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61章

    “哎,拿着!”朱高炽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你若是秦王,我也不用给你这些腌臜玩意。可现在........哎,你现在王爵未封,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当哥哥的,怎么忍心看你受苦!”

    朱尚炳,感激不尽。

    第209章

    如遭雷击朱高炽几兄弟出了朱尚炳的住处,回到自己宫中,屏退了宫人之后,三兄弟小声的说着话。

    朱高燧随手在桌子上拿起一个江西的贡橘,也不剥皮直接掰开,边吃边道,“大哥,你那些话,你说老十六会明白吗?”

    朱高煦一把将橘子抢过去,塞进嘴里,“大哥也没说啥呀?有啥不明白的!”

    朱高燧翻个白眼,继续拿起另一个橘子。

    朱高炽则是若有所思,“该明白的时候自然会明白,他若是装糊涂,就永远不明白!”

    “你们说什么呢?神神叨叨的!”朱高煦看看兄弟二人,瞪眼道,“打什么哑谜,你俩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哎呀二哥!”朱高燧拉着对方,往外看一眼,小声道,“你小点声!”说着,贴着对方的耳朵,“大哥给老十六那边上眼药呢,你没看出来?”

    “啊!”朱高煦似懂非懂,点点头,“我能看不出来吗?”

    他这副模样,直接把朱高炽逗笑了。可笑容过去之后,脸色却阴沉得骇人。

    “老大,你这怎么了?”朱高煦看他脸色不对,问道,“想什么呢?”

    “好歹也是一藩之主,秦藩又是大明的强藩,诸王之中最长,实力最强!”朱高炽低声道,“可殿下,居然直接当着皇祖父的面,就否了嫡长制,选了老十七!”

    “哼,老十七捡了个大便宜!”朱高煦哼了声说道。

    “太孙殿下一言九鼎,立了新王。群臣不敢反对也就罢了,皇祖父还帮着他说话!”朱高炽似乎没听见朱高煦的话,忧心忡忡的说道,“这其中,太耐人寻味了!”

    朱高燧也开口道,“皇祖父真是太疼他了,都是他老人家的孙子,可咱们和那人一比,什么也不是!”

    朱高炽笑笑,“现在,他尚未登基就随意更改王爵,将来若是......咱们还有好日子吗?”

    朱高煦把最后一块橘子吃掉,看看老大,再看看老三,眼睛一瞪,“将来怎地?老大,我跟你说。别看我平常不大服你,可若有一天,别人要向欺负老十六那个怂包似的欺负你,我定然帮你出头!”

    说着,挥舞拳头,“从来都是咱家欺负人,哪有别人欺负咱?”

    “呵呵!”朱高炽顿时大笑,“老二呀老二,你可真是...........”说着,好似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若有一天这事发生在你我身上,你真帮我出气?我看你偷笑都来不及呢!”

    朱高燧也大笑,“二哥,你去帮吧!弟弟绝不拦着你!”

    朱高煦又看看他们,狠狠的抓起一个橘子,直接咬了一口,“哼!你俩跟吃错药了似的!”

    ~~

    新秦王回封地,皇太孙出宫相送。

    而老爷子,则是在宫中召见臣属。

    因为秦王朱樉故去,宫中多少也有些悲伤,毕竟是老爷子和马皇后的嫡次子,宫中人都素衣服丧。

    冬日的宫城,越发沉寂。

    奉天殿中,光线有些阴暗。老爷子上了岁数怕冷,所有的门窗缝隙都用牛皮纸封好,半点风都透不进来。

    老爷子斜靠在躺椅上,身上盖着一件裘皮。

    他脚前五步之外,匍匐着一个身影,锦衣卫指挥使何广义。

    “西安的锦衣卫奏报,秦王殿下的死,怕是有些...........”何广义低着头,更谦卑几分,话到嘴边不敢说。

    老爷子闭着眼睛,双手紧紧的抓着裘皮,青筋暴露,“蹊跷么?”

    “是!”何广义咬牙道,“皇太孙去西安那次,就暗中告诫过秦王,并且以徐兴祖为例,让秦王小心歹人!”

    徐兴祖是老爷子用了一辈子的厨子,虽是个厨子,可老爷子从未苛责对待过。甚至就算有些小错,也格外包容。

    当初晋王朱棡出征的时候,因为厨子做的饭不好吃,鞭打厨子一顿。被老爷子知道后,一顿大骂。

    厨子,是他们天家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容易害他们的人。自己征讨天下二十三年来,无论什么人犯错都按律惩罚,唯独对厨子另眼相看,就是被人背后下手。

    老爷子的手微微颤抖起来,“你继续说!”

    “秦王听了殿下的话后深有感触,也把身边的人换了一些,而且格外注意饮食等,除却宫中亲近之人所做之物外,从不在外就食!”

    “而且,秦王经邓氏一事之后,也不愿见外人,身边都是跟随他多年的亲信!”

    “可这次秦王中毒,下毒之人却只是普通的,在厨房帮工的三名老妇!所以臣觉得,疑点甚多!”

    “一,三名老妇,为何要害秦王?她们都是秦藩的家生奴婢,家里的人都在秦王府当差。那些老妇也有儿孙,她们为何要冒着全家凌迟的风险做这事?”

    “二,大明亲王饮食事关重大,入口之前三查五验,从食材的选用,到烹饪时都有专人盯着,做好之后更是要仔细试毒。这毒物,怎么就入了秦王的口!”

    “三,王爷是中毒暴毙身亡,可见毒药之猛烈。此等毒药,世间本就不多。即便是有心寻找,都未必能找到。三名从来没出过王府的老妇,是如何寻得?”

    “四,三名毒妇毒杀王爷千岁之后,竟然也服毒身亡。虽然留下了遗书,说王爷如何暴虐。但臣看来,她们根本近不得王爷的身,见不到王爷面,哪来的仇怨?再者说,她们就这么死了,臣总觉得有些杀人灭口........”

    喀嚓,突然一声清晰的木头碎裂声响。

    何广义赶紧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半分。

    老爷子竟然,徒手直接掰断了躺椅的扶手。

    他挣扎着坐起来,双眼一片赤红,像是吃人的猛虎一般。

    “你去查!”老爷子压抑着自己的声音,可说出的话,却好似刀锋划过铁甲一般,满是森然,“秦王府的人殉葬之事,稍后再办。咱给你权力,秦王府上下,所有人都抓起来,你随便查,务必查出疑点!”

    何广义浑身发颤,心中怕到极点,可还是硬撑着开口,“臣,不敢欺君。若真如臣所料,此事必定查不出来!”

    “查不出来也要查!不然你就给老二殉葬!”老爷子怒吼道,“谁害了咱的儿子,咱就要他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可是这血债,真的能找到源头吗?

    老爷子在脑中思索着一切有嫌疑的人,可是他想来想去,也毫无头绪。大明朝,没人敢害他的儿子。那些被他认为是威胁的人,早就被他杀掉了。

    那些能威胁到他家族的人,也早都不复存在了!

    究竟,是什么人?

    “还有一事,臣不敢瞒着陛下!”何广义颤声道。

    老爷子双眼眯了起来,像是捕食之前的狮子,“说!”

    “殿下微服中原灾区,去往周口时..............”

    朱允熥遇刺的事,尽管他下令不许传给老爷子。但他队伍中的人,不敢不传,不敢不说。

    何广义虽然是朱允熥的心腹,但老爷子早就有话,关系到皇太孙安危的事,必须奏报。不然,他胆敢隐瞒,都活不到朱允熥登基那天。

    “这已是皇太孙第二次遇刺,刺客也是死士,牙齿中暗藏毒药!”

    噌,老爷子直接站起身,掀翻身上的盖着的裘皮。

    “有人害了咱的儿子不算,还要害咱的孙子!”老爷子恨得牙齿咬得吱嘎响,脸色骇人。

    朱允熥在他心中,就是唯一。

    是他现在的命,是他活着的依靠!

    “东宫侍卫,在那刺客身上发现了一个印记!”

    老爷子豁然目光凌厉,“什么印记?”

    “庆记!”何广义说道。

    “那是啥?”老爷子在地上来回踱步,“你查了吗?”

    “臣查了!”何广义大汗淋漓的开口,“是淮安,一家成衣铺子!”

    扑通,老爷子颓然坐倒,面无血色。

    “陛下!”何广义疾呼,“来人,快来人!”

    第210章

    各种心思奉天殿中寂静无声,却又如临大敌。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让人心悸的焦虑。

    老爷子寝宫的门,紧紧关闭着。无数宫人,太医跪在门外等候召唤。另外,还有赵宁儿,郭惠妃带着后宫的嫔妃女眷。有朝中六部的阁臣大臣,勋贵武臣。

    皇帝,忽然病倒了。

    这个岁数的人,每次病都是一道坎儿。

    每个人都压抑着自己心中那不可抑制的绝望的情绪,对大臣而言,皇帝是天,是大明帝国的主心骨。

    而对宫中的后妃而言,皇帝能不能逢凶化吉更是关系到她们自己的性命!

    寝宫中,朱允熥更是紧张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老爷子躺在床上,脸色铁青双眉紧皱,呼吸微弱。跪在床边的太医们,小心的把脉。

    若按照历史,老爷子应该还有几年的寿禄。可是朱允熥知道,他的出现打乱了,改变了许多东西,历史已经是另一种走向。

    其实这几年老爷子的身子就不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帝王,即便是铁打的身子,在经过几十年的征战之后也是千疮百孔,伤了根本。

    朱允熥知道,私下里老爷子偷偷摸摸的召了许多次太医。

    老人,都不喜欢让儿孙看到自己的病态,更是能瞒就瞒。

    “皇爷爷如何了?”看着收回手的太医,朱允熥颤声问道。

    头发花白的太医,从床头站起来,对朱允熥躬身小声说道,“陛下急怒攻心,一时昏厥。臣给陛下用了保心丹,老参汤之后,陛下心脉现在心脉平稳!”

    “阿弥陀佛,皇天保佑!”

    听了此话,饶是什么都不信的朱允熥,也在心里默默的祷告一声。

    他已知道老爷子发病的根源,老爷子一辈子要强,一辈子英雄,一辈子信奉家和万事兴。可是临老,却不得不面对儿孙们那些腌臜事!

    “不过!”太医话音一转,朱允熥的心马上又吊到嗓子眼。

    “殿下!”太医小声继续道,“臣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这个岁数,有些事不得不防。现在看来暂时平稳,但日后绝对动不得气。这个年纪的人,不怕慢病,就怕急气!”

    “孤知道了!”朱允熥点头道,“日后,皇爷爷如何调养,你们天医院马上给个法子出来。还有,打今儿起,每日太医院的人,都要昼夜当值!”说着,他沉思一下,“孤命人,在外廷侍卫房给你们收拾一个地方!”

    “臣遵旨!”

    太医的话没错,老爷子上了岁数,有些事真的要未雨绸缪。

    朱允熥再慢慢走到床边,老爷子似乎睡了,虽然脸色依旧不好,但气息还算平稳。

    随后,他阴着脸慢慢的走到殿外。

    “殿下!”

    “殿下!”

    一声声焦急的呼唤接踵而来,外面的人好似看到救星一般。

    “成何体统?”朱允熥低喝一声,让外面的臣子们骤然安静。

    他环视一周,看着一张张焦急又紧张的脸,开口道,“皇爷爷无事,都散了吧!”说着,对郭惠妃柔声道,“皇爷爷病了,后宫还须您主持大局。您伺候了皇爷爷一辈子,这几日劳烦您就住在这边!”

    “这是自然!”郭

    惠妃哽咽道,“我已让人收拾东西,今天就住进来守着皇爷。皇爷好我就好,若是皇爷.......我也跟着去了!”

    朱允熥一皱眉,“这当口,您说什么胡话?什么去不去的?”

    郭惠妃擦下眼睛,“是我失言,殿下莫怪!”

    朱允熥再对众人告诫,“皇爷爷无恙,你们别闹得人心惶惶的,该干嘛干嘛!”

    “臣等遵旨!”

    “散了吧!”朱允熥一挥手,“何广义留下!”

    群臣和后宫的嫔妃们慢慢散去,宫人侍卫也都远远的避开。

    老爷子寝宫外只留下他们二人,朱允熥站着,何广义跪着。

    “你怎么办的差事?”朱允熥上前,一脚直接踹翻对方,又剁了两脚骂道,“以前看你是个伶俐的人,怎么现在这么蠢笨?孤告没告诉过你,哪些事能说,哪些不能说?”

    不怪朱允熥如此暴怒,老爷子病倒的原因,虽然有秦王暴毙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他遇刺的事。

    何广义在地上滚了两滚,又翻身跪倒,叩首哭道,“殿下,这些事,臣不敢不说呀!秦王之事诸多疑点,您在周口遇刺更是惊险万分。臣身为大明臣子,这些事若不据实上奏,不是欺君吗?”

    “还顶嘴!”朱允熥更加暴怒,转头在周围寻摸着什么。

    他这个皇太孙是老爷子的命,老爷子何尝不是他的全部。

    这么多年来,这偌大的深宫之中,这煌煌天下,其实只有他们爷孙二人相依为命。

    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

    一个没了妻子,没了儿子的老人。

    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远超了普通的爷孙。

    若是老爷子真有个三长两短...........

    朱允熥快步走到殿外,噌地一声抽出侍卫腰间的玉柄腰刀。

    “孤宰了你!”说着,举刀到了何广义身前。

    可是,举过头顶的刀,却始终没有落下。看着泪如雨下闭目等死的何广义,朱允熥心软了。

    这人忠心耿耿,就算被朱允熥当场劈死,也没有半句埋怨。

    “哎!”朱允熥放下刀,无力的坐在椅子上,“不是孤迁怒于你,而是有些事你真的不该多嘴。老爷子那个岁数了,动不得气。他又刚逢噩耗,实在是经不得事了!”

    “知道你要尽臣子的本分,你这个差事最忌讳的就是侍上不忠。可你也要看情况啊!再说,有些事你和孤说不行吗?”

    何广义没有说话,只是压抑的哭着。

    “哎!”朱允熥再叹一声。

    他心里清楚,何广义的难处,这些事他不能,更不敢不说。忠臣的难处就在于此,不但要面对君主的迁怒,还要吃力不讨好。

    “起来吧!”朱允熥开口道,“秦王那边的事,还要查下去。不过,二叔毕竟是暴毙,有些事太张扬了不好!查无实据的情况下,闹得满城风雨,惹人笑话,你明白吗?”

    秦王的死诸多疑点,太过诡异。

    堂堂的秦王竟然被几个妇人毒死了,简直千古奇谈。但若真的大张旗鼓的去查,万一查不出来,就成了史书上的笑话。

    再说,这事的背后之人..........

    “臣,遵旨!”何广义哽咽道。

    “孤在周口遇刺的事,你也好好查查。淮安不是有锦衣卫的人吗,这时候也该派上用场了!不过,孤还是那句话,查无实据之前,不能打草惊蛇!”

    “是!”

    “下去吧!”朱允熥疲惫的挥挥手,忽然继续道,“对了,老爷子病了,这段时间,你们锦衣卫要晓得自己的本分!”

    何广义一怔,随即马上开口道,“臣以人头担保,锦衣卫上下绝不会出什么纰漏,更不会有吃里扒外的人。臣等这些番子,只有您和皇爷两位主子!”

    朱允熥点点头,“去吧!”

    之所以,朱允熥让何广义退下,是因为他已经看见。王八耻带着李景隆还有常升,已经等在了殿外。

    何广义走后,朱允熥起身,指了下旁边的偏殿,然后移步。

    “臣等,叩见殿下!”

    “起来吧!”偏殿中,只有他们三人,朱允熥不耐烦的说道,“这时候了,别那么多规矩。有话快说,孤还要进去看着老爷子!”

    曹国公李景隆上前几步,低声道,“殿下,京师九门已关,没有您的手谕,一个苍蝇都飞不出去。驻军十九万加上城内各路兵马司,巡检司官兵等,没您的旨意,更是谁都调不动一兵一卒!”

    “另外,驻军之中您的心腹之人,夜不解甲!”常升也开口道,“火器营,马队的指挥使除了您,谁的话都不会听!几位领兵的驸马都尉,也都如是!”

    第211章

    相依为命历史上,再平和的改朝换代,也少不了这些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