久计,他们还会回来的,我们可以去搞一下破坏。”

    “不错。”朱棣赞赏地看了他一眼:不愧是做了数十年监军的人。

    朱瞻基心悦诚服,“皇爷爷英明。”

    我也英明……李青心说。

    朱棣笑笑,一口气说了这么久,忽觉有些渴了。

    察觉到朱棣动作,李青连忙上前一步挡住冰桶,“皇上,吃凉的对胃不好。”

    “朕又不多吃。”朱棣翻了个白眼儿,“朕身子骨还没差到那个地步。”

    “皇爷爷我给你拿。”朱瞻基笑着去取,很快笑容僵硬,“葡萄呢?”

    “啊哈哈……那什么,我就尝尝,谁知……”李青讪笑道,“谁知那么不经吃。”

    朱棣僵了一下,接着,深吸一口气:“滚——!”

    “哎,这就滚。”李青满脸堆笑:不就是两串儿葡萄嘛,瞧你那小气劲儿。

    ……

    是夜。

    明军进发,夜空繁星点点,星河璀璨,李青歪在马背上,枕着马屁股仰望天空,神情享受。

    于谦十分羡慕,也想模仿一下,不料差点儿掉下马去,只得悻悻作罢。

    “李尚书。”

    “嗯哼。”李青舒服的轻哼。

    “你可别睡着了。”于谦关切道,“晚上视线不好,万一掉下去,被后面马蹄踩踏,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放心,我注意着呢。”李青不以为意:真掉下去也踩不死我。

    于谦不知道李青的本事,在他眼里,李青就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尽管身子骨很强健,还是老头子。

    怕李青睡着,于谦的话也多了起来,两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倒也不那么无聊了。

    午夜时分。

    李青突然猛地起身,吓得于谦一个激灵,“咋啦?”

    “有情况。”李青目视前方,眼眸微眯。

    于谦举目张望:“什么也没有啊?”

    李青没有解释,拨转马头,朝中军的朱棣赶去。

    ~

    “你确定?”

    “应该不会错,”李青认真道,“我自幼习武,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身子骨一向强健,眼不花、耳不聋……”

    “你很骄傲是吧?”朱棣斜睨着他,脸色很难看。

    无他,扎心了!

    瞧你那小心眼劲儿……李青道:“粗略估计不下八千人。”

    朱棣知道李青的本事,更是清楚李青的性格——绝不在大事上信口雌黄,更没掉过链子。

    当即道:“传令:停止进军,收拢阵型,准备御敌。”

    亲兵侍卫匆匆一拱手,拨转马头,召集部下,急急去传军令。

    朱瞻基从车轿里冒出头来,“敌军来了?”

    “快来了。”李青点头。

    “来的好。”朱瞻基精神一振:“皇爷爷,我能不能……”

    “不能。”朱棣果断拒绝,“老实待着,敢乱冲乱杀腿给你打断。”

    朱瞻基一下就蔫了,“是,孙儿遵旨。”

    朱棣哼了一声,看向李青,“上车。”

    李青也没客气,翻身下马,上了车轿。

    “你认为鞑靼这是打的什么主意?”朱棣问。

    “这个……”李青一时间有些猜不透,“不好说,鞑靼明明可以不用跟我们正面作战,且从目前来看,他们应该是早就知道我们来草原了;

    按理说,他们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举才是。”

    “上次他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结果却误导了我们所有人,这次,八成也憋着什么坏呢。”朱棣眼眸幽冷,“呵呵,那个阿鲁台可以啊。”

    “会不会鞑靼首领不是阿鲁台?”李青沉吟道。

    朱棣诧异地看了李青一眼,“为何这么说?”

    李青也不知道,但就是有这种感觉,“直觉。”

    “算了,暂时别管谁是首领了。”朱棣皱着眉,“一群蛮子竟也学会用孙子兵法了,可真有意思啊。”

    他眯着眼:“这个鞑靼,日后定会成为大明劲敌。”

    朱瞻基对兵法战策,有很深理解,开口道:“目前鞑靼还远不是大明的对手,不管他们目的何在,他们主动出击,都利好我们。”

    “不错,”李青点头:“这次来的人,肯定不会再是兀良哈,更不可能是瓦剌,绝对是鞑靼的人。”

    朱棣皱着眉,沉默不语。

    朱瞻基分析道:“鞑靼夜袭会不会是妄图劫粮烧营,亦或……冲着皇爷爷来的?”

    八千骑兵听起来不多,但真要冷不防冲入明军大营,还真有可能成事。

    “劫营倒还可能,但他们绝不敢冲着朕来。”朱棣平静道,“从上次交手就能看出,鞑靼绝不是莽夫,不会做这样没脑子的事儿。”

    “报——!”

    一个亲兵匆匆上前,隔着轿子奏道:“皇上,斥候兵来报,有近万敌军正在快速接近我军,最多一刻半钟便能杀来。”

    “知道了,”朱棣语气平静,“快速摆上拒马桩,大军进一步收拢,盾牌兵,长矛兵在前,神机营居中,伺机火器反击。”

    “是。”

    朱瞻基担忧道,“皇爷爷,这时间怕是不太够啊。”

    “他们突然杀到,必是疾行而来,战力定会大幅度缩水。”朱棣经验老道,“只要挡住第一波冲势,便可攻守易型。”

    顿了一下,“瞻基,你去督战,切记,不可追击,只需防守住他们攻击便可。”

    “孙儿领旨。”

    朱瞻基拱了拱手,转身跳下马车。

    “这次又是耍什么诡计呢?”朱棣眯着眼,大脑飞速运转。

    李青神色凝重,愈发觉得鞑靼危险。

    上次就是被误导,才让鞑靼做大,这次又是搞不懂鞑靼在做什么,这种隐隐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着实不好受。

    李青思绪纷飞,却毫无头绪。

    只能把期望寄托在朱棣身上,朱棣虽然没啥文化,但对战争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理解。

    “朕知道了。”朱棣突然开口。

    李青惊喜,脱口道:“是什么?”

    朱棣没解释,而是探出头,朝外面的亲兵道:“传谕:挡住鞑靼第一波进攻后,立即反攻,全力以赴,但不能追击过深。”

    “是,皇上。”亲兵拱手领命。

    朱棣这才重新坐回轿中,解释道:“鞑靼在拖延时间,他们不是冲着朕,目的也不是劫营,而是瓦剌。”

    “劫营只是幌子,只是拖延咱们行军,真实目的是要在朕赶到前,先一步解决瓦剌。”朱棣气笑了,“真他娘的狂妄,这是要打朕的脸啊!”

    “嘶~”李青惊诧道,“他们两面用兵?”

    “有何不可?”朱棣道,“除去这一万骑兵,鞑靼依然能吊打瓦剌,只怕在这支骑兵来之前,他们的主力就去了瓦剌部。”

    李青闻言,立即道:“皇上,大局为重,臣以为……必须要支援瓦剌。”

    汉人支援元人,听起来有些荒谬,但眼下很有必要,李青认真道:“皇上,绝不能让草原统一。”

    “这不用你说。”朱棣点头:“朕虽然一年前还打他们来着,但又怎会不为大局考虑,身为一国之君,岂能这点肚量都没有?

    天亮,拨两万精兵,驰援瓦剌!”

    “呼~”李青松了口气,叹服道:“皇上英明神武,虚怀若谷,臣钦佩之至。”

    “呵,从你嘴里听句好听的,可真不容易啊!”朱棣揶揄:“会说话,就多说两句。”

    “……”李青突然想起了什么,“皇上,臣有一计。”

    “说说看。”朱棣也不追着不放,根据经验,李青每逢有计,都有大用。

    李青嘿嘿一笑,“此战过后,把死去的鞑靼尸体,用青草裹着,带去鞑靼大营,污染他们的水源;

    若是允许,把瓦剌那边儿战后的死尸也带去,彻底把他们大本营搞臭。”

    李青冷笑道:“他们不是喜欢转移吗,好,转走了就别回来了。”

    草原虽大,但鞑靼这么大的部落,想找个栖息地并不容易,李青这一招堪称绝户计,不可谓不狠。

    朱棣眼睛一亮,赞道:“还得是你啊,这一肚子坏水儿……啧啧啧。”

    李青苦笑,正欲说话,突然被外面的嘈杂声吸引了。

    “嗒嗒嗒……”

    “@#¥%……”

    “御敌……!”

    李青目光一凝:鞑靼军来了!

    第143章

    感动又激动的脱欢

    “去看看。”朱棣扬了扬下巴。

    李青微微摇头:“皇上你更重要。”

    “他们不敢。”朱棣无比自信,“即便真是冲着朕来,他们也伤不了朕。”

    李青不语。

    诚然,鞑靼只要脑子没秀逗,万不会对朱棣下手,但……万一呢。

    这种事,李青可不敢赌。

    “你这厮胆子越来越大了。”朱棣骂了句,却也没有真生气,感慨道:“你也嫌朕老了啊!”

    “并不是,皇上千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李青的回答十分官方。

    朱棣吁了口气,就势躺了下来:“草原部落众多,势力错综复杂,想尽剿根本不可能;

    昨日大破瓦剌,今日又有鞑靼,即便今日大破鞑靼,明日也定然会有新的势力崛起;

    就像这青青草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李青深有同感,虽然草原上的总人口还不到大明十分之一,但在这茫茫草原上,想赶尽杀绝谈何容易。

    “终有一天,关内关外俱是一家。”李青有些出神,“届时,汉蒙同桌共饮,亲如兄弟。”

    “内外一家,同桌共饮……”朱棣也有些出神,有向往,有憧憬,更有遗憾,“可惜…朕终究是看不到了啊!”

    默了片刻,朱棣轻叹:“人之一生,太过短暂了。”

    “有人觉得太过短暂,也有人觉得太过漫长。”李青轻声说。

    “呵呵……”朱棣笑了笑,又是一声长叹。

    过了会儿,不见朱棣再说话,李青凝神去瞧,这才发现,他已经睡着了。

    岁月如刀,再大的英雄也会老。

    李青拿起毯子盖在他身上,起身出了轿子。

    ~

    厮杀并不猛烈,战斗刚开始,就已经有结束的迹象。

    明军阵型收拢,铁甲森森,固若金汤。

    鞑靼攻击势头也不强烈,一触即走,前后不过两刻钟时间,便扬长而去。

    显然,并未打算死磕。

    见此情况,李青越发肯定朱棣的猜测。

    ——鞑靼在吸引明军注意力,为攻打瓦剌争取时间。

    ……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